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作是中学生学习语文必做且较为难做的功课。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提高写作兴趣,需要教师悉心而巧妙的指导。教师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阅读,为写作打基础;要对一些基本、重要的写作技能予以点拨;要帮助学生抓住最佳的写作时机,轻松写作;教师也可以写下水作文,以别样的方式给学生指导或鼓励。
关键词:作文教学;激发兴趣;技巧指导;抓住时机;下水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1-0031-02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不外乎古典文学的欣赏与积累,现代文学的阅读和理解,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写作是比较吃力的功课。做好这门功课,提高兴趣是首要任务。兴趣是大脑这部机器的动力部分,启动发动机大脑才能快速运转、高效工作。
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一、有目的地阅读指导
杜甫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文章“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与他的“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读书信念与习惯是有着紧密联系的。作家雪小禅在《感谢我的自卑》中这样回忆:“整个高中时期,我读完了图书馆里所有的世界名著”“在高二下半年,拿起了笔”,于是一篇“青涩的小说”在《河北文学》发表,继而是一系列的文章和书籍发表或出版。读书于写作而言,是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是“厚积”与“薄发”的关系。有了深厚的文学积累,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敏感程度就会加强,情感体验会从生活的诸多细节中得以凸显,对语言的感知与运用能力就会提高。阅读量大,理解和表达的水平就可以水涨船高般地提升。所以,教师一定要加强指导,鼓励学生积极阅读。
(一)开设阅读指导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尤其是对于七年级新生,一定要延续或培养他们读书的好习惯。每周开设一至二节阅读课,教师加以方向性的引导,让学生爱上读书。课堂活动内容主要有两类,一是在教师简单的导语引入之后,让学生在一节课里沉浸到书中,也可以读写结合,写读书笔记。这种基本上是纯阅读的课可以培养学生“沉浸”于书中的读书习惯,有了这种良好的完全投入的阅读习惯,学生就可以在课堂之外自由而深入地阅读,教师一劳永逸,学生受用终生。二是学生阅读成果的展示课,学生在小组内经过讨论研究后产生几篇优秀的读书笔记,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小组之间竞争产生全班最为优秀的读书笔记,让其他小组的成员点评这些笔记的优点和需要改进之处,以期同学们能从优秀中学习,共同提高。教师最后做点评,为学生做理论上的指导,教师的点评要简明扼要,也要有一定的高度,要给学生一个切实的向上的指导。
(二)教师推荐书目,引导学生点面结合阅读
冰心这样建议读者:“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多读”就要选择“好书”,学生在读书方面有个人的喜好,教师也要在方向上予以引导,既要引导学生读书有所倾向,也要鼓励学生全面地阅读,多角度增厚文化底蕴。文学方面的读书重点教师可以推荐具体书目或作者,如中学必读的十部课外名著、《意林》、《读者》、《傅雷家书》,还有一些知名作家如季羡林、毕淑敏、刘墉,林海音、泰戈尔、普希金等人的作品等,文学之外的书籍如地理、历史或其他方面的著作,也鼓励学生广泛涉猎,既为培养读书兴趣,也为形成丰厚的文化积淀,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行之有效的写作技巧指导
古人讲“文无定法,大体须有”。对于十几岁的少年来说,大多数人的阅读积累、人生經验、生活体会、写作技能都还不够丰厚和成熟,一定的写作指导还是必须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把握好度,既不可以太粗疏,也不可以过于琐碎。太粗疏,学生无所适从,仍是不知如何下笔、行文;太琐碎,则又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发挥。教师要根据不同文体、不同内容作切实可行的引导。
如七年级学生入学之初,我们一般会要求学生写一篇自我介绍,这种文章学生有话可说,容易激发写作兴趣并带给学生创作成功的欢乐,顺利地引领学生愉悦地踏上中学阶段的写作征程。而且借此机会教师还可以初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也能考察他们的写作水平。文章虽然不难写,但要大多数同学写好还是需要一定的指导的,尤其是在文章的结构和重点内容的安排上,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一般的自我介绍需要写哪些内容?怎样安排这些内容的顺序?这两个问题学生一般会说得比较完整,教师加以肯定,学生成功感很强,作文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实在有所欠缺,教师再加以适当补充。材料的顺序安排好了,文章的基本结构也就清晰了,教师还应继续引导:我们这篇文章应该详写的重点内容是哪些?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也不难。以上三步引导,其实是引领学生克服写作的畏难情绪,轻松地合作学习并共享劳动成果,最后关键的一步应该是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详写了,简明扼要地告诉学生思路即可,比如详写自己的兴趣爱好,就可以在说清兴趣是什么之后,举例说明自己的兴趣爱好是如何在生活中体现出来的,发生了什么故事,带给了自己哪些欢乐等。这样指导之后,学生就可以避免写此类文章最大的禁忌——记流水账,而能突出重点了。总之,教师的指导简洁而有效,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是一个莫大的帮助。
三、抓住时机,行水到渠成之文
写作的本质是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表达的前提是“感受”和“体验”,有了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才会有生动感人的华彩文章,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的“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与体验,鼓励学生以生活随笔的形式或简或繁地记下生活中生动而鲜明、深刻的故事或心情,积累生活。既然是随笔,就让学生写得随意些,少则三五行,多则几百字,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在自然的状态下记录下自然的生活,这些生活的点滴便是丰富的素材。教师对于学生的随笔,只可鼓励,不可打击,就会在不断的练笔和教师持续的鼓励中,使学生的写作兴趣逐渐加浓。
有些写作的绝佳时机,教师一定要抓住。比如学校举行了大型集体活动,或者班里发生了令人瞩目的重要事件,或是寒暑假归来,学生有了新的关于家庭、社会生活的经验或体会,这些都是学生创作的绝好时机,学生有生活,有感受,说起来滔滔不绝,写起来也会妙笔生花。这些时机,教师一定要紧紧抓住,因势利导。为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实际的作文实践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说个够,让学生自由结组,畅所欲言,说事,说情,说看法,学生在热烈的谈话中重温了故事,表达了看法,愉悦了心情,减轻了写作的压力,说得充分了,写就不费力气了。这样的条件下写成的文章,佳作一定不少,对于有亮点的作文,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教师还要舍得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多朗读自己的佳作,配以同学点评和教师点评。也许会浪费一些时间,可是舍了时间,得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最终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赢,正如“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之理,给了学生展示风采的舞台,就得了学生对写作的热爱。
四、教师下水作文,开展师生竞赛
教师写下水作文,就等于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坐到了学生中间,教师与学生同甘共苦,共同体验写作的艰辛与快乐,教师勇敢地“晒”自己的文章,并与学生开展竞赛,对学生是一个新奇的激励。如以“母亲”为话题作文,我写了一篇《无雨的天空》呈现给学生,先请学生点评,然后我简要讲述自己的构思,自己文章的亮点以及不足之处,并开句玩笑:“我正在‘无情地解剖自己’”,学生会心一笑,我便抓住时机激发学生跟我比赛,提出简单要求:既可以模仿老师的构思和你认可的亮点,也可以另辟蹊径,大胆创新;模仿的话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最好了。学生的作文交上来,有许多同学模仿了我的文章的结构,而且主题鲜明,内容充实,语言比我的清新明媚,实现了模仿中的超越,也有的同学不同于我的风格,以含蓄优美的语言抒写了母子深情。还有一些写作水平较低的同学虽然没有超越我,但在模仿中也在文章结构、细节描写等方面有明显进步。
这种方式对于教师而言,略微辛苦一些,而且在下水文质量的把握上,也要依据学生的写作水平或者教师在具体的作文指导中所设计的教学目的有所调整,教师可量力而行,灵活掌握。应该把握一个原则:不做则已,做则有效。
总而言之,全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以各种方法,利用各种时机,行之有效地给学生以实实在在的引导,从多方面给学生以激励和鼓舞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促进学生好好读书,好好写作的愿望,最终实现师生双赢。
关键词:作文教学;激发兴趣;技巧指导;抓住时机;下水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1-0031-02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不外乎古典文学的欣赏与积累,现代文学的阅读和理解,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写作是比较吃力的功课。做好这门功课,提高兴趣是首要任务。兴趣是大脑这部机器的动力部分,启动发动机大脑才能快速运转、高效工作。
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一、有目的地阅读指导
杜甫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文章“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与他的“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读书信念与习惯是有着紧密联系的。作家雪小禅在《感谢我的自卑》中这样回忆:“整个高中时期,我读完了图书馆里所有的世界名著”“在高二下半年,拿起了笔”,于是一篇“青涩的小说”在《河北文学》发表,继而是一系列的文章和书籍发表或出版。读书于写作而言,是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是“厚积”与“薄发”的关系。有了深厚的文学积累,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敏感程度就会加强,情感体验会从生活的诸多细节中得以凸显,对语言的感知与运用能力就会提高。阅读量大,理解和表达的水平就可以水涨船高般地提升。所以,教师一定要加强指导,鼓励学生积极阅读。
(一)开设阅读指导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尤其是对于七年级新生,一定要延续或培养他们读书的好习惯。每周开设一至二节阅读课,教师加以方向性的引导,让学生爱上读书。课堂活动内容主要有两类,一是在教师简单的导语引入之后,让学生在一节课里沉浸到书中,也可以读写结合,写读书笔记。这种基本上是纯阅读的课可以培养学生“沉浸”于书中的读书习惯,有了这种良好的完全投入的阅读习惯,学生就可以在课堂之外自由而深入地阅读,教师一劳永逸,学生受用终生。二是学生阅读成果的展示课,学生在小组内经过讨论研究后产生几篇优秀的读书笔记,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小组之间竞争产生全班最为优秀的读书笔记,让其他小组的成员点评这些笔记的优点和需要改进之处,以期同学们能从优秀中学习,共同提高。教师最后做点评,为学生做理论上的指导,教师的点评要简明扼要,也要有一定的高度,要给学生一个切实的向上的指导。
(二)教师推荐书目,引导学生点面结合阅读
冰心这样建议读者:“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多读”就要选择“好书”,学生在读书方面有个人的喜好,教师也要在方向上予以引导,既要引导学生读书有所倾向,也要鼓励学生全面地阅读,多角度增厚文化底蕴。文学方面的读书重点教师可以推荐具体书目或作者,如中学必读的十部课外名著、《意林》、《读者》、《傅雷家书》,还有一些知名作家如季羡林、毕淑敏、刘墉,林海音、泰戈尔、普希金等人的作品等,文学之外的书籍如地理、历史或其他方面的著作,也鼓励学生广泛涉猎,既为培养读书兴趣,也为形成丰厚的文化积淀,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行之有效的写作技巧指导
古人讲“文无定法,大体须有”。对于十几岁的少年来说,大多数人的阅读积累、人生經验、生活体会、写作技能都还不够丰厚和成熟,一定的写作指导还是必须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把握好度,既不可以太粗疏,也不可以过于琐碎。太粗疏,学生无所适从,仍是不知如何下笔、行文;太琐碎,则又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发挥。教师要根据不同文体、不同内容作切实可行的引导。
如七年级学生入学之初,我们一般会要求学生写一篇自我介绍,这种文章学生有话可说,容易激发写作兴趣并带给学生创作成功的欢乐,顺利地引领学生愉悦地踏上中学阶段的写作征程。而且借此机会教师还可以初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也能考察他们的写作水平。文章虽然不难写,但要大多数同学写好还是需要一定的指导的,尤其是在文章的结构和重点内容的安排上,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一般的自我介绍需要写哪些内容?怎样安排这些内容的顺序?这两个问题学生一般会说得比较完整,教师加以肯定,学生成功感很强,作文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实在有所欠缺,教师再加以适当补充。材料的顺序安排好了,文章的基本结构也就清晰了,教师还应继续引导:我们这篇文章应该详写的重点内容是哪些?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也不难。以上三步引导,其实是引领学生克服写作的畏难情绪,轻松地合作学习并共享劳动成果,最后关键的一步应该是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详写了,简明扼要地告诉学生思路即可,比如详写自己的兴趣爱好,就可以在说清兴趣是什么之后,举例说明自己的兴趣爱好是如何在生活中体现出来的,发生了什么故事,带给了自己哪些欢乐等。这样指导之后,学生就可以避免写此类文章最大的禁忌——记流水账,而能突出重点了。总之,教师的指导简洁而有效,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是一个莫大的帮助。
三、抓住时机,行水到渠成之文
写作的本质是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表达的前提是“感受”和“体验”,有了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才会有生动感人的华彩文章,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的“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就是这个道理。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与体验,鼓励学生以生活随笔的形式或简或繁地记下生活中生动而鲜明、深刻的故事或心情,积累生活。既然是随笔,就让学生写得随意些,少则三五行,多则几百字,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在自然的状态下记录下自然的生活,这些生活的点滴便是丰富的素材。教师对于学生的随笔,只可鼓励,不可打击,就会在不断的练笔和教师持续的鼓励中,使学生的写作兴趣逐渐加浓。
有些写作的绝佳时机,教师一定要抓住。比如学校举行了大型集体活动,或者班里发生了令人瞩目的重要事件,或是寒暑假归来,学生有了新的关于家庭、社会生活的经验或体会,这些都是学生创作的绝好时机,学生有生活,有感受,说起来滔滔不绝,写起来也会妙笔生花。这些时机,教师一定要紧紧抓住,因势利导。为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实际的作文实践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说个够,让学生自由结组,畅所欲言,说事,说情,说看法,学生在热烈的谈话中重温了故事,表达了看法,愉悦了心情,减轻了写作的压力,说得充分了,写就不费力气了。这样的条件下写成的文章,佳作一定不少,对于有亮点的作文,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教师还要舍得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多朗读自己的佳作,配以同学点评和教师点评。也许会浪费一些时间,可是舍了时间,得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最终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赢,正如“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之理,给了学生展示风采的舞台,就得了学生对写作的热爱。
四、教师下水作文,开展师生竞赛
教师写下水作文,就等于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坐到了学生中间,教师与学生同甘共苦,共同体验写作的艰辛与快乐,教师勇敢地“晒”自己的文章,并与学生开展竞赛,对学生是一个新奇的激励。如以“母亲”为话题作文,我写了一篇《无雨的天空》呈现给学生,先请学生点评,然后我简要讲述自己的构思,自己文章的亮点以及不足之处,并开句玩笑:“我正在‘无情地解剖自己’”,学生会心一笑,我便抓住时机激发学生跟我比赛,提出简单要求:既可以模仿老师的构思和你认可的亮点,也可以另辟蹊径,大胆创新;模仿的话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最好了。学生的作文交上来,有许多同学模仿了我的文章的结构,而且主题鲜明,内容充实,语言比我的清新明媚,实现了模仿中的超越,也有的同学不同于我的风格,以含蓄优美的语言抒写了母子深情。还有一些写作水平较低的同学虽然没有超越我,但在模仿中也在文章结构、细节描写等方面有明显进步。
这种方式对于教师而言,略微辛苦一些,而且在下水文质量的把握上,也要依据学生的写作水平或者教师在具体的作文指导中所设计的教学目的有所调整,教师可量力而行,灵活掌握。应该把握一个原则:不做则已,做则有效。
总而言之,全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以各种方法,利用各种时机,行之有效地给学生以实实在在的引导,从多方面给学生以激励和鼓舞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促进学生好好读书,好好写作的愿望,最终实现师生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