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教育与预防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6031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社会拜金主义盛行,法制教育弱化,贫富两极分化,对未成年人产生了不良的示范效应,为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了心理环境,降低了他们的罪责感,使他们将“不劳而获”的思想合理化,甚至作为其犯罪的正当理由。加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的现代化,社会传媒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与日俱增,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不当,使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上升。因此,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法制教育
  [作者简介]金科学(1960- ),男,黑龙江鸡西人,中共鸡西市委党校法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黑龙江 鸡西 1581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3-0188-02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给社会、家庭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并且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信息中心提供的资料显示,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现在,青少年犯罪占整个刑事作案人员的65%;进入90年代,全国每年查获的未成年人犯罪有15万人之多,其中中学生占一半。“人之初,性本善”,但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未成年人在十四五岁就沦为了罪犯呢?多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学校教育的缺乏、家庭教育的失当、守法意识的淡薄和法律知识的贫瘠才是他们走向犯罪的根本原因所在。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可以分为主客观两个方面。从主观上讲,未成年人生理发展迅速,个人意识增强,自我约束力较弱,心理构成易变,情绪仍不稳定,容易冲动,往往只重表面,片面看待事物,易受暗示,多盲从,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模仿。加之,大多数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又极为淡薄和贫乏,这正是犯罪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年龄”的阶段。从客观上讲,可以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的教育,来看未成年人生活环境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
  1.社会不良因素。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攻坚阶段,各项改革造成的某些领域的暂时性无序与失控虽然有其必然性,但由于社会缺乏主题价值观的有效引导,造成社会的道德标准出现混乱,这使得这一时期的未成年人的人生观形成处于较为严重的后天失调的环境中。在我们的社会中,一些不健康传媒所宣扬的享乐主义和渲染的暴力、凶杀、色情等不良的教育,对缺乏正确识别事物能力的未成年人来说,是更容易接受的事情。可以说,不健康传媒的存在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因素。另外,一些文化娱乐市场管理的失控,也为诱导、唆使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了条件。
  2.学校教育失误。学校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历史重托,尤其是中小学的义务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环节。但是近些年来的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品德教育,出现了“教书不育人”的状况,学校分等级,年级分重点、非重点,对成绩较差学生的教育管理相当不力,引起他们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同时,重智轻德,对法律、人生观、道德规范教育不重视,不注意对学生进行正当引导,这必然会导致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并由小错酿成违法犯罪。
  3.家庭教育失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极大。由于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大多数自幼就受到家长的溺爱,家长往往迁就他们的不适当要求,放纵他们的不良习惯,特别是在物质要求上极少限制。凡事以自我为最高价值取向,这是当代未成年人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他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习惯了“以我为主”,因太过于强调自我,使他们的待人处世很功利化,看眼前、重实利,从而忽视甚至不顾他人的利益和感受。而在现阶段他们除了要面对学业的压力外,还要面对相当激烈的职业竞争,加之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尚不成熟,在遭受挫折的时候,极易造成行为失控。当然,家庭的暴力教育也会伤害子女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和自卑情绪,容易接受社会不良习气和坏人的引诱。对于那些在残缺家庭中成长起来的未成年人,由于缺少家庭温暖,也会不同程度地促成他们人格和行为的扭曲。①
  4.学生鉴别能力较差,思维方式狭隘。一个人在小学时期,对社会的鉴别能力是在老师、家长的引导下初步形成的。步入中学以后,他们的独立意识开始进入渐渐觉醒阶段。这个时期未成年人更喜欢追求被尊重的平行人际关系的建立,喜交友、爱聚群、好表现,但在评价和处理事物时,经常感情用事,做出简单、武断、脱离实际的结论。他们怀着好奇心理,游荡于各种场所,充分感受着枯燥的读书生活之外的乐趣,当他们发现吸烟、饮酒、赌博、网上聊天、玩电子游戏比学习轻松得多时,就不由自主被吸引了。
  5.个人贪婪自私的心理和好逸恶劳的品行。一个人的犯罪绝非是偶然的,有其必然的因果关系。据调查发现,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有73%在小学时就养成了贪婪自私的心理,犯盗窃罪的未成年人中12.7%的人,在学校、社会上有过小偷小摸的行为。今天偷拿邻桌同学一块橡皮,明天偷拿同学一支笔。家长觉得孩子小,简单说教一番了事,而丢失东西的同学又觉得一支笔、一块橡皮值不了几个钱,也不愿找老师解决此问题,就这样偷拿东西的学生,未能得到应有的教育,而一次次小偷小摸的成功,却强化了他们犯罪侥幸心理的形成,再加上他们都生活在独生子女家庭,逐渐养成了自私、任性等性格特征,视别人利益于不顾,视道德、纪律和法律于旁然,最终导致了犯罪。
  6.守法意识淡薄,法律知识贫乏。对于失足的未成年人来说,他们缺乏道德观、人生观、法律知识的教育和守法意识的培养,是新一代小法盲。我国某市一所中学三个初一学生,上课传递“片刀已买好”的纸条,被老师发现,经过耐心地开导教育,三个学生说出了片刀的用途。其中一个学生的邻居是私营企业主,买片刀是想将其杀死,好享用企业主的钱财;另一个说他母亲爱唠叨,买刀想趁母亲熟睡时将其杀死,这样就不会有人烦他了。当问及三个学生杀人的后果时,他们都摇头说“不知道”。一张纸条被及时发现,避免了血案的发生,挽救了三个孩子。
  7.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家庭是儿童出生后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因而,家庭对孩子性格和心理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失足未成年人的家庭状况来看,父母离异和家庭不和睦或过分溺爱,使未成年人得不到正确的关爱、引导和帮助,形成了他们性格中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直接表现为脾气暴躁、性格孤僻、缺乏自信心、好面子、自控能力低、逞强好胜、以自我为中心、对人或事物缺乏责任感和社会公德意识。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刑三年的一位中学生,其父母感情一直不和,经常打架、摔东西,甚至拿他出气,逐渐使他对家庭充满恐惧,形成寡言少语、脾气暴躁的性格。一天邻桌同学不慎将他的眼镜碰掉在地上,没有帮他捡起来,他趁这名同学不备,抡起椅子照着他的头部打下去,结果被判了刑。②
  
  二、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策略
  
  未成年独生子女是祖国的希望,预防和减少他们的犯罪是全社会的大事,是一项涉及面极广的社会系统工程,完成好这项工程,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同心协力,群策群治。在此基础上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家庭教育的功能,把住家庭影响关
  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自身的文化修养、道德水准和言行对子女品德的塑造、气质的形成、人格的完善等极为重要,所以我们应当把住家庭影响这一关。从未成年独生子女犯罪的原因可以看出,当前在家庭教育方面确实存在不少的问题。家长一定要品行端正,为子女做出表率,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关心教育子女,增强爱的目的性、教育的自觉性,做到爱教结合、爱而有度,既不能百般溺爱,又不能简单粗暴,而是宽严得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转化为教育独生子女健康成长的强大力量,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和家长对自己的心,不至于产生抵触情绪或离家出走。③
  (二)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学校要真正把基础教育作为塑造中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启蒙教育”,彻底改变那种只重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学校要在传播文化知识、培养兴趣爱好、引导个性发展的前提下,着重抓好精神文明教育、道德法制教育、公民意识教育以及青春期教育和心理卫生教育,使学生首先学会做人。为此,我们应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1.做好差生的教育转化。当今确有不少的独生子女任性、自私、贪玩,片面追求高消费、高享受、怕苦怕累、无心学习,上进心不强,教师应与家长携手做好教育转化工作,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避免发生逃学、辍学现象。
  2.抓好社会化教育。部分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性差。学校应当加强良好行为习惯训练,着重进行意识、品德方面的培养和锻炼,提高学生独立生活和应付各种困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适应纷繁复杂社会的能力。
  3.抓好心理卫生教育。一般未成年独生子女所处的生活条件较好,身体发育较快,但是在心理和社会方面的成熟过程相对而言比较缓慢,因而使中小学生产生大量的心理失衡现象。因此,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大力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开展心理咨询,进行个别指导,以增强他们自我认识、自我排解、自我调节的能力,帮助其克服和纠正心理缺陷和心理障碍,防止不良行为的发生,培养其自信自强、热爱生活、乐观处世、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4.抓好群体教育。这是针对独生子女“独生”的特殊生活环境采取的一项对策。一个优秀集体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最佳环境。中小学生有好奇好强、爱说爱动的心理特点,乐意参加内容丰富广泛、形式新颖多样的集体活动。学校应利用集体的力量来帮助引导独生子女克服不合群、自私任性和以个人为中心等心理缺陷,通过组织参观访问、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等活动,培养他们从爱学校、爱家乡升华到爱祖国;从爱同学、爱长辈提高到爱人民。
  (三)净化社会环境,减少诱发犯罪的因素
  社会环境不仅对成年人,而且对未成年人影响极大。因为未成年时期的认识能力、自身的行为控制能力和抵御外来诱惑能力均很低,辨别是非的能力也比较弱,故很容易受社会不良习性、风气的影响和诱惑。如今黄、毒、赌现象仍然存在,是腐蚀未成年人的污染物。此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不正当竞争、社会上存在的许多非法交易和阴暗面,都会不同程度地对未成年人的心灵产生极大的诱惑。为此,整顿社会风气、净化社会环境是当前预防独生子女犯罪的重要一环,必须抓紧抓好。④
  万事人为本,尽快提高我们民族的素质,尤其是提高将来要在民族复兴中担纲领衔的青少年的整体素质,是我们的基础工作之一。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掉以轻心的话,势必会影响我们民族复兴的进程。
  综上所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共同责任,核心是一个教育问题,是一个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法的问题。社会、学校、家庭要共同配合,改进教育方法,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品德、纪律和法制等方面的教育,正确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使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造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新人,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
  
  [注释]
  ①石经海.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若干问题[J].法学杂志,2007(1):48.
  ②陈佑武.人权法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辩证统一[J].法学杂志,2007(2):97.
  ③金鑫.未成年人乞讨的责任与原因分担[J].法治,2007(3):21.
  ④卢延鑫.15岁少年自杀 县公安局被判失职[J].民主与法制,2007(7):35.
其他文献
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是学生工作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在信息高度发达,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化趋势的今天,我们教育者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找到学生们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这样,做学生
目的:探讨带教方式对特色专业学生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影响。方法:潍坊医学院麻醉学专业2003级本科生125名,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调查带教方式(始终固定教师带教、先固定后分散、始终
研究目的:通过对既有和在建城轨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分析与比较,就系统集成规模和深度提出建议,为今后我国城轨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构成提供借鉴。研究结论:建立城轨交通综合监
一、现象  1.教师向上流动的多向下流动的无  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工作本来是为了解决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鼓励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发挥传帮带作用,农村教师到城区学校学习提高,将来更好地服务农村教学,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现在在部分地区这一工作刚好出现了相反的情况,农村优秀教师拼命向城区学校涌动,城区教师交流到农村薄弱学校的几乎为零。这样势必导致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更加薄弱,进一步拉大城乡教育的差
本文对诗歌“意象”这一重要的美学范畴进行了阐释,对意象组合的几种方式,即递进式意象组合,并列式意象组合、辐射式与辐辏式意象进行了具体地论述,并指出了诗歌意象创造所具有的
目的:初步评价改良Hodge试验(Modified Hodge Test,MHT)在中国产KPC肠杆菌科细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MHT和PCR分别检测175株肠杆菌科细菌的KPC。以PCR为金标准,分析MHT在KP
我是在中小学从事基础美术教育的,正经历着基础教育变革的时代.新美术课程标准的实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此,浅谈我的一点认识.
研究目的:分析人民币升值对国内工程企业实施国际工程项目的影响,以便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从而降低工程企业国际业务的汇率波动风险。研究结论:人民币升值对国际工程项目的
青年教师作为最有活力的一个群体,决定着学校的未来发展,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对一所青年教师较多的学校来说,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提升青年教师的素质,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我们学校采取了“双轨式”师徒结对、“模块式”集中培训、“抱团式”跟标学习、“门诊式”专家指导助推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效显著。  一、“双轨式”师徒结对克服入职焦虑  新教师刚入职的时候,对各年级课程一点也不熟悉,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得到迅猛的发展,这给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带来了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艺术设计教育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它在当代美术教育中具有一定的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