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名命名的下肢骨折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dzn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 研究前臂真皮下血管网构筑情况,为设计前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8侧新鲜成人上肢标本,灌注、防腐后,对前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血供、动脉构筑和静脉回流进行了解剖学观测.结果 肱动脉末段和前臂的桡、尺动脉分别发出多达4~15支细小穿动脉,其外径在0.2~0.9mm之间.筋膜皮穿动脉入真皮下层,在真皮下层形成稠密的真皮下血管网.自此网再分支向浅面的乳头层和深面的浅筋膜层发出分支,分别
许多因素可以影响髋臼骨折的治疗效果.据文献可归纳为:①伤前相关因素:骨骼质量,患者年龄,身体的其他疾病情况及病人对功能的期望;②受伤相关因素:骨折类型,是否有神经损伤,股骨头脱位及股骨头软骨损伤情况,软组织损伤程度及其他并发损伤;③手术因素:损伤与手术间隔的时间,手术复位的精确度与术后髋关节的稳定性,手术医师的经验,手术入路选择的合理性,医院条件,手术并发症等.
骨折内固定中生物学的重要性和保护骨和软组织,作为 AO的第 4项原则已受重视.AO传统加压接骨板对骨面的压迫会干扰骨皮质的血运,引起接骨板下方骨的结构性改变.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 LC- DCP)可减小接骨板和骨的接触面积.锁定螺丝钉( LHS)、点接触固定器( PC Fix)及微创固定系统( LISS)设计则因接骨板与骨面无接触和压迫,是新的一次变革.这种内固定器原理的概念可以用外固定支架来
期刊
目的探讨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方法从 1994年~ 2001年 8月,采用小切口加腱皮减张缝合法治疗 22例受伤 1周内的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结果随访 8个月~ 5年,按照 Arner- 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优 19例 (86.4% ),良 3例( 13.6%),优良率达 100%.结论小切口加腱皮减张缝合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能有效分散断端张力,有效保护断端血供,创伤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膝关节损伤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 行MRI检查并经手术或关节镜证实的病例27例,采用西门子公司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均做矢状及冠状面扫描,层厚4mm.对8例有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和22个没有ACL损伤的膝关节,分别测量后交叉韧带(PCL)角和弯曲度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3例31个半月板损伤,术前MRI确诊18例,24个半月板,确诊率分别为62.0
目的探讨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共收治46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按改良的Gustilo分类法Ⅰ型12例,Ⅱ型9例,ⅢA型6例,ⅢB型7例,ⅢC型2例.全部患者均急诊行清创术及胫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创面均给予一期缝合,但有2例另行减长切口、二期缝合.结果本组患者随访8~36个月,平均20个月.创面愈合情况:一期愈合36例,坏死组织再次清创术后行自体植皮术6例,骨外露以比目鱼
血管新生是组织修复再生中至关重要的过程.目前发现许多生长因子都有促进血管新生的特性,通过输注外源性血管新生因子或转导其基因促进缺血组织血管新生的血管新生疗法业已引起广泛重视.本文旨在对血管新生因子及血管新生疗法在重建外科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Ⅱ型锁骨外侧端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取用锁骨与喙突间螺丝钉加压固定,喙锁韧带修复.结果24例患者术后骨折端全部愈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内固定物无松脱,肩锁关节无创伤性关节炎.结论本术式治疗成人Ⅱ型锁骨外侧端骨折,操作方便,固定可靠,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是理想的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