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山医院院长樊嘉说,“希望由我们医院培养出来的医生,都能怀着这样一份尊重,逐步走上三个台阶:首先,做一个医生;其次,做一个合格的医生;最后,做一个好医生——把‘医生’从一份特殊的职业转变为自己一生的事业。”
2016年7月,一名住院医师在结业典礼上感言:“我完成了从医学生到医生的过渡,收获了难忘而珍贵的成长历程。中山医院‘以病人为中心,严谨、求实、团结、奉献’的精神也在潜移默化中深入骨髓。”
面对一批又一批年轻医学生从青涩到成熟、从稚嫩到自信,总会令人心生感慨,所幸最欣慰的,就是医院能见证每个人的成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山医院的教育理念是:“我们培养出来的医学人才,不仅要有一身精湛医术救死扶伤,更要有一颗医者仁心善待生命。”那么,精湛医术如何练就?医者仁心如何養成?
以“中山标准”来播种,以“中山责任”来灌溉,以“中山素养”来呵护,让一点点嫩芽变得枝繁叶茂,让一颗颗种子成为参天大树——八十载高“山”仰止,看如今绿意葱茏,只因一枝一叶总关情。
住规培的“中山标准”:
“严父慈母,这里是优秀医生成长的优质土壤”
作为医院管理者,面对的不仅是这些年来一批又一批的住院医师,也包括日益完善、不断健全的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只要你身在中山医院,就会感受这样一种氛围和一种力量:过程规范、协同创新、持续推进,这是医院的教育管理宗旨;抓规范、重过程、强能力、增素质,这是医院的教育理念;努力为国家培养合格、优秀的住院医师,这是医院的目标。正因如此,医院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山标准’。”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并且被寄予厚望,然而制度的成长与成熟,并非一日之功。医院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长的土壤和根基,当迎来一批批新学员时,应该怎样创造适宜他们发展的环境?如何为上海乃至全国树立标杆?这些都是中山医院在思考的问题。
早在1988年,中山医院就是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单位;2006年成为国内最早试点探索“社会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单位;2015年,中山医院成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29年如一日,中山医院始终以培养高素质临床医师为己任,规范化培养合格住院医师共1445名,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医学人才。而这项工作的核心在于规范、同质,着力点在于过程,亮点在于细节的持续改进。
2009年,中山医院市卫生计生委的支持和指导下,开始探索“行业内社会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总结经验,成立集“毕业后教育委员会”、管理部门、培训基地、轮转科室、教学小组5个层面于一体的网络化教学组织管理体系,要求各司其职、责任到人,并将“毕业后教育委员会”作为医院规范化培训工作的最高领导决策层,保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有序落实。
为了使各项制度务实落地,中山医院“毕业后教育委员会”“年度教学工作会”“骨干师资研讨会”等坚持每年召开会议,其中以基地为单位组织召开的“住院医师座谈会”则是医院搭建起的一座与住院医师沟通的桥梁。每年管理部门还坚持全程参与并收集住院医师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有针对性地完善和出台培训制度。截至目前,已制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制度共27项。
为增强住院医师主动学习意识,中山医院将住院医师培训过程管理与评优挂钩,设立住院医师奖学金制度,每年对排名前20%的优秀住院医师进行奖励。同时,医院还专门出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学员评选及奖励办法》, 每年根据“计点积分”规则进行排序。评估指标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涉及住院医师培训整个过程,包括医德医风、临床轮转、专业培训与考核、临床实践时间、业务学习、病史质量、各类表彰、科研能力等,为住院医师综合评价提供公平、公开、合理的依据,已成为住院医师争先创优的目标和方向。
同时,医院建立了一套以临床能力为导向的考核评估方法,成为住院医师培训过程管理的关键抓手。这套如同“打通关”一般的评估方法,已经成为住院医师培训过程管理的关键抓手。
首先,住院医师必须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通过日常考核、出科考核、年度考核、综合能力考核后,才具备参加结业考核的资格。
其次,建立“四结合”的考核方式,即出科考核、年度考核与结业综合考核相结合;笔试、口试与技能考核相结合;患者考核和SP考核相结合;院内考官与外聘专家考核相结合——2000平方米的临床技能中心为培训考核提供保障。
再次,严抓出科和年度考核,建设信息化学习、培训与考核平台,自编出科理论考试题库5万余题,每年不断更新,由教育处每月统一组织住院医师在计算机上进行出科理论考试,当堂反馈考试成绩;出科技能考核由轮转科室考核小组完成,教育处组织各基地教学主任和秘书组成督查组坚持每月下科室督查,并及时将督查情况反馈给各基地主任,可以为各基地教学主任和秘书互通信息、互相学习提供机会。
如此“过五关斩六将”,磨练的是能力与水平,更是意志与精神。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管理,不只是“管事”的工作,更是“管人”的工作,需要管理者沉下心,以住院医师为中心,真正走进这个群体,懂得换位思考。因此,既要做“严父”——在学习和工作中严格要求他们,按原则办事;更要做“慈母”——在生活中关心爱护他们,成立住院医师“班委会”定期沟通,时常组织和参与住院医师们的活动,倾听他们的心声,接纳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为了给住院医师提供良好的工作和学习条件,中山医院在有限医疗空间腾出空间专门新建了两栋住宿楼,2000平方米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并为住院医师宿舍提供自助刷卡洗衣和免费上网,多媒体示教室、图书馆中午连续开放……而这些举措均源于住院医师提出的建议,被医院及时采纳并实施。温馨的生活氛围、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住院医师有家的归属感,让住院医师们好评不断。 获得更多住院医师的认可,这是对医院的最大褒奖。让中山医院成为优秀医生成长的优质土壤,这是管理者的不变追求。
社区全科的“中山责任”: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正是我们的使命所在”
上周,家住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街道的王女士又带着女儿来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了。家庭医生开完单子,孩子马上验血。女医生轻哄着:“不怕不怕。”一针抽完,孩子一点没哭。王女士笑着说,以前不怎么来社区医院,但是现在发现这里不仅方便,而且有效。
“有本事的家庭医生才让人信得过。”王女士的话,道出了老百姓的心声,这也是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直努力的目标——探索校区结合、全专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家庭医生在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同时,继续提升专业素养和技能。而他们的底气,来自于中山医院的全力支持。
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杜兆辉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提高家庭医生的诊疗能力,从2013年开始,该中心在全市率先挂牌成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科医学科紧密合作,开展“中山-潍坊”教学门诊。
“中山医院的全科专家每周三到我们社区,言传身教,以季度为周期,对社区家庭医生进行考核。” 杜兆辉说。截至目前,已有20名家庭医生接受带教规培和考核,李娅玲就是其中之一,她也是通过中山医院规范化培训合格的住院医师(全科医师),随着社区医、教、研发展平台趋于丰富,她也变得越来越忙,除了正常工作,还要补充、更新理论知识,不停“充电”成了常态,“虽然累,但我们成长得很快。”李娅玲说。
支持全科,不遗余力。“中山-潍坊”全科教学门诊模式探索,成为“中山标准”又一亮点,同时更充分展现着中山医院在深化医改中的责任与担当,中山人认为:“教学医院在专业能力方面侧重技能培训,保证学员今后不论在哪儿行医都能执行标准化操作,而社区主要培养的是全科医生的临床思维。”
早在1994年,中山医院就建立全科医学科,积极探索全科医师培养模式,目前已在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质量评估、教学管理、师资培训,以及社区基地一体化培训带教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以规范、完善的教学与评估体系为特色的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中山医院模式”。
尤其是2013年,中山医院与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创新开展了“中山-潍坊”全科教学门诊模式,成为现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模式的一个有价值的补充。
“中山-潍坊”模式是指中山医院在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教学点开设“中山-潍坊教学门诊”,探索社区全科教学发展的新模式。教学门诊的模式为中山医院全科教授领衔,并由中山医院全科医生受聘担任该社区教学副院长,分管科研和教学。每周三上午开设半天教学门诊,带教社区的全科医生,尤其是规范化培养后的全科医生。
全科医生每3个月轮换一次,每次2名全科医生,与中山医院的2名医生一起组成教学门诊组合。每次预约20名患者,包括内、外、妇、儿、眼五官等各科,分配给每位患者就诊时间约20分钟。门诊结束后,集中病例讨论,社区全科医生汇报病史,专家针对病例进行点评和提问,解答疑难问题。最后,社區2名全科医生就上次门诊的疑难与所学进行15分钟的幻灯讲课。3个月门诊学习结束时的考核,一般让全科医生独立接诊患者,时间为15分钟,考核内容包括病史采集、查体、诊断、病例书写、健康教育、医患沟通,考试结束后进行统一点评。
“中山-潍坊”模式推进至今,共接诊患者约3000余人。2015年8月,这一模式得到上海市卫生计生委的认证,此后形成辐射效应,目前全市已有12家社区开展了此类的教学门诊工作。
2013年,中山医院成为国家区域性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示范(试点)基地;2014年,中山医院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成为全球首个通过世界家庭医师组织(WONCA)标准认证的全科医师培训机构,目前共培养全科医师281名,列上海首位。
而从2015年开始,中山医院将原本7个月的社区实践培训延长至1年,而且下社区实践培训分为三段式:培训之始,每月安排一天下社区熟悉诊疗流程和工作环境;第二年,全科医师在社区导师带教下分两阶段展开真正的社区技能实践。自2007年至2016年,中山医院已举办37期国家级及上海市全科医学骨干师资培训班,共为全国20余个省市的4565人提供了全科师资培训。
社区卫生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家庭医生队伍以转岗培训为主、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为辅,因其学历层次和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因此专门建立平台,以训练全科医生的医学人文、专业理论与临床技能,对于培养同质化的社区卫生人才、提升社区医疗水平有着莫大的影响。中山医院作为三级甲等的综合性教学医院,在上海乃至全国深化医改的大背景下,应当体现医院的职责与使命,以优质资源与教学力量,助推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逐渐推动社区卫生综合改革的不断前行与发展,最终受益的是最广大的居民百姓。
以人为本的“中山素养”:
“尊重生命,把特殊的职业变成一生的事业”
“一堂课下来,我的脑细胞差点‘休克’!”
“病人在咯血,家属已崩溃,我该怎么办?”
从今年开始,中山医院的内科实习生们感觉到一些来自职业培训课程的变化——多了临床护理和医学人文的内容。一开始,这种变化让他们感到“如芒在背”,但后来他们发现,这些新的课程让他们对医学有了更多的领悟。医院希望通过课程的改变,提升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医学人文素养,使他们在操作技能、临床思维等方面有新认识。
“什么?医生也要上护理课?”这是内科实习生周继的第一反应。更让她没想到的是,一堂护理课下来,所学的东西还真不少。“打针、抽血,看起来简单,其实包含很多步骤与技巧;药品核对、无菌观念,规范化的操作习惯是铁一般的规定。”周继感叹,“越上课越觉得,护士是我们亲密的合作伙伴。”通过护理课的学习,他们也越来越感受到护士的不易,正如另一位内科实习生李紫君所说:“一切都是那么讲究,一切都不能将就!”
2016年7月,一名住院医师在结业典礼上感言:“我完成了从医学生到医生的过渡,收获了难忘而珍贵的成长历程。中山医院‘以病人为中心,严谨、求实、团结、奉献’的精神也在潜移默化中深入骨髓。”
面对一批又一批年轻医学生从青涩到成熟、从稚嫩到自信,总会令人心生感慨,所幸最欣慰的,就是医院能见证每个人的成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山医院的教育理念是:“我们培养出来的医学人才,不仅要有一身精湛医术救死扶伤,更要有一颗医者仁心善待生命。”那么,精湛医术如何练就?医者仁心如何養成?
以“中山标准”来播种,以“中山责任”来灌溉,以“中山素养”来呵护,让一点点嫩芽变得枝繁叶茂,让一颗颗种子成为参天大树——八十载高“山”仰止,看如今绿意葱茏,只因一枝一叶总关情。
住规培的“中山标准”:
“严父慈母,这里是优秀医生成长的优质土壤”
作为医院管理者,面对的不仅是这些年来一批又一批的住院医师,也包括日益完善、不断健全的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只要你身在中山医院,就会感受这样一种氛围和一种力量:过程规范、协同创新、持续推进,这是医院的教育管理宗旨;抓规范、重过程、强能力、增素质,这是医院的教育理念;努力为国家培养合格、优秀的住院医师,这是医院的目标。正因如此,医院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山标准’。”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并且被寄予厚望,然而制度的成长与成熟,并非一日之功。医院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长的土壤和根基,当迎来一批批新学员时,应该怎样创造适宜他们发展的环境?如何为上海乃至全国树立标杆?这些都是中山医院在思考的问题。
早在1988年,中山医院就是国家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单位;2006年成为国内最早试点探索“社会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单位;2015年,中山医院成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29年如一日,中山医院始终以培养高素质临床医师为己任,规范化培养合格住院医师共1445名,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医学人才。而这项工作的核心在于规范、同质,着力点在于过程,亮点在于细节的持续改进。
2009年,中山医院市卫生计生委的支持和指导下,开始探索“行业内社会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总结经验,成立集“毕业后教育委员会”、管理部门、培训基地、轮转科室、教学小组5个层面于一体的网络化教学组织管理体系,要求各司其职、责任到人,并将“毕业后教育委员会”作为医院规范化培训工作的最高领导决策层,保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有序落实。
为了使各项制度务实落地,中山医院“毕业后教育委员会”“年度教学工作会”“骨干师资研讨会”等坚持每年召开会议,其中以基地为单位组织召开的“住院医师座谈会”则是医院搭建起的一座与住院医师沟通的桥梁。每年管理部门还坚持全程参与并收集住院医师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有针对性地完善和出台培训制度。截至目前,已制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制度共27项。
为增强住院医师主动学习意识,中山医院将住院医师培训过程管理与评优挂钩,设立住院医师奖学金制度,每年对排名前20%的优秀住院医师进行奖励。同时,医院还专门出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学员评选及奖励办法》, 每年根据“计点积分”规则进行排序。评估指标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涉及住院医师培训整个过程,包括医德医风、临床轮转、专业培训与考核、临床实践时间、业务学习、病史质量、各类表彰、科研能力等,为住院医师综合评价提供公平、公开、合理的依据,已成为住院医师争先创优的目标和方向。
同时,医院建立了一套以临床能力为导向的考核评估方法,成为住院医师培训过程管理的关键抓手。这套如同“打通关”一般的评估方法,已经成为住院医师培训过程管理的关键抓手。
首先,住院医师必须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通过日常考核、出科考核、年度考核、综合能力考核后,才具备参加结业考核的资格。
其次,建立“四结合”的考核方式,即出科考核、年度考核与结业综合考核相结合;笔试、口试与技能考核相结合;患者考核和SP考核相结合;院内考官与外聘专家考核相结合——2000平方米的临床技能中心为培训考核提供保障。
再次,严抓出科和年度考核,建设信息化学习、培训与考核平台,自编出科理论考试题库5万余题,每年不断更新,由教育处每月统一组织住院医师在计算机上进行出科理论考试,当堂反馈考试成绩;出科技能考核由轮转科室考核小组完成,教育处组织各基地教学主任和秘书组成督查组坚持每月下科室督查,并及时将督查情况反馈给各基地主任,可以为各基地教学主任和秘书互通信息、互相学习提供机会。
如此“过五关斩六将”,磨练的是能力与水平,更是意志与精神。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管理,不只是“管事”的工作,更是“管人”的工作,需要管理者沉下心,以住院医师为中心,真正走进这个群体,懂得换位思考。因此,既要做“严父”——在学习和工作中严格要求他们,按原则办事;更要做“慈母”——在生活中关心爱护他们,成立住院医师“班委会”定期沟通,时常组织和参与住院医师们的活动,倾听他们的心声,接纳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为了给住院医师提供良好的工作和学习条件,中山医院在有限医疗空间腾出空间专门新建了两栋住宿楼,2000平方米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并为住院医师宿舍提供自助刷卡洗衣和免费上网,多媒体示教室、图书馆中午连续开放……而这些举措均源于住院医师提出的建议,被医院及时采纳并实施。温馨的生活氛围、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住院医师有家的归属感,让住院医师们好评不断。 获得更多住院医师的认可,这是对医院的最大褒奖。让中山医院成为优秀医生成长的优质土壤,这是管理者的不变追求。
社区全科的“中山责任”: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正是我们的使命所在”
上周,家住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街道的王女士又带着女儿来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了。家庭医生开完单子,孩子马上验血。女医生轻哄着:“不怕不怕。”一针抽完,孩子一点没哭。王女士笑着说,以前不怎么来社区医院,但是现在发现这里不仅方便,而且有效。
“有本事的家庭医生才让人信得过。”王女士的话,道出了老百姓的心声,这也是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直努力的目标——探索校区结合、全专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家庭医生在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同时,继续提升专业素养和技能。而他们的底气,来自于中山医院的全力支持。
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杜兆辉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提高家庭医生的诊疗能力,从2013年开始,该中心在全市率先挂牌成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科医学科紧密合作,开展“中山-潍坊”教学门诊。
“中山医院的全科专家每周三到我们社区,言传身教,以季度为周期,对社区家庭医生进行考核。” 杜兆辉说。截至目前,已有20名家庭医生接受带教规培和考核,李娅玲就是其中之一,她也是通过中山医院规范化培训合格的住院医师(全科医师),随着社区医、教、研发展平台趋于丰富,她也变得越来越忙,除了正常工作,还要补充、更新理论知识,不停“充电”成了常态,“虽然累,但我们成长得很快。”李娅玲说。
支持全科,不遗余力。“中山-潍坊”全科教学门诊模式探索,成为“中山标准”又一亮点,同时更充分展现着中山医院在深化医改中的责任与担当,中山人认为:“教学医院在专业能力方面侧重技能培训,保证学员今后不论在哪儿行医都能执行标准化操作,而社区主要培养的是全科医生的临床思维。”
早在1994年,中山医院就建立全科医学科,积极探索全科医师培养模式,目前已在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质量评估、教学管理、师资培训,以及社区基地一体化培训带教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以规范、完善的教学与评估体系为特色的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中山医院模式”。
尤其是2013年,中山医院与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创新开展了“中山-潍坊”全科教学门诊模式,成为现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模式的一个有价值的补充。
“中山-潍坊”模式是指中山医院在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教学点开设“中山-潍坊教学门诊”,探索社区全科教学发展的新模式。教学门诊的模式为中山医院全科教授领衔,并由中山医院全科医生受聘担任该社区教学副院长,分管科研和教学。每周三上午开设半天教学门诊,带教社区的全科医生,尤其是规范化培养后的全科医生。
全科医生每3个月轮换一次,每次2名全科医生,与中山医院的2名医生一起组成教学门诊组合。每次预约20名患者,包括内、外、妇、儿、眼五官等各科,分配给每位患者就诊时间约20分钟。门诊结束后,集中病例讨论,社区全科医生汇报病史,专家针对病例进行点评和提问,解答疑难问题。最后,社區2名全科医生就上次门诊的疑难与所学进行15分钟的幻灯讲课。3个月门诊学习结束时的考核,一般让全科医生独立接诊患者,时间为15分钟,考核内容包括病史采集、查体、诊断、病例书写、健康教育、医患沟通,考试结束后进行统一点评。
“中山-潍坊”模式推进至今,共接诊患者约3000余人。2015年8月,这一模式得到上海市卫生计生委的认证,此后形成辐射效应,目前全市已有12家社区开展了此类的教学门诊工作。
2013年,中山医院成为国家区域性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示范(试点)基地;2014年,中山医院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成为全球首个通过世界家庭医师组织(WONCA)标准认证的全科医师培训机构,目前共培养全科医师281名,列上海首位。
而从2015年开始,中山医院将原本7个月的社区实践培训延长至1年,而且下社区实践培训分为三段式:培训之始,每月安排一天下社区熟悉诊疗流程和工作环境;第二年,全科医师在社区导师带教下分两阶段展开真正的社区技能实践。自2007年至2016年,中山医院已举办37期国家级及上海市全科医学骨干师资培训班,共为全国20余个省市的4565人提供了全科师资培训。
社区卫生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家庭医生队伍以转岗培训为主、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为辅,因其学历层次和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因此专门建立平台,以训练全科医生的医学人文、专业理论与临床技能,对于培养同质化的社区卫生人才、提升社区医疗水平有着莫大的影响。中山医院作为三级甲等的综合性教学医院,在上海乃至全国深化医改的大背景下,应当体现医院的职责与使命,以优质资源与教学力量,助推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逐渐推动社区卫生综合改革的不断前行与发展,最终受益的是最广大的居民百姓。
以人为本的“中山素养”:
“尊重生命,把特殊的职业变成一生的事业”
“一堂课下来,我的脑细胞差点‘休克’!”
“病人在咯血,家属已崩溃,我该怎么办?”
从今年开始,中山医院的内科实习生们感觉到一些来自职业培训课程的变化——多了临床护理和医学人文的内容。一开始,这种变化让他们感到“如芒在背”,但后来他们发现,这些新的课程让他们对医学有了更多的领悟。医院希望通过课程的改变,提升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医学人文素养,使他们在操作技能、临床思维等方面有新认识。
“什么?医生也要上护理课?”这是内科实习生周继的第一反应。更让她没想到的是,一堂护理课下来,所学的东西还真不少。“打针、抽血,看起来简单,其实包含很多步骤与技巧;药品核对、无菌观念,规范化的操作习惯是铁一般的规定。”周继感叹,“越上课越觉得,护士是我们亲密的合作伙伴。”通过护理课的学习,他们也越来越感受到护士的不易,正如另一位内科实习生李紫君所说:“一切都是那么讲究,一切都不能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