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气腾腾的一代

来源 :家居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ngyou2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青年演员梁靖康和孙千设定的下厨房的大片场景,对于正在拍摄新剧《你好呀,我的橘子恋人》的二人来说显然已经驾轻就熟。在这部以智能机器人为背景的都市轻科幻浪漫喜剧中,梁靖康扮演患有肢体接触障碍症的“霸道总裁”陆森,孙千则一人分饰“两角”,阴差阳错“入住” 陆森家后,不断切换于热血创业者杨善善和伪装智能机器人“星期五”两种身份之间。几个月驻扎在云南拍摄,戏里戏外两人都有许多互动,让他们形成了无需再磨合的默契。于是,就算已经收工,只要拿起锅铲和餐具,他们依旧可以立马入戏。
  戏中因“橘”结缘,戏外的他们对橘子却抱着天差地别的态度。和陆森一样,梁靖康也爱吃橘子,“它的味道就像是开了空调的夏日房间,舒服”,他总能找到合适的画面将味道对号入座。但对于孙千来说,与橘子一个多月的朝夕相处实在已经达到了自己生命不能承受之“酸”,再多一个都是折磨。不仅仅是橘子,二人关于“美味”的解读也是大相径庭。孙千无辣不欢,去过一趟长沙之后,便成了湘菜的俘虏;梁靖康口味清淡,吃惯了白煮,蘸点家乡广东的特制酱油就能满足。在味道上南辕北辙,但聊起对生活的态度,他们总有些一代人的相同视角和观点。
  虽然各自都扮演过几个稔熟食材和善舞厨具的角色,但私下的他们实际上都还是厨房新手。孙千的家里人一直都没有下厨的传统,印象最为深刻的家常菜还是奶奶做的可乐鸡翅,这多少暴露了她嗜甜的本性,而后三句不离“蛋糕”也足以印证其自诩“宇宙蛋糕小博主”的称号,“因为从小练习舞蹈,为了控制体形把‘吃’的需求降到最低,现在会觉得没有必要,如果吃蛋糕能让我开心,那就先吃了再说。”眼前这个95后的直爽女孩还没有女明星吃饭的心理负担,在她的世界,能在紧张辛苦的拍摄之余拥有最简单直接的快乐才是最重要的。为了能在家中快速解决对甜的需求又无需借助太多烘焙工具,孙千学会了制作花式松饼,起锅摆盘,淋上蜂蜜、加一把莓果,偶尔在朋友面前露一手,“这也能算是我的一项技能了。”而这只用来做松饼的烤盘同时也承担着孙千招待好友时制作烤肉的责任,复杂的菜式她不会强求自己尝试,既羡慕朋友能烧一手好菜,又表现得相当随意。即使周围人都不会做饭也不用担心,吃到好吃的餐厅更能带来意外之喜。
  这一点,年纪相仿的梁靖康的确有些不谋而合,他坦言疫情之前从来没认真考虑过做饭。忙碌的工作日程再加上对自己严格的身材管理,梁靖康几乎很少自己做饭,对餐食的要求无非“简单”二字。直到停工在家,自小习惯了清淡饮食的他,吃不惯高油高盐的外卖,才慢慢动起了自己做饭的念头。“开始还会逐条照着食谱来做”,他的第一道菜是土豆炖牛腩,给自己的评价是“味道还可以”,“后来索性丢掉食谱,随着直觉自己加些创意”,那个总是高喊“一切从简”的梁靖康,其实一直都很有实验精神,于是便有了9种不同口味的鸡胸肉菜单,配合着健身食用还真是颇有些成就感。虽说广东人的灵魂里都住着一位“大厨”,但他同样毫不在意“会做饭”的必要性。“做饭不应该是任务或者不得不完成的工作,那样就少了乐趣,偶尔下厨也是会有惊喜的。”所以对他来说做饭就像生活里的其他事情,自然而然、隨心就好,想做大餐就用心去做,简简单单的白灼蔬菜也是一餐。
  他们看似随意、轻松,但在“做好演员”这件事上却出奇的一致。“演员”一直以来都是孙千的梦想,小时候苦练舞蹈,希望以芭蕾舞演员的身份讲述人间故事,却因为伤病折磨不得已结束了7年的舞蹈生涯,直到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这个梦想才得以延续。非科班出身的梁靖康,演艺之路就显得有些“误打误撞”。原本就读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的理工男,因为一次实习而被公司挖掘成为演员的故事听起来很像是某个偶像剧的设定,而这真实发生在梁靖康身上,让他对原本毫无概念的演员工作自始至终都带着敬畏,想要被认可的心也更加迫切。“我不太想未来,现在只希望把眼前的角色演好”,对于当下的梁靖康来说,脚踏实地才能慢慢积跬步,进而在演员的道路上稳行千里,而孙千已经准备好跳出自己的舒适圈,接受来自更多面的角色挑战。这两个瘦高、清爽的年轻人还有着少年的简单与纯粹,他们看到过父辈们认真努力生活的样子,也拥有包容、宽广的生活氛围,他们没有肩负过多希望与使命,而是目标清晰地走在自我成长的旅途上。这一路上热气腾腾,而他们走得轻盈而又踏实。



  “最想学做蛋糕,因为妈妈也不会做饭,她也爱吃甜食,这样同时满足我们两个。”



  “独自生活的时候最想在厨房做一锅热气腾腾的汤。”



  “在厨房最不愿意洗碗,虽然是很简单的事。推荐使用水槽洗碗机,年轻人就是要不洗碗!”



  “下厨房其实给了你跟自己相处的时间,在厨房做一道菜也是和自己的一次对话。”


治大家如烹小菜


  北方海边的阿那亚,在很多人眼里是度假胜地,也是文化乌托邦。在另一层意义上来说这里也是一座美食之城,据说大众点评上秦皇岛地区一半以上的高分餐厅都在阿那亚。被称为“阿村村长”的马寅既是阿那亚的掌舵人,又是一位懂吃会做的生活家。他将北京众多知名餐厅引入阿那亚,还对食堂的菜品严格要求,据说每一道地方小吃都要经过马总品尝,合格才能上架。他对于厨房的理解其实也有过转变。“我之前认为我们这有这么多好餐厅,又盖了这么多食堂,房间里就没有必要留过多空间给厨房,这是一种浪费,可以鼓励大家去食堂吃饭。但通过疫情,我觉得厨房非常重要。一个能满足人基本需要的厨房,对阿那亚来说是有必要的。所以今年开始我们设计的所有房子,无论是100平米,还是300平米,都把厨房做得很舒服,这是我们今年最大的一个变化。”据说2021年五一之前,阿那亚还会再开出40家餐厅。希望到这里来的人们能够在吃的过程中,感受到很多美好的东西,“这些好的餐厅会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烹饪做饭其实也是美好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提供一个餐厅,要能激发他自己回家去提升自己的烹饪水平。那么家里的厨房就无比重要,它是美好生活方式的实验场所。”



  作为天津人,马寅对“吃”有着天然的敏感和讲究。从很小的时候他就给父母做饭,做饭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是习以为常。疫情期间,平常非常忙碌的马寅也在家里做饭,重新掌勺,也让他获得了很多新的认识。“你想象着原来曾经会做的那些菜,再做一遍的时候,发现味道已经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了。其实是这个东西你不熟练了,真的是要多练习。”这件事对他有了很多触动,“不投入时间,不投入精力,不投入爱,其实你就是没有那个能力了。”在他看来做饭就和人生很多道理一样,是靠时间、靠精力、靠积累。
  这样难得赋闲在家的时光对于马寅是极其珍贵的,也让他发现自己变得敏感起来。“我发现不出去应酬了,也没有那么多饭局了,人在比较安静的状态下,会突然进入一种特别敏感的状态。吃饭这件事就更明显,你的敏感度远远大于你平常吃饭的时候的。稍微有一点不好吃,就会发现。因为平时吃饭可能是为了应酬,或者是为了填饱肚子赶快去工作,都没有仔细品尝。但是当在家里安安静静做饭吃饭时,吃饭就变成了很重要的一件事,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敏感了,稍微淡一点咸一点辣一点,你都会特别明显地感觉出来。”他所指的并不是挑剔,而是感受——感受力增强了。当人们回归家庭,安安静静在家里给家人做一顿饭,给自己做一顿饭的时候,再去體验一下,“你突然间发现好坏的感觉就完全变了。”也只有这种真正踏实、安心的时候,我们才有机会发现自己真的喜欢什么,真的感受到自己的需要。



  尽管对于做饭十分拿手,也在疫情期间重拾做饭的种种心得,但马寅坦言,有很多菜肴还是在自己的厨房里做不出来的,还是要去外面的餐厅才能吃得到。因此他并不反对点外卖,而是对成天点外卖的年轻人表示理解:“因为现在年轻人都工作忙,也没时间做饭。我也不强调要自己做饭,我只是希望他们要知道哪些菜适合打包外送,哪些菜其实适合去店里吃。”因为现在外面饭馆普遍水准都很高,我们也不妨让自己知道什么是好吃的,要吃到食物最美味的状态。“比如炖菜类的,我觉得是可以打包的。炒菜,快炒类的还是尽量去餐厅吃。而且我觉得无论什么时间从公司出来,跟公司同事或者几个朋友吃个饭,也是一种交流。”





  对于美食的眷恋与考究在阿那亚的社群里同样是一种风潮。马寅还特别打造了一间阿那亚特有的“深夜食堂”——阿海食屋,邀请到访阿那亚的嘉宾或是本村村民担任主厨,用美食串起邻里间的温情,也唤起并创造了许多人关于味道的记忆。在这间只有32平米的小餐厅里,有邻居阿姨的老北京片儿汤、保定焖子,或是知名大厨的独家秘料,还有戏剧大导的创意套餐,或是跨界设计师精心烹制的一碗面……如果你有幸,还能赶上“村长菜单”。马寅作为阿那亚这道大菜的主厨还在用心烹制着。

  “做饭是美好生活的重要部分,厨房更无比重要,它是美好生活方式的实验场。”




从一碗面开始


  如果不是2020年初那场谁也没预料到的困局,对于做饭这件事,应青蓝该是永远地敬而远之下去。然而当工作停摆,餐厅关门,感染数字每日上升,应青蓝和所有人一样体验着焦灼。“我想这样不行,还是要找些积极的事去做,所以每天运动,看书,追木村拓哉的《东京大饭店》,学着做菜,从最简单的菜开始做起。”





  最簡单的菜,她觉得是一碗热腾腾的面。只要面足够劲道,随意发挥想象力,辅以简单的佐料,或者一碗浓浓的高汤,都可以很好。耗时短,变化无数,兼具汤品的暖心与碳水的满足。从一碗面开始,应青蓝打开了做饭这个新世界的大门,从中式汤面到肉酱意面,从本帮家常菜到牛排,在那段被困住的时间里,做饭是不断积攒的成就感,也代表着一份在不确定中保持乐观的信念。
  在过去,应青蓝日常三餐里外卖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这是极其忙碌下的“不得不”。从事艺术行业的她,每日需要处理的事务,堪称是烟火气的反面。她的厨房足够宽敞且功能齐全,在适当的位置摆放着心爱的艺术品,很长一段时间,这里干净得像一个酒店。现在这里塞满了堪比餐厅后厨的食材,此外,多功能烤箱,先进的咖啡机(应青蓝是一个咖啡狂热爱好者),为各式菜品准备的锅具,这些如今她不可少的厨房设备,时常交替运作,为厨房增添了属于生活的烟火气。
  日子早已恢复常态的今天,许多事物还是永久地发生了改变:过去从不下厨的应青蓝,只要有空闲就会好好地做一顿饭;身为ART021联合创始人的她,与朋友们一起创办了面食品牌“珍田家”,带着精致餐饮的基因,将一碗热腾腾的面,以快捷的方式呈现出来。

  “如果说艺术所代表的,是最靠近精神层面的志趣,那么人一日三餐的口腹之欲,则是最原始的生活的基底。”







  如果说艺术所代表的,是最靠近精神层面的志趣,那么人一日三餐的口腹之欲,则是最原始的生活的基底。在一场影响世界的变局之中,追求高雅的艺术从业者,也必须面临最基本的问题:我该如何填饱自己的肚子?我该如何坚定自己的信念?而答案可能就在一碗简单的面里。或许艺术与做饭,藏品与食品根本就是一体两面的关系,现在的应青蓝还是期待着尝遍世界各地的米其林,也乐意在她的厨房里花掉空闲的时间。


忆在当下


  去年1月,旅行作家阿Sam的最后一场出境之旅停在了瑞士,步上007到访过的雪朗峰,从阿尔卑斯山脉跃身滑落,还有在采尔马特米其林餐厅三小时的意犹未尽……都足以登榜这场旅行的最佳,但在他的记忆里,雪场山脚,结束滑雪后的人们随意坐在室外,与爱人亲友举杯小酌,分食披萨奶酪,望着夕阳映照下的雪山谈笑风生的场景,才是瑞士给予他最深刻的印象,“那才是冬日该有的样子。”



  冬天称不上阿Sam最喜欢的季节,“上海的冬和武汉有些相似,感受不到南方该有的暖,却也不到北方极致的冷”,十几岁离开家乡武汉求学上海,阿Sam对这座城市在冬天带来的尴尬体感并不陌生,只是不再能感受到儿时下楼就能在街边喝碗排骨莲藕汤的烟火气,心里还是会欠缺了些什么,“就像东京街头的关东煮、韩国棚屋里的辣炒年糕,没有了烟火气,总觉得这座城市有些过分克制。”于是,他喜欢在天冷的时节,在家自己炖上一大锅排骨莲藕汤,叫上几个好友一同分享,“我不会在家去重塑某段美食记忆,旅行也好,家乡也罢,当时当地的氛围是如何也无法复刻的”,但当清澈温润的汤面腾起热气,看到客人们满足的表情,他对那段关于“暖”的美好感受也许有了新的诠释。





  “但它拥有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节日氛围”,这也是为什么即便常年在外旅行,圣诞节时阿Sam还是会选择留在上海,用最传统的方式和好友们一同度过。2020年更是如此,特殊时期的暂停让他越发重视起与亲友们的联结。“仪式感永远重要”,从几年前踩上了“热点”的盖茨比风格聚会到最近一次由他主导打造的白色家宴,轮流策划派对主题,提前制作邀请函并附上着装要求,再用鲜花、香氛以及音乐装点氛围……这听起来些许“严苛”的章程早已成了阿Sam和朋友们冬日必行的传统,一段不断更新的节庆记忆,“我们的生活品质越来越好,因而对快乐的感觉变得越来越淡薄,这也是为什么仪式感变得很重要,你总需要一些特殊的形式去喚醒麻木的感知。”
  而美食、美酒在阿Sam的故事里永远不会缺席,用西班牙火腿作浇头的武汉热干面,喝到微醺即止的干邑和威士忌……当某个熟悉的笑声再次响起,一连串的味蕾记忆也将从唇齿间被缓缓勾起。




从食物出发


  冬日的五道营,圣诞的珠光在暗夜流转,热气氤氲的食物与冷气相抵,胡同中随性的原住民和往来不断的游人比肩而行,带来日常生活中朴素的感动。
  美食家耀扬和妻子李羊在10多年前创建的藏红花西餐厅,是这里的打卡地标。像许多年轻人一样,他们最初也曾梦想拥有一间自己的咖啡馆。而留学期间,在海外餐厅工作过的经历让耀扬爱上了待在厨房的感觉。由他主导,拉上本是电影学院毕业的妻子李羊,先生厨房太太厅堂,夫妻各司其职用食物将往来的人留住。



  餐厅犹如一个巨大的能量场域,将形形色色的人们带到耀扬和李羊面前。以食物为中介,用味蕾打开人们的心扉。在咀嚼和交谈中,天南地北的人们跨越隔阂和边界,顺其自然成为好友。从医生、律师,再到演员、歌手,也许吃饭这件事是人类最大的共通,但也不仅仅如此。一直到今天,很多朋友仍然沉淀了下来。年初国内疫情突发,各种防护物资紧缺的时刻,就有日本等地的朋友们为耀扬一家人寄来口罩。
  李羊鼓励先生,将所有这些有关食物、人、厨房的经历记录下来。他们不仅仅是食物的制作者和售卖者,更乐于观察人和食物的关系。“最开始,我们看着身边的胡同大爷,每天吃什么,对食物有着怎样的态度。后来这件事逐渐扩充,我们去了上海、厦门、大理,和生活在当地的艺术家、文人、自由职业者、做咖啡、做酒、做香肠的人聊天,挖掘他们对食物的想法。”耀扬告诉我们这些对话最后都被集结成书,名字就叫《耀扬和他的朋友们》。



  两个女儿的相继诞生,让耀扬的生活发生转变。从前将重心全部放在厨房的他坦言,如今更重要的是对家人的陪伴。他坚持为家人下厨,并在闲暇时让女儿一起参与法式煎饼、舒芙蕾等甜点的制作。前提是“如果她们感兴趣”。而十多年前因为买到一台咖啡机就会悸动三五天的少年心绪,也逐渐归于理智。厨房和料理也许不再令人日思夜想,却成为最为日常的陪伴。难能可贵的是,耀扬一家人的生活步调匀速而平和。多年来与食物的朝夕相处,也终于让他得出结论:食物是最好的良药。



  当代人在快速甚至超速的生活节奏中,对滚烫、辛辣等口感的追求,只能带来一时刺激。允许胃主导了头脑,其实无益于健康。而耀扬说,与食物打交道的这些年,让他意识到,健康远远大于口感。所谓食物,更应该为人们提供的是蛋白质、能量、维生素、植物纤维……一个月以来,耀扬持续在朋友圈晒出自己做的健康餐,希望能够借由自己的发起, 唤醒更多人加入。营养丰富的原料、简单的烹饪、恰当的搭配,让人们不由相信, 从食物出发, 若能一切从简,也可找到心的方向。
其他文献
“空間保留了原本的开放式格局,在规划上同时兼具着居家与办公的双重功能。”  设计品牌Molteni&C旗下拥有众多全球知名的合作建筑师与设计师,其中包括Gio Ponti、Jean Nouvel、Patricia Urquiola和Vincent Van Duysen。那么,该品牌营销总监的家的风格又会是怎样的呢?GiuliaMolteni是Molteni&C|Dada创始人Angelo Molt
期刊
“对称性和流畅性是Lee Broom一直钟爱的两大元素,White Street沙发凭借极具建筑美感的简约造型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Lee Broom的纽约新居是一套设计典雅的复式公寓,占据着翠贝卡区怀特街一栋老建筑的五六层。这是纽约第一座通过可持续的方式修复的历史建筑单体,其中80%的材料都是经回收后二次利用或修复的。空间面积近三百平方米,可搭乘私人电梯直达。Lee Broom亲自担纲设计,这
期刊
“在起居室里,香粉色天鹅绒使得Camaleonda古董沙发的线条更为柔和,与粗犷的水泥墙面形成了强烈对比。”  “特制的木质护墙板将水泥墙面包裹起来,中间的缝隙能起到绝缘作用。”  2020年春,在被迫宅居在家的日子里,著名建筑室内摄影师Mark Seelen和他的妻子—平面设计师及创意导演Janine,饶有兴致地为我们讲述了他们新家的故事。“现在想想,一切就像电影,1992年,我们相识于纽约的一
期刊
2020在疫情的爆发与恢复中走向了尾声,这一年在宅经济的驱使下,智能科技的发展也更加趋于成熟。智能科技不仅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运作,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如今,智能家居拥有了真正的“智能”,曾经想象中的“聪明的家”,如今已变得“司空见惯”;曾经需要探索的“黑科技”,如今已成为了“居家标配”;曾经以为的“未来”,如今已成为“当下”。  2015年,《ELLE DECORATION 家居廊》首
期刊
手机屏幕上显示着“淘宝2020年度记忆清单”:这一年,你把有钱难求的口罩搜了2次,点过24次挂着“体温正常”的外卖……真的恨不得就此和一键重启的2020告别了,但清单也把我重新拉回到那一份记忆里:亦是春节前夕,新冠病毒露出了它凶险的獠牙,成功搅局了鼠年的春节,并在其后一整年,每个人心中都必不可免地盘旋过一些如《刘韡:以未有的方式重构连接》中艺术家刘韡所言的问题:“疫情把每个人都推到了具体的层面,无
期刊
“古典家具和国内外的经典设计陈列在一起时,在空间内形成小小的视觉冲击。”  汽车驶向上海东郊,视野逐渐开阔。定下新住处时,正是秋天,美式别墅的绿地开阔平坦,积了一些落叶,园丁还未来得及清扫,鸟儿在树梢上跳跃,房子是被自然包裹着的。深谙中国古典美学的陈燕飞忽然觉得这样的景色也别有风味,开始着手设计新居。  别墅原本的格局被切得很碎,小房间多达七间,却不开阔,陈燕飞将空间重新整理一遍,将一楼打通,只保
期刊
“很多人問我你家什么风格?然后我就想了半天,说:王旖濛风格吧。”  2020似乎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理想丰满,而现实骨感的一年。眼前这套在冬日阳光里呈现出凌厉的线条和雅致灰度的空间,是年轻建筑师王旖濛的家。在她决定把这套房子从租客手中收回,变成自己的家的时候还是2019年,谁也没有想到后面的变故。尽管计划被打乱,可是她还是一步一步按照自己的设计在2020年把整个家的硬装部分完成了。  在结构和户型
期刊
权威色彩机构彩通Pantone公布了2021年的年度代表色:极致灰(Pantone 17-5104 UltimateGrey)和亮丽黄(Pantone 13-0647 Illuminating)。作为历史上唯二的组合年度色,不仅实用又稳固,同时也是温暖又充满希望,持久耐看的极致灰与生动活泼的亮丽黄联手表达出韧性与乐观的正向态度。  2020年是风霜席卷全球的一年,彩通Pantone这一色彩趋势的发
期刊
斐际品牌 全新推出天然山泉水  斐际天然山泉水顺柔丝滑的口感,馥郁芬芳的清新味道,不断征服挑剔的饮用水爱好者。斐际天然山泉水即将通过电商渠道、线下零售店、高级餐厅及授权体验店售卖。相信,斐际天然山泉水一定会成为追求品质生活、热爱时尚及运动人士必备的瓶装水饮品。对话姑苏 心归拙政  中国铁建地产联袂邱德光设计打造的拙政江南项目样板间华丽落地。邱德光设计将“水”引入室内空间,水势象形。以一方池水作为入
期刊
接踵而至的冬季节日里,日常生活中的器物总是承载着更多的含义:作为礼物犒赏自己、馈赠他人,也为温暖室内添上一份应景的新意。以猎豹的踪迹为线索,我们将随着它的优雅跃步,把视线从山林一路游移至都市,探索每一段路程上的壮丽景致。  漫长行旅,起始于皑皑白雪的广袤山林。连云雪杳茫,但这也是最能激发猎豹狂野本性的天地——这即是山林中的Panthère de Cartier雪球所呈绘的意境。飘絮般的雪片中,猎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