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性分析

来源 :中华神经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c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治疗难治性癫痫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于2012—2015年选取符合标准的难治性癫痫患者,完善术前评估和基线信息采集,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行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术,由神经内科医师进行随访及刺激参数调整。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及3年时进行随访,内容包括发作情况(发作表现、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先兆、诱因等)、脑电图结果、药物及刺激参数的调整情况。评价指标为平均发作减少率、治疗有效率、癫痫样放电数量的减少率等,记录不良反应。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33例,平均年龄17.79岁。随访期间,患者的平均发作减少率为33%。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及3年时,平均发作减少率分别为11.9%、17.3%、35.5%、38.1%、45.4%及50.0%,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8.2%(6/33)、27.3%(9/33)、41.4%(12/29)、38.5%(10/26)、7/18及10/17。脑电图上癫痫样放电数量的平均减少率在术后6个月为0.4%,术后1年为13.0%,其中癫痫样放电数量减少率大于50%的患者比例从术后6个月的15.3%增加至术后1年的23.1%。

结论

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治疗难治性癫痫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治疗有效率及平均发作减少率逐渐增加,脑电图上癫痫样放电数量逐渐减少,其疗效有时间累积效应。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PAE)联合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治疗重度前列腺增生(前列腺体积>80 ml)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40例重度前列腺增生且药物治疗无效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联合组(PAE+TURP)18例,年龄60~88岁,平均(75.0±8.7)岁;前列腺体积83~145 ml,平均(111.0±23.3)ml;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
目的建立S.O.L.V.E.评分系统,探讨其预测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术后结石清除率(SFR)的价值。方法建立S.O.L.V.E.评分系统,共纳入5个预测变量:结石表面积(stone surface area,S)、梗阻程度(obstruction,O)、肾盏漏斗部长度(length of calyces funnel,L)、累及肾盏数(visible number of calyces,V)、
期刊
目的探讨经会阴途径治疗骨盆骨折致后尿道断裂或闭锁的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 000例骨盆骨折伴后尿道断裂或闭锁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8个月~77岁,平均36.6岁。车祸致骨盆挤压伤2 010例,高空坠落致骨盆损伤1 680例,各种车床致骨盆挤压伤1 310例。伴内脏器官损伤2 590例,包括肝、脾破裂920例;下肢骨折或断裂1 200例
目的探讨1例无家族史的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的基因突变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1例无家族史的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对其进行基因分析。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轻中度缺陷型(A型)的酪氨酸羟化酶缺乏症;基因测序结果发现,患者酪氨酸羟化酶基因存在1个复合杂合突变:c.457C>T导致氨基酸改变p.R153X,为已报道的致病无义突变;c.734G>T导致氨基酸改变p.R245M,为
目的通过对3例成人眼球扑动-眼阵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其特点,提高临床对该体征的认识。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于我院收治的3例眼球扑动-眼阵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特征、脑脊液检查、头颅影像学、病因及治疗等,并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结果例1男性,68岁,临床表现为眼球扑动、眩晕、肌阵挛、共济失调及意识障碍,脑脊液细胞数、蛋白均轻度增高,头颅MRI示缺血灶,SP
面部自体脂肪移植术是一种常见的整形美容技术。尽管该手术被认为相对安全,但也有文献报道术中因脂肪微粒误注入血管而致急性脑梗死。我们报道2例面部自体脂肪移植术中并发急性脑梗死病例:1例患者因脂肪栓塞右侧颈内动脉而致大面积脑梗死,最终死于卒中相关并发症;另1例患者术中并发急性脑梗死及眼动脉栓塞而遗留单眼永久性失明。因此,面部自体脂肪移植术中患者出现突发意识改变、偏瘫、单眼失明等表现时应警惕并发急性脑梗死
脑电图电极位置的标准化放置对临床应用和研究至关重要。国际临床神经电生理联盟本次发布指南目的是更新和扩大脑电图头皮电极的统一命名和标准位置。10-20系统标准记录不包括颞叶前部和底部,此次指南提出了包括颞叶下部导联的25个电极排列标准,应用于临床作为标准记录。与现有观点不同,该指南建议儿童电极数量应至少与成人一样。高密度的头皮脑电图(64-256电极)可以使电来源定位精度达到亚脑叶。在不久的将来,甚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是一种成人神经退行性致死性疾病,其特征是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受累,病情进展迅速。该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阐明。近年来,二代测序技术发现了许多新的ALS致病基因,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对于ALS发病机制的认识。目前已确认TANK结合激酶1(TBK1)基因是ALS新的致病基因,因此,我们对TBK1基因的特征、人群突变频率、
2013年肌张力障碍国际专家共识委员会更新了肌张力障碍的分类标准,根据是否伴有其他运动障碍,将其分为单纯性肌张力障碍和复合性肌张力障碍。目前,单纯性肌张力障碍相关基因包括TOR1A、THAP1、ANO3、GNAL、TUBB4A、HPCA、COL6A3基因。复合性肌张力障碍中,肌张力障碍合并肌阵挛相关基因包括SGCE、CACNA1B、KCTD17基因,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1(GCH1)、酪氨酸羟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