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三年级是小学生系统学习信息技术的启蒙学段,在此学段如果恰当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微视频作为制作过程简单、运用方便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深受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青睐。同时,微视频本身的视频化教学特性(操作录屏),与信息技术的操作内容非常契合,有利于学生循环学习、自主调控。因此,在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课堂引入微视频会对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起着积极的作用。笔者以《美化文章》一课为例,试图通过对微视频的开发、应用和反思,明确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特点,不断优化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
微视频的开发
“微视频”的“微”主要在于其“短”“精”。微视频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可以带来教学变革。微视频的制作工具和制作方式多种多样,笔者针对同一教学内容《美化文章》开发了两种类型的微视频,尝试探索哪一种类型的微视频更有效。一种是利用“PPT 录屏”制作的微视频,这类微视频制作简单,学生自主调控时也比较方便(直接利用视频播放器播放微视频即可);另一种是在录屏的基础上制作成交互式微视频,这类微视频可以实现人机交互、习题检测,但制作过程比较繁琐。两种微视频的主要设计界面分别如图1、图2所示。
微视频的应用探索
《美化文章》是广东科技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6课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小学生学习使用Word文档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学生掌握美化文章技能(美化文字、对文章进行排版布局),才能更好地使用Word工具,提高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
在微视频运用过程中,笔者针对三(1)班和三(2)班两个任课班级(这两个班级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文化课平均分都非常接近,学生的整体情况相似),分别选用两种不同的微视频。
1.微视频在三(1)班的应用
在三(1)班的课堂中,微视频的应用模式是“激趣导入—微视频自学—教师补充—自主学习—展示汇报”。课堂伊始,笔者先用美化前后的两篇文章作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把素材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练习操作;接着补充本节课技能中的难点;最后让完成的学生展示、汇报学习成果。
2.微视频在三(2)班的应用
在三(2)班的课堂中,微视频的应用模式是“激趣导入—微视频群学—自主学习—智能检测—展示汇报”。课堂伊始,笔者先用美化前后的两篇文章作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讲解交互性微视频的操作方法,全班统一观看微视频,并进行微视频群学;接着学生自主学习,体验交互式微视频的操作,并练习美化文章的技能;接着让学生进行智能检测,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最后学生展示汇报学习成果。
3.应用效果分析
两个班的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学习更专注,绝大多数学生都学会了本课中的前三个知识点,即标题居中,段前空格,改变字体、字号和颜色。对第四个知识点(插入图片),大多数学生知道插入图片的方法,但对调整图片大小以及选择版式的方法还没有系统掌握,利用交互性微视频的班级情况稍好一些。
应用反思
综观微视频在两个班级中的应用,笔者得到如下结论。
1.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在课堂上,学生听说教师准备分发微视频就显得异常兴奋,他们对新生事物充满着探索欲望,渴望自己调控学习进度、选择学习内容。尽管平时在其他学科也有运用第一种类型的微视频,但通常是教师在讲台操控,学生不能操控,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上微视频的应用更好地体现了其价值。
2.及时点拨不能少
微视频的应用方式不是唯一的,但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有限,因此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对微视频的使用和交互操作进行指导。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些关键知识环节,如插入图片后要进行版式调整,虽然两种类型的微视频都讲解透彻了,但仍有一部分学生不会操作,所以还需要教师的点拨。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微视频作为一种数字化教学资源,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对第一种类型,学生需要掌握视频播放、暂停、回放、调音等操作;对第二种类型,学生需要掌握人机交互中菜单的选择操作,摸索交互性微视频的使用方法。此外,在应用过程中,学生要具备基本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正确使用微视频辅助自己的学习,实现个性化学习。
4.让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回归
微视频一改传统教师讲授的教学方式,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掌控学习进度,自主回放重难点知识,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学生利用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习得信息技能的主动性,提高信息素养。
微视频在本课的教学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关于微视频对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具体影响以及适用教学内容和课型有待进一步探究,笔者希望通过更多的实践,形成系统科学的微视频应用经验。好的教学工具必须要配上好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带来教学变革。
微视频的开发
“微视频”的“微”主要在于其“短”“精”。微视频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可以带来教学变革。微视频的制作工具和制作方式多种多样,笔者针对同一教学内容《美化文章》开发了两种类型的微视频,尝试探索哪一种类型的微视频更有效。一种是利用“PPT 录屏”制作的微视频,这类微视频制作简单,学生自主调控时也比较方便(直接利用视频播放器播放微视频即可);另一种是在录屏的基础上制作成交互式微视频,这类微视频可以实现人机交互、习题检测,但制作过程比较繁琐。两种微视频的主要设计界面分别如图1、图2所示。
微视频的应用探索
《美化文章》是广东科技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6课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小学生学习使用Word文档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学生掌握美化文章技能(美化文字、对文章进行排版布局),才能更好地使用Word工具,提高信息技能和信息素养。
在微视频运用过程中,笔者针对三(1)班和三(2)班两个任课班级(这两个班级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文化课平均分都非常接近,学生的整体情况相似),分别选用两种不同的微视频。
1.微视频在三(1)班的应用
在三(1)班的课堂中,微视频的应用模式是“激趣导入—微视频自学—教师补充—自主学习—展示汇报”。课堂伊始,笔者先用美化前后的两篇文章作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把素材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练习操作;接着补充本节课技能中的难点;最后让完成的学生展示、汇报学习成果。
2.微视频在三(2)班的应用
在三(2)班的课堂中,微视频的应用模式是“激趣导入—微视频群学—自主学习—智能检测—展示汇报”。课堂伊始,笔者先用美化前后的两篇文章作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讲解交互性微视频的操作方法,全班统一观看微视频,并进行微视频群学;接着学生自主学习,体验交互式微视频的操作,并练习美化文章的技能;接着让学生进行智能检测,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最后学生展示汇报学习成果。
3.应用效果分析
两个班的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学习更专注,绝大多数学生都学会了本课中的前三个知识点,即标题居中,段前空格,改变字体、字号和颜色。对第四个知识点(插入图片),大多数学生知道插入图片的方法,但对调整图片大小以及选择版式的方法还没有系统掌握,利用交互性微视频的班级情况稍好一些。
应用反思
综观微视频在两个班级中的应用,笔者得到如下结论。
1.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在课堂上,学生听说教师准备分发微视频就显得异常兴奋,他们对新生事物充满着探索欲望,渴望自己调控学习进度、选择学习内容。尽管平时在其他学科也有运用第一种类型的微视频,但通常是教师在讲台操控,学生不能操控,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上微视频的应用更好地体现了其价值。
2.及时点拨不能少
微视频的应用方式不是唯一的,但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有限,因此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对微视频的使用和交互操作进行指导。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些关键知识环节,如插入图片后要进行版式调整,虽然两种类型的微视频都讲解透彻了,但仍有一部分学生不会操作,所以还需要教师的点拨。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微视频作为一种数字化教学资源,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对第一种类型,学生需要掌握视频播放、暂停、回放、调音等操作;对第二种类型,学生需要掌握人机交互中菜单的选择操作,摸索交互性微视频的使用方法。此外,在应用过程中,学生要具备基本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正确使用微视频辅助自己的学习,实现个性化学习。
4.让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回归
微视频一改传统教师讲授的教学方式,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掌控学习进度,自主回放重难点知识,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学生利用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习得信息技能的主动性,提高信息素养。
微视频在本课的教学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关于微视频对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具体影响以及适用教学内容和课型有待进一步探究,笔者希望通过更多的实践,形成系统科学的微视频应用经验。好的教学工具必须要配上好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带来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