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80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隨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杜甫老先生寥寥数语,道尽了春风化雨对于万物生长的影响。若是狂风骤雨,只怕雨后只能留下满目疮痍吧?这大概就是“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大自然如此,教育也是如此。无痕的教育就如同那春天的细雨,润物无声,却早已滋润学生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育过程中,儿童越是察觉不到教师的教育意图,教育效果就越好。我认为这条规律是教育艺术的核心。”没有大声呵斥,没有冷嘲热讽,没有口若悬河,有的只是爱心、热心与耐心,有了这“三心”,便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改变孩子,成就孩子。
  从小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严师出高徒”,虽不喜严厉的老师,总以为在老师的严格管理下,能多考几分。如今,当自己站上讲台,才明白:狂风骤雨虽来得快,却摧残了幼苗的根基;和风细雨看似无声无息,却能滋润万物。一味的严厉伤害的是孩子脆弱的心灵,让孩子不是相信老师、亲近老师,而是害怕老师、逃避老师。这是教育最大的失败。而我以前正是这么做的,这是我一生的遗憾,大概也是我作为青年教师成长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苦痛。
  至今仍记得那个孩子,带着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愿和自己满心的不愿,来到一中,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对于他来说都有一种违和感 。十七八岁,正好是叛逆期的时候,作业、上课等这些学生最主要的任务于他都成为了负担。因此,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内心的不满。从来不写作业,上课不听讲,顶撞老师,似乎一切违规都成了发泄他不满的方式。他的不幸还没有结束,他遇到了初为人师、毫无经验的我。对于他的表现,我没有深入了解原因,没有倾听他的想法,没有理解和包容他,反而仅仅把他作为一个不求上进的“后进生”:作业不写,批评他;上课不听讲,批评他;态度不谦逊,批评他。在我的教师评价系统里,几乎每天都有扣他的分。他所在班级的大部分任课老师都对他很失望,基本处于不闻不问的状态了,以致这个学生最后变得对一切事情都很漠然。曾经的我,并不知道自己是个“刽子手”,抹杀了学生内心的希望和美好。我想,有一天他做了领导,会不会也是这样对待他的下属的?他会不会是一个严苛的老板?他会不会漠然地对待亲朋好友?如果是这样,我将愧疚终生了。
  如今,我是一个三岁孩子的母亲。因为有了孩子,更深刻地体会到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力量。在和孩子的交往过程中,我发现,当孩子犯了错,我粗暴地打孩子屁股时,孩子就会脾气暴躁,动手打人;当我随便扔东西时,孩子也会乱扔东西。反之,当我向孩子竖起大拇指,孩子也会竖起他稚嫩的拇指。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给他画上什么,你怎么引导他,他就会变成什么样子。身教胜于言传!母亲对于孩子人生的引领作用和教师对于学生的引领是一样的。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具有无声的示范作用,这是一种虽无丝毫强制,却最具震撼人心的力量。
  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强调:“教师的人格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学生的可塑性较强,可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学生身上体现出教师的教育影响。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尊重、信任老师,才能乐于学习,乐于受教。
  如今的我不敢说是一个好老师,但我努力做一个理解学生的老师。理解就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我试着用爱心去感动学生,用热心去亲近学生,用耐心去塑造学生,让学生在无声无息中爱上母语,爱上阅读,爱上语文学习。
  泰戈尔说过: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可我已飞过。现在的我,正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努力做一个值得学生信赖的老师,而不是一个一味“严厉”的老师。
  唯愿有一日,学生想起我,内心是温暖的,如此,再无遗憾!
其他文献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调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多数老师都制定小组评价机制,利用加分、加星,加红旗等方法。那么我们老师怎样才能把握时机,最大程度发挥小星星和红旗的作用?我这儿有一个案例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去年刚开学,我对新接的班级进行分组时,发现一个叫张男的学生哪个小组都不愿意要他,学生都说他是“哑巴”,在课堂上从来都不开口回答问题,我好说歹说才让我课代表
期刊
哲学家尼采说过:“感恩即是灵魂的健康。”在我看来,无论人们是何出身,从事何种职业,唯有那些心怀感恩的人才能走得更远,更容易成功,他们所拥有的灵魂也是健康和纯净的。因此,我们当心怀感恩,为灵魂“保健”!  感恩苦难,让灵魂更坚强——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泰戈尔如是说。我们的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外面的世界远不止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无数未知的风浪在等待我们去搏击,去克服。而面对这些苦难
期刊
初夏时节,我们的校园异常美丽。清晨,阵阵微风吹来,拂去心中的焦躁,亦传来淡淡的杏子的芳香。抬眼望去,入目便是枝头那黄灿灿、沉甸甸的杏子。杏儿熟了,它们正用压低枝头的姿势和金灿灿的色彩呼唤着我们,呼唤我们去采摘,去分享它们的甜美。  是的,这就是我们旗城学校组织的“金杏采摘活动”,我很荣幸被选入“杏花仙子”的行列,参加这次活动。  随着主持人的一声令下,同学们纷纷冲向杏林,去欣赏杏儿美丽的身姿。那杏
期刊
一、复习课应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自主性原则。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特别是要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不要用教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在复习中要体现:知识让学生梳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针对性原则。复习必须突出重点,针对性强,注重实效。在复习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
期刊
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所谓积极性教学语言就是在教学中使用积极的词汇和语句表达积极的思想及积极的情绪,它是充满启迪、激发兴趣、开拓想象的语言;是最有效地调动学生、最恰当地发挥自己,体现教师独特魅力,彰显教师的光辉形象。  积极性教学语言具有规范性、启发性、形象性、趣味性、激励性等特点。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有助于发
期刊
语文是语言和文学及文化的简称,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因此,语文课难上,语文教师难当。语文课上不好就会气氛沉闷、枯燥乏味、催人欲睡。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想要改变这种状况,使课堂活起来的,需要引入一些“活水”,我觉得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适时适量、恰到好处地运用幽默,使之机智灵活地化腐朽为神奇。美国保罗·韦地博士曾向九万多名学生进行了调查,从中得出一个结论:学生最喜欢
期刊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徐志摩的诗句,一遍又一遍地叩击着我的心怀。似乎轻柔,却又是那样紧紧地攥着我的整个思想和整个回忆——真的,我要离开我的母校了。  我是初二才来到宏德学校的,作为一个插班生,初来乍到的我感觉无法融入到集体中,但经过开学一星期的军训,我对新班已没有了任何陌生感,同学们的热情和老师的关爱让我很快融入了这个新的大家庭。时光匆匆,不知不觉在宏德
期刊
孙犁《亡人逸事》末尾的一处细节描写——临终之前,她还向我提起这一件小事,问道:“你那时为什么把布寄到我娘家去啊?”我说:“为的是叫你做衣服方便呀!”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  这处细节描写,真切传神,人物如现眼前。它将一对老夫妻间深厚的爱情十分“轻巧”地渲染出来,尤其是妻子临终时呈现出来的满足与幸福感,跃然纸上,散发着浓郁的动人气息。这就是细节描写的魅力。  如何指导学生在作
期刊
今天是9月初9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平日里奶奶照顾我十分辛苦,因此我想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给奶奶准备一件礼物。“送什么呢?”我一直在想。眼看一天就要过去了,我心里焦急万分。  在我刷牙洗漱时,无意间看见卫生间角落里有个盆。我灵机一动,心想:“我不如就给给奶奶洗一次脚吧!”  我赶忙在盆里装上半盆温度适宜的洗脚水,还在旁边放了一张小板凳。准备工作就绪,我来到奶奶房间,拉着奶奶的手说:“奶奶,今天是重阳
期刊
放下,也许只需要一点点勇气。  与往常一样。外婆,妹妹,我。三个人围坐在桌前,开始共进晚餐。“我们边吃边看电视吧!”妹妹怯怯地望望外婆,再小心翼翼地瞥了我一眼,眼睛满是期待。气压瞬间降低。  “不行!多费眼睛,对消化也不好!”我坚定地说。  “你也别这么苛刻!就让她……”婆婆护着说。  “不行就是不行!”我也守护着姐姐的权威。瞬间,妹妹甩下饭碗,直冲楼上,头也不回。  “有本事就别下来!”我生气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