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街头摄影其实是为普通人立传,它也许没有惊悚的事件,也不依赖特别的题材,然而就是在那平平常常的场景中,蕴含了历史的真实。”
——艾里·里德(Eli Reed)
老师:玛格南摄影师艾里·里德(Eli Reed)、宋刚明
学生:彭向东、金铭勇、元子、邓劲松、黄鹤、吴海广、吴绍国、郭瑛、夏子嫒、黄娣、张龙、赵明、孙冬敏、鱼儿、杨浚昊、李巧
邓:我想把上次拍的美国大峡谷的照片给艾里看看。
宋:不会有好效果的。
邓:艾里说他没去过大峡谷。
宋:大峡谷就在艾里的国家,他为什么不去拍?——因为他关心人的命运。风景无法反映人生,也无法呈现思想。而且风景作品的好坏往往是建立在偶然率上的,碰到一片云海或者一片漂亮的朝霞,你就成了,别人夸你的照片也不过是说你的运气真好,这是夸你还是骂你?我提倡你们到街头去练摄影,是因为街头毫无章法,要把无序的街头拍得有意味,你必须要有超强的发现能力和对相机的操控能力。我并不反对你们拍风景,我自己也还在拍风景,但如果掌握了街头的表现方法,再去拍风景,你的风景照片会呈现不一样的感觉。可能那时你们就不那么迷恋风景照了,因为街头摄影更有挑战性。
吴:我过去也是喜欢拍风景照的,可是这次去新疆,已经没有拍风景的冲动了。
宋:刚学摄影,多数人会从风景、美女、鲜花入手。因为好懂,美不美,大家一看就明白。许多人拍不好照片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是好照片,认为漂亮就是好的。而这是个读图时代,照片仅仅只是漂亮是远远不够的,这就好比只有脸蛋而没有内涵的女子,不耐久看,再美的风景照也是一眼就看完了,再往深里读就没内容了。这个时代的摄影作品必须提供可读性。
孙:我那天看见一组照片,都是在火车站或者其他地点的场景,上半部分的远处建筑是清晰的,下半部分的重重人群是虚影,拉成长长的弧线,初看很新鲜,想想也就是将快门速度放到很低,焦点对在远方的建筑而已,看多了头发昏。
宋:是的,弄个三脚架,调低感光度,快门放慢,移动的人就自然会虚,这样的照片一组里只能有一两张,如果全这样就会让人犯晕。
孙:是啊,看穿了,就觉得这个我也可以做到的,没什么意思。
宋:这样的效果,通过在电脑里将有人的局部做PS,也可以达到。凡是靠拍摄技巧来支撑的作品,如果被看穿了,感染力就大打折扣。所以,还是要追求影像里活生生的内容,不可复制,才是有价值的。
邓:艾里认为我拍的西藏照片太紧张,跟老师评价的差不多。
宋:摄影这事很简单,一按快门就有,大家按快门的动作也差不多,相机也就是一个无思无想的铁疙瘩,但不同的人拍出来的照片就是不一样。你的所思所想,都会在照片中反映出来,这很奇妙,好像照相机有灵性似的。你因为平时拍得少,临场就会紧张,还有一种人是过于认真,照片太雕琢,照片也会显得紧张。
邓:艾里问你为什么穿黑衣服?
宋:我的相机是黑的。
黄:艾里才讲究呢,相机就是他的命。
宋:艾里基本上是个街头摄影师,玛格南的摄影师一大半都可以理解为街头摄影师,他们认为摄影越隐蔽越低调越好。
艾:你为什么用富士X100相机?
张:我也不知道,老师叫买的。
艾:哦,你做了一个好选择。
孙:我现在基本只用X100了,单反放在家里一直没用。
金:单反还是要备一部的。
宋:是,不过我不赞成用那些顶级单反,太大太重,太有攻击性,用这些“机皇”拍摄街头或需要真切表现的人文题材,会破坏现场气氛,成功率反而很低。
元:是啊,有次我跟老师去拍汉正街,老师用徕卡M9在前面拍,一点事没有,我一过去,人们纷纷躲避,说:快走,搞专业的来了。我拿的是尼康D3X,加24-70毫米F2.8的镜头,搞得我什么也没拍成。
宋:你扛一门大炮去打巷战,肯定不是个好选择。我接触过好几个玛格南的摄影师,他们用的旁轴都很专业,如徕卡M9-p;而他们用的单反都很业余,多是入门级的,如佳能EOS 550D、甚至EOS 300D,艾里用的算是好的,也就是宾得E5。他们把旁轴作为主机,单反作辅机,这与我们许多人相反。
杨:徕卡M9太难用了,我能不能先用单反拍?
宋:不行,你必须过这一关,这好比开汽车,如果一直开自动挡,就总也不会开手动挡,但高性能车,如赛车,都是手动挡的。徕卡用熟练了,比自动对焦相机还快。你必须达到用M9如同美国大兵用ZIPPO打火机一样,耍得烂熟。徕卡的低调和高品质是别的相机无法取代的。你在我这里学摄影,就要有专业精神。等你用徕卡拍到3万张,再跟我谈选择相机的事。小彭现在用徕卡没问题,所以他现在想用什么相机我不管他,但他这次不在状态。
杨:你又没看他拍的,怎么知道他拍得好不好?
宋:嘿嘿,你们老师是老江湖了,只用看看站位就知道你拍得好不好。这是因为一张好照片与角度有关,你站的位置不对,角度就不对,照片肯定好不了。小彭老在那里用变焦镜头变来变去,但他站的位置不对,再怎么变也是徒劳的。但有些人我也瞧不出来,这种人常常很厉害。比如吴海广,拍照磨磨叽叽的,眼睛也不知看哪儿,但事后看照片,常常吓你一跳。艾里都夸他,说自己一直想教出一个这样的学生,但没有教出来。
彭:小杨这次拍得不错。
宋:他平时功课做得好,对玛格南所有摄影师都可以讲出风格来。
彭:我这次找不到感觉。
宋:你就是懒,啥时把你的懒筋挑了就好了。换徕卡,移动起来!
黄:我看艾里用徕卡M9总是调来调去,快极了。
宋:他们是“职业杀手”,对手里的“武器”极为精通,街头摄影如同打仗,出枪快最重要。
夏:我还是害怕,不敢走近。
艾:这种心理障碍谁都有,我也有。
宋:街头其实是我们最容易拍摄的空间。我们的人生基本是在这三块地方实现的——家,也就是私密空间;工作场所,半公开空间;街头,或村头,公共空间。前两个空间都得得到特许才能拍摄,只有街头,你随时可以进入。
李:我遇见和善的人就会走近些,但大多情况我内心还是感觉侵犯了别人似的,不敢走近。
宋:你别想“侵犯”的事,这都有个过程。你可以给对方看看你拍的图像,对人家笑笑,如果有时间也可以跟人聊聊天,让自己融入环境,待别人放松了再拍,其实多数的人们都是友善的。如果条件不许可,又看见了想拍的,就先考虑好自己要站在哪里,把360°的方位都考虑一遍,走到适合的距离范围内,举起相机,干净利落地按下快门,你不能走到跟前再用镜头对着人家比划,要在别人还没有觉察时,就已经拍完了。
鱼:艾里认为我拍摄时有些紧张,应该与被摄内容更贴近一些,他说:有时一张好照片和一般照片的区别就在于是否离得更近。
宋:这是对的,我这个老师已经靠得够近了,艾里还比我还近一米。有时一张照片的成败就在于那一米的距离。
夏:常常碰到人说侵犯了他的肖像权,不让拍。
宋:肖像权的概念被我们放大了。在公共场所,或是公众人物是没有肖像权的,当然你不能把这些照片印在广告上或酒瓶上,只要不作商业用途,一般就没问题。肖像权与隐私权并不是没有边界的,公众还有知情权,不然你往那儿一站,别人就不能拍照了?如果是这样,我们的电视台、报纸都得关张,许多见不得人的勾当都可以因肖像权、隐私权逃过监督了。
夏:要是有人就是不让拍怎么办?
宋:多数时候,不让拍就不拍,因多数照片并不是非拍不可的。对那些非常想拍的照片,一是要动作快,在对方没发现前就拍完了;二是学会沟通,让别人觉得你没有恶意,一般都不会招致反感。还有用低调的相机,越不像摄影家越好。艾里说你们用富士X100好,并不是因为这个相机功能有多强大,是因为这个相机低调。
杨:我看老师的照片多数是黑白的,为什么?
宋:你看摄影史,到目前为止,好照片多是黑白片。这也许是因为彩色照片太写实,写实是记录,而艺术要求高于生活。黑白照片则有一种抽象的味道,有一种提纯的感觉。还有就是街头摄影色彩无法控制,易杂色纷呈,干扰内容的阅读。黑白作品可以让我们直接关注画面结构、内容,如果是一组照片,黑白的影调有很好的整体感。
杨:这之前我一直认为摄影就是拍好看的照片,比如风景、美女、鲜花。
宋:那也没错,初级阶段都是这样的。但你去读读摄影史,那些顶尖的摄影大师,除了拍战争的,基本都是拍街头的,比如布勒松、弗兰克、克莱茵、寇德卡。战争摄影也可以理解为街头摄影的特例,因为许多战斗都是在街头展开的。
杨:那会不会因为不断重复,以后就没什么可拍的了呢?
宋:不会的。街头是在不断演进的,过去是村头,现在是街头,只要有人类,就会有街头或村头。街头每天都是新的,因为街头的人每时每刻都在变,每个时代的街头特征也完全不一样,这是个拍不完的题材。
吴:我过去喜欢拍风景,一年也拍不了一两次,因为拍风景必须到风景地去。现在拍街头,天天可以拍照,而且学会了街头表达,再去拍风景,感觉也不一样。
宋:我拍了30多年的风景,得过不少奖。比如建国40年首届艺术节我就有一幅风景作品获奖。再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后天气预报的广告时间,现在叫标王,就播过我拍的风景片,那时觉得很风光,却不知自己被中央台侵权了。我现在也还在拍风景,但只是觉得风景摄影能达到怡情就不错了,很难反映时代特征,特别是对在思想的传达上,难以深刻。
孙:我真是幸运,一进来学摄影,就碰到了艾里这样的摄影大师,一点弯路都没走。
宋:摄影入门时的手法很重要,手法学坏了,改起来很难。因为摄影是在几分之一秒内做决断,那时主要靠直觉起作用,一切思考都是徒劳的。我走了十多年的弯路,几乎尝试了所有的摄影方法,后来不得不又花十多年时间忘掉过去匠人般的手法。直到今天,过去的那一套还会经常作用于我的照片。
吴:我看过小孙拍的光谷步行街,真是很有特点。
宋:小孙,你就坚持这个风格,你表达直接、强烈、背景干净,画面有内涵,很好。
孙:嗯,好的。我以后还应注意些什么?
宋:你可以学着讲故事了,用影像来叙述,但这需要你慢慢地积累,学会观察、组织画面,到了一定的程度,也许就自然有一个适合你描述的题材出现。
孙:我知道这事急不来,就像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不过,我必须坚持去走。
宋:我一直认为摄影是人生的映射,街头摄影的魅力在于将司空见惯的平常生活神圣化,使无意义的都市一隅变得意味深长。你们都有丰富的人生经历,也是各方面的成功人士,不缺理解力,重要的是掌握正确的方向与方法。
孙:有时感觉拍到的好照片是要看缘分的。有天傍晚我在华科大的篮球场边等人,看见有几个年轻人在打篮球,就顺手过去拍了7张,结果至少有3张都还可以。之后白天又特意在去了一次,满球场都是人,拍了一堆回来,白忙活了,呵呵,一张好的也没有。
宋:是啊,是这样的,好的照片更像一次奇遇,让我们觉得与它有种缘分,但这种缘分是建立在勤奋之上的。
李:老师明天去哪里拍?
宋:我吃完了早点常常就在院子对面的小街上拍。二十几年了,从当年的一条土路到今天的高楼大厦,谁能想到今天的这条公路,当年是条臭水沟,而明年这里将建成一个地铁编组站。不知不觉我拍下了一个城市二十年的变迁。街头摄影的意义就在这里,不经意间,我们描绘了一个城市的历史。
——艾里·里德(Eli Reed)
老师:玛格南摄影师艾里·里德(Eli Reed)、宋刚明
学生:彭向东、金铭勇、元子、邓劲松、黄鹤、吴海广、吴绍国、郭瑛、夏子嫒、黄娣、张龙、赵明、孙冬敏、鱼儿、杨浚昊、李巧
邓:我想把上次拍的美国大峡谷的照片给艾里看看。
宋:不会有好效果的。
邓:艾里说他没去过大峡谷。
宋:大峡谷就在艾里的国家,他为什么不去拍?——因为他关心人的命运。风景无法反映人生,也无法呈现思想。而且风景作品的好坏往往是建立在偶然率上的,碰到一片云海或者一片漂亮的朝霞,你就成了,别人夸你的照片也不过是说你的运气真好,这是夸你还是骂你?我提倡你们到街头去练摄影,是因为街头毫无章法,要把无序的街头拍得有意味,你必须要有超强的发现能力和对相机的操控能力。我并不反对你们拍风景,我自己也还在拍风景,但如果掌握了街头的表现方法,再去拍风景,你的风景照片会呈现不一样的感觉。可能那时你们就不那么迷恋风景照了,因为街头摄影更有挑战性。
吴:我过去也是喜欢拍风景照的,可是这次去新疆,已经没有拍风景的冲动了。
宋:刚学摄影,多数人会从风景、美女、鲜花入手。因为好懂,美不美,大家一看就明白。许多人拍不好照片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是好照片,认为漂亮就是好的。而这是个读图时代,照片仅仅只是漂亮是远远不够的,这就好比只有脸蛋而没有内涵的女子,不耐久看,再美的风景照也是一眼就看完了,再往深里读就没内容了。这个时代的摄影作品必须提供可读性。
孙:我那天看见一组照片,都是在火车站或者其他地点的场景,上半部分的远处建筑是清晰的,下半部分的重重人群是虚影,拉成长长的弧线,初看很新鲜,想想也就是将快门速度放到很低,焦点对在远方的建筑而已,看多了头发昏。
宋:是的,弄个三脚架,调低感光度,快门放慢,移动的人就自然会虚,这样的照片一组里只能有一两张,如果全这样就会让人犯晕。
孙:是啊,看穿了,就觉得这个我也可以做到的,没什么意思。
宋:这样的效果,通过在电脑里将有人的局部做PS,也可以达到。凡是靠拍摄技巧来支撑的作品,如果被看穿了,感染力就大打折扣。所以,还是要追求影像里活生生的内容,不可复制,才是有价值的。
邓:艾里认为我拍的西藏照片太紧张,跟老师评价的差不多。
宋:摄影这事很简单,一按快门就有,大家按快门的动作也差不多,相机也就是一个无思无想的铁疙瘩,但不同的人拍出来的照片就是不一样。你的所思所想,都会在照片中反映出来,这很奇妙,好像照相机有灵性似的。你因为平时拍得少,临场就会紧张,还有一种人是过于认真,照片太雕琢,照片也会显得紧张。
邓:艾里问你为什么穿黑衣服?
宋:我的相机是黑的。
黄:艾里才讲究呢,相机就是他的命。
宋:艾里基本上是个街头摄影师,玛格南的摄影师一大半都可以理解为街头摄影师,他们认为摄影越隐蔽越低调越好。
艾:你为什么用富士X100相机?
张:我也不知道,老师叫买的。
艾:哦,你做了一个好选择。
孙:我现在基本只用X100了,单反放在家里一直没用。
金:单反还是要备一部的。
宋:是,不过我不赞成用那些顶级单反,太大太重,太有攻击性,用这些“机皇”拍摄街头或需要真切表现的人文题材,会破坏现场气氛,成功率反而很低。
元:是啊,有次我跟老师去拍汉正街,老师用徕卡M9在前面拍,一点事没有,我一过去,人们纷纷躲避,说:快走,搞专业的来了。我拿的是尼康D3X,加24-70毫米F2.8的镜头,搞得我什么也没拍成。
宋:你扛一门大炮去打巷战,肯定不是个好选择。我接触过好几个玛格南的摄影师,他们用的旁轴都很专业,如徕卡M9-p;而他们用的单反都很业余,多是入门级的,如佳能EOS 550D、甚至EOS 300D,艾里用的算是好的,也就是宾得E5。他们把旁轴作为主机,单反作辅机,这与我们许多人相反。
杨:徕卡M9太难用了,我能不能先用单反拍?
宋:不行,你必须过这一关,这好比开汽车,如果一直开自动挡,就总也不会开手动挡,但高性能车,如赛车,都是手动挡的。徕卡用熟练了,比自动对焦相机还快。你必须达到用M9如同美国大兵用ZIPPO打火机一样,耍得烂熟。徕卡的低调和高品质是别的相机无法取代的。你在我这里学摄影,就要有专业精神。等你用徕卡拍到3万张,再跟我谈选择相机的事。小彭现在用徕卡没问题,所以他现在想用什么相机我不管他,但他这次不在状态。
杨:你又没看他拍的,怎么知道他拍得好不好?
宋:嘿嘿,你们老师是老江湖了,只用看看站位就知道你拍得好不好。这是因为一张好照片与角度有关,你站的位置不对,角度就不对,照片肯定好不了。小彭老在那里用变焦镜头变来变去,但他站的位置不对,再怎么变也是徒劳的。但有些人我也瞧不出来,这种人常常很厉害。比如吴海广,拍照磨磨叽叽的,眼睛也不知看哪儿,但事后看照片,常常吓你一跳。艾里都夸他,说自己一直想教出一个这样的学生,但没有教出来。
彭:小杨这次拍得不错。
宋:他平时功课做得好,对玛格南所有摄影师都可以讲出风格来。
彭:我这次找不到感觉。
宋:你就是懒,啥时把你的懒筋挑了就好了。换徕卡,移动起来!
黄:我看艾里用徕卡M9总是调来调去,快极了。
宋:他们是“职业杀手”,对手里的“武器”极为精通,街头摄影如同打仗,出枪快最重要。
夏:我还是害怕,不敢走近。
艾:这种心理障碍谁都有,我也有。
宋:街头其实是我们最容易拍摄的空间。我们的人生基本是在这三块地方实现的——家,也就是私密空间;工作场所,半公开空间;街头,或村头,公共空间。前两个空间都得得到特许才能拍摄,只有街头,你随时可以进入。
李:我遇见和善的人就会走近些,但大多情况我内心还是感觉侵犯了别人似的,不敢走近。
宋:你别想“侵犯”的事,这都有个过程。你可以给对方看看你拍的图像,对人家笑笑,如果有时间也可以跟人聊聊天,让自己融入环境,待别人放松了再拍,其实多数的人们都是友善的。如果条件不许可,又看见了想拍的,就先考虑好自己要站在哪里,把360°的方位都考虑一遍,走到适合的距离范围内,举起相机,干净利落地按下快门,你不能走到跟前再用镜头对着人家比划,要在别人还没有觉察时,就已经拍完了。
鱼:艾里认为我拍摄时有些紧张,应该与被摄内容更贴近一些,他说:有时一张好照片和一般照片的区别就在于是否离得更近。
宋:这是对的,我这个老师已经靠得够近了,艾里还比我还近一米。有时一张照片的成败就在于那一米的距离。
夏:常常碰到人说侵犯了他的肖像权,不让拍。
宋:肖像权的概念被我们放大了。在公共场所,或是公众人物是没有肖像权的,当然你不能把这些照片印在广告上或酒瓶上,只要不作商业用途,一般就没问题。肖像权与隐私权并不是没有边界的,公众还有知情权,不然你往那儿一站,别人就不能拍照了?如果是这样,我们的电视台、报纸都得关张,许多见不得人的勾当都可以因肖像权、隐私权逃过监督了。
夏:要是有人就是不让拍怎么办?
宋:多数时候,不让拍就不拍,因多数照片并不是非拍不可的。对那些非常想拍的照片,一是要动作快,在对方没发现前就拍完了;二是学会沟通,让别人觉得你没有恶意,一般都不会招致反感。还有用低调的相机,越不像摄影家越好。艾里说你们用富士X100好,并不是因为这个相机功能有多强大,是因为这个相机低调。
杨:我看老师的照片多数是黑白的,为什么?
宋:你看摄影史,到目前为止,好照片多是黑白片。这也许是因为彩色照片太写实,写实是记录,而艺术要求高于生活。黑白照片则有一种抽象的味道,有一种提纯的感觉。还有就是街头摄影色彩无法控制,易杂色纷呈,干扰内容的阅读。黑白作品可以让我们直接关注画面结构、内容,如果是一组照片,黑白的影调有很好的整体感。
杨:这之前我一直认为摄影就是拍好看的照片,比如风景、美女、鲜花。
宋:那也没错,初级阶段都是这样的。但你去读读摄影史,那些顶尖的摄影大师,除了拍战争的,基本都是拍街头的,比如布勒松、弗兰克、克莱茵、寇德卡。战争摄影也可以理解为街头摄影的特例,因为许多战斗都是在街头展开的。
杨:那会不会因为不断重复,以后就没什么可拍的了呢?
宋:不会的。街头是在不断演进的,过去是村头,现在是街头,只要有人类,就会有街头或村头。街头每天都是新的,因为街头的人每时每刻都在变,每个时代的街头特征也完全不一样,这是个拍不完的题材。
吴:我过去喜欢拍风景,一年也拍不了一两次,因为拍风景必须到风景地去。现在拍街头,天天可以拍照,而且学会了街头表达,再去拍风景,感觉也不一样。
宋:我拍了30多年的风景,得过不少奖。比如建国40年首届艺术节我就有一幅风景作品获奖。再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后天气预报的广告时间,现在叫标王,就播过我拍的风景片,那时觉得很风光,却不知自己被中央台侵权了。我现在也还在拍风景,但只是觉得风景摄影能达到怡情就不错了,很难反映时代特征,特别是对在思想的传达上,难以深刻。
孙:我真是幸运,一进来学摄影,就碰到了艾里这样的摄影大师,一点弯路都没走。
宋:摄影入门时的手法很重要,手法学坏了,改起来很难。因为摄影是在几分之一秒内做决断,那时主要靠直觉起作用,一切思考都是徒劳的。我走了十多年的弯路,几乎尝试了所有的摄影方法,后来不得不又花十多年时间忘掉过去匠人般的手法。直到今天,过去的那一套还会经常作用于我的照片。
吴:我看过小孙拍的光谷步行街,真是很有特点。
宋:小孙,你就坚持这个风格,你表达直接、强烈、背景干净,画面有内涵,很好。
孙:嗯,好的。我以后还应注意些什么?
宋:你可以学着讲故事了,用影像来叙述,但这需要你慢慢地积累,学会观察、组织画面,到了一定的程度,也许就自然有一个适合你描述的题材出现。
孙:我知道这事急不来,就像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不过,我必须坚持去走。
宋:我一直认为摄影是人生的映射,街头摄影的魅力在于将司空见惯的平常生活神圣化,使无意义的都市一隅变得意味深长。你们都有丰富的人生经历,也是各方面的成功人士,不缺理解力,重要的是掌握正确的方向与方法。
孙:有时感觉拍到的好照片是要看缘分的。有天傍晚我在华科大的篮球场边等人,看见有几个年轻人在打篮球,就顺手过去拍了7张,结果至少有3张都还可以。之后白天又特意在去了一次,满球场都是人,拍了一堆回来,白忙活了,呵呵,一张好的也没有。
宋:是啊,是这样的,好的照片更像一次奇遇,让我们觉得与它有种缘分,但这种缘分是建立在勤奋之上的。
李:老师明天去哪里拍?
宋:我吃完了早点常常就在院子对面的小街上拍。二十几年了,从当年的一条土路到今天的高楼大厦,谁能想到今天的这条公路,当年是条臭水沟,而明年这里将建成一个地铁编组站。不知不觉我拍下了一个城市二十年的变迁。街头摄影的意义就在这里,不经意间,我们描绘了一个城市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