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尬文化里面蕴含的,是部分人强烈想要表达自我、宣泄自我甚至自我嘲弄的冲动,就像《中国有嘻哈》里的嘻哈歌手一样,要的是一种“real”的态度,哪怕尴尬,至少满足了自己,而不是投他人所好,保持体面。
可惜,和过去流行的亚文化一样,尬文化也无法逃脱被营销包装的命运……
黄子韬刚出道时,主流观众给他贴上鲜肉、炒作、幼稚、巨婴的标签。
但就在这两年,尤其是随着《谈判官》与《这就是街舞》播出后,黄子韬一跃成为耿直、真实的偶像,他在节目中制造的一幕幕尴尬,反而成为观众欣赏他的地方。
无独有偶,近年来最火的文化对谈节目《十三邀》,也是化尴尬为看点的代表作,披头散发的许知远作为当今时代“最让人尴尬的媒体公知”,却有一种吸引人关注他的特质。
尴尬、冲突成为节目组的拿手好戏,以许知远对谈马东为例,在采访马东时,《十三邀》工作人员会建议马东:“怼他,怼他(许知远)!”
他们深知,当下观众已经不喜欢温开水,要的是观点冲突。所以才有“我没你那么自恋”这样节目播出后的“金句”。
个体与个体的对抗背后,是不同时代阶层群体的底色各异。《十三邀》何尝不是一场真人秀,节目里的许知远、马东、李诞,只是扮演了各自的符号。
从《十三邀》到《这就是街舞》《中国有嘻哈》,从许知远的聊发少年狂到黄子韬的口碑转变,这也许不是偶然,背后是青年群体对“尴尬”一词及其衍生文化产品的重新诠释。
尬文化在90后中流传,其中的一个表现形式是喊麦与观赏喊麦。
“县城DJ音乐 拖拉机节奏 大嗓门 东北腔”风的喊麦伴随MC天佑“一人饮酒醉”浮入公众视野。
他们追求浮夸爆炸的节奏、中二而放飞自我的歌词,在路人眼中不知所云,在鐵粉眼中又不羁张扬,契合尬文化的精髓。
据喊麦听众数据报告显示,80%的喊麦听众是21到30岁的男性,他们的月收入在2000~6000元不等。而80%喊麦MC是男性,且年龄处于18~27岁。可见90后是喊麦的中流砥柱。
以喊麦为代表的尬唱之外,尬舞也是尬文化的重要组成。这个词本是街舞专业用语,也称斗舞,指相互舞蹈的比较。
按资料:早年,“尬舞”这个词见于台湾。在几年前,甚至有一款名为《尬舞online》的网游。这款游戏被称为《劲舞团》的续作,而“尬舞online”正是其台服名称。
但如今被归纳为尬文化分支的尬舞,它的浮出水面得益于一部电视剧。
2016年5月,一部名为《舞法天女朵法拉》开启了尬舞的进化史,这部被网友调侃“观看五分钟,尴尬两小时”的魔幻主题电视剧贡献出不少朴素傻萌的舞蹈素材,暴走漫画主编王尼玛在点评时笑称其为“尬舞”,此后,“尬舞”这个词,一传十,十传百,成为风靡一时的文化现象。
尬舞本来具有讽刺意味,是知识青年或专业舞者对不会跳舞的人却自我陶醉的嘲笑。
但这几年,它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心香一瓣摘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图/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