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想把经历写成一本书?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光回到五年前,那时的我还是刚入学不久的懵懂博士生,对哈佛周围的一切都有着一种近乎痴迷的好奇。四月,在哈佛校园闲逛的时候,我偶然发现历史系的尼尔 ?弗格森教授将在校园里做一场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讲座。我虽从事的是生物科学研究,但尼尔 ?弗格森教授的大名却是有所听闻的。
  早在上大学的时候,我便读过他所撰写的《大英帝国史》,再后来到了美国,我也翻阅过他写的《货币崛起》。他是那种极少数能够横跨学术界、金融界和媒体界的专家之一,在西方历史学界极负盛名,甚至曾被《时代》杂志评为2004年影响世界的百人之一。
  2011年,弗格森教授撰写了《文明》一书,该书深刻分析了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也指出今天的西方文明似乎正在失去活力,而其他文明正在蓬勃地崛起。那天的讲座便是以该书为主题,同听众分享书中所提到的文明崛起的几个关键要素,以及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世界各地区的经济走势。
  我抱着了解不同领域信息的心态进入讲座现场,可不曾想到,弗格森教授的讲座中多次提到了中国近几十年来在经济上的崛起,他所列举的不少例子更是让我好奇。讲座后,我便鼓起勇气,班门弄斧的在他面前聊起了中国,特别提到中国农村在近三十年来各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60 China Campus
  我原本以为弗格森教授只会出于礼貌,随口和我聊上几句,可没料到的是,我所聊到的事情中有一件引起了他的注意:大概在2008年左右,中国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有不少民办企业下农村,把简单的机械组装工作分派给村庄里的无职农民,好让农民可以通过在家工作赚钱,而我母亲便是其中的农民之一。我对这个细节并不怎么在意,可弗格森教授专攻经济历史学,在这个细节里隐约看到了欧洲工业革命时期传统农业社会转型的故事在中国重演,一下子就来了兴趣。他问我几天后有没有时间去他的办公室细聊。这突如其来的邀请令我意外,我无法拒绝,于是做足了准备,三天后如约和他讨论我所见证的中国的发展。
  我们的聊天很是随意,我们从世界经济的宏观发展趋势,聊到了中国的发展,再后来便是中国农村的状况。或许是由于弗格森教授的研究经常从大的层面入手,对中国底层的个体故事并不是很熟悉,于是,当他听说我曾在中国农村长大的时候,他更加好奇我在农村的成长历程。所以,我们从中国经济聊到了中国农村,聊到了我的出生,聊到了生我养我的村庄,还聊到后来我一步步走出乡村,进入城市,再来到哈佛求学的历程。每聊到一处他未曾了解的,他便会打断我说很有意思,然后又示意我继续讲下去。待我讲完,他笑着对我说,我从一个传统的村落出生,进入城镇,接着进入中国的城市,再后来来到西方高科技的中心,这一路,好像完成了一次快进版的工业革命。
  “这段经历很独特,可能没有多少人能够拥有,你就不想把它写成一本书吗?”弗格森教授问。
  “写书?”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成长过程中那些普普通通的故事能写进一本书,“能写些什么呢?我刚刚讲的不过是我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片断,支离破碎,没有多少人会感兴趣的。”
  “不,不,就是这些简简单单的小事情。你应该把它们记下来,像那些口述历史的人一般。不少人都想从这些故事里了解中国乡村的真实状况呢,你真该考虑写写,会有很多人愿意读的。”
  这便是我动笔写这本书的起因了。在弗格森教授的鼓动下,我开始从我自己、我家人的记忆里搜集那些关于我成长的故事,关于我所出生的村庄的故事,以及在这二十多年里我所走过地方的故事。我希望将来有一天,我记忆中的中国乡村能够唤起给那些久居都市的人的乡愁。
  这一来一回,五年很快便过去了。五年里,发生了很多事情,家、村庄、城镇,都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往前发展。水牛被机械取代了,网络在乡村开始流行,林立的高楼在乡镇交接处蔓延每次从美国回家,我都会对曾经熟悉的地方产生一种莫名的陌生感。
  五年里,出现在我书里的不少人物也有了改变,有的已经进入社会开始工作了,有的成家立业了,有的已经离世就连一直呆在哈佛校园里的我,也从一个懵懂的刚入学的学生,变成了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博士、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后。再后来,因为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做了演讲,还入选《福布斯》杂志所评选的“30位30岁以下医疗健康领域的青年俊杰”,我的故事被不少人所熟知。
  很多熟悉我故事的人听到我有意愿写书的时候,都曾建议我把书写成自传,以我的经历为蓝本,讲述我从中国农村走进哈佛的心路历程。可是,在开始构思写作后,我总感觉到这样一个励志故事或许太过单薄,甚至不能反映我的个人经历背后那更大的社会背景。要真正了解一个人的成长,了解一个人如何在逆境中坚持自己的信念,走出属于自己的天空,需要更细致入微地探寻他成长背后的故事,他所在的家庭、社会给他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便要求当事人更加敞开心扉,来分享那些在一般的成长故事里不常出现的细节。
  这本书,于我而言,承载了更多的意义。
  我常会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在不同时空穿梭的游客,站定在我出生的那个时间节点,满怀好奇地观望着曾经发生在我身边的一切。从一个封闭的乡村,到城镇,再到美国,在祖祖辈辈劳作的土地上经历完最后的传统农耕生活,然后和泥土地诀别,背起行囊到外面的世界闯荡,最终徜徉到了世界科技之都,很多人说,我这一路,充满了偶然和不确定,并不可复制。我理解不少人说起“不可复制”时传递出的些许无奈,可是,转念一想,我这一路,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恰恰又是我们生活时代蓬勃发展的必然。
  短短的三十年里,我看到我村庄里的人们逐渐褪去农耕生活的印记,也像我一般,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闯荡。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有的人转籍拥有了乡下人梦寐以求的城市户口,有的人却仍在城乡之间颠沛流离。每个人都有说不尽的欣喜与悲伤,期盼与无奈,每个人却也都在这个剧变的时代倔强的活着,像村庄里丛生的油蔓草一般,顽强而又富有生机。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小人物,或许我们很多人都未曾真正了解,可是,他们在一起匯聚而成的力量,却恰恰推动着我们的时代稳步前行。当突然有一天我们发现自己的生活变了,我们有机会看到更多未知的世界了,可又曾想到,这一切的变迁,其实和这些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也有这千丝万缕的关联呢?
  因此,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我自己的书,更是关于我的家庭、我所成长的村落的一本传记。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直到高中才进入县城,见识了城与乡的区别。越是回望自己的经历,我便越觉得,
  短短的三十年里,我看到我村庄里的人们逐渐褪去农耕生活的印记,也像我一般,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闯荡。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有的人转籍拥有了乡下人梦寐以求的城市户口,有的人却仍在城乡之间颠沛流离。
  这一路走来的偶然,或许恰好得益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跃迁和剧变。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时间节点,我才能有机会像所有走出乡土闯荡的人一般,在更加广阔的天地寻求自己的使命。
  生活一如既往地前行,每个人都会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不管有心还是无意。
  这些残留的痕迹,于是便成了我这本书的养料。在城市长大的人,对乡村或多或少有点陌生。我想用这本书回答两个简单的问题:乡下人怎么过日子的?乡居生活究竟是怎样的?随着中国一步步实现现代化,传统的乡居生活正在逐渐消失,都市人对乡村有着好奇感,疏离感,同时又有一份不可磨灭的乡愁。这本书的十个章节里,每个章节都记录了农村生活的不同侧面,它们拼接在一起,则又组合成了农村生活的一个全景。它们讲述着我所在的村庄里的农民,织网工,农民工,渔民,捕蛇者,铁匠,养鸭户,小贩,木匠,泥瓦匠,巫医,村里的老人和小孩,那些看起来最平常不过,但又最不平常的乡下人家的简单生活。我们的生活不停地变化,乡下的环境和生活也在不停地变化,这些我身边的人和我生活过的村庄的故事,或许恰恰能够把那个正在逝去的时代记录下来。
  又或者,通过这些文字,那些细心的读者能够感受到一个更加立体的、具象的乡村孩子的内心世界?
  责任编辑:尹颖尧
其他文献
她的声音凄凄婉婉,竟是用唱戏的腔调唱出了那道圣旨。世上戏文,都有终章。【壹】女皇“幸好有你陪着我,要不然每天这么多的折子我胳膊折了也写不完。”此时郄允刚刚甩了手里
猫和人亲密的历史过去一直被认为从古埃及开始。的确,古埃及的文物中各类猫像神灵无处不在。那些猫身体修长,神情自若,有一种说不出的高贵。以至很久以来人类一直固执地认为,尼罗河两岸肥沃的土地创造了农业文明,粮食的囤积导致鼠害发生,古埃及人驯化了猫作为帮手,这就是今天风靡世界的宠物猫的前世。    谁知在十年前,考古学者在塞浦路斯发掘墓葬时,发现人类骨骸旁边竟然有猫的骨骸,这些骨骸与人类相伴并不是孤例。这
专业之间的“门槛”  好像越来越低了,  这给很多人造成一  种错觉,以为自己  什么都懂,什么都“騙”不了自己。因此在质疑别人的时候,难免会发生过于草率的情况。  那天我去给汽车做保养,因为需要等两个小时,我把车停在4S店就离开了。没过多久就接到客服人员的电话,说车间工人发现我的车在打方向盘时有嘎吱嘎吱的异响,可能是转向系统的一个垫圈出了问题,问我要不要更换。我说:“我平时开车没有听到过异响啊!
引子上网点击袁仕聪,他穿着迷彩服低头泪流满面的照片,挂在网上,震撼人心。他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痛失年过古稀的母亲和青春妙龄的侄女。自古忠孝难两全。网民对袁仕聪在
<正> 哲学的女权主义问题可以采取两种形式。其一是考察哲学家们对妇女的本性和命运所发表的言论,这方面的资料几乎全是男权主义者的;其二是问这种现象是否仅仅表明整个哲学讨论容易受到女性主义的批评。在这篇文章中,我主要关心的是黑格尔是如何谈到妇女和性关系的,在某种程度上此文是对苏珊·艾丝顿最近发表的论文的回答。艾丝顿在她的文章中例举出大量的资料试图解除对黑格尔的严厉指责,她认为不能把黑格尔视为粗俗的男权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四川泸州军分区党委一声令下带领部队奔赴灾区,在这场抢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战斗中,党委一班人以自己的模范行动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翻山越岭四进茶坪,穿越死亡线,开辟生命线,打通保障线……9000多群众在他们的艰难奋战中转危为安。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军人身份,但重灾区安县灾区群众却赋予了他们一个特
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四川德阳军分区党委反应迅速、指挥有力,用坚强的党性担当起抗震救灾的重任,用赤胆忠心最大限度地捍卫人民群众的利益,带领全区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有效
人生就是一次次的“遇见”。遇见时代,遇见事件,遇见山水,遇见人……也许,每一次意想不到或意料之中的“遇见”都是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阳光、一次雨露或者一次风霜。但不论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