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美学观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传承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now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古代诗歌的最高表现并不是对山水、人物、花鸟的描述,或是仅仅对作者的情趣、格调的表达与再现,诗歌的本体是审美意象。而这种审美意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民族的审美意识的影响,而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根植于中国古典美学之中。老子提出的一系列范畴,如“道”、“气”、“象”、“有”、“无”、“虚”、“实”、“味”、“妙”、“虚静”、“玄鉴”、“自然”等等,对于古典美学形成自己的体系和特点,产生极为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老子 审美 中国古代诗歌
  老子哲学思想的中心和最高范畴就是“道”。道是看不见,摸不着。“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却造就了如此大千世界;它四时运行,万物不灭,都离不开或逃不脱它的支配。在《道德经》中,老子关于“道”以及人如何把握“道”的种种描述和说明,虽然不是针对审美而言的,却处处都包含了深刻的美学启示,显示出和审美相通的重要特征。包含了很多对于潜在状态或萌芽状态的审美意识的论述,所以说老子在讲“道”的同时,也是在讲审美、讲诗歌。
  人类的审美活动(审美体察和审美感悟)显然也是语言概念和知识形式所无法涵盖的。在审美经验中,艺术作品在我们内心所引起的广泛联想中,我们确乎是在一种“恍兮惚兮”的状态中觉察到了许多这样那样的东西,但又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无法用概念加以明确的界定,只觉得正像老子所说的那样:“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这些话是在讲“道”,而我们完全可以看作是对审美心理的一种精彩的描述。所以我们往往会称赞诗歌是“妙不可言”的。
  一、“淡”、“素” 、“自然”的审美理念,对诗歌取材的影响
  关于“道”的自然形态,老子还提出了“淡”、“素”、“拙”、“实”等一系列概念来加以进一步说明和阐发。其中“淡”是一种朴素的风尚,代表了一种天然无饰的美,体现了一种最高的真实。老子说:“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这里老子所说的“味”,不同于“五味”的“味”,它不是吃东西的味道,而是听别人说话(语言)的味道,是一种在超验意义上的本体品味的感受。在老子看来,“道”本身就是以“恬淡为上”的,所以这种本体的品位和感受就是“淡乎其无味”。老子还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就是说“无为”是一种“为”,“无味”也是一种味。而且是最高的味。
  诗人对自然的爱好和描绘比较晚,最初的诗偏重表现人事,纵使偶尔涉及自然,兴趣的中心却不在自然本身,而只是拿自然作为人物的背景。
  二、“虚”、“实”“有”、“无”的论述对诗歌艺术“意境”的深化
  老子说:“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橐龠”就是风箱。老子认为,天地之间充满了虚空,就像风箱一样。这种虚空并不是绝对的虚无。虚中充满了“气”。正因为有了这种虚空,才有万物的流动、变化,才有了不竭的生命。老子又说:“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就是说,车轮中心圆孔是空的,所以能转动。盆子的中间是空的,所以能盛东西。房子中间和门窗是空的,所以能住人。任何事物既有“实”也有“虚”,这样才能体现出它的本质。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无”和“有”的统一,“虚”和“实”的统一,有了这种统一,天地万物才能流动、运化,才能生生不息。
  老子这一思想,对中国诗歌美学影响很大,“虚实结合”成了中国诗歌艺术中的一条很重要的艺术手法。
  意境并不玄奥神秘,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生活形象或生活环境)的统一,是形与神、内情与外景的和谐完美的统一。用通俗简明的话来解释,“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境”就是诗人所描绘的客观事物,把两者结合起来,做到情景交融,或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或寓理于境,或借境达理。我们写诗,要用凝练、准确、优美的语言文字,创造出既不同于生活原型,又形神兼备、包含着不尽之意、不尽之情的高度概括的艺术境界。在这种艺术境界中,“意”并不是直接的倾露或抽象的论述,而是在画面中自然而然地让读者感知;“境”也不是纯客观的外形摄像,而是渗透着作者的思想见解和感情色彩。把感情含蓄在形象里,即意寓于境,境中见意,才能创造出意味隽永的艺术境界。凡是好诗词都讲究意境。这是因为思想感情必须含蕴在具体的形象中。想要写好一首诗词,就不能不写景,而且必须讲究情景的交融统一,而这种统一应该是水乳般的交融。在描写山水风景的诗词里,这种情景交融表现得尤为明显。
  三、崇尚自然、返朴归真的道家思想对诗歌创作者的心灵涤荡
  “竹林七贤”、“金谷俊游”、“兰亭玄思”等等都是“崇尚自然、返朴归真” 道家思想的崇尚者,但从“竹林七贤”到“金谷俊游”再到“兰亭玄思”,都停滞在寻觅自然途中的某个点上,只有陶渊明走完了全程。可以说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者中受道家美学影响最深的,也是成就最高的。陶渊明的成功体现在文学、玄学和人生上。就玄学而言,他的思考解决了困绕魏晋士人数百年的精神困惑,结束了一个时代;就人生而言,他将玄学诗意化、人生化,是艺术化人生的大师,开创了知识分子新的人生理想、生存模式。陶渊明是魏晋玄学的终结者,代表了魏晋玄学的最高成就。就其人而言,他是南山的主人,不需要像邺下或金谷文人那样依附于权贵,也无须像竹林或兰亭文人那样耽溺于某种玄思。他是独立的自由的个体,他身后是自然温馨而神秘的拥抱,他的追求是自由和谐人生的象征。陶渊明将人生理想融化于实实在在的生活情趣之中,如饮酒、读书、农耕、与农人闲谈等,自足其性,得到逍遥,正如“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所描述。
  在文学上,谈陶渊明自然会想起他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从他的田园诗可以看出,诗人之超然物外和物我两忘的超凡脱俗,真有着神仙般的无限风韵。
  前人往往用“平淡朴素”概括陶渊明的田园诗的风格,然而他的田园诗不仅仅是平淡,它的好处是在平淡中见警策;它不仅仅是朴素,而且是在朴素中见绮丽。他的田园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穷巷、荆扉,而且一切如实说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一经诗人笔触,往往出现警策。陶诗很少用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只是白描,朴朴素素。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青松在东园”,“秋菊有佳色”,“悲风爱静夜”,“春秋多佳日”,都是明白如话。然而,平淡之中可见绮丽。又如《拟古》其三:“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从横舒。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这首诗好像一个美丽的童话,浅显平淡却有奇趣。■
  参考文献
  ①林语堂:《中国人》,郝志东、沈益洪译,211~222页,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②朱自清:《陶诗的深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③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已有研究表明,前额皮层在诸多种类来源的提取任务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同记忆内容的来源提取研究存在不同的结果。为探索与汉字颜色来源提取相关联的头皮时空分布特征,本研究运用
幼儿园文化构成幼儿园生存的基础,是幼儿园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它不仅是一种环境,更是一种需要长期培育、苦心经营的教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更好地发挥育人的功能。在灾后恢复重建的过程中,作为四川省示范性幼儿园的东电外国语小学幼儿园,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狠抓动态性、系统性、独特性,打造出富有特色的幼儿园文化。    1 动态性    幼儿园文化建设不能只停留在“传承文明”的基础上,还要履行传播和创造新文化的
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在现行的所有课程中都可以加以引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本学科的教学特点,通过引入研究性学习方式,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下面我就一段时间以来开展的相关工作,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1
<正> 法国一位老妇为了使刚洗好澡的小猫的毛发快干,她想到了微波炉,于是她把小猫放进微波炉烘烤,三分钟后打开微波炉,发现小猫已被烤熟。为此,她向法院提起诉讼,为什么说明
继电保护器作为电力系统中安全运行的首道防线。电网在现实运行过程中,因为最大运行形势的考虑不足,造成定值无法满足选择性或是灵敏性,导致保护缺少选择动作,从而使电力系统与社
以氢氧化锂、草酸亚铁、硼酸为原料,采用固相反应烧结法制备硼酸铁锂(LiFeBO3)正极材料;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以及电池测试仪等对其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
将PTFE编织复合材料与9Cr18Mo钢组成摩擦副,在高速压摆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干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循环次数和摩擦温度对摩擦因数的影响,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阶段摩擦表面及
<正> 水电和卫浴设备的安装是住宅装修中的重要项目,近年这方面的质量纠纷倍增,给业主带来了忧虑和烦恼。常见的这方面的装修质量通病如下:电气分项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及正
<正> 上海梅林正广和(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梅林正广和集团”)近几年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资本经营与产品经营并举”的方针,积极创新,特别是充分挖掘现有存量资源,
摘 要:在当今的建筑工程项目中,混凝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此產生的混凝土裂缝十分普遍,给众多工程施工质量造成影响,甚至是威胁到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性。大体积混凝土作为现代化工程项目中的常见结构,其裂缝产生更为普遍,给工程施工质量带来影响,困扰着施工效益。基于此,大体积混凝土无缝技术受到业内人士的重视,成为建筑施工中的常见首发。本文就大体积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要点做了详细的阐述,以供业内同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