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听过的我会忘记,看到的我会记住,参与的我能理解”,想要对学习保持长久的热情,就必须尽可能地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在不断操作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想要探索的东西.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不能真正将其运用,就不能有效地发挥其重要作用.数学学科中包含了较多的抽象知识,在进行图形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尽可能地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本文将简要阐述在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并用几个策略分析提高小学生动手能力的途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对数学图形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图形教学;动手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对于一部分知识教师会选择让学生机械地记忆和背诵.尽管能夠取得一定的成效,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但相对比较肤浅、片面,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图形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条件,提供平台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在数学实践的过程中达到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才能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为学生后续更深层次数学知识的学习夯实基础.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教师在图形教学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模块就是立体几何知识的传授.这部分知识要求学生必须对几何图形有一定的了解及积累,甚至还要有一定的空间概念,才能有效地掌握立体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因此,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对几何图形进行一定的分割,将其分块展示给学生,才能帮助学生加深认知.
例如,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是几何图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对这两个图形进行讲授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更好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卡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个卡片的形状及其相似点,思索可不可以由三角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各项性质.之后,教师再在黑板上向学生简要展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得出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计算,尝试以三角形为基础来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最后,学生可以得出结论:一个平行四边形可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其面积也有着同样的关系[1].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将几何图形联系起来.
二、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
教师除了要提供机会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外,还要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一定的指导.很多学生并不熟悉实际动手操作的流程,没有有效的指导会让学生在使用工具上浪费许多时间.因此,教师必须在学生产生困惑时对其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要在学生低年级时就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动手操作方法,如画线段、识角度等等,培养学生的自主操作意识.另外,教师还要充分把握恰当的指导时期,由于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不深,教师必须找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时机,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加深对操作过程的认知.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时,不能直接告诉学生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否则会打击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学生也不能真正将公式记在心中,在考试时可能会忘记.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数一数一个正方体有几面,观察每个面之间是否存在什么联系,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交流讨论得出正方体的表面积与正方体的面数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最后,教师再教给学生正方体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亲自来验证自己所推测的结论与教师给出的公式是否相符,如果存在不同,要及时找出自己推导过程中的错误,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动手操作学习,在对待学习时更加严谨、认真.
三、及时总结操作经验
学生想要有效巩固自己的操作效果,必须在操作结束后,认真反思自己的操作过程,找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并及时将其改正,才能得到一定的操作经验.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在学生进行总结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操作过程中步骤、目的及产生的结果进行一定的回顾,并对操作过程中所涉及的公式、知识等进行一定的整理,还可以专门准备一个本子对操作过程中涉及的公式进行记录,从而巩固学生的认知,真正地保证学生的动手操作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时,可以引导学生由三角形的面积出发,进行一定的推导,思考平行四边形、菱形等不同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推导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整个推导过程进行一定的回顾,将这些图形与自己曾经学过的图形相比较,培养学生一定的逆向思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站在数学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索,从而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2].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动手操作能力是教师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的必要技能.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地将一些新的适合学生的教育理念融入图形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肖远乾.关于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8(22):290.
[2]盛志琼.关于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中国西部,2017(8):168.
【关键词】小学数学;图形教学;动手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对于一部分知识教师会选择让学生机械地记忆和背诵.尽管能夠取得一定的成效,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但相对比较肤浅、片面,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图形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条件,提供平台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在数学实践的过程中达到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才能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为学生后续更深层次数学知识的学习夯实基础.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教师在图形教学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模块就是立体几何知识的传授.这部分知识要求学生必须对几何图形有一定的了解及积累,甚至还要有一定的空间概念,才能有效地掌握立体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因此,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对几何图形进行一定的分割,将其分块展示给学生,才能帮助学生加深认知.
例如,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是几何图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对这两个图形进行讲授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更好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卡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个卡片的形状及其相似点,思索可不可以由三角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各项性质.之后,教师再在黑板上向学生简要展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得出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计算,尝试以三角形为基础来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最后,学生可以得出结论:一个平行四边形可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其面积也有着同样的关系[1].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将几何图形联系起来.
二、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
教师除了要提供机会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外,还要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一定的指导.很多学生并不熟悉实际动手操作的流程,没有有效的指导会让学生在使用工具上浪费许多时间.因此,教师必须在学生产生困惑时对其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要在学生低年级时就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动手操作方法,如画线段、识角度等等,培养学生的自主操作意识.另外,教师还要充分把握恰当的指导时期,由于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程度不深,教师必须找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时机,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加深对操作过程的认知.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时,不能直接告诉学生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否则会打击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学生也不能真正将公式记在心中,在考试时可能会忘记.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数一数一个正方体有几面,观察每个面之间是否存在什么联系,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交流讨论得出正方体的表面积与正方体的面数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最后,教师再教给学生正方体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亲自来验证自己所推测的结论与教师给出的公式是否相符,如果存在不同,要及时找出自己推导过程中的错误,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动手操作学习,在对待学习时更加严谨、认真.
三、及时总结操作经验
学生想要有效巩固自己的操作效果,必须在操作结束后,认真反思自己的操作过程,找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并及时将其改正,才能得到一定的操作经验.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在学生进行总结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操作过程中步骤、目的及产生的结果进行一定的回顾,并对操作过程中所涉及的公式、知识等进行一定的整理,还可以专门准备一个本子对操作过程中涉及的公式进行记录,从而巩固学生的认知,真正地保证学生的动手操作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时,可以引导学生由三角形的面积出发,进行一定的推导,思考平行四边形、菱形等不同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推导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整个推导过程进行一定的回顾,将这些图形与自己曾经学过的图形相比较,培养学生一定的逆向思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站在数学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索,从而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2].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动手操作能力是教师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的必要技能.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地将一些新的适合学生的教育理念融入图形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肖远乾.关于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8(22):290.
[2]盛志琼.关于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中国西部,2017(8):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