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输液治疗过程中电解质紊乱问题

来源 :药店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886520520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强调对输液治疗过程中电解质紊乱问题的重视。方法 针对我院静脉输液合并补钾处方的增多问题,分析静脉用药物因素及输注的液体本身因素对电解质的影响;结果 临床治疗过程中长期、大量使用静脉输液常可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结论 有些药物或者持续大量输液对电解质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综合的,药源性因素导致的电解质代谢紊乱,应受到医药工作者的普遍重视。
  【关键词】
  静脉输液;电解质紊乱我院于2002年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随着输液处方量的逐年增加,含有氯化钾的处方也逐渐增多,到2009年初,补钾处方,尤其是抗生素合并补钾的处方的增多,引起了配置中心工作人员的强烈关注,补钾处方为何这么多?究竟是抗生素引起的低血钾,还是大量持续输液导致的呢?对于前者临床医生没有给出肯定的回答,而对于后一个问题,临床的回答是有可能的,这引发了我们的思考。虽然无法用确切的数据说明这个问题,但通过以下相关因素分析,可以发现,有些药物或者持续大量输液对电解质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综合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与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及长期、大量使用静脉输液也是密切相关的,因此,药源性因素导致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应该受到医药工作者的普遍重视。
  1 补钾输液处方统计及分析
  对08年2月及09年2月我院配置中心静脉用药长期医嘱处方及补钾处方较多的脑外科病区处方(补钾处方中不包括静脉营养液处方)统计见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与08年2月相比,09年2月配置中心静脉输液处方量大幅增加,脑外科病区输液补钾处方尤其是抗生素合并补钾的处方占总处方的比例显著增多。其中合并补钾的抗生素主要有:头孢米诺、头孢替安、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依替米星、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依据药物说明书,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头孢米诺钠:偶然出现全身乏力、休克、肾功能减退,与利尿剂合用可使肾毒性增加;头孢替安:休克、过敏,与利尿剂合用增加肾毒性;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钠盐,可对电解质产生影响,与利尿剂或细胞毒药物合用会导致血钾降低;依替米星:耳、肾毒性,多种情况会导致浓度改变;左氧氟沙星:神经系统症状,过量产生代谢性酸中毒、血糖升高;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耳、肾毒性;
  另外,从患者自身状况来分析,脑外科病区多为开颅手术患者,手术初期不能进食,输液量大,尤其是在脱水治疗时,常并发水、电解质紊乱;急性卒中并发的水、电解质紊乱,主要有低钾血症、高钠血症和低钠血症。
  2 药物因素对电解质的影响
  2.1 药源性肾损害及电解质代谢紊乱[1]
  肾脏是体内药物代谢和排泄的重要器官,许多药物在常规剂量时即可发生有害非预期的反应,某些药物所致的肾损害多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因而药物性肾损害不易及早发现,药物剂量过大或疗程过长是药源性肾损害的主要原因。
  当肾功能不全时,体内毒素蓄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产生紊乱,各器官系统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又可导致药物的体内过程发生显著变化,尤其是肾脏清除药物的作用明显降低,需经肾脏排出的药物减少,消除半衰期延长。
  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动态平衡是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实现的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之间关系密切,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一旦发生紊乱往往是综合的,即一种障碍往往可以伴有或引起另一种或另一些障碍。许多器官系统的疾病,一些全身性的病理过程,都可以引起或伴有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某些医源性因素如药物使用不当,也常可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本身又可使全身各器管系统特别是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和机体的物质代谢发生相应的障碍。临床上常见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有脱水、水肿、水中毒、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
  2.2 抗生素相关性肾损害[1]
  药物性肾损害其病理改变以肾小管及肾间质受累最为常见,肾小球和肾血管损伤相对较少。药物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间质性肾炎或过敏性休克均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实验室检查显示血肌酐、尿素氮迅速升高,肌酐清除率下降,尿比重及尿渗透压降低,可伴有代谢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是肾毒性最大的一类抗生素,其肾毒性与用药时间、药物剂量呈正比。急性肾功能衰竭最常见,常于用药一周左右发病,伴有肾性失钾和失镁及引起低镁和低钾血症。造成肾衰往往与高龄、脱水、合用其他肾毒性药物、原有肝肾疾病和缺钾诸危险因素有关;青霉素类本身无明显肾毒性,主要引起过敏性间质性肾炎;头孢菌素类均有不同程度的肾毒性,也可产生过敏性反应导致急性间质性肾炎;喹诺酮类药物相关性肾损害常在用药后数小时至数周内出现;其他抗感染药:如利福平、乙胺丁醇、万古霉素等也可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或肾小管坏死。
  2.3 药物因素对血钾的影响[24]。
  2.3.1 可引起血钾过低的常用药物
  钾是人体内电解质的重要成分之一,主要是维持和调节细胞内液的容量及渗透压,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使人体能正常地进行新陈代谢,保证神经、肌肉的应激性。血清钾浓度的正常值范围在3.5~5.5 mmol/L。当血清钾浓度低于正常值时,便可引起低血钾症,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及神经肌肉等方面的功能紊乱。常见引起低钾的药物有以下几类:利尿脱水药:呋喃苯胺酸、氢氯噻嗪、甘露醇等;皮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强的松、可的松、醛固酮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G钠、羧苄青霉素等;其他药物:两性霉素B、高渗葡萄糖、碳酸氢钠、胰岛素、维生素B1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各类泻药等。这些药物能否引起血钾过低及降低的程度,与药物的性质、使用剂量、使用时间、患者的病情、钾摄入量、肾脏及胃肠功能等息息相关,因此遇有血钾过低时,要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治疗。
  2.3.2 可引起血钾过高的常用药物[5]   当血清钾浓度高于正常值时,可引起高血钾症,产生同低血钾症极其相似的严重临床症状,氯化钾注射液被直接静脉注射时,可导致心跳骤停而死亡。另外,有许多药物可导致高血钾,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肿瘤药物、两性霉素B、多黏菌素、环孢菌素A、氨苯喋啶、卡托普利等等。此外有些药物在不同情况下可对血钾的影响不一,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具有潜在的双重危害,更需要人们在用药时慎之又慎。
  3 输注的液体本身对电解质的影响[6]
  3.1 输液对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影响
  稀释作用大输液制剂除碳酸氢钠外,其他输液剂的pH均<7.0,如在短时间输入大量液体,易产生稀释性酸中毒。大量输入不含钾的液体造成稀释性低血钾,有可能引起严重心律紊乱、酸碱失衡和肠功能紊乱。如同时应用排钾利尿剂更会加重病情。大量液体进入血液循环会出现循环超负荷反应。血容量增加,电解质紊乱等可加重患者的心脏负担,特别是心功能失代偿及肾清除能力低下的患者。老年体弱者也因生理机能减退易发生循环超负荷反应。输入高渗制剂(如氨基酸、甘露醇等),可因渗透压的改变使组织间液体向血循环转运,当输入速度超过患者的代偿能力时亦可造成循环超负荷。一些老年心肺功能低下的患者,大量静脉输液往往产生心脏功能超负荷,严重时常可导致死亡。
  3.2 大输液制剂的不良反应
  葡萄糖输液既用于补充水分和热量,也大量用作药物的稀释剂和载体。但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输注后血糖波动较大,需依赖胰岛素才能代谢等。葡萄糖溶液为酸性,可致血栓性静脉炎,稀释血液还可引起红细胞聚集,甚至发生溶血。氯化钠注射液使用不当,可出现血容量超负荷,肺水肿。大量输入生理盐水,可以稀释体内的HCO3并使Cl增加,因而引起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输注氨基酸溶液或水解蛋白溶液过多时,亦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果糖静脉输注过快或过量往往引起尿酸生成过多,而导致高尿酸。
  4 讨论
  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患者有低血钾体征或者检测电解质血钾低于正常水平,适当补钾是很正常的,但是,有些药物或者持续大量输液对电解质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综合的,一旦出现电解质紊乱,不及时纠正就会有生命危险,尤其是老年心肺功能低下的患者。脑外科、神经内科患者,需要长期输液,同时又缺乏表达和及时反馈,这类问题更应该受到重视。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预见临床大量输液必然对患者水、电解质代谢产生影响,有些药物可能增强这种作用,治疗药物合并补钾处方的增多就是这类问题的一个体现。临床上有许多常用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影响血清钾浓度,药物之所以能改变血钾浓度,是因为某些药物的作用可使钾离子经肾脏或消化道排泄增多或减少,使钾向细胞内转入或从细胞内转出,使血清中的钾浓度出现异常,引起药源性低血钾症或药源性高血钾症,必须引起注意,对引起该症的药物应充分了解,以便在治疗的同时采用弥补措施。
  输液疗法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液体直接进入静脉,药效快,利用率高,是临床抢救和治疗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临床上也存在着滥用和不合理使用输液疗法的现象,常可引起输液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我们要重视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问题,尤其是药源性因素导致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尽可能避免静脉输液的长期、大量使用。
  参 考 文 献
  [1] 陈海平.药源性肾损害(一)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3,(4):251255.
  [2] 于长水.药源性低血钾症的防治齐鲁药事,2006,25(4):250252.
  [3] 赵淑琳,贺鹏莹.钾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4):44404441.
  [4] 吴晓燕,谈丽娜,杨静,等.药源性低钾血症及临床处理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7):194196.
  [5] 符少萍,吴满辉,叶华,等.148例高钾血症常见病因分析中原医刊,2005,(18).
  [6] 赵永新.静脉输液可能引发的医患纠纷及防范措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12):11701172.
其他文献
【摘要】 综述更年期妇女保健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帮助更年期妇女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其学会定期自我监测和记录是更年期妇女保健的重点。  【关键词】  更年期妇女;保健  妇女更年期是指妇女从成年进入老年期所必须经过的阶段,是介于生育期和老年期之间的一段时期,亦是妇女从有生育能力到无生育能力的过渡阶段。一般指45~55岁,也有指40~60岁这段时期[1]。大量的医学研究和观察证明,雌激素是维持妇女健
期刊
【摘要】 目的 对育龄妇女在孕前、孕早期营养素的使用评估药学服务干预效果,为完善合理应用营养素服务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育龄妇女服用营养素情况调查表,对来站进行孕前、孕早期筛查的育龄妇女135例进行知情选择调查。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专题讲座、接受咨询和播放视频等进行药学服务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其服用营养素的依从性情况的变化。结果 孕妇用营养素的比例平均为50.37%,大专以上使用比例高,城镇妇女使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保留乳房手术(简称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9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单纯肿瘤扩大切除术27例,肿瘤扩大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清扫9例,肿瘤扩大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清扫+腋窝淋巴结清扫8例,肿瘤扩大切除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15例。术后按CMF(CerbB2 阳性则用CAF)方案进行化疗并加放疗,对于雌、孕激素受体阳性患者进行内分泌治疗。结果 随访6~48个月,全部患者无
期刊
【摘要】 目的 延长药物与肠黏膜的接触时间,促进溃疡早日愈合。方法 保留灌肠前清洁肠道,输液器与导尿管联合代替灌肠器,选择适宜的灌肠液温度,根据病变部位改变插管深度及体位、流速。结果 延长了药物与肠黏膜的接触时间使药物充分吸收,缩短了病程。结论 改进后的保留灌肠方法有效提高了保留灌肠的疗效,促进了溃疡早日愈合。  【关键词】  保留灌肠;方法;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简称,
期刊
【摘要】 目的 动态监测患者手术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参数,分析其变化规律,以及影响血浆D二聚体含量变化的相关因素,探讨其在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筛查和诊断价值。 方法 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分别在手术前后8个时间点测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为便于观察将患者按年龄分组:低龄(50岁)组;按骨科手术类型分亚组:骨科大手术组和其他组。结果 所有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血浆D二聚体均值与术前均值相比均增高,提示患者术后
期刊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 28例胎盘早剥的临床资料,重点讨论胎盘早剥的病因、危险性、处理和预防的重要性。方法 对28例胎盘早剥的病因、体征、分娩方式、母婴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胎盘早剥诱因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主。胎盘早剥以阴道流血伴腰、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不典型病例胎盘早剥较隐匿,早期易漏诊误诊。结论 胎盘早剥对母婴生命威胁大,早期诊断极为重要,及时准确的处理可降低母婴的危险性。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目的 总结痔术后肛缘水肿的原因及预防。结论 术前的准备,术中熟练的手术技巧,良好的手术方式,术后积极及时处理并发症,术后水肿是可以避免或减轻的。因此针对肛缘水肿应以预防为主。  【关键词】  肛肠病;肛缘水肿;原因及预防肛缘水肿指肛管及肛缘皮肤出现水肿,充血,隆起或肿胀,疼痛的症状。水肿是肛肠病术后的并发症之一,是影响治愈率和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1]。水肿给患者带来诸多痛苦:如疼痛,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27例病毒性脑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患儿中有24例(88.89%)病前有其他部位感染。临床治愈17例,好转7例,放弃治疗2例,病死1例。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呈多样化,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脑炎;病毒性;儿童  病毒性脑炎是小儿常见的急性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期刊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在基层医院外科住院患者中尤较多见,根据其特征性的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有些不典型病例及发病时间较长病例,诊断仍会比较困难甚至误诊。如延误诊断或处理不当,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腹腔脓肿、门静脉炎、粪痰、粘连性肠梗阻等。作为术前诊断,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已被肯定。本文将手术病理证实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图像表现作回顾分析,旨在进一步认识超声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冠状动脉非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7例患者进行CTA检查,发现肌桥11例;恶性冠状动脉变异8例;动脉炎7例;冠状动脉动脉瘘5例;冠状动脉瘤4例;夹层动脉瘤2例。结果 CTA能清楚显示冠状动脉非粥样硬化病变的部位、形态、周围结构的关系,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结论 CTA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活、安全的检查方法,对寻找病灶、指导手术提供了一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