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本土化实践探究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fu54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识教育起源于美国,其兴起与发展对高等学校培养具有健全人格、高尚情操、较强思辨能力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学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在研究通识教育的概念、起源及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推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进而对推行通识教育本土化的途径进行了提高管理水平、建立专门管理机构、构建科学课程体系、组建优秀教师团队、坚持通专相结合等五个方面的探讨。
   关键词:通识教育;本土化;途径
   一、通识教育概念及发展
   自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概念提出以来,教育界至今也没有完全统一的认识。顾名思义,通识即“通才博识”,因此,通识教育可定义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健全学生人格、扩展学生思想深度、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提升学生人文和社会关怀精神而实施的教育。
   关于通识教育的理念,教育界普遍认可起源于美国,但其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自由教育的根本含义即“适于或有助于造就自由人”。通识教育则根据时代的变迁,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以及更高的高求。自1829年美国博德学院帕卡德教授首次将通识教育概念引入大学教育后,美国的通识教育发展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改革运动。
   第一次美国通识教育运动:1914~1919年,哥伦比亚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开设被视为美国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起点。
   第二次美国通识教育运动:其中1945年由哈佛大学发表的著名报告《自由社会的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俗称为红皮书,影响深远。红皮书认为,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和合格公民。
   第三次美国通识教育运动:第三次美国通识教育运动中,1978年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亨利·罗索夫斯基提出的核心课程计划颇具影响力。该计划要求所有本科生必须学习六类基础课程,分别为文学和外国文化、艺术、科学、历史研究、社会分析和道理理性,占四年全部课程的25%,学生要用相当于一学年的时间学习这六类课程。
   我国现代大学的通识教育发展源自1961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高等教育由新中国成立前的通才教育开始向专业教育转变。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过分专业化的弊病开始显露出来,过于注重专业教育而忽略了学生人文关怀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因此,从1961年我国开始纠正高等教育过分专业化的问题,进而开始了文化教育改革。1995年,各高校纷纷开始通识教育的探索。我国通识教育的实践探索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全方位的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只是在少数大学进行的,二是开设通识教育课程——选修课程,进行局部的课程改革,这种方式为多数大学所选择。
   二、我国推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1.顺应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要求
   在当今天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教育国际化。而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培养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人才不但要求有系统的专业训练背景、国际化的学术视野和宽阔的文化基础以外,还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和责任感。而单纯的专业教育只能培养前者,后者的培养则需要通识教育来完成。
   而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我们所处的多元文化的社会里,们不但要尊重各种不同的文化,还要学会欣赏其他文化的长处,既不能闭着眼睛一味盲目崇拜,也不能故步自封。通识教育在国外已经推行上百年,对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做法,我国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引进其中适用我国国情的做法。
   2.改善过度专业化教育的弊病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百废待兴,专业教育大行其道,教育目标则追求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掌握最多的知识,教学侧重于学生技能的掌握而忽略了对品德、思想的培养,未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念,缺乏人文关怀以及对生命的尊重。我国著名学者杨叔子曾指出:“我们的教育失去了人,忘记人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有精神世界,就失去了一切。”“大学的主旋律应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养高级人才,而非制造高档器材。”近年来大学生伤害事件的频频报道,也引发了社会对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反思,对教育缺失的反思。2004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丧心病狂杀害4名舍友;2010年10月,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将同学张妙撞倒并连刺数刀致受害人死亡等事件无不引发舆论关注与热议。身为天之骄子,理应成为社会的栋梁,但现实却不得不让人扼腕叹息。高等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成人”,不仅要使学生学会“做事”,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加强通识教育,造就具有远大眼光、人文关怀、博雅精神等道德理与智和谐发展的人才。
   过度的专业化教育使学生所学知识被限定在各自的专业范围内,导致学术视角单一,禁锢了学生思维,忽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实施通识教育有助于改善专业教育所带来的弊端,在专业教育“授人以鱼”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到“授人以渔”,从而实现学生终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推行通识教育本土化途径
   1.提高理论水平及推广通识教育理念
   纵观我国十多年来的通识教育改革发展历程,凡是通识教育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的,都是建立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的基础上的。通识教育涉及本科教育的全局,需要统筹全校各方面的资源,要求各部门的相互之间协调配合,因此,不可能寄希望于广大师生自发自觉地推行,必须依靠自上而下的路径推动。要推行通识教育,首先要求教育决策者以及大学的管理者,必须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思想认识水平,真正把育人作为大学工作的第一要务,明晰培养目标,尽量克服功利主义所带来的挑战,将通识教育上升到学校办学理念的高度。只有以高层领导清醒的认识和强有力的支持为支撑,以有效的制度机制与政策作为保障,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才能够持久深入地发展。    作为通识教育的主要实践者,广大师生也要对通识教育理念的有着比较正确和深入了解,可以通过讲座、学术研讨会、通识课程教学经验交流以及创办通识教育报刊等形式来推广和普及正确的通识概念。
   2.建立专门的组织与管理机构
   通识教育是针对功利主义过分专业化,学科知识太死造成的弊端而产生的,短期内很难看到通识教育的实用效益。要改善通识教育“没有人愿意管,没有教师愿意教,没有学生愿意学”的现状,设置专业的机构,如通识教育中心,专业组织实施通识教育课程及有关活动,同时还要建立通识教育课程委员会,聘请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各领域的知名教授组成,负责总体设计通识课程,保证课程的质量与水准。有足够的经费支撑通识教育的课程建设,吸引最优秀的老师讲授通识课,针对通识教育的特殊性,组织师资培训、教学交流、课程评估、表彰等。
   3.构建科学的通识教育育课程体系
   课程是实施通识教育的主渠道,课程体系与内容是否科学合理,教学质量是否优良,最终将决定通识教育的效果。在清晰的理念指导下,做好课程体系建设,设置合理的学分和学时数,调整课程结构,加大课程数量,丰富课程形式,精心设计课程内容,使其规范化,核心化,从而提高质量,保证效果。构建科学的通识教育育课程体系,除了依靠校内优秀教师团队的通力合作外,也可以充分利用其他大学的教师资源,采取引进来的办法建设一些高质量的通选课,或者在幕课日趋成熟的条件下,选用高质量的幕课,条件请允许的情况下,甚至可以考虑与周边大学联合,采取联校选课,互认学分,共享课程资源。
   4.组建通课优秀教师团队
   通识教育课程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帮助学生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从多元的角度为学生提供优秀的理论基础,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批判性对话,训练学生成为具有敏锐头脑和良好沟通技能的人。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较高水准的专业水平以及很强的教学能力,要求教师不断反思课程设计,对效果进行评估并探讨创新性的学习方法,进而作出相应的改善,以吸引学生在课堂和课后积极参与。因此,组建优秀的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师团队是非常重要的。
   为更好地整合教师资源,提高通识课程的教学质量,学校应该从政策上给予支持,提倡优秀教师开设通识课程,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让优秀教师乐于开设通识课程。成立专门的通识课程教师团队,定期进行学术讨论与教学研究,拓展校际交流。
   5.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高校的三大职能分别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为社会输送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高校永恒的任务,推行通识教育、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并非说专业教育不重要。大学培养的学生一定是具有某方面专长能够适应社会岗位需要的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总量呈爆炸式的增长,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背景,同时也要具有厚基础、宽口径的知识结构,在学习和工作中具备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可以根据扩展知识领域,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必须要坚持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不能顾此失彼,加强通识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专业人才的成长提供更丰厚的土壤。现代大学教育不仅应该进行以培养科学知识、技能、能力为目的的专业教育,同时应当进行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通识教育,即现代高等教育要坚持通识与专业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参考文献:
  [1]杨叔子.现代高等教育:绿色·科学·人文[J].高等教育研究,2002(l).
  [2]姜国有.全球博雅教育[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4.
  [3]吴东俊.教学型大学通识教育教学团队的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
  [4]姚孟春.论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及实施途径[J].学术探索,2007(4)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2013年度学科共建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构想及实践探索”(课题编号:GD13XJY15)支持。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接受不同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血小板抑制率,从而评价应用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心内科2017年
目的探究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 年1 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8例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血清内软骨糖蛋白-39(GP-39)水平将其分为A组(GP-
动脉粥样硬化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最主要的合并症,其发生率和死亡率均很高.终末期肾病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微炎症作用于机体产生的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起政治保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保证作用表现在,它能为经济体制的改革引路导航、创造有利的条件.思想政治教育要起到政
以预算管理为核心,从设备的选型、资产、运行和维修管理等方面论述建立设备管理网络的意义。
在过去的一年里,《鹤岗新闻联播》收视率不断提高,深受观众喜爱,鹤岗电视台新闻联播全体人员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戮力同心,拼搏进取,圆满完成各项宣传报道任务,多项工作开创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和人类知识发展的轨迹出发对综合课程的形成及其发展作了认识论上的考量,指出新综合课程是人类认识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是克服分科课程所带来弊端的重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有效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慢白胆固醇的调脂药物。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能作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多个环节,对其预后有良好的影响。本文
作为一名在小记者工作岗位上工作8年的媒体工作者,深知要做好这项工作确实不简单.它不仅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
党的先进性是指党在思想、理论、纲领等方面所具有的优于其他政党的特质,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步中所体现出来的先进性质,它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品格与现实价值.所谓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