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输不起”到“输得起”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terw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引导输不起的孩子,换句话说其实就是如何面对孩子好胜心强的问题。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有所体会:大约3岁左右开始,孩子会渐渐变得特别好胜,喜欢在任何有比较意义的活动或行为中胜出。一旦发现自己不占优势,就容易失望、生气、发脾气甚至作弊、撒泼耍赖,很难摆平。虽然这是特定年龄特有的心理现象,却常常成为让家长头大的教育难题。
  很巧的是,我的女儿桐桐就正处于这个年龄段,因此,在如何引导她能输得起的过程中,也算积累了一些实战经验。下面我就结合桐桐的相关教育谈谈对这个话题的建议。
  避免心理暗示,减缓孩子对“输”的焦虑情绪
  孩子输不起,除了跟自我意识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喜欢在比较中确认自己的力量有关之外,还可能是因为家长不经意间给了他们这样的暗示,即孩子表现好了就高兴,表现不好了就不高兴,以成败论犒赏。比如,孩子哪项行为比其他人做得好了,就拼命表扬;而对于孩子弱势的行为,则有意无意地表现出一定的失望,甚至无意中当面把孩子跟别人作比较:“你看人家跳得多高啊”“你看人家唱得多好啊”……长期这样下去,就会给孩子一定的错觉:爸爸妈妈只喜欢强胜的我,如果输给了别人,他们就可能不喜欢我了。所以,日常生活中跟孩子互动时,家长一定要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反应,不要过分在意他们的输赢,否则就可能“逼”出一个输不起的孩子。
  必要时,家长甚至可以淡化对孩子成功成绩的反应,强化对其“输得起”之行为的肯定。比如,桐桐就一度非常好胜,容不得别人比她强。为了让她明白“输得起”也是一种好品质,在有竞争或比较意义的活动中,如果她输了没有哭,我就借机表扬她“桐桐真棒,输了也不闹,不仅赢得起,还输得起,好样的!”当然,对“输得起”的正强化也不可滥用,以免矫枉过正,否则,孩子果真一点竞争意识都没有了,也未必是件好事。
  多元鼓励,让孩子认识到失败了并非一无是处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输不起”的习惯,正确的做法并不是禁止孩子竞争,而是让孩子明白失败了并不是一无是处。比如,孩子和别人玩“扳手劲”失败了,您可以这样安慰他:“虽然你的手劲不如小哥哥大,但跳得比他高啊!”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不可能事事都比别人做得好,只要自己努力了,不论成败,自己都是父母最爱的那个小孩。
  桐桐和小表姐在农村外婆家的时候,一度喜欢比赛吃粥,看谁先吃完。可是经常出现问题,因为谁输了都不开心,后来为了减少餐桌上的不愉快,我就引入两个奖,一个是“吃得快”奖,看谁先吃完;一个是“白白碗”奖,看谁吃得最干净。因为通常都是小表姐先吃完,桐桐吃得最干净,实践下来,果然两个人都能各得其所,开心异常。引入“双奖”形式,我的意图也是让孩子看到自己的长处,不能仅盯着别人的成绩心里发狠。
  创造教育契机,引导孩子换位思考
  日常生活中,父母还可以有意创造一些教育契机,引导孩子换位思考。比如,在跟孩子比赛时故意输掉,然后学着孩子的样子生气地罢工并说些“输了,不玩了,真没劲”之类的话。如果孩子反过来恳求继续玩,则在继续玩的时候赢她,观察她输了之后的反应。如果她输了就像平时一样不开心甚至罢工,可以引导孩子反思刚才自己输了罢工时她作为赢家的所思所想,并借机给她讲“胜败乃兵家常事”的道理。如果孩子输了能够做到继续努力,就借机表扬她“输得起”的勇气,然后,家长在接下来的游戏中故意让她赢,进一步引导她体验“输了并不可怕,只要不放弃努力,就可能成功”的道理。久而久之,孩子就渐渐明白了游戏最重要的是交往本身的快乐,而非谁强谁弱这个结果。
  此外,在孩子同伴交往过程中,也可以随机渗透相应的教育。
  寓教于乐,让孩子与绘本形象一起成长
  当前,市面上有一些关于孩子好胜主题的绘本,可以为我所用。比如,桐桐大约3岁10个月左右的时候,我陪她看了绘本《不,我赢了,不,我赢了,我赢了》一书,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关于好胜心的生活故事,没有什么吸引人的情节,却深得桐桐喜欢。小家伙连续看了一段时间后,就从上面学会了一句话:“你不可能总是赢。”然后,在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原本好胜心强的桐桐,就慢慢发生了变化……
  有一次带小家伙在爸爸单位吃饭,忘记了是什么需要决定胜负的情况,桐桐爸让我和小家伙用“剪子石头布”来看谁出局。我就和小家伙玩起来,没想到玩了几局之后,全是我胜出。要知道,如果是以前,输到这个份上,小家伙早就发急了,这次竟然没有。为了挑战她的极限,更好地锻炼她的耐受力,我又继续让她输了好多盘,小家伙才有点急了,但第一反应却不是无理取闹,而是来了这么一句话:“妈妈,你不可能总是赢!”
  此后,类似的场景又出现了许多次,每次小家伙输得落花流水之际,就会用那句话来排解情绪。
  温馨提示
  但凡某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会面临的心理特点,比如护东西、爱说谎、执拗等等,一般都不是通过几次的疏导能解决问题的,须得等她的心智成熟到更高的程度,她才可能超脱当前的“问题阶段”。所以,家长应该耐心等待,但不要放弃引导,只是不能对引导的结果抱有太多期望。小家伙不买账的时候,家长要敢于承认自己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同时也要有勇气让孩子面对失败的挫折。孩子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明白,她的成长环境,不能她说了算,她需要面临各种挫折,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学习调适自己。
  (桐桐妈 教育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其他文献
幼儿园是孩子的快乐天地,他们不仅可以在此学到知识,而且可以从小接触集体生活。然而,现实中许多孩子却偏偏在幼儿园受到了伤害,一些孩子甚至家长却对此忍气吞声。其实,面对伤害,家长和孩子有权说“不”!  未尽职责,幼儿园应当赔偿  【案例】佳佳是一家幼儿园中班的学生。2013年1月9日上午,因一名幼儿患有感冒,老师利用课间休息为其服用药物时,随手把热水瓶放在课桌上,不巧被玩耍中的其他幼儿撞到,热水随即将
期刊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朋友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不要以为找朋友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长其实可以帮他找到合适的朋友。  ???就近找朋友  什么年龄最好:5岁以前  到哪里找:观察邻居的孩子,如果妈妈面貌可亲,孩子通常也不错。  这个朋友的作用:这第一个伴儿可以教孩子懂得,有朋友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对于这种玩伴,只要年龄相仿,你不需要硬让他们一起做游戏,只给两个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们自己玩就可以
期刊
年轻的父母千挑万选,终于为孩子选好了称心如意的幼儿园。可对初入园的孩子而言,幼儿园是一个非常陌生的环境,孩子心理上难免会有起伏,诸多不适应在所难免,甚至疯狂地喊叫哭闹,让父母手足无措。  究竟怎样才能让你的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呢?  大哭大闹、想念妈妈的孩子  症状  有的孩子入园特别难,哭天喊地,抱着父母的腿就是不让父母走,搞得父母欲走不忍,欲留不能;有的父母听到孩子哭闹很不放心,便躲在墙角
期刊
儿子喜欢画画,经常一个人闷在自己的房间里搞创作。他的那些涂鸦作品色彩艳丽,且想象力丰富。  有一天,儿子画了一张全家福。画中,妈妈依旧穿着最艳丽的花裙子,只是肩膀上多了几只手臂;他把自己也画得很神气,只是在身高上夸大了一些;把我画得有点惨,两个胳膊全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双硕大的翅膀。  看到此画,我不禁哑然失笑地问儿子:“宝贝,为什么这么画啊?”儿子奶声奶气地回答:“妈妈最喜欢花裙子,她还要干那
期刊
前段时间,去法国出差两个月,感触颇多。一次,我应邀去同事家做客,随口问起他的孩子,他笑笑说被他关在禁闭室里,因为犯了错误,所以惩罚他一下。吃饭时,我准备把孩子叫出来一同吃饭,他立即制止我,说:“他如果意识到了犯错,一定会主动要求出来承认错误的,现在没动静,说明他还没意识到错在哪里,我们吃饭,别理他!”  我有点不忍心,拿了一个盘子夹了些菜留给孩子,同事却把菜又统统归位,说,“这是干嘛?没必要,犯错
期刊
孩子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之后,社会性技能的发展便随之开始了。社会性技能主要包括:交往技能、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关心、同情他人的能力。  学前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他们的生活空间从家庭拓展出来,开始与更多的人交往,与更广阔的生活环境互动交流。为了帮助孩子跨出家庭的生活圈,在家中,妈妈爸爸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做些游戏,磨练孩子的社会性技能。  猜猜他是谁  1. 妈妈爸爸与孩子坐在一起,先请孩
期刊
儿童思维的发展遵循由具体向抽象发展的规律,因此不能要求孩子像大人那样思维。但是适当的教育与训练,可以促进儿童的思维从具体向抽象发展,还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品质,如思维的创造性等等,以提高儿童思维的能力。那么,在家里我们怎么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呢?  让孩子知道怎么去思考  运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在试验中发现新规律是重要的思维方法,这种能力要从小培养。  妈妈可以用袋子装满多种不同质地和形状的物体,
期刊
晚上,点点和堂姐在客厅里玩。忽然堂姐往地下一跪,身体俯下,双手支地,一边爬一边说:“我是小蚂蚁!”点点看见了,立即模仿,然后两个人在地上爬得不亦乐乎。我看见他们快乐的样子,没有阻止,顺便跟他们讲了一些蚂蚁的习性,诸如蚂蚁的勤劳,蚂蚁的家等等,两人在地上爬得更欢了。  他们一会儿爬来爬去,搬运东西,一会儿扮演角色,温馨对话。小姐姐喜欢玩过家家,就假装做点东西,要小蚂蚁回来吃。点点这个小蚂蚁也应声叫道
期刊
幼儿园里也有班干部,小小的“领头羊”可要为班里做很多事情的,他们的很多品格和能力都会得到发展。本期亲子微访谈请了几位“领头羊”以及他们的妈妈给更多的家长朋友分享智慧故事。  孩子篇:我为什么想“当官”  当“干部”很威风  当干部多威风啊,想管谁就管谁,想不让谁讲话就不让谁讲话,小朋友们都得听我的,真过瘾!  —— 炎炎/男/中班  老师点评:  幼儿园中班的孩子已经具备很强的自我意识,他们希望自
期刊
女儿4岁,聪明伶俐,就一点不好,每次上学的时候,出门,走不了几步,就喊累,非要抱着才行。起初,我苦口婆心地给她讲道理,但是不管用。我又用多走路长得高长得快的理论诱惑她,还是不好使。没办法,只好是我屈服,抱着她一直到学校。  当然,我会锲而不舍地说服女儿自己走。女儿生日前两天,我对女儿说,过了这个生日就5岁了,5岁就是大孩子了,上学的时候不能再让爸爸抱了。女儿点点头,满口答应。可是过完生日,她就把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