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单导学”是以“活动单”为平台,教师采用创设活动情境、点拨启发、评价激励等手段,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过程。“活动单导学”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活动”,二是“活动单”,三是“导学”。其中,活动是“活动单导学”的主题,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发展是“活动单导学”的根本目标。
根据“活动单导学”的模式,一堂语文课往往由3~4个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活动方案组成。活动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课文类型、学习内容等进行相应的设计调整,但无论怎么变化,都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变。
1.诗歌类
以《〈长征组歌〉两首》为例,其活动方案可设计如下。
活动1:预习展示。
交流你所收集到的关于长征方面的资料,在全班展示交流。
活动2:读懂诗意。
(1)朗诵诗歌。
(个人自由朗诵,注意易读错、写错的字词→组内进行朗诵展示→推荐代表全班朗诵)
(2)分别概括两首诗歌中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并说说作者描写这些困难有何作用。
(3)诵读比赛。
(小组讨论朗诵的节奏及方式→组内合作演练→班级展示→评出最佳小组并说明理由)
活动3: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找出诗中使用准确生动的词语,结合诗句赏析妙处。
(提示:可以从换词、修辞等角度进行赏析,赏析时要将词语放到句中去体会,想象场景,体会人物形象与精神)
活动4:背诵全诗,理解红军精神。
2.散文类
如《林中小溪》一课,其活动方案设计如下。
活动1:预习展示,整体感知。
(小组推荐展示,提醒全班同学易读错、写错的字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活动2:为什么作者在文中反复提到“障碍”一词?你如何理解?
活动3:研读课文,深度探究。
(1)结合全文概括小溪身上蕴含的精神。
(2)小溪流向大洋的过程与我们人生的道路有什么相似之处?作者借此表达自己怎样的人生感悟?
(小组讨论归纳→班级展示→评出最佳观点)
活动4:学习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
(自主思考→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3.文言类
以《愚公移山》为例,其活动方案设计如下。
第一课时
活动1:展示预习(文学文化常识、字词、表现手法等)。
活动2:自由朗读课文。
活动3:疏通文章大意。
(1)自主翻译。
(自读课文,自己尝试翻译→圈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准备组内交流)
(2)小组合作。
(商讨个人不能解决的词句→组内串讲课文,完成课文内容的梳理)
(3)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活动1:再读课文,完成问题(用原文回答)。
(1)愚公要移的是两座什么样的山?
(2)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3)移山的目标又是什么?
(4)他们是怎样移山的?
(5)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
(6)太行、王屋二山最终移掉了吗?
(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问题→班级展示交流结果)
活动2:品读文本,探究问题。
(1)请找出文中的几组对比并试分析其中一组的作用。
(2)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3)愚公移山在当今社会有无现实意义?
(学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归纳)
活动3:小组表演课本剧。
(组长合理分配角色,注意角色的语气、神态及性格特点→小组预演→全班展示→小组互评)
总之,“活动单导学”所倡导的活动,不仅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情况,更关注学生的能力、态度、情感及合作精神等个性品质的培养,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感悟体验,注重活动过程本身对学生的教育价值。
(责任编辑 陈剑平)
根据“活动单导学”的模式,一堂语文课往往由3~4个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活动方案组成。活动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课文类型、学习内容等进行相应的设计调整,但无论怎么变化,都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变。
1.诗歌类
以《〈长征组歌〉两首》为例,其活动方案可设计如下。
活动1:预习展示。
交流你所收集到的关于长征方面的资料,在全班展示交流。
活动2:读懂诗意。
(1)朗诵诗歌。
(个人自由朗诵,注意易读错、写错的字词→组内进行朗诵展示→推荐代表全班朗诵)
(2)分别概括两首诗歌中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并说说作者描写这些困难有何作用。
(3)诵读比赛。
(小组讨论朗诵的节奏及方式→组内合作演练→班级展示→评出最佳小组并说明理由)
活动3: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找出诗中使用准确生动的词语,结合诗句赏析妙处。
(提示:可以从换词、修辞等角度进行赏析,赏析时要将词语放到句中去体会,想象场景,体会人物形象与精神)
活动4:背诵全诗,理解红军精神。
2.散文类
如《林中小溪》一课,其活动方案设计如下。
活动1:预习展示,整体感知。
(小组推荐展示,提醒全班同学易读错、写错的字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活动2:为什么作者在文中反复提到“障碍”一词?你如何理解?
活动3:研读课文,深度探究。
(1)结合全文概括小溪身上蕴含的精神。
(2)小溪流向大洋的过程与我们人生的道路有什么相似之处?作者借此表达自己怎样的人生感悟?
(小组讨论归纳→班级展示→评出最佳观点)
活动4:学习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
(自主思考→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3.文言类
以《愚公移山》为例,其活动方案设计如下。
第一课时
活动1:展示预习(文学文化常识、字词、表现手法等)。
活动2:自由朗读课文。
活动3:疏通文章大意。
(1)自主翻译。
(自读课文,自己尝试翻译→圈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准备组内交流)
(2)小组合作。
(商讨个人不能解决的词句→组内串讲课文,完成课文内容的梳理)
(3)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活动1:再读课文,完成问题(用原文回答)。
(1)愚公要移的是两座什么样的山?
(2)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3)移山的目标又是什么?
(4)他们是怎样移山的?
(5)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
(6)太行、王屋二山最终移掉了吗?
(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问题→班级展示交流结果)
活动2:品读文本,探究问题。
(1)请找出文中的几组对比并试分析其中一组的作用。
(2)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3)愚公移山在当今社会有无现实意义?
(学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归纳)
活动3:小组表演课本剧。
(组长合理分配角色,注意角色的语气、神态及性格特点→小组预演→全班展示→小组互评)
总之,“活动单导学”所倡导的活动,不仅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情况,更关注学生的能力、态度、情感及合作精神等个性品质的培养,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感悟体验,注重活动过程本身对学生的教育价值。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