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深度学习:从“单一构建”到“多元联结”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an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学习的品质和思维的发展得到了更多关注,“深度学习”进入了我们的视线。深度学习让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单一构建”,而是情境与生活、旧知与新知的动态场中的“多元联结”。具体的思考与实践有:设计问题导学,驱动学生的认知热情;展开实践探索,联结知识的发生现场;通过多重思考,促进思维的迭代进阶。
  关键词:数学深度学习 问题导学 实践探索 多重思考
  简单的知识传授、“照葫芦画瓢”式的教学,会使学习内容变得孤立、呆板、不可亲近,学习效果比较肤浅。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学习的品质和思维的发展得到了更多关注,“深度学习”进入了我们的视线。深度学习更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倡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思考,让学生联结已有经验与未知世界,通过归纳与反思不断地提升学习能力。可以说,深度学习让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单一构建”,而是情境与生活、旧知与新知的动态场中的“多元联结”。下面,谈一谈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考与实践。
  一、问题导学:驱动学生的认知热情
  教师要想让课堂学习走向深度,就要吃透教材,并对学生的特点有清晰的了解,由此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抓住核心问题、巧用认知矛盾,引燃学生的认知热情。
  (一)创设问题情境
  在课堂中,教师创设一个能被学生感知的有趣的学习情境,学生就会被吸引,从而被迅速带入“学习场”中。同时,教师结合情境设置一些问题,把情境与数学联结起来, 学生就会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探寻其中的奥秘。
  比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一课,教师把学生生活中经常会去的商店“搬”到了教室里,提出问题:商店要招聘一名营业员,小猪要报名。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营业员,需要掌握哪些本领呢?你能帮帮它吗?这样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兴趣盎然,从而乐于在数学的王国里挥洒自己的智慧。
  (二)抓住核心问题
  一节课的核心问题,既是学习的重点,也是整节课的“取胜之匙”。抓住核心问题,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
  比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商中间有0的除法》一课,教师先出示教材例题(如图1),让学生自己探索算法,然后汇报探索结果。有的学生说:“3个百除以3得1个百,6个一除以3得2个一,所以得数是102。”有的学生用列式的方法:300÷3=100,6÷3=2,100+2=102。有的学生提前做了预习,用除法竖式进行计算……学生汇报后,教师提出核心问题:商中间为什么有个0?学生小组讨论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了汇报交流。通过对核心问题的探索与思考,学生真正理解了算理。
  (三)巧用认知矛盾
  学生面对数学问题时,往往会根据已有经验进行分析和判断。当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被否定时,学生就会产生困惑,从而生发搞清楚问题的诉求。教师应当巧妙地利用这样的认知矛盾,驱动学生学习。
  比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一课,教师提出问题:妹妹今年5岁,过了5个生日,但她的哥哥才过了3个生日,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乍一听,会认为哥哥3岁,但仔细一想,又觉得不对:哥哥怎么会比妹妹小呢?学生心中产生了认知矛盾。带着这样的矛盾进入学习,学生会全情投入,认真地研究学习内容,进而突破认知矛盾。
  二、实践探索:联结知识的发生现场
  在学习金字塔理论中,单纯听讲式学习的效率只有10%,而动手操作式学习的效率有75%。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操作和活动的实践机会,联结知识的发生现场,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发现和感受。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同时还能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一)在操作中发现知识的原理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动手参与的体验式学习更有兴趣,更喜欢直观可操作的学习方式。因此,应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实践探究,主动发现知识的原理,理解知识的由来。
  比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算理,更好地明白除法竖式中被除数除以除数,每次余下的数与下一位数合并后再除,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小棒,通过操作探究直观感受知识产生的原理。学生会因为直观而理解,因为理解而掌握,因为掌握而热爱。
  (二)在活動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如果能让学生在“玩中学”,是最好不过的了。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游戏活动(有趣的实践活动),把教学内容恰当地融于其中(寓教于乐),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具体、生动的游戏活动中体现出来。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学起来自然也就轻松、愉快了。
  比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千克》一课,学生认识了“千克”这个重量单位后,教师说道:“想不想用千克来玩一个游戏啊?”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物品和秤具后,教师提出活动任务:(1)先猜一猜1千克苹果大约有几个?然后小组合作,称一称,看看你的猜测准不准。(2)根据刚才的学习过程,再来估计一下1千克橘子大约有几个?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猜的,再动手称一称。(3)完成表1。
  完成任务(1),积累了经验后,在任务(2)中,学生根据苹果与橘子的大小关系,基本能比较准确地猜出1千克的橘子大约有几个;在任务(3)中,学生在猜测与操作中充分地掌握了1千克的重量,建立起千克的概念。
  创设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知识的建构中,而且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明白了1千克到底有多重,同时使1千克的概念不再是书本上冰冷的数字,而是生活中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实体。
  三、多重思考:促进思维的迭代进阶
  数学课堂是思维的课堂——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发展自己的思维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思考让学生的思维进阶,而不是停留在某一个水平线上。
  比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教师设计了三重思考,以引发学生思维的进阶:
  课前思考:读了课题,说出你脑海中冒出来的问题?
  学生A:我想了解小数是什么?是谁发明的?
  学生B:我想问小数是从哪里来的?
  课中思考:认识了小数,你能否回答课前提出的这些问题?你现在又有哪些新的问题?
  学生C:小数其实是从生活中来的。我们今天学习的小数,可以用于商品标价,表示数量、数值等众多方面。
  学生D:我想知道小数是怎样进行加减乘除计算的。我还想知道有没有“大数”。
  课后思考:本节课的学习就要结束了,结合以前学习过的知识,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E:今天,我学习了小数,又掌握了一种表示数量的方法,还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增长了知识。
  学生F:我发现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之前我们学习了整数,当出现整数不能表示的数量时,我们就会用到今天学习的小数。
  学生G:我发现分数和小数其实是差不多的,都是整数不能表示数量时一种表示数量的方法,只是形式不一样。我觉得小数更方便。
  学生H:我不同意G同学的看法。我觉得和小数相比,分数更清楚,分数既能表示平均分了几份,又能表示占了其中的几份,意思更明确。
  ……
  总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思考、激发旧知、主动探索、自我进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能引导学生学习的多元因素,激发学生深度学习,让学生既能更好地掌握知识,也能发展自我,成为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其他文献
摘要:美国语文教学论专家盖尔·汤普金斯在其《语言艺术教学范式》一书中将学生运用“词语墙”看作一种“有意义的词语学习活动”,认为这种教学策略能促进学生自主积累词语并发展读写能力。在阐明“词语墙”概念、来源与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语文教学的需要及当前使用情况,阐述其分类及使用方法。  关键词:词语墙 识字教学 积累策略 词语知识连续体  词语是构成儿童阅读能力的基本要素之一。根据伊莎贝尔·贝克等人的研
花榈木是列入国家二级保护的珍贵用材树种;是高档家具用材。但该树种自然更新能力较弱,加上人为不合理的利用,资源越来越少,急需通过人工繁殖培育花榈木人工林。花榈木自然分
9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资源、环境和人口问题日益突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临巨大威胁,全球变化问题日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其中,土地利用变化机制
以转基因棉花和对应的常规棉花亲本为材料,探讨外源基因导入对棉花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ius)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转基因棉花GK12、33B、SGK上,烟粉虱从卵发育到成虫羽化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唯一执行自然“纳污吐新”负反馈机制的子系统,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维持城市生态平衡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的主体及核心,公园绿地的生
】针对沿海丘陵地区土地覆盖的特殊性,以TM 与SPOT 融合影像在厦门市的应用为例,确定该类可操作的通用土地覆盖分类体系和各覆盖类型,及其动态变化的多源遥感识别方法。重点分析建立“
摘要:以“带一本书去旅行”项目活动为任务驱动,在“读”与“行”的亲身体验中引发自觉阅读。这一项目活动,让学生在“启程”“行走”“归航”的经历中,通过自主规划启动阅读,以亲身体验深化阅读,以阅读课程拓展阅读。  关键词:“读”与“行” 项目活动 自觉阅读  每一年春暖花开之时,社会实践周之际,学校都会以“带一本书去旅行”这一项目活动为任务驱动,鼓励学生自己制订活动计划,带着阅读期待到生活中求知,带着
本文以宁国市东南部仙霞镇为试验地,在退化山核桃人工纯林中,构建山核桃林下人工植被恢复模式,筛选6种不同恢复模式,分别为:紫穗槐*白三叶(A*T)模式、紫穗槐*麦冬(A*O)模式、
采用双层控制结构,设计了常压加热炉出口温度的动态矩阵控制系统。本文介绍双层控制结构及动态矩阵控制器设计原理及运行效果。 Adopting double-layer control structure, t
分析了在升船机钢丝绳检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设计特殊结构的磁路,采用周向多回路轴向励磁方式、以解决升船机钢丝绳检测中的磁化问题;通过采用聚磁技术,实现了钢丝绳断丝信号的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