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度,在朝代的更替和历史的沉淀过程中,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传承至今。语文是一门融合多种知识和文化的学科,其中,传统文化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至关重要,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初始点,肩负着刻不容缓的使命。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光大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渗透。就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策略;渗透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因其教学的初始性和基础性,融入了较多的传统文化内容。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传统文化是一种美学,是一种历史的沉淀,是一种文明的传播。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与快餐文化相比逐渐被忽略和轻视,此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渗透具有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意义。
一、對小学语文教材进行深入挖掘,探寻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知识了解生活的基础材料,在教材的编写以及文章的选择上,本身就带有较多的传统文化内容。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需要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仔细研究文章内容及文章出处,探寻传统文化,将蕴含的文化底蕴进行有效的整合,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影响及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洗礼。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多出现在诗歌、成语以及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学作品中。如《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国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的精髓应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例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把《三字经》以动画的形式演示出来,让学生对《三字经》的学习产生兴趣,并直观感受《三字经》中的启蒙教育。遇到比较难以理解的地方,教师通过对文化的理解,给予学生深入浅出的解释,让学生在渗透的过程中逐渐变得更自信、更自强。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要在循序渐进中进行
传统文化的渗透过程是一个相对较慢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要循序渐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传统文化做一定的延伸,在这个持续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渗透给学生。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得益于五千年文化传承和沉淀,而那些简单易懂的“谦逊礼让”“自尊自强”“勤俭节约”就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渗透的过程是反复的过程,是持续的过程。学生对“谦虚礼让”“自尊自强”等传统文化不理解或理解程度不够,教师可先让学生知道这些传统文化的行为表现有哪些,再通过这些行为进行文化的深层理解。以“谦虚礼让”为例,教师可通过网络资源寻找一些相关视频,告知学生这些行为表现就是“谦虚礼让”,再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模仿这些行为。让学生由外而内,从身体到心理理解“谦虚礼让”的真正含义。
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助力学生领会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渗透与学习要更多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仅仅是文化渗透的一隅,想要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领会传统文化的内涵,语文教学应结合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文化源于生活。汉字、诗歌、成语等的创造与形成都是来自生活。汉字的书写讲求结构、笔画、笔顺,它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等演变才发展至今天书写的汉字。因此,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适当引入书法教学,让学生通过书法练习理解汉字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写字如做人,要一笔一画,踏踏实实,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小学生部分存在挑食、厌食、浪费的现象,在学习《悯农》这一课时,诗歌中蕴含的“珍惜粮食,不浪费的文化”,就可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对学生进行不良习惯的纠正,教师可以实际行为或其他人的行为将传统文化进行渗透。
四、将语文课堂进行开放,让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学习主体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要有意识地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语文课堂进行开放,小学语文教师以引导者而不是传授者的身份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例如,教师布置有关“清明节的传统文化”的作业,让学生自主搜集和了解有关清明节的知识,并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清明节知识介绍和讲解。同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祭祖扫墓的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学习和亲身实践中理解清明节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作为民族智慧的结晶,它的传承与发扬光大需要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是十分必要的。小学语文教师通常采取的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循序渐进地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成为传统文化学习的主体。
参考文献:
[1]祁晶焱.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学习(上),2015(4):75.
[2]马俊海.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0):263.
编辑 高 琼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策略;渗透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因其教学的初始性和基础性,融入了较多的传统文化内容。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传统文化是一种美学,是一种历史的沉淀,是一种文明的传播。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与快餐文化相比逐渐被忽略和轻视,此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渗透具有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意义。
一、對小学语文教材进行深入挖掘,探寻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知识了解生活的基础材料,在教材的编写以及文章的选择上,本身就带有较多的传统文化内容。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需要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仔细研究文章内容及文章出处,探寻传统文化,将蕴含的文化底蕴进行有效的整合,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影响及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洗礼。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多出现在诗歌、成语以及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学作品中。如《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国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的精髓应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例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把《三字经》以动画的形式演示出来,让学生对《三字经》的学习产生兴趣,并直观感受《三字经》中的启蒙教育。遇到比较难以理解的地方,教师通过对文化的理解,给予学生深入浅出的解释,让学生在渗透的过程中逐渐变得更自信、更自强。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要在循序渐进中进行
传统文化的渗透过程是一个相对较慢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要循序渐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传统文化做一定的延伸,在这个持续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渗透给学生。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得益于五千年文化传承和沉淀,而那些简单易懂的“谦逊礼让”“自尊自强”“勤俭节约”就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渗透的过程是反复的过程,是持续的过程。学生对“谦虚礼让”“自尊自强”等传统文化不理解或理解程度不够,教师可先让学生知道这些传统文化的行为表现有哪些,再通过这些行为进行文化的深层理解。以“谦虚礼让”为例,教师可通过网络资源寻找一些相关视频,告知学生这些行为表现就是“谦虚礼让”,再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模仿这些行为。让学生由外而内,从身体到心理理解“谦虚礼让”的真正含义。
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助力学生领会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渗透与学习要更多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仅仅是文化渗透的一隅,想要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领会传统文化的内涵,语文教学应结合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文化源于生活。汉字、诗歌、成语等的创造与形成都是来自生活。汉字的书写讲求结构、笔画、笔顺,它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等演变才发展至今天书写的汉字。因此,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适当引入书法教学,让学生通过书法练习理解汉字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写字如做人,要一笔一画,踏踏实实,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小学生部分存在挑食、厌食、浪费的现象,在学习《悯农》这一课时,诗歌中蕴含的“珍惜粮食,不浪费的文化”,就可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对学生进行不良习惯的纠正,教师可以实际行为或其他人的行为将传统文化进行渗透。
四、将语文课堂进行开放,让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学习主体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要有意识地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语文课堂进行开放,小学语文教师以引导者而不是传授者的身份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例如,教师布置有关“清明节的传统文化”的作业,让学生自主搜集和了解有关清明节的知识,并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清明节知识介绍和讲解。同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祭祖扫墓的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学习和亲身实践中理解清明节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作为民族智慧的结晶,它的传承与发扬光大需要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是十分必要的。小学语文教师通常采取的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循序渐进地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成为传统文化学习的主体。
参考文献:
[1]祁晶焱.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学习(上),2015(4):75.
[2]马俊海.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0):263.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