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镜像:美国的 最大债主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s_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同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版图中长时期处於非常活跃状态一样,中国政府购买美国国债的举动在最近10年之中明显进入了快道,其跃马扬鞭之势令昔日竞购美债的英国、日本等“超级买家”也自愧弗如;及至中国矫健地跃上美国国债最大买主的位置,国际社会更加強烈地感知到了中国力量的存在。当然,在中国強劲的债券採购能力袒露於世人面前时,其买进与增持美债的战略与策略意图也清晰地浮出了水面。
  从小试牛刀到大口吃进
  伴随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打开了尘封已久的中美关係大门,中国政府也开始重新认识美国这一距离自己十分遙远的西方大国,也正是在后来逐渐校正中美关係中,中国中央银行迈开了购买美国国债的腳步。但是,由於並不十分熟悉美国金融市场及其运行规则,加之我们缺乏必要的金融资产管理经验,一直到1990年代之前,中国购买美国国债不仅单笔数量小,而且多以短期持有为主,因此中国总体持有美国国债的规模並不大。资料显示,直到1995年,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数量尚不到180多亿美元。
  我国放大购买美国美国债的口径始於1990年代中期。相比於1980年代,中国对美国国债的月度购买额不仅在绝大多数月份维持在10亿美元以上,同时对美国国债的总体购入量超过对其的出售量,因此产生了一定的结余。不过,由於当时美国国债销售異常火爆,市场需求旺盛,加之中国的外汇储备有限,到2000年中国对美国国债的持有量仅有603亿美元。
  2001年是中国开始大量增持美国国债的一个标誌性年份。从这年开始,中国对美国国债的月度购买额在大多数月份都超过百亿美元,个别月份超过200亿美元甚至300亿美元;另外,虽然中国在购买美国国债的同时也在不断出售,但总体而言美国国债的出售量大大少於购买量,由此造就了中国持有大量美国国债情况的产生。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不仅没有减持美国国债,反而加速增持美国国债。2008年底,中国增持美国国债436亿美元,持有美国国债余额达到5850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成为美国第一债权国。2009年中国又增持了380亿美元美国国债,总量达到8015亿美元。2010年,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回暖以及中国出口形势的改观,中国继续增持美国国债,並在6月突破了万亿关口,至2010年底,中国所持美国国债规模增至1.16万亿美元。应当说,金融危机肆虐的三年中,中国单年增持美国国债的数量均创下了前所未有的纪錄。
  资料显示,截止到2011年6月末,美国国债余额共计14.6万亿美元,其中美国机构和个人持有的国债约9.68万亿美元,佔总债务的68%;而在海外投资者持有的4.499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中,中国持债量为1.1655万亿美元,牢牢把持住了美国最大债主的位置。
  外储扩张后的必选
  借助着鲜明的比较优势,“中国製造”在国际市场上持续展现出凌厉的圈城掠地之势,並引致中国对外出口额在最近30年中以年均13%的巨大增幅一路劲扬;不仅如此,中国稳定的商业环境也吸引着国际资本纷至沓来。出口创汇和外资流入两股最主要的因素形成强大的合力催生着中国外汇储备不断打破自身的历史记錄。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达到31975亿美元,为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由於中国是一个外汇管制的国家,强制结汇,企业不得存留,长此以往,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就基本上集中到中央政府手中,由此就产生了外汇储备的投放与使用问题。观察发现,我国外汇储备与对美国国债持有量之间具有稳定的增长比例关係,以最近10年为例,外汇储备中美国国债的佔比都维持在36%以上,2010年甚至达到了40%以上。这也就清晰地表明,中国外汇储备越多,持有的美国国债越多,美国国债是中国外汇储备的最主要存在形式。如果包括对美机构债、公司债的持有量,中国外储金融资产结构中71%为美元资产。
  外储资产主要配备美国国债首先在於美国国债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和收益性。一方面,美国国债产生200多年以来从没有违约的情况发生,而且一直居於“3A”的投资级别上;另一方面,美国国债的收益率要远远高於普通商业银行的存款利息,而且美国政府为国债提供信誉保障,只要美国政府不破产,它通常就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较大的容积量与活跃的流动性是中国政府倾向於用外汇储备配置美国国债的又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中国的外汇储备不仅指出口创汇所得,还包括外商来华投资的款项和中国所欠外债等。这样,外汇储备除了满足中国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经济活动经常性的美元所需外,还要定期和及时用美元偿还外国政府和外国银行的贷款本息。外汇储备日常性的拨备所需要求中国政府所持国外金融资产随时能够进行交割与变现,而美国国债恰恰具备了这一核心要件。
  相比於美国国债而言,黄金、石油和矿产也可以成为中国外汇储备的投资标的,但是,这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较大,市场容量相对有限,收储成本较高,而且变现和流动性很差。除了对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的选择空间受到约束之外,中国外储在对非美金融产品如日本国债、欧洲国家债券的购买上同样不具备非常大的操作可能。的确,从分散风险来看,中国应该注意配置非美金融资产,但问题是,无论是日本国债还是欧洲国家债券,二者不仅发行规模较小,而且主要面向国内投资者销售,因此,如同中国这样的海外大买家最终能够得到的购买量並不充分;更加重要的是,金融危机之后,日本经济疲弱不振,日元资产不断下跌;同时,受欧债危机发酵的影响,欧元也是一落千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政府减持美元资产和增配非美金融资产,不仅面临外汇储备的直接损失,而且可能加大未来的投资风险。
  股票是外汇储备所可能遭遇的另一大投资风险品种。以国家外汇局旗下的中国投资有限责任总公司为例,这一人称为“送财童子”外储投资公司展开的第一笔海外投资就是斥资30亿美元购买10%的黑石股票,锁定4年,结果至今浮亏达18亿美元,之后中投再斥巨资56亿美元投资摩根士丹利並且此后多次增资抄底,但这笔数额为68亿元的投资至今账面浮亏高达25亿美元;无独有偶,在2011日本大地震中,东京电力公司旗下核电站爆炸损失惨重,中投在该公司上巨额投资亏损达到359亿日元。
  综上所述,由於美国国债具备其它投资品种所不具备的安全性、流动性以及可观的容量,购买美国国债就成为了中国政府目前最主要的选择,而且只要中国外汇储备呈现持续扩张之势,中国增持美国国债的行为还将持续下去。
  贸易顺差下的必然
  与庞大的外汇储备相对应的是中国对美国的巨幅顺差,也就是说,中国的外汇储备是由对美贸易顺差积累起来的。按照美方的统计,2001年到201O年底,中国总共从对美贸易中获取了17964亿美元的外贸顺差,而同期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量为25,609亿美元。对美贸易顺差佔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量的70%左右。而即便是按照中方的统计结果,对美贸易顺差也要接近同期中国外汇储备增量的一半。如果说中国外汇储备作为一种国际货币形态的放大是导致中国政府购买与增持美国国债的直接动力,那么中国对美顺差作为一种贸易生态的強化则是中国政府不得不大量配置美债的深层背景。
  顺差结果所折射出的是中美两国间差異悬殊的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受生产要素价格巨大差異的牵引,美国自第二次石油危机开始掀起了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物质产业的“去製造化”浪潮,这一转移过程完成的主要表现在如今美国的货架上80%~90%都是中国製造的产品。应当说,美国将中国产品进口过去的同时支付给中国的美元,中国之后应当用等量的美元进口美国的产品,两国之间贸易才能实现平衡。但问题的关键在於,基於美国国内对中国产品的巨大消费需求以及“去製造化”之后美国缺乏物质产品的出口支撑,美国支付给中国的美元最终並不能通过物质产品贸易的途径流回国内,而是继续留在中国,由此产生了美国对中国的巨大贸易逆差。
其他文献
管理者要时刻谨记不做不该做的事、不做不重要的大事、做好重要的小事。有了这三个原则,管理就会顺手很多。    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应该做的事情有很多,但是,企业管理者正因为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往往深陷其中,迷失在繁杂的事物里,结果是做的越多,效率越低。笔者认为,在纷繁复杂的管理工作中,企业管理者只要把握管理工作的三个原则,就可以从企业经营的繁杂事务中跳脱出来,从容管理。这三个原则分别为:不做不该做的事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唯一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简称“示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13亿人口,其中8亿左右生活在农村地区。农民、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问题是我国政府最关心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广
设立科技型企业实现知识与资本的结合和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是当前科技创业的主要途径。然而,处于创业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往往面临着初期研发投入较高和流动资金匮乏的困境,亟须创
截至8月末,银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银行业实现净利润661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364亿元同比增长23.34%,但比去年全年平均36%的增速出现了显著下降。上市银行中多数银行的利润增速
“做要低调”很多的人都在遵循。比如有些人比较有钱,但是就能坚持不雷富,
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在系统内外足以业迹卓著、管理严谨闻名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家银行的强势恰恰在于始终直面自己的局势。
历史的气息高原的气候就是多变,刚才还阳光明媚,只多了几片浮云。转眼就沉下脸来,下起了豆大雨点的阵雨。
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长9.4%,呈现逐季回落态势,既是政策效应的显现,也是增长潜力下降的必然。温州民间高利贷的泛滥反映了中小企业生存环境的恶化,也威胁到银行体系的安全,根源在于现
2010年,中国经济内生性增长逐步恢复,经济发展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受益于宏观经济向好和息差回升,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盈利能力快速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