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我区部分小学生的阅读现状,从意识观念铺垫、基本理论依托、实践成效佐证和客观条件支撑四个方面分析全面推行绿色海量阅读的可行性,以促进绿色海量阅读在我区小学全面推行。
【关键词】全面推行 绿色海量阅读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3-0025-02
2019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我区小学全面推行绿色海量阅读的研究”课题组(以下称课题组)于2019年暑假期间对我区部分小学的学生阅读现状进行了调研。课题组在本校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协助下,从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两个层面,深入了解区内部分小学的学生阅读现状。调研结果显示学生的阅读现状总体堪忧,教师对学生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的认识与态度、教师对绿色海量阅读概念的了解与认识、教师开展绿色海量阅读的基本技能、教师开展绿色海量阅读的合作能力与评价能力等方面均存在短板,这些构成了在广西全面推行绿色海量阅读的障碍[补足短板的对策见《广西教育(义教版)》2020(06):17-19]。
调研数据显示全面推行绿色海量阅读存在一定短板的同时,也揭示了在小学全面推行绿色海量阅读具有可行性。这种可行性体现在具有意识观念铺垫、基本理论依托、实践成效佐证、客观条件支撑等方面。
一、意识观念铺垫
(一)教师意识
课题组的调研结果表明,近九成的小学教师认为学校要制订小学生阅读的相关制度;仅不到两成的教师(均为乡村小学教师,主要是非语文教师)对学生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的认识与态度非常模糊,甚至认为没有必要;三成左右的小学教师对绿色海量阅读表示认同和理解。可见,小学绿色海量阅读的理论和理念虽尚未完全深入教师心里,但数据同时显示九成多的教师对与绿色海量阅读相似或相关的概念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比如健康阅读等,由此可见,趋势已经很明显,绿色海量阅读的理论与理念必将获得所有教师的认可。
素质教育呼声日盛,应试教育却势头不减,两相矛盾的特殊格局,促使很多教师思考如何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思考的人数在增加,正确的观念正在逐步形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颁布并实施多年,新课程的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使用,使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更为凸显。阅读从广义上讲,不再仅仅是语文学科的任务,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方方面面都离不开阅读,这为营造绿色海量阅读的氛围奠定了基础。
(二)家长意识
家长对素质教育期盼已久,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早已诟病却无可奈何,他们希望有一种公平的、科学的途径,以之为平台,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暂时协调起来,暂时调和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矛盾。绿色海量阅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这种思路不仅是暂时解决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矛盾的一種选择,更是最终解决二者矛盾的一种途径。绿色海量阅读能助力实现教育公平,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对此,绝大多数家长是认同的。课题组在对城乡家长进行问卷调研中,也对部分学生家长进行了访谈。访谈中针对“您希望您的孩子是看书的儿童还是刷题的学生”这一看似简单却难以作答的问题展开交流,家长们基本都表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看书。
在小学全面推行绿色海量阅读一定需要家长具备相应的意识观念,从调查结果看,目前多数家长已经基本具备了这一基础。
二、基本理论依托
(一)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通过观察与模仿进行学习,重视示范与榜样的作用。社会学习理论是绿色海量阅读的基本理论依据。绿色海量阅读是群体性活动,有别于一般的个体或家庭阅读。正是在群体性阅读的基础上才可以施行绿色海量阅读。群体性阅读过程中阅读者之间的模仿与交流起到相互促进与提高的作用,这恰恰是社会学习理论之于绿色海量阅读的价值所在。
(二)大语文教育理论
大语文教育理论倡导语文教育要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整结构、重视训练效率。大语文教育强调充分利用各种条件,通过各种方式与途径,将语文课和学生的社会生活紧密关联起来,打破以往语文教学的封闭式格局。推行小学绿色海量阅读正是基于大语文理论的一种实践,通过绿色海量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各方积累、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稳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这些恰恰体现的是大语文教育理论的精髓。
绿色海量阅读基本原理正是以社会学习理论和大语文教育理论为依据,从教育学与社会学等多重学科视角,明确指出小学绿色海量阅读是一种群体活动,其最小活动组织是班级,这为小学全面推行绿色海量阅读奠定了基本的理论立足点。
三、实践成效佐证
绿色海量阅读在北海市实验学校试点。2009年8月北海市实验学校一年级部分班级启动了探索推行绿色海量阅读的进程。经过4年的探索,形成了绿色海量阅读基本方案。方案形成后,于2013年8月开始正式实施,经过多年实践,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一)现有实践证明了绿色海量阅读的实效
已有的成功实践证明了推行绿色海量阅读对学生素质与教师能力的提升均具有特殊的意义。以率先在小学低中学段实施绿色海量阅读的北海市实验学校为例,实验班学生经过低中学段共四年的绿色海量阅读实践,均养成了科学的阅读、学习和生活习惯;在不到四年的时间内实验班学生人均阅读图书超过二百册,阅读量近两千万字;通过检测,学生的人均识字量、语言积累效果和记忆力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其他平行的非实验班学生。绿色海量阅读逐渐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的兴趣总有一处或多处着落点,学生的习得从范围上已远超一般课堂上的收获。其他借鉴和推广绿色海量阅读理论与经验的学校也证实了他们已获得相同或类似的实效。
绿色海量阅读的实施培养了一批“上得讲台、懂得科研、做得教改”的骨干教师。不仅培养了本教研组语文教师,还直接和间接地承担了培养兄弟学校语文教师的任务,培养成效显著。相关教师在探索和实践绿色海量阅读过程中公开发表论文和承担市级及以上科研(教改)项目的数量远远高于所在学校其他科组与教研组的平均水平。 (二)绿色海量阅读的理论与经验开始推广
经过不懈努力,绿色海量阅读理论与经验逐步得以推广,陆续被多所区内外小学采纳并通过适合本校或本班学情的“本土化”移植而得以推广实施。经过实践,他们都取得了预期的推广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通过推广和实施绿色海量阅读,学校整体形象得到大幅度提升,在当地同类学校中具有非常好的声誉和地位。
绿色海量阅读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经验可供各地的小学直接复制使用。各小学可以依据该理论与经验,找到与本校实际最契合的做法,探索开展适合本校条件的绿色海量阅读。绿色海量阅读的方法和创新思路也可供初中或高中学段借鉴,对正确界定绿色海量阅读的角色地位以及切实践行素质教育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价值,推广前景广阔。绿色海量阅读的成功实践为小学全面推行绿色海量阅读奠定了实践经验基础。
四、客观条件支撑
课题组调研结果显示,多数小学已经拥有一定规模和一定藏书量的图书馆(室),仅四成左右的小学(主要是乡村小学)目前尚无图书馆(室)。这些没有图书馆(室)的乡村小学又分为几种情况,一种是没有专门的图书馆(室),但拥有一定数量的图书;另一种则是既没有图书馆(室),也基本没有图书。后一种情况非常少,仅2所学校属于这种情况,占比仅为2.04%。
从客观条件上看,即便是偏远的乡村小学,也开始逐渐拥有一定数量的图书,拥有一定规模的学校图书馆(室),其中乡镇中心学校都已经具备了推行绿色海量阅读的基本条件,少数乡村小学目前在图书管理与图书馆(室)的建设与运行方面存在不足,但可以通过完善校内机构等方式予以完善。对极少数“双无”[无图书馆(室),又无图书]的小学,则需要当地的中心学校通过资源均衡调配的方式予以扶助,需要政府部门予以支持,也需要家长和社会的资助。少数特例毕竟是少数,况且这些极少数的学校都是处于边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客观条件的改善需要一定的时日,但并不影响小学整体上全面推行绿色海量阅读。等大多数小学基本施行了绿色海量阅读,后续也会对极少数“双无”的小学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那么,在广西小学全面推行綠色海量阅读指日可待。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资助经费重点课题“我区小学全面推行绿色海量阅读的研究”(课题编号:2019A0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饶满萍(1972— ),女,安徽望江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北海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
(责编 黎雪娟)
【关键词】全面推行 绿色海量阅读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3-0025-02
2019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我区小学全面推行绿色海量阅读的研究”课题组(以下称课题组)于2019年暑假期间对我区部分小学的学生阅读现状进行了调研。课题组在本校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协助下,从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两个层面,深入了解区内部分小学的学生阅读现状。调研结果显示学生的阅读现状总体堪忧,教师对学生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的认识与态度、教师对绿色海量阅读概念的了解与认识、教师开展绿色海量阅读的基本技能、教师开展绿色海量阅读的合作能力与评价能力等方面均存在短板,这些构成了在广西全面推行绿色海量阅读的障碍[补足短板的对策见《广西教育(义教版)》2020(06):17-19]。
调研数据显示全面推行绿色海量阅读存在一定短板的同时,也揭示了在小学全面推行绿色海量阅读具有可行性。这种可行性体现在具有意识观念铺垫、基本理论依托、实践成效佐证、客观条件支撑等方面。
一、意识观念铺垫
(一)教师意识
课题组的调研结果表明,近九成的小学教师认为学校要制订小学生阅读的相关制度;仅不到两成的教师(均为乡村小学教师,主要是非语文教师)对学生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的认识与态度非常模糊,甚至认为没有必要;三成左右的小学教师对绿色海量阅读表示认同和理解。可见,小学绿色海量阅读的理论和理念虽尚未完全深入教师心里,但数据同时显示九成多的教师对与绿色海量阅读相似或相关的概念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比如健康阅读等,由此可见,趋势已经很明显,绿色海量阅读的理论与理念必将获得所有教师的认可。
素质教育呼声日盛,应试教育却势头不减,两相矛盾的特殊格局,促使很多教师思考如何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思考的人数在增加,正确的观念正在逐步形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颁布并实施多年,新课程的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使用,使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更为凸显。阅读从广义上讲,不再仅仅是语文学科的任务,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方方面面都离不开阅读,这为营造绿色海量阅读的氛围奠定了基础。
(二)家长意识
家长对素质教育期盼已久,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早已诟病却无可奈何,他们希望有一种公平的、科学的途径,以之为平台,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暂时协调起来,暂时调和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矛盾。绿色海量阅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这种思路不仅是暂时解决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矛盾的一種选择,更是最终解决二者矛盾的一种途径。绿色海量阅读能助力实现教育公平,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对此,绝大多数家长是认同的。课题组在对城乡家长进行问卷调研中,也对部分学生家长进行了访谈。访谈中针对“您希望您的孩子是看书的儿童还是刷题的学生”这一看似简单却难以作答的问题展开交流,家长们基本都表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看书。
在小学全面推行绿色海量阅读一定需要家长具备相应的意识观念,从调查结果看,目前多数家长已经基本具备了这一基础。
二、基本理论依托
(一)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通过观察与模仿进行学习,重视示范与榜样的作用。社会学习理论是绿色海量阅读的基本理论依据。绿色海量阅读是群体性活动,有别于一般的个体或家庭阅读。正是在群体性阅读的基础上才可以施行绿色海量阅读。群体性阅读过程中阅读者之间的模仿与交流起到相互促进与提高的作用,这恰恰是社会学习理论之于绿色海量阅读的价值所在。
(二)大语文教育理论
大语文教育理论倡导语文教育要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整结构、重视训练效率。大语文教育强调充分利用各种条件,通过各种方式与途径,将语文课和学生的社会生活紧密关联起来,打破以往语文教学的封闭式格局。推行小学绿色海量阅读正是基于大语文理论的一种实践,通过绿色海量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各方积累、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稳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这些恰恰体现的是大语文教育理论的精髓。
绿色海量阅读基本原理正是以社会学习理论和大语文教育理论为依据,从教育学与社会学等多重学科视角,明确指出小学绿色海量阅读是一种群体活动,其最小活动组织是班级,这为小学全面推行绿色海量阅读奠定了基本的理论立足点。
三、实践成效佐证
绿色海量阅读在北海市实验学校试点。2009年8月北海市实验学校一年级部分班级启动了探索推行绿色海量阅读的进程。经过4年的探索,形成了绿色海量阅读基本方案。方案形成后,于2013年8月开始正式实施,经过多年实践,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一)现有实践证明了绿色海量阅读的实效
已有的成功实践证明了推行绿色海量阅读对学生素质与教师能力的提升均具有特殊的意义。以率先在小学低中学段实施绿色海量阅读的北海市实验学校为例,实验班学生经过低中学段共四年的绿色海量阅读实践,均养成了科学的阅读、学习和生活习惯;在不到四年的时间内实验班学生人均阅读图书超过二百册,阅读量近两千万字;通过检测,学生的人均识字量、语言积累效果和记忆力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其他平行的非实验班学生。绿色海量阅读逐渐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的兴趣总有一处或多处着落点,学生的习得从范围上已远超一般课堂上的收获。其他借鉴和推广绿色海量阅读理论与经验的学校也证实了他们已获得相同或类似的实效。
绿色海量阅读的实施培养了一批“上得讲台、懂得科研、做得教改”的骨干教师。不仅培养了本教研组语文教师,还直接和间接地承担了培养兄弟学校语文教师的任务,培养成效显著。相关教师在探索和实践绿色海量阅读过程中公开发表论文和承担市级及以上科研(教改)项目的数量远远高于所在学校其他科组与教研组的平均水平。 (二)绿色海量阅读的理论与经验开始推广
经过不懈努力,绿色海量阅读理论与经验逐步得以推广,陆续被多所区内外小学采纳并通过适合本校或本班学情的“本土化”移植而得以推广实施。经过实践,他们都取得了预期的推广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通过推广和实施绿色海量阅读,学校整体形象得到大幅度提升,在当地同类学校中具有非常好的声誉和地位。
绿色海量阅读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经验可供各地的小学直接复制使用。各小学可以依据该理论与经验,找到与本校实际最契合的做法,探索开展适合本校条件的绿色海量阅读。绿色海量阅读的方法和创新思路也可供初中或高中学段借鉴,对正确界定绿色海量阅读的角色地位以及切实践行素质教育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价值,推广前景广阔。绿色海量阅读的成功实践为小学全面推行绿色海量阅读奠定了实践经验基础。
四、客观条件支撑
课题组调研结果显示,多数小学已经拥有一定规模和一定藏书量的图书馆(室),仅四成左右的小学(主要是乡村小学)目前尚无图书馆(室)。这些没有图书馆(室)的乡村小学又分为几种情况,一种是没有专门的图书馆(室),但拥有一定数量的图书;另一种则是既没有图书馆(室),也基本没有图书。后一种情况非常少,仅2所学校属于这种情况,占比仅为2.04%。
从客观条件上看,即便是偏远的乡村小学,也开始逐渐拥有一定数量的图书,拥有一定规模的学校图书馆(室),其中乡镇中心学校都已经具备了推行绿色海量阅读的基本条件,少数乡村小学目前在图书管理与图书馆(室)的建设与运行方面存在不足,但可以通过完善校内机构等方式予以完善。对极少数“双无”[无图书馆(室),又无图书]的小学,则需要当地的中心学校通过资源均衡调配的方式予以扶助,需要政府部门予以支持,也需要家长和社会的资助。少数特例毕竟是少数,况且这些极少数的学校都是处于边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客观条件的改善需要一定的时日,但并不影响小学整体上全面推行绿色海量阅读。等大多数小学基本施行了绿色海量阅读,后续也会对极少数“双无”的小学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那么,在广西小学全面推行綠色海量阅读指日可待。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资助经费重点课题“我区小学全面推行绿色海量阅读的研究”(课题编号:2019A0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饶满萍(1972— ),女,安徽望江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北海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