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教育为了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是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的一项重要课程策略。小学美术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要求,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各地区都蕴藏着的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的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和开发。我们应该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资源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利用潜在的资源;应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给学生创设实践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应打破过去那种单一的、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一种动态的、开放的形式。课堂教学要延伸向课外、校外,使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 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利用潜在的资源
《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学习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同时还指出在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时应广泛利用各种资源,为教学服务。鉴于此,我们在美术课程资源利用时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应的尝试。学校充分利用固有的优势条件,创建特色。合理利用校内的图书馆、机房、专业教室及校园文化建设等资源,为美术教学寻找有效素材。例如,课堂结合学校悠久的发展历史,通过欣赏历史图片,画画心中的母校,我是学校小小美容师等形式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里处处洋溢着书香。我们的校园变得更美了。
同时利用学校地理环境,教师很好与课堂相连,提高了美术教学效果。如教师在上六年级《亭子》一课时,有意识地让学生到校边公园观赏亭子,还让居住在亭子旁边的同学进行写生作业,在现实的教材中,学生不但了解了亭子的构造特点,还增强了爱乡之情。在课余及秋游期间,老师还带领学生到博物馆去创作,到景区写生,画画自己的家乡,说说家乡的变化,听听管理员叔叔阿姨讲述的故事,学生兴趣盎然,不但得到了技能的训练,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也有了正确的认识。
在资源开发上,学校还尝试着与校外相关组织建立联系,积极开发利用潜在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相应地请专业人员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带学生去参观美术作品等。近两年来,学校与社会的接触多了,联系更加紧密了。为美术课程资源的利用提供了极大空间,我们以后将更加充分地利用这一优势资源。
二、 充分发挥教师潜力,为学生创设实践环境
在课程资源利用中教师起着主导和决定性作用,教师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和利用,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的效益水平。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资源的引导者、开发者,而且其本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的条件资源。我校在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信息等学科小教研组基础上成立了大的综合教研组。在学校教科室领导下,每周通过研讨课、理论学习等形式开展交流、沟通,使各学科相互渗透,取长补短,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综合组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全体综合人员素质互补,搭建活动平台,既展示了教师才华,又促进了学生发展。如英语学科的学习成果展示与美术相结合,学生在说说、画画中锻炼了能力,同时也为教师的课程资源利用提供了空间。从学生所交上来的艺术化的英语单词抄写作业中,可知这一做法是可行的、有效的。教师、学生的创造性都得到了发挥。
另外,学校还利用自身资源优势,进行了师徒结对。关注青年教师成长,搭建有利于青年教师发展的平台。鼓励青年教师自动拜师,跨学科拜师,号召一师多徒,进行不定期的教学研究,加强学科联系,在备课、上课、作业、课外辅导中进行随时研讨。学校以市、区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为点,带动整体教师素质这个面,有计划、有制度、有成果地开展了师徒帮扶结对。通过近一学期的活动,不但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学校里形成了和睦祥和的人气,而且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发展空间,使学习成为每个教师成长的动力。
三、 打破封闭教学,构建动态的、开放的模式
“美术即生活”,开放就是要让每位学生多接触人、事、景、物,在接触中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尽量把学生带入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及大自然中,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以丰富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提供创造之源。开展“与大自然交朋友”活动,带孩子们到室外“找风”“听雨”“赏月”“观日出”……春风唤醒百花,让学生看、闻、想,引导述说“微风吹来,小吊兰摇来摇去好像在荡秋千……”“月季花有的躺在叶子上,好像在舒服而又柔软的床上休息;有的歪着头,好像小专家在思考问题;有的身体挺得直直的……”“老师,花儿为什么开?是她睡醒了,想看太阳吧?还是她一伸懒腰,把花骨朵顶开了?也可能是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所以仰起她的小脸,笑了……”这是一个个比花还美的故事!经如此鲜活的内心体验,写生或创作出来的作品当然是丰富的、充满灵性与个性化的。
在信息时代和高科技发展的今天,教学技术手段也必须现代化。我们不能采用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方法,停留在用语言、文字、图片、实物进行的教学上,目前使用的以机器技术为基础的媒体技术,如实物投影、电脑网络等手段更具有灵活性、创造性,而且将带来教学认识中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工具,通过检索,自己查找资料,搜集信息,主动学习,跳跃式取得进步。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课型的需要,灵活地采用不同的信息手段,以充分体现时代特色。
我们应坚信,随着教育的民主化、信息化、多元化、综合化等发展趋向,我们将校本课程美术教育与人文活动紧密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统一,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优势与特点,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创造的鲜活的、发展的活动形态。我们就应大胆使用,不断寻找贴近学生生活,拉近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距离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跳出书本,走出课堂,在校园、社会、大自然中,去发现、去寻找,从而提炼出更适合于美术教学的新资源、新内容,使小学美术的课程资源的利用获得更为丰厚的土壤,孕育出绚丽多彩的创新之花。
参考文献:
[1]杨瑞洪.开发校本课程丰富美术课程资源[J].艺术教育,2007(3).
[2]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
(温州市瓯海区仙岩镇第一小学)
一、 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利用潜在的资源
《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学习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同时还指出在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时应广泛利用各种资源,为教学服务。鉴于此,我们在美术课程资源利用时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应的尝试。学校充分利用固有的优势条件,创建特色。合理利用校内的图书馆、机房、专业教室及校园文化建设等资源,为美术教学寻找有效素材。例如,课堂结合学校悠久的发展历史,通过欣赏历史图片,画画心中的母校,我是学校小小美容师等形式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里处处洋溢着书香。我们的校园变得更美了。
同时利用学校地理环境,教师很好与课堂相连,提高了美术教学效果。如教师在上六年级《亭子》一课时,有意识地让学生到校边公园观赏亭子,还让居住在亭子旁边的同学进行写生作业,在现实的教材中,学生不但了解了亭子的构造特点,还增强了爱乡之情。在课余及秋游期间,老师还带领学生到博物馆去创作,到景区写生,画画自己的家乡,说说家乡的变化,听听管理员叔叔阿姨讲述的故事,学生兴趣盎然,不但得到了技能的训练,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也有了正确的认识。
在资源开发上,学校还尝试着与校外相关组织建立联系,积极开发利用潜在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相应地请专业人员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带学生去参观美术作品等。近两年来,学校与社会的接触多了,联系更加紧密了。为美术课程资源的利用提供了极大空间,我们以后将更加充分地利用这一优势资源。
二、 充分发挥教师潜力,为学生创设实践环境
在课程资源利用中教师起着主导和决定性作用,教师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和利用,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与利用的程度以及发挥的效益水平。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资源的引导者、开发者,而且其本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的条件资源。我校在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信息等学科小教研组基础上成立了大的综合教研组。在学校教科室领导下,每周通过研讨课、理论学习等形式开展交流、沟通,使各学科相互渗透,取长补短,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综合组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全体综合人员素质互补,搭建活动平台,既展示了教师才华,又促进了学生发展。如英语学科的学习成果展示与美术相结合,学生在说说、画画中锻炼了能力,同时也为教师的课程资源利用提供了空间。从学生所交上来的艺术化的英语单词抄写作业中,可知这一做法是可行的、有效的。教师、学生的创造性都得到了发挥。
另外,学校还利用自身资源优势,进行了师徒结对。关注青年教师成长,搭建有利于青年教师发展的平台。鼓励青年教师自动拜师,跨学科拜师,号召一师多徒,进行不定期的教学研究,加强学科联系,在备课、上课、作业、课外辅导中进行随时研讨。学校以市、区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为点,带动整体教师素质这个面,有计划、有制度、有成果地开展了师徒帮扶结对。通过近一学期的活动,不但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学校里形成了和睦祥和的人气,而且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发展空间,使学习成为每个教师成长的动力。
三、 打破封闭教学,构建动态的、开放的模式
“美术即生活”,开放就是要让每位学生多接触人、事、景、物,在接触中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尽量把学生带入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及大自然中,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以丰富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提供创造之源。开展“与大自然交朋友”活动,带孩子们到室外“找风”“听雨”“赏月”“观日出”……春风唤醒百花,让学生看、闻、想,引导述说“微风吹来,小吊兰摇来摇去好像在荡秋千……”“月季花有的躺在叶子上,好像在舒服而又柔软的床上休息;有的歪着头,好像小专家在思考问题;有的身体挺得直直的……”“老师,花儿为什么开?是她睡醒了,想看太阳吧?还是她一伸懒腰,把花骨朵顶开了?也可能是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所以仰起她的小脸,笑了……”这是一个个比花还美的故事!经如此鲜活的内心体验,写生或创作出来的作品当然是丰富的、充满灵性与个性化的。
在信息时代和高科技发展的今天,教学技术手段也必须现代化。我们不能采用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方法,停留在用语言、文字、图片、实物进行的教学上,目前使用的以机器技术为基础的媒体技术,如实物投影、电脑网络等手段更具有灵活性、创造性,而且将带来教学认识中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工具,通过检索,自己查找资料,搜集信息,主动学习,跳跃式取得进步。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课型的需要,灵活地采用不同的信息手段,以充分体现时代特色。
我们应坚信,随着教育的民主化、信息化、多元化、综合化等发展趋向,我们将校本课程美术教育与人文活动紧密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统一,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优势与特点,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创造的鲜活的、发展的活动形态。我们就应大胆使用,不断寻找贴近学生生活,拉近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距离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跳出书本,走出课堂,在校园、社会、大自然中,去发现、去寻找,从而提炼出更适合于美术教学的新资源、新内容,使小学美术的课程资源的利用获得更为丰厚的土壤,孕育出绚丽多彩的创新之花。
参考文献:
[1]杨瑞洪.开发校本课程丰富美术课程资源[J].艺术教育,2007(3).
[2]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
(温州市瓯海区仙岩镇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