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就业竞争力,是指人们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以能力为核心的经过教育培训整合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个人素质、能力和特长的综合体现。在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主要由基本素质、关键能力和专业特长三个方面有机组合而成。
一、高职实训基地建设与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系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从而提升就业竞争力。校外实训基地以一系列考勤、考核、安全、保密等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业规范来真实地约束学生,使学生在实训期间便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职业道德。校外实训基地可以为学生真实地提供现代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管理意识、协作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等工作素质形成的实践氛围,学生的体会更加深刻,对该职业的职责、性质等会更加明确。
实训基地是职业资格培训及考核基地,为学生获取专业单项与综合技能提供了支持。将知识、能力和人格教育融为一体,相互渗透、协调发展,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特别是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现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实训中心建设的职业资格鉴定所,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未来可能从事职业的岗位群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准入考核,可进一步拓宽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基础,从而为学生获取专业单项与综合技能提供了支持。
二、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措施
(一)校企结合管理,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随着生产实习的改革,必然在管理模式上也要变革,从过去的“企业直接管理、院系间接控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变为“以校企结合管理为基础,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管理模式。
“校企结合管理”是指学校必须与实习单位齐抓共管,学校聘请实习单位总经理、人事培训部经理和部门经理为兼职教师,负责实习管理和实习生的业务指导工作,双方在管理问题上要组织落实、制度完善,要有专人负责,对应联络。
学校一方面经常派出巡视教师到定点实习单位,协助实习单位方面的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从学业上严格要求学生,如每周须完成一定量的实习日记,为实习结束后的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作前期准备,还可督促学生编印《实习快讯》,稿源主要是寄回学校的学生稿件。实习单位方面的管理除了按本单位规章制度的要求以外,还应适合实习学生的特殊性作些灵活处理。如请假制度,常规假、短期假按实习单位有关规定办理,特殊假、长假以学校和实习单位通气、双重批准办理。又如犯规处罚,实习生没有经济收入,应以强调教育为主,比之处罚员工应从轻;而如果情节十分严重者,被实习单位按除名处理的,学校也将做出开除或勒令退学的处置。
“学生自我管理为主”是实训管理改革的方向,也是学校管理与引导的重要任务。引导工作应在实习开始之前,以实习动员为起点,并贯彻整个实习过程始终。引导工作除了引导学生个人自我管理外,还要充分发挥学生中党、团、班组织的集体凝聚力作用,发挥党团员、学生干部的模范作用,使学生们能互相督促完成实习任务和工作任务,为争取和保持集体荣誉互相鼓励,为尽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互相鞭策,实习中有了困难互相帮助,受到委屈互相安慰……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自我管理,比之在学校学习是复杂多、实际多了,经历了实习的真刀真枪的洗礼,学生才能真正学会自我管理,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做好准备。
(二)实训基地的综合管理
1、校内外实训基地结合
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内外实训基地还处于各自运营、互不相关的阶段,在未来高职教育中,关注两类实训活动的衔接与配套,提高实训的综合效果势在必行。制订完整、科学的实践教学大纲,合理安排不同实训活动的时间与内容是关键。高职院系应统一规划学生的所有实践教学环节,针对每一实训活动,制订教学大纲,编制实训指导书,合理安排指导教师,去除雷同的实训内容,保证实训活动的循序渐进,切实将实训活动落到实处,而不是走过场、充形式。
2、校际共建实训基地
目前,在绝大部分高职院校中,原有的实训基地基本上建立在各校“自力更生”和“小而全”的基础上,由于经费的拮据,现仍处于设备明显不足、技术十分落后的状态。这就要求各高职院校走联合、共建之路,由学校自建小而全的实训基地转向校际共建,实现资源共享。建立校际资源管理联盟,可以统筹资源、资金,把有限的资金相对集中,合作建设实训基地,互补互助,改善实训条件。提高设备利用率,加速高职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有些规模小、设备差、师资力量不够雄厚的学校的实训教学,可以逐步转移到实训条件好的院校和企业,其他院校和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场所与便利条件,与学校共同承担实训任务。同时也可通过与异地院校合作办学,改变实训计划,有步骤地、分批地把学生派往省外、国外先进的实训基地进行培养。这样,既搞活了办学机制,又开阔了学生眼界,使学生的技能培养更能接近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
3、实训场所的拓展
一方面,除了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教室、模拟实验室、定点实训基地等常见的实训场所外,有条件的旅游院校还可考虑筹建或接管属于自己的企业,以旅游为例,如将学校中的招待所改造为酒店,接管小型的旅行社等,面向大众经营,为学生提供仿真的经营场景,使学生随时可以进行系统的专业演练。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密切与企业的联系,逐步建立完善的信息发布体系,收集与整理行业的最新资料,供学生模拟研究之用。
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在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注重教学实践环节,特别是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术运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资源的建设与配置上必须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高职院校建立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训教学的场所,是体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特色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按职业岗位要求,以模拟实地操作为主要内容的实训是高职教育的特殊实践环节,是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实践环节上的重要区别,也是高职教育进行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具体体现,这与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密切的关系。
(张实才,1960年生,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后勤服务公司总经理、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高校产业经济)
一、高职实训基地建设与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系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从而提升就业竞争力。校外实训基地以一系列考勤、考核、安全、保密等规章制度及员工日常行业规范来真实地约束学生,使学生在实训期间便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职业道德。校外实训基地可以为学生真实地提供现代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管理意识、协作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等工作素质形成的实践氛围,学生的体会更加深刻,对该职业的职责、性质等会更加明确。
实训基地是职业资格培训及考核基地,为学生获取专业单项与综合技能提供了支持。将知识、能力和人格教育融为一体,相互渗透、协调发展,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特别是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现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实训中心建设的职业资格鉴定所,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未来可能从事职业的岗位群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准入考核,可进一步拓宽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基础,从而为学生获取专业单项与综合技能提供了支持。
二、加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措施
(一)校企结合管理,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随着生产实习的改革,必然在管理模式上也要变革,从过去的“企业直接管理、院系间接控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变为“以校企结合管理为基础,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管理模式。
“校企结合管理”是指学校必须与实习单位齐抓共管,学校聘请实习单位总经理、人事培训部经理和部门经理为兼职教师,负责实习管理和实习生的业务指导工作,双方在管理问题上要组织落实、制度完善,要有专人负责,对应联络。
学校一方面经常派出巡视教师到定点实习单位,协助实习单位方面的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从学业上严格要求学生,如每周须完成一定量的实习日记,为实习结束后的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作前期准备,还可督促学生编印《实习快讯》,稿源主要是寄回学校的学生稿件。实习单位方面的管理除了按本单位规章制度的要求以外,还应适合实习学生的特殊性作些灵活处理。如请假制度,常规假、短期假按实习单位有关规定办理,特殊假、长假以学校和实习单位通气、双重批准办理。又如犯规处罚,实习生没有经济收入,应以强调教育为主,比之处罚员工应从轻;而如果情节十分严重者,被实习单位按除名处理的,学校也将做出开除或勒令退学的处置。
“学生自我管理为主”是实训管理改革的方向,也是学校管理与引导的重要任务。引导工作应在实习开始之前,以实习动员为起点,并贯彻整个实习过程始终。引导工作除了引导学生个人自我管理外,还要充分发挥学生中党、团、班组织的集体凝聚力作用,发挥党团员、学生干部的模范作用,使学生们能互相督促完成实习任务和工作任务,为争取和保持集体荣誉互相鼓励,为尽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互相鞭策,实习中有了困难互相帮助,受到委屈互相安慰……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自我管理,比之在学校学习是复杂多、实际多了,经历了实习的真刀真枪的洗礼,学生才能真正学会自我管理,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做好准备。
(二)实训基地的综合管理
1、校内外实训基地结合
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内外实训基地还处于各自运营、互不相关的阶段,在未来高职教育中,关注两类实训活动的衔接与配套,提高实训的综合效果势在必行。制订完整、科学的实践教学大纲,合理安排不同实训活动的时间与内容是关键。高职院系应统一规划学生的所有实践教学环节,针对每一实训活动,制订教学大纲,编制实训指导书,合理安排指导教师,去除雷同的实训内容,保证实训活动的循序渐进,切实将实训活动落到实处,而不是走过场、充形式。
2、校际共建实训基地
目前,在绝大部分高职院校中,原有的实训基地基本上建立在各校“自力更生”和“小而全”的基础上,由于经费的拮据,现仍处于设备明显不足、技术十分落后的状态。这就要求各高职院校走联合、共建之路,由学校自建小而全的实训基地转向校际共建,实现资源共享。建立校际资源管理联盟,可以统筹资源、资金,把有限的资金相对集中,合作建设实训基地,互补互助,改善实训条件。提高设备利用率,加速高职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有些规模小、设备差、师资力量不够雄厚的学校的实训教学,可以逐步转移到实训条件好的院校和企业,其他院校和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场所与便利条件,与学校共同承担实训任务。同时也可通过与异地院校合作办学,改变实训计划,有步骤地、分批地把学生派往省外、国外先进的实训基地进行培养。这样,既搞活了办学机制,又开阔了学生眼界,使学生的技能培养更能接近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
3、实训场所的拓展
一方面,除了多媒体教室、多功能教室、模拟实验室、定点实训基地等常见的实训场所外,有条件的旅游院校还可考虑筹建或接管属于自己的企业,以旅游为例,如将学校中的招待所改造为酒店,接管小型的旅行社等,面向大众经营,为学生提供仿真的经营场景,使学生随时可以进行系统的专业演练。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密切与企业的联系,逐步建立完善的信息发布体系,收集与整理行业的最新资料,供学生模拟研究之用。
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在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注重教学实践环节,特别是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术运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资源的建设与配置上必须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高职院校建立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训教学的场所,是体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特色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按职业岗位要求,以模拟实地操作为主要内容的实训是高职教育的特殊实践环节,是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实践环节上的重要区别,也是高职教育进行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具体体现,这与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密切的关系。
(张实才,1960年生,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后勤服务公司总经理、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高校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