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源通信要约收购遇阻 昔日盟友陷入口水大战

来源 :财会信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ja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以来,汇源通信二股东上海乐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乐铮”)以及第三方安徽鸿旭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鸿旭”),向汇源通信联合提出要约收购又陷入互相指责的闹剧且愈演愈烈。
  在此过程中,上海乐铮与汇源通信部分小股东达成的92份神秘预售协议成为各方争议焦点,也是监管层重点关注对象。另外,对于到底谁在“失联”,双方竞相贡献“实锤”,为这场闹剧加足了料。而略显神秘的安徽鸿旭实际控制人张兢,到底是实力派还是“忽悠派”,也再一次彰显了资本市场神秘的一面。
  要约收购迟迟没下文
  回溯至今年1月26日,汇源通信二股东上海乐铮主要负责人(股东)蒯乐与安徽鸿旭实际控制人张兢接触,首次提出结成一致行动人、要约收购汇源通信的初步想法。随后双方达成一致,安徽鸿旭为收购主体。
  2月5日,汇源通信发布停牌公告称,二股东上海乐铮正在筹划要约收购事项;2月27日,汇源通信发布要约收购书摘要,披露安徽鸿旭拟以21.5元/股的价格要约收购汇源通信3 000万股股份。不过,要约收购书全文在两次延期后迟迟难产。
  根据深交所4月2日下发的关注函,上海乐铮与相关方自今年2月9日至2月24日期间签订了共计92份预售要约协议书,涉及汇源通信2 508.47万股,占比12.97%。经查,其中16名交易对方在签署协议时未持有汇源通信股票或者持有股份少于所签署协议对应的股份数量,且前述92人中有24人已不再持有汇源通信股份。对此,深交所要求上海乐铮方面说明获取交易对方信息的途径、双方关系、协议签署过程及其合法合规性。
  深交所的质疑不仅引起了市场关注,也让安徽鸿旭打起了退堂鼓。张兢对记者表示,“预售协议怎么能在(要约收购书发布前)先签?你(上海乐铮)签了这些预售协议却不核查对方背景,这是‘违规加违法’。”
  对此,上海乐铮向深交所回复称,汇源通信2月5日公告要约收购事项(停牌公告中提及)后,不断有投资者通过汇源通信与上海乐铮取得联系。上海乐铮强调,公司并未主动联络任何投资者,没有且无法核实意向投资者的具体身份及持股数量,因此无法提供16名交易对方的持股证明。上海乐铮还表示,自己也是“首次知悉”24名交易对方目前不再持有汇源通信股份事宜。
  “对于这92名投资者,上海乐铮当时确实没有核实,也没有途径核实,目前正在找律师进行核实相关投资者的持股变化等情况。”上海乐铮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公司拿不到全部股东名册,很多都是散户,但从停牌到信息公布,所有投资者知道的信息都是一致的,不可能套利。
  不过,这92份协议也被曝出牵涉汇源通信大股东方。其中一份协议涉及“华宝信托57号—毛贵良”,而毛贵良被指与汇源通信大股东广州蕙富骐骥投资合伙企业的幕后主导人、北京泓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唐小宏密切相关、曾是盟友。另外,上海乐铮也被指和唐小宏关系密切,并且上海乐铮举牌汇源通信的“弹药”也来自唐小宏方。
  多方对证92份协议
  对于投资者通过汇源通信与上海乐铮取得联系的说法,汇源通信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称,“确实有投资者打电话来询问上海乐铮联系方式,我们也只告诉对方要约收购报告书摘要上留有电话,其余并没有说。”
  记者注意到,要约收购书报告摘要是于2月27日披露的。在此之前,汇源通信在2月5日的公告中虽然提及要约收购事项,但并未公开上海乐铮联系方式。然而,92份协议全部是在2月9日~24日期间签订的,其中仅在2月9日就集中签订了80份。
  张兢对上海乐铮最大的异议是92份协议。他对记者直言,“92份协议里,一部分是唐小宏的‘货’(指汇源通信股份),一部分就是乐铮的‘货’,而且还有一部分股东根本就不存在。他们就是为了把这些‘货’卖给我,高价套现。现在之所以抹黑我出尔反尔,就是想把责任推到我身上。”
  安徽鸿旭方面还称,“公司完全无法获知上海乐铮组织的预售协议出让主体的真实性、合格性等,而且是直至交易所问询涉及,未从上海乐铮处获得任何直接的有关其获得92份预售协议出让主体的性质及详细信息。”
  不过,上海乐铮上述内部人士告诉记者,“92份预售协议的事情,安徽鸿旭是完全知道的,乐铮方面有证据可以证明,说不知情完全是无稽之谈。”
  上海乐铮也在公开说明中表示,“安徽鸿旭就预售协议内容与我公司充分沟通后,于2014年2月24日派人在我公司所在地统一签署了预售协议。”
  上海乐铮上述人士也给记者提供了一个微信聊天截图,其中王会计(安徽鸿旭员工)有一句,“我这辈子要盖的章数,估计昨晚都盖完了”。该人士称,这份记录为签署预售协议时双方的对话。
  张兢告诉记者,“汇源通信在第一次公告后,其二股东(上海乐铮)很快签了预售协议,但不是我们签的,我们当然是不知情。春节(2月16日)过后,因为要办理合法合规的手续,编制要约报告摘要,还需要券商给出核查意见,所以我们要求安徽鸿旭作为收购方,这就需要重新签约。而二股东之前做的这些股东协议,我们认为券商会给出核查意见,就盖章在了签署页,但并未得到最终持股股东的核查和身份证明!”
  3月3日,上海乐铮对深交所问询的回复显示,92份协议确实全部有两个签署日期,第一个签署日期为2月9日、14日、21日、24日等,重新签署日期统一为2月24日。与双方关于“统一签署”的说法大致吻合,但92份预售协议到底什么情况、存不存在暗箱操作仍是个谜。
  牵出资金实力问题
  92份协议的问题,让这场要約收购陷入死循环。安徽鸿旭因为92份协议迟迟不发要约收购报告全文,并称上海乐铮组织的财务顾问国泰君安拒绝审查投资人主体,而且与上海乐铮方面联系不上;上海乐铮方则表示,安徽鸿旭不签财务顾问协议,国泰君安还无权审查。
  “安徽鸿旭明显是反悔,现在将原因指向乐铮不让请财务顾问等,明显是表面托词,不是根本原因。”上海乐铮上述人士对记者表示,他们推测安徽鸿旭迟迟不推进要约收购是因为后者“内部原因”,可能是资金实力问题。   据上海乐铮人士介绍,双方在达成意向之初,在上海乐铮的要求下,安徽鸿旭曾给上海乐铮展示了一份3亿多元的资金证明,“有了这个资金证明上海乐铮才决定继续和他一起推进这个事项,但没想到防不胜防。”
  该人士还指出,“在安徽鸿旭发布要约报告书摘要后,前期展示实力的风采却不见了,在多方的催促下迟迟未能交出保证金。另外,在财务顾问国泰君安进场的时候,需要安徽鸿旭提供财务报表和尽调报告,但对方一直没有提供,国泰君安的内部审核也就无法通过,这也导致本次要约收购一直未签约财务顾问。”
  就国泰君安财务顾问一事,张兢告诉记者,“不是我不签,是国泰君安最后不愿意签了。本来国泰君安正在走流程,但国泰君安了解到这92份协议后也不敢签了,知道里边有利益问题。”
  而且,张兢介绍,“财务报表和尽调报告是需要签了财务顾问协议之后,其中有一个保密条款,我们才能提供给的。”
  张兢还表示,“我也想倒逼国泰君安说真话。”他给记者了一份被称为国泰君安内部办公流程图和事项审批单,两张图片显示汇源通信要约收购文件起草人所发起的文件在2月14日提交之后,2月26日又返回起草人。
  張兢说,“我已经公告了自己的收购能力,92份协议的股东在哪里,这个是要先核查,人家(国泰君安)不敢核查。”
  对于网络关于张兢资金实力以及新能源汽车业务真实状况的质疑,张兢称,“事实就是事实,我们做实业的,不会没有产业的。”张兢还向记者展示了两个证据,一个公司财务录制的视频配音和内容显示“2018年4月12日,16亿元在账”,另外一个工商银行账户显示余额为12.44亿元。
  出现失联“罗生门”
  在这场要约收购闹剧中,“失联”也成为不解之谜。
  上海乐铮在4月11日首先发难称, “由于安徽鸿旭刻意回避沟通,消极应对本次要约收购事项,导致尚未签署并公告要约收购书”。
  4月12日安徽鸿旭发声回击,“3月8日起,多种途径再也无法联系到蒯乐本人,蒯乐也未主动与安徽鸿旭联系”。
  双方陷入失联罗生门,并同时在证明“谁在失联”这件事情上双方相继给出“实锤”。其中,上海乐铮上述人士向记者提供的一份沟通记录文档显示, 3月7日~4月16日期间上海乐铮方面通过微信、电话、邮件等联系安徽鸿旭方面的张兢和王会计共计49次,根据记录来看,双方并未“失联”。
  根据上海乐铮的记录,其沟通事项主要集中在“提醒或催促安徽鸿旭提交要约收购报告书、聘请财务顾问、保证金缴纳”等几个问题。其中,29条微信与邮件沟通均未回复;在20次电话沟通中,有3次与张兢的电话记录为“未接通”或“被拒接”,有6次与王会计的电话是接通的。
  接通的电话记录显示,3月20日、3月26日安徽鸿旭表示,要约收购书等文件将延期出具;3月30日,安徽鸿旭表示,相关文件券商正在评估中;4月3日,安徽鸿旭称,券商对于要约收购报告书有不同意见,暂时不能完成;4月11日,安徽鸿旭表示,已向汇源通信做了汇报,届时会有公告,以公告为准。
  对此,张兢称,“乐铮是有一个小姑娘(文秘)天天烦我,我当然不理她了,我天天和一个文秘聊什么啊?”张兢给记者展示了一个备注为“乐铮网-张”的未接来电,“唯一一个未接来电是前几天的,再之前就是节前打的”。
  张兢也给记者展示了一份其与上述乐铮网文秘的微信聊天截图。记者对照发现,在张兢与同一微信头像人员的聊天截图中,乐铮网展示的图片显示张兢一直未回复,张兢展示的图片则显示3月14日有回复信息。
  另外,张兢还给记者展示了其和蒯乐两人3月8日、9日的微信聊天截图,显示在3月8日14时至9日17时的时间段,上海乐铮股东蒯乐处在失联状态。张兢称,“后面删掉了几条无关痛痒的话,打电话也没结果”。
  “失联”之谜难解,甚至连一开始谁是要约收购主动方也不得而知:上海乐铮宣称,“是安徽鸿旭通过中间人先找到乐铮(洽谈要约收购的)”;张兢则称,“我怎么可能先找他们,是乐铮通过一沈姓中间人来主动找了我。”
其他文献
本报讯(记者 卢刚)近日,由信永中和成都分部税务部组织的“2017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及税收新政专题研讨会”在成都天使宾馆举行。本次会议吸引了300多位企业财务负责人及财务、税务相关人员参会,其中 45家大中型企业和上市公司客户90余人、税务部客户200余人。  本次会议首先由成都分部税务合伙人庞永刚总主讲“2017年最新政策解读及汇算清缴实务”,为在场嘉宾解读了2017年出台的重要财税新政。以
期刊
本报讯(记者 唐碧)为进一步落实三方沟通机制,切实提高税务师行业从业人员对企业所得税政策的理解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江苏省税协无锡办事处、无锡市国税局日前联合举办了“企业所得税政策及实务专题辅导培训会”,来自33家税务师事务所的130余名行业从业人员参加了辅导培训。  培训会上,无锡国税局指派三位业务骨干,分别就企业所得税相关政策新旧规定区别、新版所得税年度申报表的新旧对比及变化依据、汇算清缴税收政
期刊
本报讯(记者 卢刚)近日,安徽省会计师事务所建设工作座谈会在华普天健安徽分所召开。安徽省财政厅会计处处长季必英等领导出席会议;华普天健管理合伙人、安徽分所所长李友菊以及来自天健安徽分所、众华安徽分所、安徽华安、安徽安建、安徽永健等会计师事务所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季必英在讲话中指出,此次会议主要是与大家共同讨论当前政府采购招标委托事务所评标方式现状和对策措施,带领大家共同学习财政部89号令精神,认
期刊
本报讯(记者 米太平)4月13日,35户“走出去”企业代表参加了由河南省国税局、地税局在郑州联合举办的税企共话“一带一路”座谈会。这是河南国地税部门自2016年以来连续第三年联合举办服务“一带一路”及“走出去”企业大型活动。  座谈会上,河南地税局副局长冯炜介绍了近年来该省国地税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和“走出去”企業的一系列举措和成效。他指出,要以此次座谈会为新起点,进一步深化税收改革,为“走出去”
期刊
本报讯(记者 田丰)近日,安徽注(评)协召开2017年度新业务拓展评审会,组织业内专家对申报新业务项目进行集中评审。安徽省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党委专职副书记李运孝出席会议并提出要求。  李运孝指出,为推动行业实施新业务拓展战略,2014年协会制定了新业务拓展评比办法,连续开展了3次评比,推出26项新业务,发布在协会网站“新业务拓展”专栏供全行业学习借鉴,在执业人员业务培训班上开展交流,取得了明显
期刊
本報讯 4月16日下午,广东省东莞市国税局与东莞莞城步步高小学,在东莞税收主题体验馆共同举办了首场六年级毕业班学生税收体验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们通过“零距离”的接触,全面了解税收发展历程,初步学习税收助力经济、民生、城市发展等相关内容,亲身体验当前和未来纳税服务。图为活动现场。
期刊
本报讯(记者 唐碧)近日,山西省资产评估协会在阳泉市开展评估专家入所服务活动。  山西评协副秘书长、专家委员会主任徐菁介绍了去年在长治、朔州、太原开展的评估专家入所服务活动以及今年在全省開展的“准则贯彻年”主题活动的意义和具体措施。  徐菁表示,从年检提交的“学习贯彻实施资产评估准则调查问卷”和提交的新准则执行后的评估报告看,阳泉市内8户资产评估机构中,山西国恒等3户评估机构还未开始贯彻实施新准则
期刊
本报讯(记者 米太平)为进一步提高审计行政执法队伍综合素质和水平,近期,河南省郑州市审计局积极采取了三项措施,规范執法证管理,防范审计风险,树立文明、廉洁、高效的审计执法形象。  一是组织学习,提高认识。认真组织学习《河南省行政执法证》和《河南省行政执法监督证》相关管理规定,教育和引导审计人员从思想上进一步提高对持证执法工作的认识,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群众的监督,树立规范执法的良好意识。  二是持证上
期刊
本报讯(记者 张宪光)4月1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警告称,美国与中国增加贸易限制可能会破坏稳定的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但这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仍有时间悬崖勒马。  IMF在其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维持2018和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估不变,仍预计这两年的经济增幅为3.9%。但IMF首席经济学家奥伯斯法尔德表示,上述影响将迅速消退,导致接下来几年增长放缓。  “贸易限制与反制前景可能会打击信
期刊
本报讯(记者 张宪光)近日,日本众议院全体会议通过了《国际观光振兴法》。该法规定,自明年1月起,将对访日外国游客和日本人在出境时征收每人1 000日元(约合人民币59元)的旅客税。  旅客税也被称为出境税,是指某国公民在离开该国购买国际机票时,航空公司代当地政府收的税。目前已有不少国家对旅客征收“出境税”,包括英国、法国、德国、韩国等。日本政府参考了其他国家的征收金额,例如韩国的1万韩元(约合人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