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体外研究发现,角朊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能释放多种细胞因子,这些因子对黑素细胞的增殖、形态及黑素合成有着一定的影响,提示表皮内角朊细胞可能会通过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影响黑素细胞的生物学性状。此外,黑素细胞与角朊细胞的接触也为相互影响的重要途径之一。
【机 构】
: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体外研究发现,角朊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能释放多种细胞因子,这些因子对黑素细胞的增殖、形态及黑素合成有着一定的影响,提示表皮内角朊细胞可能会通过产生各种细胞因子影响黑素细胞的生物学性状。此外,黑素细胞与角朊细胞的接触也为相互影响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他文献
已有报告认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热休克蛋70(HSP70)与Behcet病人有关,作者研究了TNF-α和HSP70在Behcet病中的基因表达水平以阐明两者在Behcet病发病中所起的作用。
麻风病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病变之一,本文对麻风神经损害的发生机理、流行病学状况、神经功能评价方法、神经损害的处理等作一简单介绍。
分泌性天门冬酸蛋白酶是白念珠菌的毒力因子之一,该菌以此酶分解宿主蛋白来供自身营养,在分解皮肤粘膜屏障组织中,促进了菌对宿主组织的粘附,破坏了免疫屏障是真菌侵入宿主的重要成分。故抑制减少此酶的分泌及活力的抗念珠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具有上述特征的抗真菌药物中有5-氟胞嘧啶及酚康唑(fenticonazole),近来又发现一种含N3-(4-甲羟基延胡索酰)-L-2,3-二氨基丙酸(FMDP)残基的合
近20年来,沙眼衣原体被认为是最常见的性传播菌。已有多种诊断试验可以用来检测沙眼衣原体,其中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近来已经建立。本文对用PCR检测尿道及尿液标本中沙眼衣原体进行了评价,并与广泛应用的酶标方法进行了比较。标本是随机取自性病门诊的男性病人。474例取了尿道拭子标本,每份标本同时作PCR及酶标试验。474例中362例同时取了尿液标本作PCR检查。PCR按常规方法进行,酶标试验用Cha
细菌性阴道病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是一种性传播性疾病。目前其治疗方法较多,分系统性治疗和阴道局部治疗两类,主要药物有甲硝唑、氯林可霉素、青霉素类、喹诺酮类、乳酸及乳酸杆菌制剂等。本文就其治疗的原理和目的、治疗方法分类、不同治疗方案及其评价和尚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系统性硬皮病(SSc)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真皮、内脏病理性纤维变性有关。SSc初期损害中炎性细胞增多,并释放出TGFβ。但是,对硬皮病患者活检标本和血液标本测定TGFβ及相关信息蛋白,得出的结果并不一致。本次研究中对弥漫性、局限性SSc和硬斑病(morphea型)的临床上未受累皮肤和受累皮肤进行连续取材活检。把受累和未受累皮肤的细胞外TGFβ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模式,与表面有HLA-DR和
作者通过头皮毛球移植于一组白癜风病人皮损的研究,提出了毛球可作为白癜风黑素细胞贮存库的观点。
采用酚、三氯醋酸剥脱术及磨削术,可成功地治疗各种难治的光老化皮肤病。这三种疗法有其特定的指征,而病例选择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报告用白细胞去除疗法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有良效。患者女,70岁。初诊的1年前几乎全身有红斑、大疱和糜烂。某医院诊断为大疱性类天疱疮后给强的松龙每日60mg~70mg,以后加用硫唑嘌呤、烟酰胺、二甲胺四环素合并治疗,因皮疹未改善而且出现骨质疏松、胃溃疡等副作用而停止治疗。1991年10月1日转至本科,经临床和活检确诊后,转急诊监护室在输血、静脉高营养等治疗同时给强的松龙每日50mg(原文为5m
角化棘皮瘤(KA)是一种少见的皮肤鳞状细胞肿瘤,具有自行消退的特征。一百多年来关于KA是否为一独立疾病或是低度鳞状细胞癌(SCC),已有许多争论。KA早期生长迅速,在4~8周内形成1cm~2cm大的圆顶状丘疹,损害可在其后的4~6个月内完全消退,遗留凹陷性瘢痕。一般认为KA的消退过程是由于细胞凋亡,即细胞程序性死亡所致。目前已注意到原癌基因,特别是bcl-2原癌基因在控制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