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疾病特点,评价磁共振成像(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GIST的价值与影像特点.方法 80例疑似GIST患者,均采取MRI、CT诊断.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MRI、CT诊断效能(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析MRI、CT诊断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80例患者的手术病理结果显示阳性32例,阴性48例.MRI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63%、93.75%、90.63%、93.75%,均高于CT诊断的62.50%、7
【机 构】
:
123000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医院CT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疾病特点,评价磁共振成像(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GIST的价值与影像特点.方法 80例疑似GIST患者,均采取MRI、CT诊断.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MRI、CT诊断效能(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析MRI、CT诊断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80例患者的手术病理结果显示阳性32例,阴性48例.MRI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63%、93.75%、90.63%、93.75%,均高于CT诊断的62.50%、72.92%、60.61%、74.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IST早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患者治疗预后的关键,经CT、MRI诊断均可,MRI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利于疾病检出.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索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联合血栓抽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 9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5例.研究组采取PCI联合血栓抽吸治疗;参照组采取PCI治疗.比较两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44%(2/45)低于参照组的24.44%(1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
目的 分析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疾病的特点,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依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发生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心绞痛、胸闷、心肌供血不足性休克、心慌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6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进行冠脉介入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 治疗24 h后,患者的血清IL-6、IL-10、hs-CRP、MMP-9水平分别为(14.48±1.62)ng/L、(12.26±1.74)pg/ml、(12.59±2.68)mg/L、(20.69±2.76)
目的 探究急诊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4例AECOPD呼吸衰竭患者,以随机信封法分为参照组及研究组,各37例.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参照组采用常规吸氧治疗,研究组采用急诊NPPV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气指标、临床疗效、气管插管率及死亡率.结果 治疗72 h,研究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75.23±7.24)mm Hg(1 mm Hg=0.133 kPa)、pH(7.40±0.02)高于参照组的(60.58±6.17)m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成像在肺部孤立性结节诊断当中的价值.方法 53例疑似肺部孤立性结节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成像诊断,分析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成像诊断肺部孤立性结节和临床病理诊断的相符性,并计算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成像技术诊断肺部孤立性结节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和约登指数.结果 53例疑似肺部孤立性结节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44例,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成像检出40例.两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成像诊断肺部孤立
目的 评价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优势,为AECOPD疾病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92例AECOPD患者,按照1:1比例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心率(HR)、呼吸频率(RR).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83%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目的 研究应用多排螺旋CT诊断肺小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 88例疑似肺小结节患者,常规进行多排螺旋CT诊断.比较多排螺旋CT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多排螺旋CT诊断肺小结节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约登指数;观察多排螺旋CT诊断肺小结节的声像图表现.结果 ①88例疑似肺小结节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肺小结节84例,其中良性53例,恶性31例,多排螺旋CT检出肺小结节77例,其中良性50例,恶性27例.多排螺旋CT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目的 探索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患者生存率.方法 120例老年NSCLC患者,以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选择传统开胸NSCLC根治术,实验组选择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指标、肺功能指标、实验室指标、术后1年生存率.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170.50±37.40)ml少于对照组的(289.15±37.50)ml,住院时间(12.20±2.50)d短于对照组
目的 比较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方法 64例早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实验组患者CD3+为(60.23±1.43)%,CD4+为(28.34±1.24)%,CD4+
目的 探究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180例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治疗.统计支架置入成功率、生存期和支架通畅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支架置入前后肝功能指标.结果 180例患者中,因肝内胆管或肝总管广泛狭窄者15例,无法置入支架,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1.67%(165/180).支架置入后,患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分别为(307.88±72.12)IU/L、(67.42±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