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子》一书,是竹简本的内容,还是帛书本(或通行本)的内容,至今是个谜;老子是谁,是老莱子,还是老聃,至今也是个谜。学术界根据史料进行了考证,由于史料有限,而无法得出明确的结论。
本人结合史料,更注重逻辑推论,并从文本的风格差异进行辨别,尝试解开老子其书其人的谜底。
一、竹简本为《老子》祖本的传抄本,帛书本(或通行本)是《老子》祖本的拓展本。
竹简本早于帛书本(或通行本)。竹简本有一千多言,帛书本(或通行本)有五千余言,帛书本(或通行本)包含竹简本的内容。
《庄子》、《列子》、《管子》、《荀子》、《韩非子》、《淮南子》等,引用了一些老子言论,有些言论在竹简本里找不到,而在帛书本(或通行本)里可以找到,是因为《庄子》、《列子》、《管子》、《荀子》、《韩非子》、《淮南子》等成书均晚于《老子》原本,引用的内容应是增改的过《老子》。
《史记》记载,“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竹简本只有一千多言。这是因为《史记》的年代是汉代,与《老子》祖本成书的时间尚远。《史记》记载的老子著书上下篇、五千余言,并不代表是《老子》的原本,应是汉代时期经过增改并收集的《老子》帛书本的内容。从竹简本的风格可以看出,老子惜墨如金、言简意赅,文风短小精干、简约深邃,一千言足矣!流传广泛的《千字文》,不也就一千言吗?
竹简本一共只有一千多字,帛书本(或通行本)有五千多字,多出的三千多字是怎么来的呢?帛书本(通行本)多出的内容,是根据《老子》祖本(竹简本内容)的思想进行发散、补充、丰富而增加。所增加的内容,其实只是《老子》祖本(竹简本内容)的注脚。举例如下——
竹简《老子》甲本:“有将混成,先天地生。寂寥,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返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之物生于有、生于无。”
根据此章内容,拓展、解读而增加出至少四个章节的内容: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有将混成,先天地生。寂寥,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即“道可道”(道是可以认识的)。同时,“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即“非常道”(道不是恒常无变的)。名,指名相,即天、地、人、万物。可名,可以认识。非常名,名不是恒常无变的。“寂寥”,又曰“无,名天地之始”。“有将混成”,又曰“有,名万物之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法自然”,道效法自己的本来状态,道无所法,道自己生自己,曰“道生一”。“有将混成”,“寂寥”, 道,有无混一,曰“道生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天地人为道所生,曰“道生三”。道,“可以为天下母”,曰“道生万物”。)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这章是对“有将混成”一句的拓展。)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這章是对“寂寥,独立不改”一句的拓展。)
竹简本一章的内容,帛书本(或通行本)拓展增加了4章。竹简本一千多言,变成帛书本(或通行本)五千余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帛书本(或通行本)五千余言的文本里,文风有两种风格。一种是语言优美且含义明晰,凡是这种风格的章节,均是竹简本的内容;另一种是语言模糊且含义玄虚,凡是这种风格的章节,均不是竹简本的内容。两者相比,竹简本的文学价值和哲学价值大大超过竹简本意外的内容。这也说明,帛书本(或通行本)不是一人所著,且竹简本才是接近《老子》祖本的,帛书本(或通行本)是《老子》祖本的拓展本。
二、老子既是老莱子,也是老聃。老莱子是道家创始人,老聃是道家集大成者。
老莱,如果以姓名尊称就是老莱子(子是先生的意思)。老莱姓老,以姓尊称就是老子,所著的书也应叫《老子》。
《史记》关于老子,有这样的记载,“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经专家考证,在荆沙古地域生活的老莱子在道家形成的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竹简本也正好出土于荆沙古地域内的荆门。竹简本的内容应是老莱子所著。
老聃也姓老,人们也尊称为老子,所著的书也应叫《老子》。《史记》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姓李氏,是因为老和李同音(据专家考证,在先秦时期并无李姓,老聃实姓老)。
老聃著的《老子》,部分内容在《庄子》、《列子》等著作里都有引用,如“老聃曰……”。凡是“老聃曰……”的内容在竹简本里都找不到,这也说明老聃与老莱子所著的竹简本无关。竹简本里没有而帛书本(或通行本)里有的内容,则由老聃所著。
老莱子著的《老子》和老聃著的《老子》,先后流传到社会中,由于书名相同,导致两书混同,后人把两本书的内容同时收集和编辑在一起,就是帛书本(或通行本)五千余言《老子》(又称《道德经》)的内容。五千余言的《老子》就是老莱子和老聃的合集。
老莱子(约公元前599年一约公元前479年)比老聃(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的年代要早,另外,《老子》祖本(竹简本内容)也是老莱子所著,因此老莱子才是道家的创始人,老聃是对老莱子道家思想的发挥和发展,是道家集大成者。
要真正了解道家《老子》的精髓,应研读老莱子所著的《老子》,即研读其传抄本——竹简本。
本人结合史料,更注重逻辑推论,并从文本的风格差异进行辨别,尝试解开老子其书其人的谜底。
一、竹简本为《老子》祖本的传抄本,帛书本(或通行本)是《老子》祖本的拓展本。
竹简本早于帛书本(或通行本)。竹简本有一千多言,帛书本(或通行本)有五千余言,帛书本(或通行本)包含竹简本的内容。
《庄子》、《列子》、《管子》、《荀子》、《韩非子》、《淮南子》等,引用了一些老子言论,有些言论在竹简本里找不到,而在帛书本(或通行本)里可以找到,是因为《庄子》、《列子》、《管子》、《荀子》、《韩非子》、《淮南子》等成书均晚于《老子》原本,引用的内容应是增改的过《老子》。
《史记》记载,“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竹简本只有一千多言。这是因为《史记》的年代是汉代,与《老子》祖本成书的时间尚远。《史记》记载的老子著书上下篇、五千余言,并不代表是《老子》的原本,应是汉代时期经过增改并收集的《老子》帛书本的内容。从竹简本的风格可以看出,老子惜墨如金、言简意赅,文风短小精干、简约深邃,一千言足矣!流传广泛的《千字文》,不也就一千言吗?
竹简本一共只有一千多字,帛书本(或通行本)有五千多字,多出的三千多字是怎么来的呢?帛书本(通行本)多出的内容,是根据《老子》祖本(竹简本内容)的思想进行发散、补充、丰富而增加。所增加的内容,其实只是《老子》祖本(竹简本内容)的注脚。举例如下——
竹简《老子》甲本:“有将混成,先天地生。寂寥,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返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之物生于有、生于无。”
根据此章内容,拓展、解读而增加出至少四个章节的内容: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有将混成,先天地生。寂寥,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即“道可道”(道是可以认识的)。同时,“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即“非常道”(道不是恒常无变的)。名,指名相,即天、地、人、万物。可名,可以认识。非常名,名不是恒常无变的。“寂寥”,又曰“无,名天地之始”。“有将混成”,又曰“有,名万物之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法自然”,道效法自己的本来状态,道无所法,道自己生自己,曰“道生一”。“有将混成”,“寂寥”, 道,有无混一,曰“道生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天地人为道所生,曰“道生三”。道,“可以为天下母”,曰“道生万物”。)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这章是对“有将混成”一句的拓展。)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這章是对“寂寥,独立不改”一句的拓展。)
竹简本一章的内容,帛书本(或通行本)拓展增加了4章。竹简本一千多言,变成帛书本(或通行本)五千余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帛书本(或通行本)五千余言的文本里,文风有两种风格。一种是语言优美且含义明晰,凡是这种风格的章节,均是竹简本的内容;另一种是语言模糊且含义玄虚,凡是这种风格的章节,均不是竹简本的内容。两者相比,竹简本的文学价值和哲学价值大大超过竹简本意外的内容。这也说明,帛书本(或通行本)不是一人所著,且竹简本才是接近《老子》祖本的,帛书本(或通行本)是《老子》祖本的拓展本。
二、老子既是老莱子,也是老聃。老莱子是道家创始人,老聃是道家集大成者。
老莱,如果以姓名尊称就是老莱子(子是先生的意思)。老莱姓老,以姓尊称就是老子,所著的书也应叫《老子》。
《史记》关于老子,有这样的记载,“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经专家考证,在荆沙古地域生活的老莱子在道家形成的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竹简本也正好出土于荆沙古地域内的荆门。竹简本的内容应是老莱子所著。
老聃也姓老,人们也尊称为老子,所著的书也应叫《老子》。《史记》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姓李氏,是因为老和李同音(据专家考证,在先秦时期并无李姓,老聃实姓老)。
老聃著的《老子》,部分内容在《庄子》、《列子》等著作里都有引用,如“老聃曰……”。凡是“老聃曰……”的内容在竹简本里都找不到,这也说明老聃与老莱子所著的竹简本无关。竹简本里没有而帛书本(或通行本)里有的内容,则由老聃所著。
老莱子著的《老子》和老聃著的《老子》,先后流传到社会中,由于书名相同,导致两书混同,后人把两本书的内容同时收集和编辑在一起,就是帛书本(或通行本)五千余言《老子》(又称《道德经》)的内容。五千余言的《老子》就是老莱子和老聃的合集。
老莱子(约公元前599年一约公元前479年)比老聃(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的年代要早,另外,《老子》祖本(竹简本内容)也是老莱子所著,因此老莱子才是道家的创始人,老聃是对老莱子道家思想的发挥和发展,是道家集大成者。
要真正了解道家《老子》的精髓,应研读老莱子所著的《老子》,即研读其传抄本——竹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