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获奖词:
亮丽的女性与粗黑的“煤老板”似乎很难叠加,但她给我们塑起了这样一个新形象。也许正是女性天生对美的追求,她率领太西煤集团,致力摆脱粗放式经营,将煤炭业打造为新型工业化的“绿色名片”,走出了一条由黑色工业向绿色工业转型的节能降耗新路。她有很多的愿望,她有更大的梦想,她把眼光投向广阔无垠的沙漠,她想为家乡做更多更大的贡献。
战略、开拓、研发、市场……这些和柔弱的女性相距甚远的硬邦邦的词,以及所牵扯这些事,却是内蒙古太西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海霞必须每天面对的。
家庭、老人、孩子……这些都是让她每每想起都感觉亏欠和内疚,但却仍然是无暇顾及。
驾驶太西煤集团这艘大船,使她别无选择,只能选择往前走。她说,所有的压力,都来自员工热切的期盼。
她有着时下人称的“富二代”身价,却不愿坐享其成,不当啃老一族,而是希望以自己的劳动,实现自身价值,奉献社会。她在27岁时,即出任常山实业公司董事长。白手起家建起第三大循环经济园区。5年之后,即出任集团公司审计总监,显示了她不同寻常的领导才能。
2010年,她担任集团公司总裁后,以独到的战略眼光,提出以品牌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使公司在煤基活性炭深加工技术与工艺方面跃上了国内外领先地位,并填补了国内部分高档活性炭的生产空白,活性炭产量跃居亚洲第一。初步打造了新型工业化的“绿色名片”,走出了一条由黑色工业向绿色工业转型的节能降耗新路。2010年内蒙古太西煤集团被内蒙古自治区确定为第四批循环经济试点示范企业。目前,100万吨活性炭项目正加紧筹备。她进而提出,培育活性炭行业国家示范级产业基地,打造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煤基活性炭高新技术生产服务型企业,并向活性炭行业国家标准制定企业迈进。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她提出加快发展物流产业。目前,甘肃金昌和太豪策克口岸物流园已初具规模,自建自管自营的102公里“金阿铁路”专线建成通车。吉查铁路专线、巴彦浩特物流园区开工建设。
王海霞以机制创新增强发展动力。集团公司是由国有企业转制的股份制企业。她将股份制企业的体制机制优势同以国企带来的政治优势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经济上是股份制企业,政治上象国有企业的新的独特优势,使管理成为重要的生产力。
她所率领的太西煤集团,自觉履行企业的社会义务。承担社会义务,共投入近10亿元开展煤田灭火,抢救宝贵资源,造福子孙后代。积极支持地方各项事业,每年捐款不下壹仟万元。在获知浊漳河流域遭受苯胺污染时,紧急向邯郸市无偿支援200吨活性炭。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入巨资进行棚户区改造;在阿盟企业界率先成立了退休人员工作委员会,为退休职工额外发放工龄津贴、取暖费和节日慰问金;面对全球经济危机,坚持做到“不减薪、不放假、不裁员”,并继续提高员工薪酬待遇;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并重点帮扶有特殊困难的农牧民脱贫;集团公司荣获“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等多项殊荣。
她有很多的愿望,她有更大的梦想,她把眼光投向广阔无垠的沙漠,她想为家乡做更多更大的贡献:她已经和当地政府官员及有关专家实地查看和多次会商,想让荒凉的大漠披上绿装,成为家乡人民的“聚宝盆”。
她一路走来,辛勤耕耘,品尝到了丰收的喜悦。
集团公司跨入内蒙古自治区百强工业企业行列,并被内蒙古自治区确定为“双百亿”工程重点培育单位;全国煤炭百强企业排名由96位跃升至第58位;系首批授权使用国家注册AAA标志的26个单位之一;所属兰山煤业公司荣获全国煤炭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集团公司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她本人也先后荣获首届内蒙古职场女性榜样,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状”等多项殊荣。2012年当选内蒙古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代表。
责任编辑 董颖
亮丽的女性与粗黑的“煤老板”似乎很难叠加,但她给我们塑起了这样一个新形象。也许正是女性天生对美的追求,她率领太西煤集团,致力摆脱粗放式经营,将煤炭业打造为新型工业化的“绿色名片”,走出了一条由黑色工业向绿色工业转型的节能降耗新路。她有很多的愿望,她有更大的梦想,她把眼光投向广阔无垠的沙漠,她想为家乡做更多更大的贡献。
战略、开拓、研发、市场……这些和柔弱的女性相距甚远的硬邦邦的词,以及所牵扯这些事,却是内蒙古太西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海霞必须每天面对的。
家庭、老人、孩子……这些都是让她每每想起都感觉亏欠和内疚,但却仍然是无暇顾及。
驾驶太西煤集团这艘大船,使她别无选择,只能选择往前走。她说,所有的压力,都来自员工热切的期盼。
她有着时下人称的“富二代”身价,却不愿坐享其成,不当啃老一族,而是希望以自己的劳动,实现自身价值,奉献社会。她在27岁时,即出任常山实业公司董事长。白手起家建起第三大循环经济园区。5年之后,即出任集团公司审计总监,显示了她不同寻常的领导才能。
2010年,她担任集团公司总裁后,以独到的战略眼光,提出以品牌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使公司在煤基活性炭深加工技术与工艺方面跃上了国内外领先地位,并填补了国内部分高档活性炭的生产空白,活性炭产量跃居亚洲第一。初步打造了新型工业化的“绿色名片”,走出了一条由黑色工业向绿色工业转型的节能降耗新路。2010年内蒙古太西煤集团被内蒙古自治区确定为第四批循环经济试点示范企业。目前,100万吨活性炭项目正加紧筹备。她进而提出,培育活性炭行业国家示范级产业基地,打造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煤基活性炭高新技术生产服务型企业,并向活性炭行业国家标准制定企业迈进。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她提出加快发展物流产业。目前,甘肃金昌和太豪策克口岸物流园已初具规模,自建自管自营的102公里“金阿铁路”专线建成通车。吉查铁路专线、巴彦浩特物流园区开工建设。
王海霞以机制创新增强发展动力。集团公司是由国有企业转制的股份制企业。她将股份制企业的体制机制优势同以国企带来的政治优势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经济上是股份制企业,政治上象国有企业的新的独特优势,使管理成为重要的生产力。
她所率领的太西煤集团,自觉履行企业的社会义务。承担社会义务,共投入近10亿元开展煤田灭火,抢救宝贵资源,造福子孙后代。积极支持地方各项事业,每年捐款不下壹仟万元。在获知浊漳河流域遭受苯胺污染时,紧急向邯郸市无偿支援200吨活性炭。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入巨资进行棚户区改造;在阿盟企业界率先成立了退休人员工作委员会,为退休职工额外发放工龄津贴、取暖费和节日慰问金;面对全球经济危机,坚持做到“不减薪、不放假、不裁员”,并继续提高员工薪酬待遇;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并重点帮扶有特殊困难的农牧民脱贫;集团公司荣获“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等多项殊荣。
她有很多的愿望,她有更大的梦想,她把眼光投向广阔无垠的沙漠,她想为家乡做更多更大的贡献:她已经和当地政府官员及有关专家实地查看和多次会商,想让荒凉的大漠披上绿装,成为家乡人民的“聚宝盆”。
她一路走来,辛勤耕耘,品尝到了丰收的喜悦。
集团公司跨入内蒙古自治区百强工业企业行列,并被内蒙古自治区确定为“双百亿”工程重点培育单位;全国煤炭百强企业排名由96位跃升至第58位;系首批授权使用国家注册AAA标志的26个单位之一;所属兰山煤业公司荣获全国煤炭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集团公司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她本人也先后荣获首届内蒙古职场女性榜样,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状”等多项殊荣。2012年当选内蒙古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代表。
责任编辑 董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