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教育探微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l3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代大学生担负着推动社会发展以及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使命,理所应当拥有较高的生态文明素养,树立牢固的生态文明观念。而且,对高校的大学生加强生态文明观教育,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高校德育的发展以及提升大学生全面素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事业,至少要把握好五个方面的内容与要求,才有可能实现基本的教育效果和目的,即生态自然观的教育、生态价值观的教育、生态平等观的教育、生态科技观的教育、生态法制观的教育。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生态文明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216-02
  现今世界,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而受到全球的普遍关注。尤其是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的同时,却出现了诸如水土流失、干旱缺水、荒漠化、沙尘暴、酸雨、赤潮等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执政党和政府明确地提出了我们要努力“建设生态文明”这一新的目标。但是,“建设生态文明,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虽然离不开科学技术手段的支持和法律制度的保障,更离不开生态文明观念的支撑。”[1]所以,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自然是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关键目标之一。当代的大学生不仅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同时也担负着推动社会发展以及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使命,他们理应有与未来发展相适应的观念,理应成为具有和谐理念、和谐精神和生态文明素质的人才。所以,深刻理解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重要意义,厘清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内容和相关的基本要求,探索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实践途径,对于引领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的树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不断提高其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理解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需要加强的重要意义
  首先,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加强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生态文明观念是人与自然之间道德关系的要求和体现,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纳入道德关怀,自觉承担起对自然环境的道德责任,体现了人类道德进步的新境界,体现了人类自我完善的新发展。”[2]在当代社会中,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构成必然包括认知、树立及践行生态文明观。而且,能不能具备牢固而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念和生态道德素质,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以及融入社会状况的重要尺度。对高校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教育的不断加强,有助于提升高校大学生生态道德素质、深化他们对生态文明观念的认知,促进他们践行生态道德,进而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第二,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是高校德育发展的时代要求。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重视专业环境教育,但忽视环境普及教育,特别是传统的德育教育中没有把环境道德素质作为21世纪大学生必备的素质列入培养目标,这使得高校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形成良好环境道德素质的必要知识基础,导致一部分大学生的生态环境知识匮乏,生态文明观念意识淡薄。 但是高校的大学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有责任也有能力自觉地把生态文明观念作为行事理念,自觉地使自己的生态道德意识得到提高、生态道德习惯得以养成、生态道德人格逐渐形成,特别是这些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直接且紧密相关。因此在高校的品德教育中将生态文明观念的树立与巩固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对高校德育提出的时代要求。
  第三,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加强是科学发展观落实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统领我国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一种战略思想,是我们国家的执政党在学习和借鉴了发达国家发展观的基础上并认真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的问题、经验和教训,同时以马克思主义为思考的理论指导而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对生态文明建设起的是根本的思想指导作用,建设和实现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举措和归宿所在。所以,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落实科学发展观离不开生态文明观念的支撑,培养社会公民的生态意识和正确的生态文明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1]。高校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对社会的生态意识有重要的影响,他们也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力量之一,所以,高校中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努力培养大学生使之成为具有良好的生态道德素质、生态文明观念,同时还能拥有符合永续发展的专业技能,这对使全社会拥有生态文明的理念及普及生态文明的科学知识,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二、探讨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生态文明观是指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以及由此引发的人与人关系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既含有人类如何对待自然的观念,同时也含有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观念。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之间需要和谐发展也必须和谐发展。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观的教育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大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实践生态道德要求,引领社会牢固地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推动生态文明社会的早日实现。因此,我们对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至少应该涵盖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生态自然观的教育。生态自然观的教育主要是使受教育者领悟到“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自然界都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人、社会和自然构成的有机统一体不可分割。把世界分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只有相对的意义,而人和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比相互区别更为重要。人类生活不仅要追求人伦和谐,而且要讲究天人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共同进化、共生共荣, 实现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才是和谐的最高层次。”[3]因为长期以来,我国的各层次的世界观教育缺乏生态自然观的教育,致使一段时间我国的发展效果呈现出了自然界与人对立,自然界被放在了被征服、被改造的地位,导致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出现了紧张与冲突,出现了资源破坏、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等情况。而且我国的大学世界观教育由于多年来受到了西方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影响,表现出了对主客二分的机械自然观教育有所偏重的现象,长此以往,势必会使受到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群体缺乏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认识。所以,高校大学生的生态自然观教育理所应当被列为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第二,生态价值观的教育。工业文明时代的价值观是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一切皆以人类利益为中心,以人的根本尺度去评价和安排整个世界。在这种价值观的驱使下,自然的价值被人类有意思地掩藏而悄然缺席了,人类对大自然价值的无视以及无限索取从而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的平衡。对大学生进行生态价值观的教育就是“要使人类改变对价值的习惯性理解,充分认识到大自然的价值绝非只是对人而言的,既应承认人的尺度,同时也应承认物的尺度,从而重新建立一种新的生态价值观;让人们认识到人的需求多种多样,不但有物质需求、精神需求, 还有满足自身生存发展、休养生息、享受自然美、安全、健康、舒适、愉快的生态需求,不可单一表现为经济价值,而是经济价值、精神价值与生态价值的统一。”[3]
  第三,生态平等观的教育。平等观在工业文明时代主要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实现。而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这个时代的核心观点是自然界是人类征服、改造的对象,是客体。所以,这个时代人类几乎是在有恃无恐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全然不顾自然的休养生息和生态的平衡,最终导致了自然和生态环境的极度污染和破坏。不可否认,平等、自由、民主等现代教育理念在大学教育中需要得到最大的关注与强化。生态平等观教育之于高校的大学生就是使他们把平等的观念延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领域,使他们能够树立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新的平等观,在这种观念中三个方面的关系必须平等应该被充分强调,它们分别是:在生存和发展机会上人与人之间要实现平等,人与自然之间也要实现平等;在享用自然、利用自然的权利上当代人与后代人也要实现平等。
  第四,生态科技观的教育。近代以来的唯科学主义、唯经济主义的错误思想使“大学教育助长了人们对科技的无比崇拜,滋长了人们无限制地追求经济增长的欲望,相信经济发展与科技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把人类引向了欲望、贪婪的低级趣味之中,也把人类推到人地相倾的深渊之中。”[3]
  对大学生的生态科技观教育的目的和内容主要是让他们树立至少以下五种观念:1)科技只是人类的工具,人类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使人与自然实现永远的和谐。2)科技仅仅能够认识到大自然的一部分,只能不断地去发现和理解大自然,永远都不能够彻底地征服大自然。3)大学生不应该只想着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索取自然,满足自己的需要,而是要去为了人与大自然的真正和谐而努力,把人作为唯一能够维护自然的群体的责任承担起来。4)大学生要知道科技是有用的,但不是万能的,不是掌握了科技世界就捏在自己手心。5)大学生作为全面自由发展的高尚的人,除了要掌握科技,还应该具备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协调意识,尤其要有公正之德以及平等之德,要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德。
  第五,生态法制观的教育。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要求人类拥有自觉的生态文明意识的同时,还需要法律制度来给予保障,而人们对生态法律制度的遵守则是生态法制对生态文明建设保障作用的主要体现,这要靠加强生态法制的完善、宣传与教育才能实现。高校的生态法制观教育应该做到一方面使大学生知道自己的生态环境权利与义务,促进他们自觉遵守生态环境法制的意识提升。另一方面能够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实践中,进而给社会中的生态环境违法造成一定的压力,为生态环境的执法营造良好的氛围。对高校大学生的生态法制观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应该是在大学的课程体系中增加生态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内容,例如,在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或者《形势与政策》的课程中把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内容或相关法制完善的专题内容增加进去。
  总而言之,生态文明是我们人类文明发展的更高层次,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与精神基础。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观教育,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其实际效果不是仅仅依靠学校就能取得的,还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及广大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冯霞.试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9):52.
  [2]魏法汇.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10):43.
  [3]王书卿.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实践性探微[J].经济师,2008,(6):107-109.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再一次强调了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习总书记关于核心价值观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可以加强加深青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细微落实,社会主义
由四川西南科技大学教授董发勤丰持研究的863项目“生态复合功能涂料开发”、“防氡防辐射砌筑水泥/腻子/涂料及其复合体的开发”日前通过了四川省科技厅有关专家的鉴定。
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是个人和社会良性互动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实现是个人之于社会和社会之于个人的统一。政治社会化的实现途径不是单一狭窄的,而是家庭培养、学校教育、社会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关注当代青年成长问题。2013年5月4日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上提出了针对青年的“五项基本要求
法人性仅是公司存在的外部特征,股东投资营利、规避风险的工具才是公司的本质,公司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应为股东所掌控,这就决定了股东在公司治理中居于关键和主导地位,股东自治应
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是西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成果,在促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方面起着推进器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本课程在西藏大学生培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主
新疆兵团农四师七十四团地处伊犁地区昭苏高原,该区地面起伏大,冬季(绵羊产羔季节)气候寒冷干燥。这些特殊环境给该区细毛羊的正常产羔及羔羊成活带来了不利影响。本文根据作者多
本研究对阿尔登马杂交改良伊犁马后代的体尺、体重发育规律的测定,用于分析杂交后代的品种改良效果:对阿尔登马杂交改良伊犁马后代的屠宰性能进行测定,用于分析阿尔登马杂交改良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高校培养人才基本单位的班集体,理应发挥教育和管理学生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在新形势下高校班集体的育人现状,提出高校班集
本试验选择健康达标的家养母牦牛,经过适应性培育后,在发情季节与野牦牛混群放牧,采用自然交配手段导血培育半野血牦牛探索,成功获得了39头半野血牦牛(23公,16母),为今后在混群放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