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北疆风情塑英武形象

来源 :前卫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gu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小传
  夏德辉,先后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高研班、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师从著名花鸟画家孙其峰教授。现任北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美术创作员,黑龙江省画院特聘画家,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2003年作品《人民军队——神圣职责》获全军战斗精神宣传画展优秀奖;2009年作品《一尘不染》获全军廉政建设美术大展优秀奖;2010年5月作品《幼君》《虎啸图》在北京荣宝斋中韩艺术馆展出;2010年6月作品《使命》在中央美术学院研修班毕业书画展中获奖;2010年作品《林海》获沈阳军区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六十周年书画作品展一等奖;2011年作品《林海蛟龙》获黑龙江省建党九十周年作品展优秀奖;2012年作品《忠诚》参加全军第十二届暨庆祝建军八十五周年全国美展;2014年7月作品《嘱托》参加“中国梦·强军梦”军事题材全军美术作品展;2015年8月连环画作品入选全军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美术作品展;2016年4至5月,分别在北京八一美术馆、朝阳君启展览中心举办“铸梦北疆”军旅写生作品展。
  夏德辉出生在辽西古城朝阳市,父亲是当地一位知名画家,从小他就学着父亲的样子在纸上写写画画,时间长了竟把那花花草草涂抹得有模有样,从小学到中学,出板报、画墙报,更成了他的拿手绝活。1989年,他高中毕业后,怀着当一名军旅画家的梦想,入伍到驻守珍宝岛的连队当了一名边防军人。自从他踏上这片英雄土地的那天起,珍宝岛精神滋育着他的心灵,战友们拼搏奋斗、为国戍边的业绩砥砺着他的画笔,他开始一边站岗巡逻,一边挥毫泼墨,用画作描绘祖国北疆的壮丽河山、雪域边关的秀美风光。经过数年在笔林墨海中辛勤耕耘,他的《虎啸北疆》《雪塑》《冲锋》等作品,先后在军地报刊发表,在军营有了“兵画家”的美誉。组织发现他是个艺术人才,便把他送到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深造。在学习期间,他结识了著名画家聂义斌,得到了聂义斌老师的精心指导。聂义斌见这位来自边防部队的美术创作骨干朴实倔强、勤奋好学,又把他介绍到天津,向国画大师孙其峰学习。经过美术大家的言传身教,他积累了丰富的学养,打下了扎实的功底,创作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回到部队后,他创作的一系列作品先后在《解放军报》《军营文化天地》等报刊发表。2006年,他被调到黑龙江省军区政治部任文化干事,这使他得以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到千里边关体验生活,以更从容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美术创作,推出了《百虎镇边关》《梅花香自苦寒来》《傲雪迎春》等一系列作品,其中《神圣的职责》和《使命》先后入选参加了全军美术作品展览。
  这期间,夏德辉的作品主要是“花鸟系列”“山水系列”和“东北虎系列”。他的花鸟画以画梅为主,如《春趣》 《春酣》《醉春图》《红梅献瑞》等。梅与松、竹被称为“岁寒三友”,自古以来人们就对其抱有特殊的情感,“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故山风雪深寒夜,只有梅花独自香”“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这些著名的诗句都是对蜡梅迎风傲雪、不屈不挠性格的赞美。我们驻守在祖国北疆的官兵不正是富有这样高尚的精神品格吗?于是夏德辉把对军营和官兵的深情融入笔墨,以景寓意,用花拟人,或塞外丽日,或边关明月,狂风尽舞,大雪纷飞,红梅盛开,抒发了边防军人信念坚定、红心向党,不怕困苦、赤诚报国的情怀。而他的《雄风》《威震四方》《雄踞图》等以“虎”为描写对象的系列作品,同样借助“虎”这一百兽之王的形象,以“岩风来虎啸,江雨过龙腥”“猛虎潜深山,长啸自生风”的意境,喻意了边防官兵的英勇气概和战斗血性。《哨所静悄悄》《巡逻》《清香四溢》等,是夏德辉的山水画作品。他的山水画总是构图大气,造势雄浑,气韵激扬,这是与他多年战斗在白山黑水所形成的军人气质分不开的。这些山水画富有代表性的是《哨所静悄悄》,画中的大山峰峦叠嶂,江水惊涛拍岸,给人以奔涌呼啸之感。一座小小哨所立在山巅,在这一“动”一“静”之中,彰显了当代军人默默坚守边关、甘愿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那群山托起的哨塔,不就是一座精神的丰碑吗!
  2012年,夏德辉被调到沈阳军区政治部当专业美术创作员。为了更好地完成军事主题绘画任务,他开始由山水花鸟画向主攻人物画转身。由于他具有人物画的创作基础,加之他的勤勉刻苦,他的人物画创作初试锋芒便得到专家认可和广大官兵的赞许,实现了成功跨越。其《和平使命》参加了军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5周年美术书法作品展览”,《嘱托》入选参加了由总政宣传部与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梦强军梦——军事题材美术作品展览”。他的人物画作品《党的女儿》,描绘的是一位抗联女杰英勇就义的场面,同时叠印了这位女战士在国难当头时,毅然告别孩儿奔赴抗日战场的形象,讴歌了共产党人为了民族解放,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英雄气节和牺牲精神。《嘱托》展现了当代青年应征入伍、从军报国的情景。那欢送的父老乡亲的热切嘱托,既是对新战士的希冀,也是对这支人民军队的无限深情。当代官兵时刻牢记我军的宗旨,没有辜负人民的希望。《和平使命》与《温暖》分别表现了我军指战员参加中俄联演和抗震救灾的场景,这两幅作品以昂扬的主题、生动的画面,表现了广大官兵为保卫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不畏艰难险阻,能打仗、打胜仗的战斗精神和时代风貌。
其他文献
近日读书时,一书中提及“冬心”一词,与外面的寒冬颇为相似,因此颇有感怀。冬心,顾名思义,指冬季的心,冬季又是寒冷冰冻之季,冬心便是寒冷冰冻的心了。心如四季,或热情如夏,或寒冷似冬,每个人都会有冬心,不可避免。  所谓冬心,便是人处于低谷之时、处于困顿之处、处于悲傷之情所导致的,事业停滞、身染病痛、至亲长逝,这些都会让人心灰意冷,产生冬心。被冬心笼罩后便会茶饭不思、态度消极,甚至自暴自弃,走向毁灭的
期刊
又到冬天了,一人高的铁皮桶又开始走街串巷,一路飘荡着烤红薯的味道,香甜的生活氣息扑面而来。我喜欢这样的感觉,更喜欢从小贩手里接过热腾腾的红薯时,心里浓重的快乐。  是的,每个冬天,烤红薯的铁皮桶暖暖的感觉,已经在我的记忆里烙下了金黄色的痕迹,就像冬日金黄色的暖阳,弥漫着让我无法抗拒的温暖。  最喜欢遇上下雪天,一家人守着火堆,温一壶烧酒,在火堆里烤几个红薯,父亲一边给我们剥烤好的红薯,一边回头跟在
期刊
寒冬已至,凝露为霜。《前卫文学》,我们相依相伴走过了又一个四季轮回。我是枕着你的墨香入眠的,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夜夜相逢。你是灯塔,在茫茫大海上引领航程;你是旗帜,在漫漫长路上指引方向。与你同行的日子,一程程风景,一程程美丽,一程程收获,一程程学习,一程程升华,一程程激励。你是翱翔的雄鹰,你是琳琅的花期,你是灿烂的阳光,你是润物的细雨。你把美好传导,你把正能量传递。心结被你打开
期刊
苏联红军攻进了柏林,德军拼死挣扎,与红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突然,在一条街道中间的废墟里传来孩子的哭声,是个德国小孩。此时苏军与德军正在街道的两头对射,小孩随时可能丧命。这时,苏联士兵奥沙洛夫不顾战友们的劝说,径直地站了起来,朝小孩走去,战友们只好停止射击,把所有火力都对准奥沙洛夫的前方,准备火力接应。没想到的是,街道那边的德军突然停止了射击。奥沙洛夫从容地走到了小孩的身边,把小孩抱起来,朝街道边的
期刊
青山苍翠,陵园肃穆。  “世界这是怎么了?天地都在不停地翻滚旋转,到处是白花花焦灼的光,所有的事物好像都被打碎揉烂了,搅进一个巨大凶猛的漩涡中,混合着被翻起的污浊的泥沙,一起互相撞击碾压。”  老人像一片枯黄的落叶,昏倒在大门石阶前,那柄钢刀,在清晨的阳光下,闪着冷冷的光。就在不远处,是一只躺倒的油漆桶。不知是林间清脆的鸟鸣?还是山下江水的喧嚣?把他从终极安静和黑暗的深渊拉上来透一透气。  感觉自
期刊
第一次打四平的时候,孙有才19岁。那年他当兵没多久就跟着部队上了战场。幸运的是,一场战斗下来,他毫发未伤。这令很多人都感到意外,跟他一起当兵的新兵中只剩下了他一个人,而他所在的九连也是死伤过半。这简直是个奇迹。  孙有才是在1946年初当的兵。他原是五常堡一个叫马家围子村的农民。那时候小鬼子虽然被赶跑了,但是他们家里还是穷得吃今少明个的。他打小就没了爹,他爹被日本人抓走修路,因为饥饿偷吃了日本人一
期刊
凌晨4点30分 西边的天空挂着零碎的星星,东边的云朵却有些泛白,后院圈里的鸡鸣正呼唤黎明。光和鸡有着同样的脾气,一个劲儿地从云层往外挤,把黑夜挤得无处落脚,顺便把我也挤出了被窝。探亲休假在家这几天,总觉得与床难舍难分。我揉了揉眼睛,挣扎着,蹬开了那条被施了魔法似的紧紧裹在身上的毛毯,迅速穿上了大裤衩和迷彩短袖。  从新房子到老房子差不多两公里的距离,为了不落后于其他的养殖户,我一路小跑,总算赶在了
期刊
又一个很平常的周末夜晚,我关了电脑,伸了个懒腰,给远在广州的爱人发了个信息问问孩子睡了没?没动静,估计娘俩都睡下了。起身端起水杯,到洗手间将泡了一晚上的茶叶倒掉,关灯、锁门,刷卡出办公楼。  我不常出门,周末也是,难怪连一同跻身在加班一线的朋友老高都说我实在太宅了,他已经够宅了,而我,比他还宅。  宅着干什么呢?哈,加班呗!  暂属空巢青年的我,没兴趣在公寓里等待夕阳落下,拉开窗帘,吟出“无人问我
期刊
“指导员,指导员,前天和昨天夜里,你听见连长的呼噜声没有?”早起,住在马连长和王指导员宿舍中间的林排长,一见到王指导员就迫不及待地问。  早已被马连长的呼噜声震得耳膜都起茧子的王指导员反问道:“这两天夜里,你听见马连长的呼噜声了吗?”  当王指导员和林排长都确信马连长这两个夜晚的确没打呼噜时,两人认为通信员小张从老家带给马连长专治打鼾的秘方见效了。  为此,他俩决定去向马连长问个究竟。毕竟这是一件
期刊
1  一场激烈的战役过后,晋察冀老一团只有三个人幸存下来。团长的警卫员小马、司号手老冯,另外一个是团里面的厨子老赶。剩下的老一团其他的人这次战斗中全部战死,他们被敌人包了“饺子”。  那天,当三个人站在残阳如血的山坡上,望着漫山的尸体和被鲜血染红了的山坡时,惨烈的一幕让他们撕心裂肺。他们不约而同地跪了下来,放声痛哭。不,他们的哭不能称其为哭,而应该称为哀号。凄厉的哀号声从空旷的山上逆风而下,似乎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