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兴滨林场铅锌矿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本文叙述了化探工作圈定主要异常的元素组合、规模、强度等特征,选择主要成矿区段进行槽探验证,发现了十六条铅锌矿化体,并简述了矿化体形态、规模、产状及品位等,总结了围岩蚀变等找矿标志,通过铅锌矿的发现过程叙述了化探在找矿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 土壤测量;异常;槽探;铅锌矿化体
引言:兴滨林场铅锌矿区大地构造位于兴安地槽褶皱系之次级喜桂图旗中华力西地槽褶皱带中,大兴安岭主脊断裂东侧,地处1:20万《喀喇林场》区域化探9乙3银、铅、锌组合异常区内,属大兴安岭成矿带东坡多金属成矿带,成矿条件较为有利;前期进行多次地质测量及槽探揭露等工作,未发现具有工业意义的矿化体,见矿成果均不理想,后期开展1:10000土壤测量圈定五处组合化探异常,工程揭露发现十六条铅锌锌矿化体,证实由铅锌多金属矿化体引起,为下步工作提供了靶区及找矿方向,从而也说明土壤测量工作在本区切实可行,具有投入少、见效快的特点。
1、矿区形成条件及地球化学特征
兴滨林场铅锌矿区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矿区内出露主要地层为白垩系下统龙江组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凝灰熔岩及白垩系下统梅勒图组灰绿色杏仁状、气孔状粗安岩;工作区内植被发育、岩石露头不好,开展历次地质测量未发现有价值的矿化蚀变带,考虑到区域化探异常较好,因此选择主要异常区进行了1:10000土壤测量工作,圈定五处组合化探异常,施工探槽揭露发现11条铅锌、银钼矿体,找矿成果较好,目前已转入详查阶段,可见化探在该区找矿具有方便、直接、成果好、见效快的特点,为工程布设提供了依据。
1.1矿区地质特征
工作区内出露地层以新生界为主,白垩系下统龙江组分布于工作区南部,岩性主要为灰白色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凝灰熔岩、凝灰质砾岩等中酸性火山碎屑岩;白垩系下统梅勒图组分布于工作区北东部,岩性为灰绿色杏仁状、气孔状粗安岩及少量含砾凝灰岩。
测区内岩浆岩不发育,仅见一条北东向花岗斑岩脉侵入地层中。
1.2矿区地球化学特征
首先在全区内开展1:25000土壤测量发现三处铅锌组合异常,对此开展1:10000土壤测量进一步圈定五处组合化探异常,区内各元素特征值详见表1。
表1 兴滨林场铅锌矿普查土壤测量异常特征值统计表
元素 Ag Pb Zn Cu Mo Au As Sb Bi
最高值 9.04 1560 2255 154.84 72.15 7.5 189 2.29 2.69
平均值 0.09 89.75 258.87 24.15 0.78 0.43 11.9 0.68 0.16
克拉克值 0.08 12 94 63 1.3 3.5 2.2 0.6 0.0043
标准离差 0.06 79.31 173.34 8.00 0.31 0.18 5.05 0.21 0.29
变化系数 66.67% 88.37% 66.96% 33.13% 39.74% 41.86% 42.44% 30.88% 181.25%
统计异常下限 0.21 248.37 605.55 40.15 1.4 0.79 22 1.1 0.74
采用异常下限 0.5 250 600 35 3 2 25 1 1
注:表中Au元素含量单位为ng/g,其它元素为ug/g
从全区统计结果来看,可知测区为Ag、Pb、Zn、Mo、As、Bi元素高背景区,其中Pb、Zn、Ag背景值是地壳克拉克值的几倍~10余倍,其变化系数较大,说明富集、矿化程度较好;从异常组合特征来看以Pb、Zn多金属矿组合为主,异常形态以条带状为主、不规则状或近椭圆状,延展方向为北东向、北西~近东西向,本次土壤测量共圈定五处组合异常,在此仅叙述AP-1、AP-2两处主要异常。
2、AP-1Pb、Zn组合异常
该异常位于Ⅰ工区北部,主要元素组合为Pb、Zn、Cu、As等,表现为多金属异常组合特征,形态为北西向狭长带状,Pb、Zn元素幅值高、规模大,异常套合好,在异常南东段出露明显的高浓度带,出露前缘元素As异常及近矿Cu、Au异常,其中Pb最高值为1402ug/g、Zn最高值为2255ug/g,即0.14%和0.23%,已达铅、锌矿化品位,说明地表局部可见铅锌矿化体露头。
3、AP-2Pb、Zn、As组合异常
该异常位于Ⅰ工区中部,元素组合为Pb、Zn、Cu、As、Sb,呈北西向條带状展布,异常南东侧未封闭,Pb、Zn异常均出露中、外带,吻合较好,Cu异常主要分布在异常区西侧,而前缘元素As强度较高,与Sb吻合较好。
4、AP-3Pb、Zn、Ag、Cu、Mo组合异常
该异常位于Ⅰ工区南东侧,异常形态为北西向条带状,元素组合为Pb、Zn、Ag、Cu、Mo、Au、As、Sb、Bi,元素组合齐全,其中Pb、Ag、Mo异常强度为最高,呈明显的内、中、外带,前缘元素As、Sb亦较发育,可见明显的浓集中心,尾晕Bi异常在区内西侧出露中、外带,主成矿元素最高值Pb:1560ug/g、Ag:7.31ng/g、Mo:72.15ug/g,可见地表直接有矿化显示,结合异常特征推测为矿致异常。
5、工程验证成果
2012年度选择异常面积大、强度高且规模比较大AP-1和AP-2异常进行验证,依据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铅锌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Pb≥0.70%;Zn≥1.00%暂定为表内矿体;0.30%≤Pb<0.70%;0.50%≤Zn<1.00%暂定为表外矿体。按其工业指标圈定出Pb、Zn高、低品位矿体Ⅰ-1~Ⅰ-16,共16条,其中铅锌工业矿体3条,低品位矿体13条。另外地表还圈定出银低品位矿体1条;经钻探验证地下0-130米圈定出铅锌工业矿体1条,低品位矿体7条。其产状大致北东东80°方向缓倾,经物探验证其产状亦相同。铅锌矿多赋存于石英脉及岩石裂隙中,产状为北西320°方向缓倾,本文仅介绍三条铅锌工业矿体特征。 5.1矿(化)体特征
Ⅰ-5矿体:与Ⅰ-4相连同样由TC2、18TC2、18TC1-1探槽揭露控制,矿体控制长度亦为190米,矿体北段TC2控制宽度1.00米、中断18TC2控制宽度1.00米、南段18TC1-1控制宽度1.00米。矿体平均品位Pb0.76%、Zn0.99%、Ag9.80/10-6。
Ⅰ-11礦体:本矿体是一条Pb、Zn表内矿体,由TC2探槽揭露并控制,南侧由183TC3控制未见矿,故在1/2处尖灭,北段根据矿体走向TC1探槽未控制住其延伸,故暂推测矿体长度90米。矿体宽1米,平均品位Ag10.54/10-6;Pb0.71%、Zn0.52%。矿体走向同矿化带走向。
Ⅰ-12~Ⅰ-14矿体:该三条矿体为依次相连的Pb、Zn矿体,由TC5探槽及TC3探槽揭露并控制,其中Ⅰ-13为Pb、Zn表内矿体,其两侧Ⅰ-12及Ⅰ-14为Pb、Zn表外矿体。该3条矿体南端由TC4控制住矿体走向上延伸。北段则未控制住其延伸,有待于加长TC2探槽来进一步验证,目前控制长度200左右。北段由TC5揭露,Ⅰ-12矿体宽度1米,Ⅰ-13矿体宽度1米,Ⅰ-14矿体宽度2米,南段由TC3探槽揭露。Ⅰ-12矿体平均品位Ag1.88/10-6;Pb0.33%、Zn0.29%。宽度1米;Ⅰ-13矿体平均品位Ag18.32/10-6;Pb0.96%、Zn0.56%。宽度1米;Ⅰ-14矿体平均品位Ag13.75/10-6;Pb0.50%、Zn0.30%。宽度1米,矿体走向同矿化带走向。
5.2矿石矿物特征
铅锌矿体产于气孔状粗安岩中,金属矿物:铅矿、锌矿、银矿、黄铁矿等。因自工作到现在,本区没有送光片样品,仅就肉眼所见矿物特征叙述如下:
1、铅矿:多为氧化矿,仅在Ⅰ-3矿体内见有少量原生硫化矿石,立方体状,银白色,金属光泽。氧化矿呈浅砖红色粉沫状集合体分布于岩石内,氧化后在岩石表面留下杏仁状孔洞。
2、锌矿:地表探槽内未见到原生硫化物矿石,所见锌矿均为氧化矿石,灰黑微具紫色,半金属光泽,呈粒状集合体分布于岩石中。
3、黄铁矿:分为两期,一期黄铁矿完全蚀变为褐铁矿,该种较为普遍,另一期黄铁矿呈浅黄铜色,半自形粒状,本期较为少见。
矿体围岩主要为气孔状粗安岩,该岩石呈灰绿色,镜下观察为交织结构,杏仁状构造。岩石主要由斜长石、角闪石和少量副矿物磁铁矿组成。角闪石多已蚀变为绿泥石充填于孔洞内,呈片状或粉沫状;绿帘石化;呈豆绿色,主要分布在岩石的孔洞中,硅化不发育,主要以细小的石英脉为主。
6、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叙述,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1)工作区内地表覆盖较厚,岩石露头不好,开展地质测量成果不佳,工程布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今后可考虑采用人工露头的方式揭露观察点。
2)土壤测量方便易行,且具有直接找矿的特点,尤其是异常中心地带高值点处、单元素异常重合地段是探槽揭露的首选地段。
3)星散状黄铁矿化、灰白色高岭土化及碳酸盐化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4)由于受工作阶段的影响,对矿化体成因类型、规模、有益有害组分及含量变化情况不清。
5)建议下步开展激电中梯测量以了解极化体形态及分布范围,以电测深查明矿化体产状及延伸情况,为中深部工程布设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避,1991.
【关键词】 土壤测量;异常;槽探;铅锌矿化体
引言:兴滨林场铅锌矿区大地构造位于兴安地槽褶皱系之次级喜桂图旗中华力西地槽褶皱带中,大兴安岭主脊断裂东侧,地处1:20万《喀喇林场》区域化探9乙3银、铅、锌组合异常区内,属大兴安岭成矿带东坡多金属成矿带,成矿条件较为有利;前期进行多次地质测量及槽探揭露等工作,未发现具有工业意义的矿化体,见矿成果均不理想,后期开展1:10000土壤测量圈定五处组合化探异常,工程揭露发现十六条铅锌锌矿化体,证实由铅锌多金属矿化体引起,为下步工作提供了靶区及找矿方向,从而也说明土壤测量工作在本区切实可行,具有投入少、见效快的特点。
1、矿区形成条件及地球化学特征
兴滨林场铅锌矿区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矿区内出露主要地层为白垩系下统龙江组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凝灰熔岩及白垩系下统梅勒图组灰绿色杏仁状、气孔状粗安岩;工作区内植被发育、岩石露头不好,开展历次地质测量未发现有价值的矿化蚀变带,考虑到区域化探异常较好,因此选择主要异常区进行了1:10000土壤测量工作,圈定五处组合化探异常,施工探槽揭露发现11条铅锌、银钼矿体,找矿成果较好,目前已转入详查阶段,可见化探在该区找矿具有方便、直接、成果好、见效快的特点,为工程布设提供了依据。
1.1矿区地质特征
工作区内出露地层以新生界为主,白垩系下统龙江组分布于工作区南部,岩性主要为灰白色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凝灰熔岩、凝灰质砾岩等中酸性火山碎屑岩;白垩系下统梅勒图组分布于工作区北东部,岩性为灰绿色杏仁状、气孔状粗安岩及少量含砾凝灰岩。
测区内岩浆岩不发育,仅见一条北东向花岗斑岩脉侵入地层中。
1.2矿区地球化学特征
首先在全区内开展1:25000土壤测量发现三处铅锌组合异常,对此开展1:10000土壤测量进一步圈定五处组合化探异常,区内各元素特征值详见表1。
表1 兴滨林场铅锌矿普查土壤测量异常特征值统计表
元素 Ag Pb Zn Cu Mo Au As Sb Bi
最高值 9.04 1560 2255 154.84 72.15 7.5 189 2.29 2.69
平均值 0.09 89.75 258.87 24.15 0.78 0.43 11.9 0.68 0.16
克拉克值 0.08 12 94 63 1.3 3.5 2.2 0.6 0.0043
标准离差 0.06 79.31 173.34 8.00 0.31 0.18 5.05 0.21 0.29
变化系数 66.67% 88.37% 66.96% 33.13% 39.74% 41.86% 42.44% 30.88% 181.25%
统计异常下限 0.21 248.37 605.55 40.15 1.4 0.79 22 1.1 0.74
采用异常下限 0.5 250 600 35 3 2 25 1 1
注:表中Au元素含量单位为ng/g,其它元素为ug/g
从全区统计结果来看,可知测区为Ag、Pb、Zn、Mo、As、Bi元素高背景区,其中Pb、Zn、Ag背景值是地壳克拉克值的几倍~10余倍,其变化系数较大,说明富集、矿化程度较好;从异常组合特征来看以Pb、Zn多金属矿组合为主,异常形态以条带状为主、不规则状或近椭圆状,延展方向为北东向、北西~近东西向,本次土壤测量共圈定五处组合异常,在此仅叙述AP-1、AP-2两处主要异常。
2、AP-1Pb、Zn组合异常
该异常位于Ⅰ工区北部,主要元素组合为Pb、Zn、Cu、As等,表现为多金属异常组合特征,形态为北西向狭长带状,Pb、Zn元素幅值高、规模大,异常套合好,在异常南东段出露明显的高浓度带,出露前缘元素As异常及近矿Cu、Au异常,其中Pb最高值为1402ug/g、Zn最高值为2255ug/g,即0.14%和0.23%,已达铅、锌矿化品位,说明地表局部可见铅锌矿化体露头。
3、AP-2Pb、Zn、As组合异常
该异常位于Ⅰ工区中部,元素组合为Pb、Zn、Cu、As、Sb,呈北西向條带状展布,异常南东侧未封闭,Pb、Zn异常均出露中、外带,吻合较好,Cu异常主要分布在异常区西侧,而前缘元素As强度较高,与Sb吻合较好。
4、AP-3Pb、Zn、Ag、Cu、Mo组合异常
该异常位于Ⅰ工区南东侧,异常形态为北西向条带状,元素组合为Pb、Zn、Ag、Cu、Mo、Au、As、Sb、Bi,元素组合齐全,其中Pb、Ag、Mo异常强度为最高,呈明显的内、中、外带,前缘元素As、Sb亦较发育,可见明显的浓集中心,尾晕Bi异常在区内西侧出露中、外带,主成矿元素最高值Pb:1560ug/g、Ag:7.31ng/g、Mo:72.15ug/g,可见地表直接有矿化显示,结合异常特征推测为矿致异常。
5、工程验证成果
2012年度选择异常面积大、强度高且规模比较大AP-1和AP-2异常进行验证,依据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铅锌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Pb≥0.70%;Zn≥1.00%暂定为表内矿体;0.30%≤Pb<0.70%;0.50%≤Zn<1.00%暂定为表外矿体。按其工业指标圈定出Pb、Zn高、低品位矿体Ⅰ-1~Ⅰ-16,共16条,其中铅锌工业矿体3条,低品位矿体13条。另外地表还圈定出银低品位矿体1条;经钻探验证地下0-130米圈定出铅锌工业矿体1条,低品位矿体7条。其产状大致北东东80°方向缓倾,经物探验证其产状亦相同。铅锌矿多赋存于石英脉及岩石裂隙中,产状为北西320°方向缓倾,本文仅介绍三条铅锌工业矿体特征。 5.1矿(化)体特征
Ⅰ-5矿体:与Ⅰ-4相连同样由TC2、18TC2、18TC1-1探槽揭露控制,矿体控制长度亦为190米,矿体北段TC2控制宽度1.00米、中断18TC2控制宽度1.00米、南段18TC1-1控制宽度1.00米。矿体平均品位Pb0.76%、Zn0.99%、Ag9.80/10-6。
Ⅰ-11礦体:本矿体是一条Pb、Zn表内矿体,由TC2探槽揭露并控制,南侧由183TC3控制未见矿,故在1/2处尖灭,北段根据矿体走向TC1探槽未控制住其延伸,故暂推测矿体长度90米。矿体宽1米,平均品位Ag10.54/10-6;Pb0.71%、Zn0.52%。矿体走向同矿化带走向。
Ⅰ-12~Ⅰ-14矿体:该三条矿体为依次相连的Pb、Zn矿体,由TC5探槽及TC3探槽揭露并控制,其中Ⅰ-13为Pb、Zn表内矿体,其两侧Ⅰ-12及Ⅰ-14为Pb、Zn表外矿体。该3条矿体南端由TC4控制住矿体走向上延伸。北段则未控制住其延伸,有待于加长TC2探槽来进一步验证,目前控制长度200左右。北段由TC5揭露,Ⅰ-12矿体宽度1米,Ⅰ-13矿体宽度1米,Ⅰ-14矿体宽度2米,南段由TC3探槽揭露。Ⅰ-12矿体平均品位Ag1.88/10-6;Pb0.33%、Zn0.29%。宽度1米;Ⅰ-13矿体平均品位Ag18.32/10-6;Pb0.96%、Zn0.56%。宽度1米;Ⅰ-14矿体平均品位Ag13.75/10-6;Pb0.50%、Zn0.30%。宽度1米,矿体走向同矿化带走向。
5.2矿石矿物特征
铅锌矿体产于气孔状粗安岩中,金属矿物:铅矿、锌矿、银矿、黄铁矿等。因自工作到现在,本区没有送光片样品,仅就肉眼所见矿物特征叙述如下:
1、铅矿:多为氧化矿,仅在Ⅰ-3矿体内见有少量原生硫化矿石,立方体状,银白色,金属光泽。氧化矿呈浅砖红色粉沫状集合体分布于岩石内,氧化后在岩石表面留下杏仁状孔洞。
2、锌矿:地表探槽内未见到原生硫化物矿石,所见锌矿均为氧化矿石,灰黑微具紫色,半金属光泽,呈粒状集合体分布于岩石中。
3、黄铁矿:分为两期,一期黄铁矿完全蚀变为褐铁矿,该种较为普遍,另一期黄铁矿呈浅黄铜色,半自形粒状,本期较为少见。
矿体围岩主要为气孔状粗安岩,该岩石呈灰绿色,镜下观察为交织结构,杏仁状构造。岩石主要由斜长石、角闪石和少量副矿物磁铁矿组成。角闪石多已蚀变为绿泥石充填于孔洞内,呈片状或粉沫状;绿帘石化;呈豆绿色,主要分布在岩石的孔洞中,硅化不发育,主要以细小的石英脉为主。
6、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叙述,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1)工作区内地表覆盖较厚,岩石露头不好,开展地质测量成果不佳,工程布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今后可考虑采用人工露头的方式揭露观察点。
2)土壤测量方便易行,且具有直接找矿的特点,尤其是异常中心地带高值点处、单元素异常重合地段是探槽揭露的首选地段。
3)星散状黄铁矿化、灰白色高岭土化及碳酸盐化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4)由于受工作阶段的影响,对矿化体成因类型、规模、有益有害组分及含量变化情况不清。
5)建议下步开展激电中梯测量以了解极化体形态及分布范围,以电测深查明矿化体产状及延伸情况,为中深部工程布设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避,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