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学习型组织的文化塑造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isu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圣吉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理论作为前沿的组织管理理论,是综合运用“五项修炼”即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和团队学习来帮助组织实现“肌体”功能再造,使组织得以永续发展的一种理论。高校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同样适用于这一理论,而要构建学习型高校,离不开在高校中塑造学习型文化。高校文化以继承、引领和创新文化为使命,本文从高校学习型组织的文化内涵、特征、文化塑造智障和文化塑造策略四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关键词高校 学习型文化 共同愿景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0-231-02
  
  一、高校学习型组织的文化内涵及特征
  从本质上来说,我国高校的学习型组织文化就是由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在实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过程中,结合“五项修炼”及其工具,不断改革创新所形成的价值观念、道德和行为规范、人文精神、规章制度等。学习型文化的塑造有利于促进学校成员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养成,有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型学校的建设。高校学习型文化作为一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文化,应具有以下特征:
  (一)学习性
  传统上认为“学习”指的是一个持续不断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超越过程,传统高校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和老师个人,学习对象是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学习目的是为求发展和生存而着眼于解决当前的问题;而学习型高校的学习主体是团队,学习对象不仅有知识和技能,还有能力尤其是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学习目的是全体师生为实现共同愿景而扩展组织整体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增强学校竞争力和适应力,此外,学习型高校的学习分为三个层次,即:个人学习、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
  (二)包容性
  大学之大除了体现在大楼、大师还应体现出大气,体现出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当前世界各种交流日益频繁的大趋势下,大学更应积极开展与世界各国大学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借鉴和吸收各国文化的有益成份为我所用,使我国文化产生巨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塑造学习型高校文化需要高校管理者为本校师生营造包容的文化氛围,学习型组织理论作为一种新生理论,要敢于创新和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不免要遭遇种种困难和失败,学习型文化的塑造需要长期的努力,任重而道远,这一切只有在包容的文化氛围下才能得到不断进展。
  (三)系统性
  文化的塑造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塑造过程中还要结合系统思考,进行全面规划。整体而言,高校学习型组织文化的构建要在三个层面上进行: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共同发展、相互渗透和促进。在文化塑造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系统思考来整体、动态和本质地分析问题,对于学习型文化的塑造不仅要思考学校自身历史文化,也要思考现在学校的文化特色和社会主流文化,更要思考学校未来文化的发展方向;既要看到学校文化建设的优势和潜力,也要看到不足与阻碍。
  (四)合作性
  学校的优质依赖于教师专业化团队的文化建设,而不能仅仅依靠个别教师的发展。团队学习的本质即是学会合作,高校学习型文化是一种合作文化,强调组织所有成员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互助。高校的发展有赖于团队智慧的生成和开发,高校学习型文化强调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更重视以共同愿景为中心,通过思维和心灵碰撞产生智慧,以形成更高层次的共识,使成员产生自觉行为,使学校文化不断迈向民主、开放,迈向合作与共享。
  二、高校学习型组织的文化塑造智障
  (一)高校团队迷失
  高校团队是指由高校不同部门的一群有经验、智慧和专业能力的人组成的团体。正如柳恩铭指出:“团队迷失是指管理团队的人丧失了发觉学校智障的嗅觉、能力,丧失了对组织系统提出质疑的勇气和责任心。”在高校中,组织成员早已习惯于服从和听命行事,对组织文化建设中的问题极少提出怀疑或抗争,自我防卫的心理与行为相当严重;大多数成员害怕在团队中进行追根究底的质疑而给自身带来威胁,于是经常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态度做事而缺乏共同愿景,这不仅是组织文化的智障,也是校园文化的危机。
  (二)局限性思维方式
  学校的管理者和师生长久以来被灌输固守本职的观念,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即可,很少让他们研究其工作的整体情况。从学校领导来说,他们热衷于学校各类行政事务的处理,他们做出重大决策、激励下属,注重工作效率,而忽略了对共同愿景、系统思考以及心智模式等项目的整合。从教师来说,传统上只要认真教学、搞好科研工作就是一个称职的教师,而忽视了对学生理想信念、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的培养。学生更是以学习成绩优秀、能找一份好工作而满足,不去思索如何使自己具备优秀思想道德素质、终身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三)重经验而缺创新
  学习经常来自于经验,但经验的东西超出了具体的时代和背景就会失效,一项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决定对整个学校的影响,延伸长达几年至几十年,高校文化建设在短期内难以从经验中学习和借鉴,且高校的学习型文化研究刚刚起步,缺乏现成的经验可供学习和借鉴;此外,经验的相互学习也易导致各组织之间的趋同性,导致学校没有自身的特色,近些年来,各大高校在硬件建设上相互攀比,在办学上重视学校规模、规格扩大,轻视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的创新;办学理念的趋同带来了学校文化的趋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学的创新文化和创新潜力。
  (四)自我满足而不主动思考
  近些年来很多高校在师生数量、硬件设施、办学经费等方面都获得了极大增长,但是教育质量并没有得到提高、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学校领导陷入了自我满足导致的被动思考之中而不自知,在日常工作中一味遵从上级布置,认为只要不出“方向性”问题即是工作合格,不会主动积极带领和引导教职员工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前瞻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计划和规划,很多高校领导不具备危机预测和防范的能力。
  三、高校学习型组织的文化塑造策略
  (一)学校领导的推动为先导
  校长作为学校的灵魂人物对学习型文化的塑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没有以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学习型文化的塑造是很难取得成果的。迪尔和彼得森说过:“领导对学校文化及他们在建构过程中的作用了解得越多,就越容易避免所有变革或改革共同的缺陷。”学习型高校的领导者应积极进行角色转变而成为设计者、服务者和教师。作为设计者,领导者应减少事务型工作,进行系统思考和整合愿景,为学校设计出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文化发展的宏伟蓝图,并在构建过程中把握方向。作为服务者,领导者应淡化权威,提升自身人格魅力,依靠非权力影响力来凝聚人心、整合资源,为学习型文化的塑造提供服务。作为教师,领导者应发挥表率作用,率先转变思想,树立学习型组织的观念和信念,积极学习学习型组织理论,逐步在学校中形成一种每个人都热切渴望学习的文化氛围。
  (二)物质文化的塑造为基础
  物质文化层面是以物质形式显现出来的校园环境设施和文化产品,如教学楼、图书馆、校徽、园林等。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所好的学校连墙壁也能说话。”这突出体现了硬件环境对人的教育作用,要通过艺术形式精心设计,让每一处设施和景观都能展现出独特的文化形态和文化底蕴,凸显出学校的传统和办学方向,使置身其中的人能达到心灵的震动,从而达到陶冶性情、净化灵魂、激发热情的功效。在物质文化塑造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校园网络平台的构建,高校学习型组织的文化也是一种共享性文化,全体师生应把贡献和分享知识作为一种理念,网络平台加速了学习的自主化和个性化,为师生提供了便捷的获取知识的手段,应努力打造遍及校园的多媒体网络平台,使之成为一个知识存储、知识共享、知识应用的沟通、交流平台,促进学习型文化塑造。
  (三)制度文化的优化为保证
  制度文化层面是规范高校组织成员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规章制度和计划。学习型高校的制度文化是科学、民主、开放的文化,应增强各项制度的服务、导向和激励功能,更多的在制度文化中体现出人文关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学习型组织的文化塑造面临学校原有心智模式的制约,所以必须用相关政策和制度给予保障,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要保障其实施,要完善人才培养、教学管理、学术研究等各项制度建设。在人才培养制度上,要制定相关政策以有利于通过校本培训为主结合校外培训,挑选一批善于团队合作的管理人员和教师进行学习型组织理论和工具的系统培训,让他们成为学习型组织和文化构建的中间力量;在日常管理的各项制度上,相关管理部门要制定有利于全校师生进行团队学习和交流的政策,在时间、地点、经费等方面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在政策激励方面,要制定相关评估和绩效考核的方案和政策,对在学习型组织文化的构建过程中有突出表现的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以激发和强化所有人员的创建动力。
  (四)精神文化的培育为支柱
  精神文化层面是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所遵行的以精神形态方式表现出来的核心价值观、共同愿景、道德规范、科学和人文精神等。学习型高校需要营造一种求真、团结、上进的精神文化氛围,在高校学习型组织的文化塑造过程中,共同愿景是学校的灵魂,高校组织的共同愿景是高校全体员工内心深处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使命感、发展目标等构成的目标系统。内生的共同愿景可以激发学校全体员工的凝聚力、驱动力和创造力,提出和形成共同愿景也是一个促使全体教职员工反思过去、正视现实、展望未来的过程。形成共同愿景首先要改变那种愿景总是由领导或管理层提出的传统,发扬民主作风,积极鼓励个人愿景的形成,经过不断交流和聆听,使得学校愿景和个人愿景相整合,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思考帮助寻找实现共同愿景的方向和方法。
  (五)团队学习的构建为重点
  团队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的基本学习形式,是建立在“共同愿景”和“自我超越”基础上的过程,团队学习能带来组织整体的学习从而带来校园文化的改变和学校成员思考与行为模式的转变,使学校整体竞争力和创新力大增。团队学习需要以个人学习为基础,需要个人转变心智模式,通过保持“创造性张力”等来进行自我超越,这样才可激发个人不断创造与超越,进行真正的终身学习与自主学习从而进一步构建学习团队,在团队学习中要交叉运用彼得·圣吉提出的“讨论”和“深度汇谈”方法,克服习惯性的自我防卫,同时结合系统思考在实践中不断磨炼和进步。
  四、结语
  学习型文化是学习型高校构建的核心内容,是现代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为高校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动力、支持和方向,学习型文化的塑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各方面长期支持和努力,在此过程中需要不断克服各种困难,但只要持之以恒,一定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为引领和创新社会文化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圣吉著.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上海三联出版社.1998.
  [2]吴明烈著.组织学习与学习型学校.九州出版社.2006.
  [3]柳恩铭著.学习型学校的管理理论与策略.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
  [4]骆燕琼.学习型组织视角下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7).
  [5]刘绍辉,卢强.浅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总结了我校四年来建设农村教育实习基地的一些经验,实践表明建立农村教育实习基地对农村基础教育、高师院校发展、提高实习生综合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师范生 教育实习 农村教育实习基地  中图分类号:G5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0-223-01    教育实习是师范专业培养人才不可缺少的教育阶段,即提高教育实习质量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环节
摘要文化屏障作为社会发展的客观现象,对于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教育有着极大的消极作用。一方面,它阻止幼稚文化的共享;另外这种屏障也家具叻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对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带来严峻的考验。针对这些情况,思想品德教育需要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关键词文化屏障 思想品德教育 社会阶层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0-226-02    社会经济飞速
摘要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加强农民工队伍的安全教育培训,不仅关系到个人、家庭的生命财产安全,更关系到社会稳定大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明确提出,要强化职工安全培训。以此为契机,对涉及农民工安全培训的企业、政府等多方主体以及培训形式进行深入分析,剖析现阶段我国农民工安全培训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从机制入手,提出构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一课题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讨论。本文基于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就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研究。文章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进行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以其便捷、大容量、交互性强等新时代特点,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都起着其他媒介不可替代
党政领导干部处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各个层次的重要岗位,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们对法律的态度直接影响到民众对法治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在日趋走向法治化的
针对我国目前日趋增多的山地光伏电站普遍存在的组件排布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简要分析山地光伏电站特点及其排布方案所涉及的几个难点因素,着重考虑这些因素彼此之间的影响和
自信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而帮助后进生确立自信心是转化后进生工作中的最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帮助后进生确立自信心,以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摘要我校的经济犯罪侦查课程自开设以来,一直探求改革的新方法,从最初的纯理论讲授到现在的理论为辅,实训为主的教学模式,几年中我们做了重大的改革,从中发现不少问题,也带来许多思考,如何搞好经侦教学工作,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担负的起办案的重任,成为经侦教学人员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经济犯罪侦查 教学改革 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0-
世代纪rn这组同义词都表示大段时间,但来源不同,互有交叉.rn世,曰:“三十年为一世.”如曰:“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此“世”即三十年.古代男子三十而娶,娶妻后又产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