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理解“厄运”路艰辛
  1.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人,了解了一本书,感悟了一个信念。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文本,走近这位可敬的老人,去感受“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 有人说过,幸福的感觉是相似的,可不幸却各有各的味道,对于文章主人公谈迁来说,他的厄运又是什么呢?
  3. 为什么一部书稿被偷就是惨遭厄运?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探究相关语句,去体会书稿的非同寻常。
  4. (出示: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从一个个有生命的数字中,你掂出了什么分量?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饱含了谈迁一路走来的艰辛与喜悦,你能读出其中的情感吗?
  5. (出示: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一点”和“一百多里”两个数字的对比,你体会到什么?你觉得值吗?“一点史料”和“400多万字”两个数字的对比背后,你又发现了什么?
  6. 是啊,编书难,编史书更难,就是这样一本用生命写成的书,转眼之间却化为乌有。对此时风烛残年、体弱多病的谈迁来说,何尝不是厄运当头、致命的打击呢?
  7. 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面对厄运,谈迁又是怎么做的?
  (1) (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他不思茶饭,又在思什么?夜难安寝,到底又在想什么?
  (2)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两行热泪,到底流的是怎样的泪水?读着辛酸的文字,此时的你最想说什么?
  (3) 请你设身处地想象感受谈迁的境遇,再读读这段文字吧!
  8. (引读)“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是什么让他从厄运中挣脱出来?又是什么支撑着他从头开始?
  9. 对,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让他重新站了起来。让我们一起用坚定、毫不动摇的语气来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 扣住一个个沉甸甸的数字,引导学生咀嚼品味,诵读感悟,使文本内容的理解、情感的领悟与语言精炼表达地把握有机融为一体,达到言意兼收的理想境界。
  二、 品味“打不垮”志弥坚
  1. 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出最能触动你心弦的文字,在旁边批注你的感受,去感悟这位可敬老人“打不垮”的信念。
  2. 引导学生紧扣以下重点词句展开感悟、品味、交流。
  (1) 不敢懈怠:“四处寻访”“广泛搜集”“亲自考察”。
  (2) 不畏艰辛:“一袭破衫”“终日奔波”“扑面而来的风沙”。
  (3) 不惧孤独:“面对孤灯”。
  (4) 不言放弃:“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3. 谈迁重写《国榷》,课文寥寥数笔,却为我们勾勒出了三幅震撼而又心碎的畫面。请再次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用小标题的形式为三幅画面命名。
  4. 选择最让你心动的一幅画面,展开合理的想象,用文字去丰富它的内容。
  5. 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之后见彩虹。(引读)“又经过了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1) 比较前后两稿《国榷》,难道仅仅是数字的不同吗?从中你还发现了什么?
  (2) “名垂青史”的难道仅仅是谈迁的名字吗?还会有什么呢?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为画面拟题,并展开想象进行扩写,将语言文字丰富成学生头脑中的形象,既是对文本情感的升华,又是对文本的二度创作。学生在想想、写写、说说中,扎扎实实实践着语言文字的运用。
  三、 感悟“信念” 情升华
  1. 谈迁两著《国榷》的经历,让我们每一个人动容,也为之深思,正如作者蒋光宇发自肺腑的赞叹——(师生齐读最后一段)
  2. 在逆境中成长并获得成功的人都有一个相同的特质,那就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下面让我们一道来聆听几位名人送给我们的箴言。(出示)
  (1) 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泰戈尔
  (2) 在荆棘道路上,唯有信念和忍耐能开辟出康庄大道。——松下幸之助
  (3) 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具有更大的威力。——爱因斯坦
  (4) 伟大的作品不只是靠力量完成,更是靠坚定不移的信念。——塞缪尔·约翰逊
  3. 聆听了名人的箴言,想必大家也跃跃欲试,想一吐为快吧。下面请写下你想说的话,作为自己成功路上的座右铭吧!
  【设计意图】 由作者、名人关于信念的感悟,再到学生自己写体会,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指导过程, 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高了读写能力,发展了思维,内化了人文教育。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高尿酸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升高与2型糖尿痛患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00例,测定劲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尿酸等指标,采用person相关等进行分析,按三
当下,很多教师一味地追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忽略了自身的“主导”作用,导致课堂指导不到位、不及时,学生学习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热闹上,效率不高,没有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对此,笔者想谈谈课堂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一、 小组学习形式化  小组合作学习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有的教师时常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在小组讨论,课堂上顿时热闹非凡。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样的小组学习许多学
前不久,在长春市打工的双阳区余家乡樊家村的尤大娘接到老伴托人捎来的口信,说家里有房了,让她赶紧辞掉工作回家团聚。尤大娘真是高兴得不得了——好几年了,终于又有自己的
苏教版四上《练习6》“做做说说”:“先听老师介绍核潜艇的有关知识,然后再复述老师所讲的内容。”这道题,笔者经历了两轮的教学实践,也参加了“同题异构”的专题教学研讨。通过课堂观察、效果评析,深切地感到:“做做说说”不能丢开“做”,而只求其“说”。“做”是“说”的基础和前提;学生是“做”的主体,“说”的原创者;教师则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课堂上,老师有关核潜艇知识的介绍、复述要点的提示、
为迈向新世纪奠基郑文1997年的9月,是该永远铭记的。这个金色的秋季,因为中共十五大的召开,而使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改革开放近二十年来,使中国人高兴的事儿不少,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之
目的:探讨发热待查的病因和诊断方法,发热待查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病例持续不明原因的发热通常是由某种疾病引起,偶尔也可由某些对人体无害的原因引起明确这类发热的原因,对临床
师:上节课我们走进黄山,初步领略了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的神奇。本节课我们将继续踏上黄山旅程,边读书边欣赏黄山松树独特的神奇之美。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画出写三棵松树神奇的语句,写下自己的感受。  生:我画出了“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迎客松用躯干欢迎客人。  师:是用“躯干”吗?  生:不是。是斜伸的枝干,就像手臂。  师:对,这个
造型艺术按其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具象或抽象、写实与写意。中国工艺精神的核心就是写意、追求的精神与情调、境界的抒发,而不是具体的描摹、再现。这不仅体现在绘画上,也体现在
1965年金秋十月,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了长春第五百货商店(长春百货大楼的前身)。 看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川流不息的顾客,想到自己马上就成为商店的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