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针梳缠绕问题的染深色涤纶纤维性能研究

来源 :毛纺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bru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针梳工序深色涤纶纤维缠绕罗拉、皮辊的问题,文章对染藏青色涤纶纤维的质量比电阻、摩擦因数、低聚物特性进行测试分析.实验结果得到,染藏青色涤纶纤维的质量比电阻值为2.3×109(Ω·g)/cm2,大于原样涤纶纤维的质量比电阻值.染藏青色涤纶纤维提取的总低聚物含有染料分子,低聚物的热稳定性比原样涤纶提取低聚物热稳定性差.原涤纶试样提取的总低聚物在热重测试温度为239℃时,质量损失1.8%;染藏青色涤纶纤维提取的总低聚物在热重测试温度为223℃时,质量损失4.9%.
其他文献
为解决常规并合工艺在生产高品质混纺纱时存在的混和不匀等问题,分析了常规并合工艺生产高品质混纺纱的优势及存在的局限性,以生产涤纶/雅赛尔纤维65/359.1 tex赛络集聚纱为例,采用一种双预并混和工艺并优化相应的工艺参数,有效解决了特性相差大的两种或多种纤维混纺纱出现条干不匀及成纱纱疵高等质量问题.实践结果表明:按优化的双预并混和工艺纺纱,布面小竹节由原来的90分/匹降低到30分/匹,络筒十万米切疵数由90个降低到45个.认为:针对纤维特性相差大的混纺纱线,采取双预并混和工艺,可以改善混纺纱的质量.
角蛋白具有与人体皮肤一样的氨基酸组成,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亲肤特性使其在织物整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了提高废弃羊毛的利用率,同时改善羊毛织物的各项服用性能,文章采用聚乙二醇(PEG)改性角蛋白和水性聚氨酯共混制备涂层剂,对经过L-半胱氨酸还原处理的羊毛织物进行涂层整理.对整理后的羊毛织物进行服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EG改性角蛋白/水性聚氨酯涂层能够吸附在纤维表面形成薄膜,可改善织物的毡缩性能和抗起毛起球性能,毡缩率降到1%以下,抗起毛起球等级3级,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值可达100以上,且使原本疏水的
以罗丹明6G、乙醇胺、2-溴乙醇等试剂为原料通过开环、酯化等多步反应合成具有反应性基团羟基的罗丹明力致变色染料,通过核磁共振氢谱、质谱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之后用聚四氢呋喃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反应合成预聚体.采用合成的罗丹明基力致变色染料作为扩链剂与预聚体进行反应得到具有力致变色性能的材料.结果显示:合成的聚氨酯材料受力后颜色从无色变为红色,室温条件静置15 min后,聚氨酯的颜色会恢复到受力前的无色状态,且重复5次变色性能没有明显下降;同时该材料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紫外线、温度等刺激均不能影响其变色
为响应绿色生态纺织品的号召,以低浓度碱液为预处理剂,采用果胶酶、木聚糖酶和漆酶的复合酶体系进行工业大麻纤维的脱胶,以脱胶后纤维的失重率和残胶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复合酶工业大麻脱胶工艺,结果表明:工业大麻纤维碱预处理适宜的NaOH质量浓度为0.01g/mL,适宜预处理时间为20 min,复合酶脱胶体系适宜质量浓度为:果胶酶0.01 g/mL,木聚糖酶0.005 g/mL,漆酶0.002 g/mL,适宜pH值为4.2~5.0,脱胶后工业大麻纤维失重率和残胶率分别可达10.98%和4.82%
为了改善聚吡咯/羊毛复合导电纱线的导电性,采用化学原位聚合的方法,以纯羊毛纱线为基材,以吡咯为单体,三氯化铁为氧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掺杂剂,制备了聚吡咯/羊毛复合导电纱线.根据羊毛纤维湿热条件的拉伸特性,采用机械拉伸和机械/化学试剂共同作用的方法,改变羊毛纤维的鳞片结构和表面性质,增加吡咯与羊毛纤维的反应位点.为了进一步提高复合导电纱线的导电性,采用多次负载的方法,增加聚吡咯在羊毛纱线上的负载.实验结果表明:经过预处理后的聚吡咯/羊毛复合导电纱线具有较高的强力和较低的初始模量,其导电性能大大提升,
采用微波辐射和磷酸-磷酸氢二铵复合活化法,由废旧亚麻织物制备出亚麻基活性炭纤维,利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及X射线衍射(XRD)的分析手段进行了表征.将制备的活性炭纤维用于甲基橙染料模拟废水的吸附,探讨了时间、pH值、甲基橙染液初始质量浓度、亚麻基活性炭纤维的投加量等影响因素,并研究了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及动力学.结果表明:制备的产物表面具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和较小的微晶结构,最大吸附量可达154.525 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研究表明:该吸附
为了降低棉纺织厂能耗费用,利用能源管理系统获取的大数据,对棉纺织厂电价形成机制中的电度电费、基本电费、功率因数调节电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合理生产调度、改造设备和提升设备管理水平等技术管理措施,年节约电度电费43.6万元,基本电费14万元,功率因数调节电费51.2万元,合计节约电费108.8万元.认为:充分发挥能源管理系统的作用,对于降低企业能耗成本有着积极作用.
针对毛/涤混纺织物一浴法染色色牢度较低这一问题,选取了3种市售的载体和分散剂,探究分散染料对涤纶纤维上染百分率和对羊毛纤维沾色的影响.通过单色实验和拼色实验,探究一浴法染色工艺对毛/涤混纺织物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载体PEW质量浓度为1.5 g/L,分散剂IS质量浓度为2 g/L,匀染剂SE-5质量浓度为4g/L时,对提升分散染料对涤纶纤维的上染百分率和减少羊毛纤维沾色的效果最显著.通过对红、黄、蓝的单色实验以及浅咖、嫩绿、粉红的拼色实验,发现染后织物色牢度测试结果均在4级以上,符合实际生产要求;通过
为研究柔软面料用纱纺纱工艺改进方法,生产了转杯纺超低捻纱、低捻度竹节纱、低扭矩超低捻纱及超低捻包缠纱等品种,针对不同的纱线类型,分别分析其纺纱工艺影响因素,提出改进方案并进行验证.对影响转杯纺超低捻纱的纺纱稳定性、纱线蓬松度及成纱指标等工艺参数进行了优选,采用K8R型号阻捻头、TT346型号纺杯、黑色型号阻捻装置生产超低捻纱,生产效率提高了31%~84%.通过研究竹节纱捻系数与强力的关系,认为节距捻系数决定纱线强力,并制定超低捻竹节纱节距捻系数取值范围,调整后设计捻系数较正常竹节纱平均降低60~90.对低
针对活性染料对涤纶与棉织物的染色差异,为实现涤/棉混纺织物活性染料同浴同色染色,基于紫外光接枝技术,将N—(3—二甲氨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DMAPMA)接枝到涤/棉混纺织物上.采用电子扫描电镜SEM对紫外光接枝改性前后涤/棉混纺织物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探讨涤/棉混纺织物改性染色工艺参数,如紫外光照射能量、光敏引发剂用量、单体(DMAPMA)质量浓度、染料用量、染色温度、NaCl质量浓度等对染色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DMAPMA改性的涤/棉混纺织物用活性染料进行染色时,染色深度与上染百分率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