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感恩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cheng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为感恩,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谢。当今社会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大多数由于父母的溺爱,变得自私自利,娇生惯养,缺乏感恩意识,把祖国人民、社会、父母、朋友、老师、同学、兄弟姐妹的帮助关爱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没有丝毫感恩之心。这既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开展感恩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初中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是人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一个人世界观的正确与否,很大程度决定于初中阶段所受到的教育,《思想品德》作为初中生品行规范的教科书,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讲授《思想品德》课时如何渗透感恩教育,使学生成为一个个具有感恩之心,活泼健康、积极向上的阳光少年呢?通过我的肤浅认识,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感恩因素,在讲授教材时渗透感恩教育
  
  初中阶段《思想教育》(陕教版)七至九年级教材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成长历程编制的,教材的很多章节包含了感恩教育的因索,如:正确认识自我、珍惜生命等章节,都包含了珍惜生命,感恩大自然、感恩父母、感恩祖国和社会、感恩人民的思想内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渗透感恩教育,让学生明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每个人来到世界都只有一次,父母含辛茹苦养育我们,就是希望我们健康快乐,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祖国、社会,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阳光之壤、生活条件、生活环境,珍惜生命,就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也是对大自然最好的回报。再如:在讲授承担社会责任报效祖国章节时,渗透感恩教育,让学生知道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过分忧心;要感念祖国之恩,要报效祖国,顾全大局,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做贡献,在祖国和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要敢于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二、注重思想品德课实践性强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渗透感恩教育
  
  思想品德课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据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得到多方面的帮助和关爱的情况,在授课时结合生活实际渗透感恩教育。如让学生明白:平时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关爱我们,这是长辈对小辈的疼爱,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不要将其当成理所当然的事,如果把亲人、父母及其它长辈的关爱和疼爱当成理所当然的事,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自私,贪婪的性格,不知道关心他人、爱护他人,而一切都以自己为中心,产生霸气等恶习;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许多惠民政策,孩子们从中得到不少实惠,如:家里不交农业税、粮食直补、孩子上学不交学杂费、免费使用教科书等,这是祖国对农村孩子的关爱,要知道感恩,要知道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了为祖国服务。通过身边的实例让学生明白感恩,学会感恩,这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条捷径。
  
  三、根据思想品德课注重情感体验的特点,在实践活动中渗透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教育。感恩并非与生俱来的天性,它需要教育来点拨和引导,要通过教育来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对其回馈以感恩的眼光,从而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动。《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行为实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教学重点,设计适当的思想品德实践活动,渗透感恩教育。如通过“和妈妈说说知心话”,“采访村干部,统计政府对民补贴情况”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当他们降临到世界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沉在感恩的海洋里,有来自父母的精心养育,在成长过程开始享受前入创造的科技,文化的一切成果,接受了不知多少人为其成才辛勤无私的付出。且所有的获得和成功并不是靠一己之力,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同时唤醒他们的爱心,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为自己成长的付出;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同学的帮组,感谢师之教诲之恩。
  另外,在感恩教育渗透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好“感恩”的榜样。对初中生来说,感恩意识的形成,不可能仅仅从书本上学到,而须从四周的环境去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因此,感恩教育它不仅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好的教育技能,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因素,而且要求教师的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做好“感恩”的榜样,不断地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总之,感恩教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功能,充分挖掘感恩教育的材料,多渠道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认识和感受到,在其健康成长过程中,受到许许多多恩泽,有国家的培养,大自然的给予,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亲友的关爱,他人的服务,陷入困境时好心人的救助等等,使他们树立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让他们明白感恩,学会感恩!
其他文献
[关键词]初中英语作业;布置;批改    作业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对单位时间内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通过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据此调节、改善自己的教学。简言之,它具有以下功能:巩固与延伸的功能,培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的功能,反馈与矫正以及交流的功能。  可是,不少初中英语教师在布置和处理作业的过程中,常常不
有一首儿童们自己编的童谣:小嘛小二郎,不怕早早上学堂,就怕作业多啊,多得山高心发慌!可是到头来还是做不来啊,做啊做不来!究其原因:作业量偏大.使学生反感;作业内容机械重复、单调、缺乏趣味性;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批阅与反馈方式的简单、对不完成学生作业的惩罚性作业处理影响了学生的长远发展等。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策略:  一、数学作业内容要创新  (一)作业设计
【摘要】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名族的瑰宝。它负载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审美的意向,传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这些无比丰富的知识资源有待于我们去开采、去锤炼。从中发掘语文教学的人文内涵,并以此来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从而不断地提高语文水平和文化修养。  【关键词】理解诗意;领会意境;情感体验;丰厚底蕴    《语文课程标注》强调: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
摘 要: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重新审视了学校的管理发展之路,引发了对新课程下学校管理的一些思考:学校发展的本质是学校中“人”的发展,教师和学生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其生命质量的提升,人生幸福的丰盈。教师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主力军,不实现教师队伍管理的创新,就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校管理创新。让教师树立专业自尊,促进自身成长及实现生命的价值和获得成功的愉悦、人生的幸福是我们学校对教师管理的出发点与归宿。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郑毓信教授在《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成长》的报告中也指出:“教师要增强问题意识,要善于提问,因为提问是启发性的主要标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是引导和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是联系师生思维“同频共振”的纽带,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对于如何巧妙运用课堂提问,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激趣提
[摘 要]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是一节纯正的数学课,数学味很浓,课上全是抽象的数学化的知识,需要学生理解透彻而为后面的通分做准备。它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在五年级这部分知识很重要。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下笔者对于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享一下教学反思。  [关键词]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教学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准确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使学生学会用找倍数的方法找出两
[内容摘要]:课外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现在数学课堂教学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然而在学习过程中却忽略了课外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小学,本文就如何培养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数学课外学习能力,分别从精心设计课外学习提纲;成立互助合作学习小组;检验课外学习的效果;激励评价促进课外学习习惯的养成等几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数学课外 学习能力 留守儿童 农村小学    新课程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和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问题,探讨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揭示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中使用的问题。在新课标的纲领下,对操作主体教师提出建议,以更好地落实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实现“导学平衡”,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达到师生双赢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数学 导学式 教学法  导学式教
贬谪文学作为与政治相关的某种文学现象,由来已久。早在《诗经》当中,就已有零星的表现遭贬之怀的诗作。而我国第一位大詩人屈原,正是第一位和贬谪有深刻关联的作家。其《离骚》、《渔父》、《卜居》等诗篇都是直接书写贬谪的作品。甚至,我们可以说,正是贬谪塑造了屈原文学创作的核心。后世凡遭贬谪,宦海失意者所书写的言志之作,无不与屈原所开启的贬谪文学传统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关联。其中,最为突出者是柳宗元。他的《永州八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方法也应有相应的变化,但是受传统教育以及相对落后封闭的影响,目前在乡镇小学语文教育中无论是老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仍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下,严重束缚着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已成为教育界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 问题 创新  一、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工具性和人文性不同步发展  工具性着眼于形式,人文性则侧重它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