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出数学的趣味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den1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学是一门关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画图解题技巧可以说是引导学生攻克解题的最直接的也是最常用、最便利的一种方法.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形成画图思维,掌握画图技巧,有助于学生形成灵活思维的能力和活学活用的数学学习价值.
  【关键词】 小学数学;低段;画图策略;思维发展;兴趣提升
  当前来说,伴随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一线教师对于课堂成效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结合我的教学体会来说,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入门”时期,这个时期,如果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着重加以培养,有助于教师全面、有效的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涯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低年级阶段,我发现有不少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一些障碍,有的学生拿到了题目以后,半天都无从下手,这主要与孩子们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联系,不少孩子由于长期处于养尊处优的家庭环境之中,依赖性较强,不少长辈为之包办了很多力所能及的事. 所以我认为在低段的教学中,要着重于培养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才能激活他们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本文通过论述在低段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激活灵感,学会自己画图来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最终提升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实现求知欲的满足.
  斯蒂恩曾说:“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图像,那么就整体地把握了问题. ”当前来说,由于受到传统刻板的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了限制,笔者对于当前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关于学生画图能力欠缺的原因主要是在于学生画图意识有所欠缺,很多学生在解具体数学题目的时候,没有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往往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被迫牵着鼻子走,学生没有形成画图的意识,往往在难题面前不断想象,没有将想法转化为实际的画图行动,所以在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画图其实是有助于学生的解题思路的,通过画图,有助于将原本抽象的思考解题转化为实际的、具体的解题思路.
  结合当前的教学实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利用画图策略提升学生的思维发展,如下:
  一、渗透画图意识,激发思维火花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当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调动学生对于画图的积极性.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他们学习的本源,也是调动他们学习效能的最直接的动力. 在数学问题上,学生的画图兴趣可以使得学生很好地理解题意,提高学生的解题兴趣,在被动解题中转化为主动画图解题,并促使他们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在日常教学中,我注重利用适宜机会去创设一个比较好的体验情境,通过有代表性的、学生容易接受的、感兴趣的题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用画图来解决问题的意识,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这样,学生们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就能够自觉运用画图解题的方法,甚至连一些未曾见过的题目也能够触类旁通,运用画图解题达到理想的效果.
  比如在一次数学课堂上,我列举了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动物园里的熊猫想考考大家,仔细观察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牛牛排在第10个,文文排在第15个,请问牛牛和文文之间有几个人?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就在想着10到15之间究竟隔着几个数字,通常学生无法理解两者之间相差几个人的具体涵义,大部分的学生都会用15-10,得出的结果是5个人,这样就会多出一个人,有些学生理解不了,此时老师及时引导学生运用画图来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通过画图把数量关系直观地反映在图上,对题目中的各个条件、问题建立起清晰的表象,突破了教学难点,学生从图形中一眼就能看出“牛牛和文文间有几个人”,同时将图形和算式(15 - 10 - 1 = 4)串联起来,根据图形去解释算式的意义更能让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 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得把握住时机,让学生有这种画图的欲望,让他们明白画图能够很好地帮助解决问题.
  二、全面学习画图,掌握画图技能
  教师引导学生具备了画图的意识后,就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画图技能. 结合题目中所给出的数量关系,画出合理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图形. 如何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量关系,画出合理有效解决问题的图形,需要学生在长期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做”和“思考”逐步积累基本经验. 因为仅仅根据题意很多同学无法画出图形,学生需要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画出一定的图像来解答问题,并且能够发散思维,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提高自己的解题水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并要能综合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恰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理解题意,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画出相应的图像并且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 画图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因势利导适时调控,逐渐地提升学生的能力,站在学生的角度上,随着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来改变教学的进度和范围.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他们尽情的发挥,思考并动手画图,最后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我给出过这样一道题:小明家买了一箱香蕉,它们第一天吃了一半,第二天吃掉了剩下的一半,这时候还剩下10千克,请问这箱香蕉买的时候多重?我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开展思考和解题,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一头雾水,但是当我提示他们通过画图方法来解题的时候,问题很快就迎刃而解了.
  三、体验画图乐趣,感悟画图价值
  在教师创设情境、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和引导下,有效启发了学生思考,学生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步学会学习,养成画图的能力. 一般这种能力形成后,学生会自己养成一种习惯,就是画图解答问题的习惯. 形成画图的习惯,在对题目进行解答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使用画图的方式. 在画图策略的引导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画图,感悟画图的价值.
  实践调查:
  1. 长桌宴是苗族宴席的最高形式与隆重礼仪. 用每边坐两人的方桌拼成长桌,5张方桌可以坐多少人?
  2. 一个长30米的长方形,长减少了5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减少了100平方米. 原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引导学生在思考题目并暗示他们画图的过程中,我运用了大量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导他们更真切的体验,更实际的领悟画图价值.
  总而言之,通过画图策略的提升,对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来说,有着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与此同时,我认为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开展科学的评价,重视学生在画图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与学生对学生的尊重. 通过对学生画图策略的提升,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思维,真正将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并且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2012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俞元苗.论数学教学中数学兴趣的培养[J].才智,2013年36期.
  [3]刘怀侠.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渗透数学思想[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年24期.
  [4]王保焕.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17期.
其他文献
【摘要】 要说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科学发现,勾股定理肯定是其中之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勾股定理的发现能给同学一个很好的发现数学结论的体验.早在4000多年前,中国的大禹曾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利用勾股定理来测量两地的地势差.迄今,关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已有500余种,各种证法融几何知识与代数知识于一体,完美地体现了数形结合的魅力.让我们动起手来,拼一拼,想一想,去感悟数学的神奇和妙趣吧.  四、课堂小结
【摘要】 教学是由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三者构成的完整系统,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方向与结果,教学活动是教学目标达成的路径与方式,教学评价是对教学的检测与价值判断,三者缺一不可. 进行有效教学目标、有效教学活动、有效教学评价三者统一的系统化课例研修,能解决有效教学的结构性问题.  【关键词】 三实践;三反思;三统一;教学模式  教学是由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三者构成的完整系统,教学目标是教学
【摘要】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教师提供学生数学学习中再创造的平台.学生的策略创造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策略创造的培养,可能是一种思想方法的迁移应用,也可能是一个基本知识点的发散训练.本文就立体几何中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方法的应用,可将学生无法入手的问题,变成有法可解,有规律可循;  【关键词】策略创造;空间直角坐标系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教师提供学生数学学习中再创造的平台.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通过长期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才能够不断的获取知识、积累知识. 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就需要培养对数学问题或图形的观察力. 只有快速地发现数量之间的联系,才能有效地提高解题的效率. 对于具备较强观察力的学生,在解读问题的时候,往往很快地发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并能在短时间内找出破解难题的方法. 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是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注重
【摘要】 曹冲称象这个故事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其实从数学来讲,这个故事就是体现出了转化思想.在文中这主要就数学中转化思想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 曹冲称象;转化思想;应用  在中国,《曹冲称象》是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故事,年仅六岁的曹冲解决了当时很多有名之士都无法解决的问题——称一称大象有多重.其实,方法很简单,用石头代替大象的重量,然后再一次一次称出石头的重量,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
【摘要】本文针对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导入的价值进行分析,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两个方面分析高中数学教学中“精心设计”的价值,并提出“开门见山”导入法,“巧妙激趣”导入法以及“启发规律”导入法等高中数学教学中“精心设计”的方式.  【关键词】高中数学;精心设计;高中学生  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存在着忽视教学引导价值的问题.这种问题的长时间存在会严重影响学
【摘要】 特殊值解决含参数函数是奇(偶)函数问题是学生在学习了函数的奇偶性后必然会碰到的一类题目,而此类题目也是高考中经常出现的题型.学生在解题中却经常会出现利用不等价的转换来进行解题这样的错误.  【关键词】 奇(偶)函数;教学;严密性  例如用f(0)=0来代替函数是一个奇函数等.对于这样的错误,作为教师的我们除了发出“讲了n遍了,还是错错错”这样的抱怨外,是不是也该反省自己的教学,与学生统一
【摘要】 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主要精力应放在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启发学生思维上,适应个别化教学需要,采取不同的课堂策略,因材施教,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把课堂空间真正还给学生.  【关键词】 巧用;风景;精彩  多媒体可融形象、生动、新颖、趣味性为一体.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
【摘要】 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多样化的数学练习、教辅书的合理运用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四个方面指导学生课后的数学活动,帮助他们能更好的利用好课堂下的这段时间,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关键词】 数学兴趣;多样化练习;教辅用书;数学阅读  目前高中学生得到教学知识来自于两方面,一是老师的传授,二是学生的自我积累及发展.江苏省2010年出台的“全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推进会”政策,为
【摘要】让数学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小学数学数学的价值的体现.让学生在经历或对以往生活经验的回顾中,才能获得数学探究的兴趣和动力,从而促进数学思维、数学情感、数学价值观的进步和发展.本文秉承陶行知教育思想,在阐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本质内涵和小学数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创新;实践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