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生命之谜”的感悟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395381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经典科普书籍《从一到无穷大》第9章内容的阅读,从组成生命的最小单位,即细胞的结构,到它的生长、繁殖的特征,逐步解开“生命之谜”。通过阅读悟出的道理是:不仅要获取知识,还要理解这本书的知识灵魂,即提倡科学实验,尊重实验得出的客观事实,并且敢于臆测的观点。
  关键词:活机体;细胞;染色体;遗传;基因;事实;臆测
  “生命之谜”是美国人G.伽莫夫所著《从一到无穷大》书中的第9章。该书由著名翻译家暴永宁译为中文版,被誉为是20世纪的经典科普读物,值得一读!
  人体由系统组成,系统由器官组成、器官由组织构成,组织则由细胞构成。细胞也被称为“活机体”,是具有某个生物的特性,构成该生物的最小单位。
  通过书中给出的比较,我们可以了解细胞大小的概念。一个成人是由几百万亿个细胞组成的。小一些的生物,例如蚂蚁,也是由几亿个细胞组成的。
  细胞继续可分,它的构成是怎样的呢?一个有代表性的细胞是由具有相当复杂的化学结构的半透明胶状物质,即原生质构成。原生质的外边,对于动物是由一层薄而又柔软的膜,对于植物则是由一层有足够厚和硬的壁包着。每个细胞内都有一个球状物,即细胞核。
  细胞的奇妙之处是:作为生物的最小单位,它具有从周围物质获取物质的能力,并能够使这些物质成为自己的所需,达到自身的生长;当它的体积变得足够大时,又进而能分裂成两个细胞,即繁殖。
  细胞核上面的网状组织形成的一种丝状或者棒状的东西,称为染色体。使我们感到神奇的是:一切物种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都是偶数,构成完全相同的两套,一套来自父体,一套来自母体。来自双亲的两套染色体决定了一切生物的复杂的遗传性质,并且世世代代相传下去。
  在生殖过程中,来自双亲的两个配子发育成新的生命,虽然不完全一样,但不会生成别的物种,这就是遗传。每一个新的生命都从父母那里各自得到正好半数的染色体。作为物种的大同之处,一定是在父母双方的染色体中都具备的,而单独个体的小异之处,一定是单方面得来的。研究这些特性及其世代延续,是新兴的基因学的主要课题。
  文章以大家熟知的色盲缺陷举例,说明遗传问题。其中:色盲丈夫和正常妻子的情况,与正常丈夫和色盲妻子的情况,因雌性细胞中有两条X染色体,雄性细胞只有一条,另一条是Y染色体,所以结合后子女成为色盲的概率很低。像色盲这样需要一对染色体全部有了改变才能表现出来某种后果的遗传性质,叫做“隐性遗传”。通过举例,深入浅出地告诉读者,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通过数学计算。也就是说,遗传的规律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并由数学统计来发现和归纳。
  遗传除了有显性和隐性这两种非此即彼的遗传特性之外,还有中间型的一种,文中以花的“颜色染色体”为例说明:如果花的两条染色体相同,花的颜色就会是纯红或纯白;如果一条是红的,另一条是白的,是开出粉色的花朵。而下代花的颜色分布,在白色和粉色花的下一代,含有各50%的粉花和白花,但是不会有红花;同样,从红花和粉花可育出一半红花和一半粉花,但是不会有白花。
  即使用最大倍数的显微镜,观察到所有基因的外表几乎都是相同的,它们的不同作用深深地隐藏在分子结构内部的某个地方。在观察中,一定要有对事实的判定。例如:某两种染色体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总是一起发生或者消失,因此我们判定说它们所对应的基因在染色体中是近邻;相反,经常分开出现的性质,它们所对应的基因一定处在染色体中相距很远的位置。所有这些,都是在告诉读者:要想了解每个基因的“生活目的”,就要細心研究动植物在一代代的繁衍中各个遗传性质的传递方式。
  基因是决定生物一切性质的组织中心,那么,基因本身又是什么?基因是生命物质的最小单位,基因具有稳定性,而且构成基因的原子数量不是很大。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之间那个过渡的环节(活分子),看来就存在于基因之中。
  该书在解释“生命之谜”时,还使用了量化方式。例如:决定生物一切性质的组织中心到底有多大的答案是:把染色体的体积,除以它所包含的基因数目。并由此得出结论:每个单个基因一定是由100万个原子组成的。
  同时,认识事物需要有“臆测”:可以把基因设想成由周期重复的原子团组成的长链。由这样的设想,生物化学进展到能确切以“手镯”的式样画出遗传结构了。实验表明:一条染色体所决定的遗传性质竟有几千种之多。对于基因,科学家们通过不断地臆测,发现越来越多的规律。例如:生物体中遗传性质的自发改变总是以不连续的跳跃形式发生,叫做突变。
  我们认识自然需要借助于工具。使用显微镜作为工具,可以放大观察并确认许多客观事实。例如:经普通显微镜就可以查明,伤寒病是一种3微米长,1/2微米粗的杆状细菌引起的;猩红热是由直径2微米左右的球状细菌引起的。而显微技术也是不断进步的,通过紫外线显微技术,特别是发明了电子显微镜之后,微生物科学家们进而发现了病毒的结构,并确认病毒应该被看作是生命体。它们遵从一切物理和化学的定律和法则。
  另外,认识自然还需要新的研究方法。除了显微镜,近来还把物理的研究方法“借来”研究生物科学。例如:利用量子力学的理论,了解到有些生物能够感应地球磁场。用磁力显微镜和电子顺磁共振的方法,可以分析蜜蜂腹部细胞内的磁铁纳米颗粒的物理性质。另一个例子是:酵素的活性、嗅觉和光合作用。其中以嗅觉来说,有些化学结构相似分子,闻起来却不太相同,可是相反的有些化学结构看似差异不小的分子,闻起来却很相似,古典理论对这些的解释仍有不足,于是有科学家提出用量子振动理论来解释,振动频率接近的分子,闻起来就相似,弥补了古典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
  可见,生物科学“借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能够促进解开“生命之谜”。那么,人工合成生命的可能性又如何呢?书中介绍由无机物合成活机体的第一步是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这使得我们越来越感兴趣了!这章的结尾这样说:将来一定能用简单成分合成病毒里的那两种分子,把它们放在一起,就会出现人造病毒微粒。
  因此,我们读书不仅需要了解内容,而且需要领悟其内容的灵魂。在学习补充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感悟出能够指导我们创新和超越前辈的方法。
  作者简介:
  江理华,北京市,清华大学。
其他文献
就高职学院计算机人才培养现状与如何加强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应用型、实用型、技能型的合格人才进行了阐述。
从唐代诗人王维开始,中国就有了水墨渲淡的画法,王维以“点簇”而成的笔法作画,表现幽情诗意,后来经董源、元四家的发展,绘画语言变得更为丰富,及至黄宾虹,更是水法、墨法无不大备,李可染主要在积墨上做文章,用大片水墨积染来营造全景式的山水大观。赵卫则在点线的构成上发力,扩展了中国画笔墨的表现力。  景物平常而意境清新  中国画的视觉效果从来不满足于“看”,而要深入笔墨中去“品”,这就是黄宾虹所说的“内美
介绍工程图CAI课件的现状和三维动态模拟CAI课件研究及实现方法。
万变不离其宗。采访王一新,“橡胶”、“农垦”是他主要话题。
[案情回顾]  大陆居民吕某(女)与台湾居民凌某(男)于2003年1月在大陆某市登记结婚,育有一子。后双方感情不和,吕某携子返回大陆。  凌某于2008年4月向台湾板桥地方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吕某委托台湾当地律师应诉。台湾板桥地方法院家事法庭于2009年4月作出判决:准予双方离婚;双方所生子女由吕某抚养;凌某自判决确定之日起至子女成年为止,按月支付抚养费新台币8000元。该判决已生效。  吕某于20
摘要:初中英语文化意识在教学中的渗透是新课程标准中综合应用语言中所规定的基本内容,如何进行文化意识在教学中的渗透及跨文化的必要性,本文从插图、教材文本、写作这三个场景中去设计文化意识的渗透,从而达到培养具有跨文化知识的学习者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英语;必要性;渗透;场景  一、 引言  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出现学生语言与交际场景不符的现象较多,如让学生打电话说你是谁?我是××时,结果学生均回答
摘 要: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帮助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增强竞争能力,完善幼儿的综合素养。所以在幼儿园学前教育过程中,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认识到良好习惯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并且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增强幼儿园教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使幼儿能够利用良好的习惯终身受益。所以本文就以幼儿学前教育中行为习惯养成的问题来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行为习惯;养
摘 要:要想有效提高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这样可以保证语文学科教学活动的正常展开。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路径  语文课程作为小学教育当中的基础性学科,要想全面培养小学生的整体素养与能力,要保证语文课程教学活动的正常展开,为小学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在小学语文课程实际教
摘 要:全文介绍了现在的小学数学游戏教育模式的应用对现如今的小學生的帮助,对比于传统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性,其传统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当代小学生了解到数学科目的知识性,而现如今的游戏化教学模式的重点则在于培养学生的对数学的兴趣与能力,小学数学科目复杂且枯燥,然而游戏则是小学生喜欢的活动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基于此,笔者就暂从现如今的游戏教学模式浅析在课堂实践运用中对小学生的应用效果。  关
1999、2000年3~6月,对辽宁省朝阳县树栖型苍鹭孵化习性和育雏习性进行观察.苍鹭孵化以雌鸟为主,两性轮流孵化,孵化期24~27天,平均孵化率93.5%;雏鸟为晚成鸟,育雏期40~5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