《周易》中“阴阳之道”在现世中的启示及作用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anghao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概述了《周易》在现当代普遍认可的作者情况,并且在阅读以及思考的基础上结合《周易》的一些思想浅谈了对生活的启示和作用。
  关键词:周易;阴阳;思维
  作者简介:李强(1991-),男,新疆喀什人,新疆师范大学语言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9-0-01
  一、《周易》的形成及作者简述
  《周易》简称《易》,有时候也称《易经》,大约形成于西周初年,《周易》最开始时是筮占用的工具书,后又经过了众多古代先贤不断丰富和完善。我们在接触时总会问这部神奇的“天书”究竟是怎样完成的?按照普遍说法叫做“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这“三圣”就是指伏羲、周文王和孔子, “三圣”分别生活在上古、中古和近古时代,所以称为“三古”。
  《周易》在我国被尊为“六经之首,大道之源”,这部体系完备的哲理经典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现代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周易》仍以其自身的魅力不断绽放着属于那古老的智慧之光。
  二、“阴阳图”对直线思维的“救赎”
  《易·系辞上》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一般可以理解为阴阳。在“周易”中,“阳”用“—”表示,称“阳爻”,“阴”用“––”来表示,称“阴爻”。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什么就相信什么、听到别人说什么就相信什么,从来不假思索,我把带有这种想法特点的思维称为“直線思维”。这种思维是指一种单维定向的缺乏辩证性的思维方式,这种思路模式在面对问题时只有对或不对、是或不是等两种选择,而不会去考虑其它的一些情况,而多了解一些《周易》思想后,这样的“直线思维”就能起到改观。
  上图称为太极图,也称“阴阳图”,仔细观察体味这幅“阴阳图”,就能发现图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观察图中左边的那条“白鱼”就会发现它并不是全白,它还有一圈“黑色(眼睛)”,右边的那条“黑鱼”也并不是全黑,在它黑色的范围内还有一圈“白色(眼睛)”。这用易经的术语叫做“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在易图中规定空白色为“阳”,阴影处为“阴”)。这就启示我们遇到凡事都要多一种视角考虑。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当看到、听到一件事情时先不要急着去相信那些表面现象,应该思索那没看到、没听到的隐藏起来的一部分,把眼见的、听到的和隐藏起来未见的、未听到的那部分结合起来思考就能让认知变得更加深刻、更加接近真实。
  易经中这种“阴阳”互动思想就像一名“外科大夫”,这位技艺精湛的“大夫”拿着“阴阳”手术刀对我们的 “直线思维”病瘤进行了一场手术,虽然会感到“痛”,但这个“手术”做的对、做的好!
  三、“阴阳互动”对损益的启迪
  人类的一切行动都是在思想意识的支配下进行的,无论是主动还是盲动都是如此,因此意识对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生活中“损”和“益”是经常遇到的问题,当体味太极图后,在“损益”之间的调控上受到了启发,现做画如下:
  图中“圆”代表一种“损益系统”,“A”代表“己”,主要指称主观一方。“B”代表“异”,主要指称客观一方。这个“己”可以代指主观一方的自己、家族、团体或是更大的一个集合体,“异”代指客观一方的他人、家族、团体亦或是更大的一个集合体。A与B所属的范围以圆中任意一个直径而区别。
  图一:从“圆”中可以看出“A”即“己方”的范围少于“B”即“异方”。它的主旨主要是“减损自身以益他方”。
  图二:从“圆”中可以看出“A”即“己方”的范围多于“B”即“异方”。它的主旨主要是“不损而受益”。
  图三:从“圆”中可以看出“A”即“己方”的范围和“B”即“异方”的范围处于运动、变化和发展中,两方基本上是保持了一种动态平衡。它的主旨主要是“损失和受益在合理中运行”。
  在生活中常常把使他人或某个团体得到益处作为金科玉律来大肆宣扬,但静下心来仔细分析这是存有问题的,因为使他方受益的前提必须是使某一方减损作为条件,如果减损者减至淹没自身这就成了不合理的损。在这里不是认为奉献是不对的,这里所探析的“损益”是作为一个系统来说的,它涉及到的一个重点是怎样使“减损”和“受益”在一个相互匹配的制约机制中合理运行。反对一味宣传“减损”而忽视“受益”或是一味“受益”而不“减损”,这两者如果常常发生不相匹配甚至严重扭曲,那么最终损害的是双方,同时危害的也是社会乃至全人类的发展福祉。
  四、结语
  因此使“减损”与“受益”相匹配将是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让双方在动态中保持平衡也是合理的一种发展模式。当然这里的大前提就是社会运行足以支撑每个人的基本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中“损”与“益”保持相对的动态平衡将会真正的接近“元、亨、利、贞”。
  《周易》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宝贝,也许是最耀眼的那一颗。在现世这样物欲横流的时代,我相信想要更好的生活是需要《周易》的,它绝对是一剂好的“良方”。
  参考文献:
  [1]黄寿琪,张善文.《周易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4.
  [2]曾仕强,刘君政.《易经的奥秘》[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
  [3]江畅、周鸿雁.《幸福与优雅》[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解析史料,从唐宣宗的忌惮、宦官集团的排斥和官员中以牛党成员为主的敌对势力的打击三个方面分析了李德裕被贬谪至死的原因。  关键词:李德裕;唐宣宗;宦官;牛李党争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9-0-04  晚唐名臣李德裕以其卓越政绩及“牛李党争”而广为后人所知。他曾于唐文宗和唐武宗时两任宰相,并于武宗会昌年间 “当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古代汉语课程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对接研究》(项目编号:2015-JSJYYB-168)阶段性成果。  摘 要:王国维《汉魏博士考》是一篇重要的经学史文献,学者类能言之。但笔者认为,王氏此文尚非尽善尽美。例如,三国魏时费《易》是否立于学官?《毛诗》究竟何时入经?王氏《汉魏博士考》的结论,或失之失实,或语焉不详。笔者不揣谫陋,撰此《补正》。不当之处,敬请
摘 要:不同的語言环境,不同的翻译方法,不同的译者会对同一个译本有着多种翻译版本。本文选取唐朝诗人孟浩然写的诗《春晓》作为研究文本并对其5种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体会中外译者在面对同一文本时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从而赏析译文之美。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春晓》  作者简介:贾文娇(1992-),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其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EDI即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高度结合,快速处理和传递各类经济信息.该文详细论述了EDI技术.第一章绪论部分 主要介绍ED
该论文是中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与管理变革的内在运行机理研究"的子项.该文首先通过分析MRPⅡ(制造资源计划)的原理、本质及与现行管理方式的差别,指出MRPⅡ
该论文研究范围为火力发电企业成本控制,根据电力行业生产的特点及火力发电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火力发电企业成本控制进行全面论述.该论文第一章主要介绍成本控制理论的形成与
该文从信息系统发展的角度出发,首先介绍了数据仓库(DW)和联机分析处理技术(OLAP)的产生背景与国内外发展现状,接着对DW的定义、特点、体系结构和优点进行比较说明.从OLAP的
该文在研究中采用了目前分析经济增长因素的最主要方法,即将有形与无形增长因素同时加以研究、计算的新经济增长理论研究方法,并结合中国二元经济的特点,在详细描述了中国28
摘 要:关于诗画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中西方关于这个问题也提出“诗画异质论”和“诗画同源论”。本文就主要分析这两种观点的美学内涵以及这两种观点存在的差异。莱辛的“诗画异质”主要是体现在他的《拉奥孔》之中,他认为诗画在媒介、模仿对象、作用的感官以及遵循的审美规律表现出不同;苏轼则是在情感表达、意境创造、审美追求等方面论述了诗画同源,这两种观点的差异所体现了中西方在时代背景、思维方式以
党的十六大新选出来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当选后不久于12月8日率领中央书记处曾庆红等同志到革命胜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学习考察,回顾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革命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