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课堂更精彩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ing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两个教学片断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改变学习素材的呈现方式,能给学生留出更大的探究空间,利于学生自主思维,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关键词]一一列举 教学片断 思考 探究 引导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0-041
  教学片断一:
  出示题目: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师:同学们,可以用准备的小棒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大部分学生的操作过程无序,且围的方法不全)
  师:你能将长和宽一一列举出来,找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吗?请将你的结果填在表格(略)里。
  师:还有其他的围法吗?(学生默不作声)
  师: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3:我喜欢第二种方法,因为它显得有顺序。
  师:在列举方法时,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生4:要按一定的顺序。
  ……
  教学片断二:
  出示题目: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一个长方形羊圈, 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师:同学们,可以用准备的小棒代替栅栏实际围一围。(学生很有兴趣地摆出了长方形羊圈)
  师:动手试一试,看看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并将这些围法填入表格(略)中。这个表格没有分栏,你找出几种围法就分几栏。
  生1:我找到了3种围法。(展示如下)
  生2:不对,不对,还差一种围法。(展示如下)
  生3:我的方法和他一样多,但我填写的表格和他不一样。(展示如下)
  生4:我找出了8种围法。(展示如下)
  师:这么多种围法,你们觉得都正确吗?
  生5:第一种围法肯定错了,因为他少了一种方法。
  师:也就是说,他遗漏了一种方法。(板书:遗漏)
  生6:我觉得第4种围法里面有不少是重复的,如长8米、宽1米和长1米、宽8米就是一样的长方形。
  师:说得很好,也就是说他每一种围法都填了两次。(板书:重复)那你们觉得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生7: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围,填写时也要有次序。
  ……
  思考:
  上述两个教学片断,教学片断二的设计,相对于教学片断一来说具有较大的开放性。
  1.开放,使学生的探究更加真实
  教学片断一中,教师出示分成四栏的表格,实际上为学生的操作设定了一个框框—— 一共有四种围法,要学生尽可能地找到这四种围法。而教学片断二中,教师大胆地给出了没有分栏的表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围法进行分栏,这样使问题的挑战性就更强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操作活动是自主的,既使学生从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使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逐步得到优化。
  2.开放,使教师的引导更具价值
  教学片断一中,教师更多地主导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导致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教学片断二中,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对多种方法进行比较与辨析,得出正确的结果。特别是教师通过“你们觉得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这一问题进行点拨,使学生更清晰地意识到只有按顺序列举才会不重复、不遗漏,这才是有价值的引导。
  3.开放,使课堂更加精彩纷呈
  毋庸置疑,封闭的课堂只能导致僵化,开放的课堂却能呈现精彩。教学片断一中,由于教师设计了学生一看便心知肚明的表格,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过于沉闷,导致学生的操作大同小异,没有个性。而教学片断二中,教师通过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脑,使课堂精彩纷呈而又充满活力。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的改革,如何培养具有终身自主学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以及“课前预习、课堂反馈”的教学模式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科学指导。教师应对低年级数学预习作业的设计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提高预习作业的有效性和课堂反馈的针对性,让教学走在发展之前,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
[摘 要]“减法应用题教学”这一课主要有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层层递进的几个数学活动,让一年级的学生在自编的“无数个”用“4-3=1”解决的不同现实问题中,认识减法模型,初步感悟算式模型的意义,及其概括、简洁和一般化)的特点;第二部分,主要通过由一幅图既可以列出加法算式,也可以列出減法算式的辨析和讨论,打破学生一图单题、一图只对应一种运算的思维定式,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有更多的可能。  [关键词]模
[摘 要]“找规律”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是个较为抽象的内容,学生比较难理解。教师将绘本故事《寻找消失的宝石王冠》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数形结合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绘本故事;找规律;数形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5-0080-02  【教材分析】  “
[摘 要]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情绪,就很难提高教学的效率。“是”与“不是”作为学生的一种常见答题模式,教师如果能好好利用,就能够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为例,探讨如何让“是”与“不是”成为课堂教学的生长点。  [关键词]轴对称图形;惊讶;生长点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6-0025-01
[摘 要]结合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认识分数”一课的教学,阐述了比较这一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采用“比较”的数学思想方法,要注意三个方面:找准“比较”前的点、把握“比较”时的度、关注“比较”后的思,对一线教师的数学课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比较 概念教学 路径 认识分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经合组织”)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心透露,2025年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将增加外语素养测评,旨在让各国了解自己的外语教育水平和国际外语教育经验,为各国的外语教育提供政策建议和国际实践参照。  经合组织认为,当前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际交流日益重要,外语作为我们与他人进行跨文化交际和增加国际理解的桥梁,有助于增进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研究发现,学习外语与
[摘 要]学生不是知识的搬运工,他们已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方法。以“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教学为例,教师从课程标准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利用游戏唤醒学生的经验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层次分明的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学思维;生长;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9-0
[摘 要]在当今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并且能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真实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体验幸福尤为重要。数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在数学课堂上让学生获得幸福的体验,从而打造幸福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幸福;数学课堂;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不久前,有幸观摩了市教研员张平老师教学“找规律”一课,我们看到的不是教学的标新立异,而是张老师对教材深度解读后站在儿童的角度进行别具匠心的设计,这样一节厚实而灵动的课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一、在有趣的情境中触及知识本源  “找规律”一课听过多次,很多教师都能在教学中突出“找”的作用,但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找两种物体的个数上,注重“植树问题”三种不同类型的区分,即所谓的
[摘 要]在周丛俊教师“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示范课中,周老师通过运用熟悉的场景、借助数形结合、运用迁移类推、引导归类分析,使课堂教学从“学习知识”向“丰富经历”转变,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学习知识;丰富经历;一个数除以分数;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7-0027-02  小学数学特别强调在“数与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