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本文立足笔者多年教学实践,实现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信息化;生活
于文森教授谈到,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我自己认为,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以较少的时间,精力的投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我的体会是要从下列几方面入手。
一、课前提出创新问题,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热情
要想实现有效的自主学习,需要首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此,我们需要摈弃传统的教学手段,通过创新的方式,给学生眼前一亮的感觉,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热情,在课堂导入环节,通过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要比告诉学生一条真理有用得多。通往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自己去探究真理。
比如,在探索“正多边形”时,在课堂导入阶段,笔者并没有急着让学生打开课文,讲授知识,而是先抛给了学生这样一个问题:“看看咱们的教室,已经多年没有装修过了,假如校方要对咱们的教室进行装修,重新给地面铺设地砖,并让你担当负责人,那么,你应该选择哪种正多边形的瓷砖呢?”问题提出后,学生们议论纷纷,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观点:正三角形、正四边形等。笔者给了学生教师的平面图,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通过计算对自己想法的可实施性进行了验证。发现并不是每一种正多边形都行得通,这便引发了大家的热烈思考,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很多情况下,只需要进行一个很小的转变,就可以让课堂教学以另一种全新的方式推展开来。课堂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的初始阶段,我们应该将这一环节重视起来,以创新的方式带领学生探究新知,提升学生探究的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生成。
二、信息化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初中数学课堂告别了旧世纪,迈向了一个全新的新世纪。对于丰富初中数学课堂,信息技术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的加持下,能够使数学知识的传授过程变得更加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学习“有理数”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插入图片给学生提出问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并做好课前导入。在引发学生好奇心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行教学,引入关于“有理数”概念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思考关于有理数的相关知识,这样便为之后的教学扫清了障碍;之后,笔者又给学生呈现了一组数字,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对这些数字进行分类:8,—8,0,2/3……让学生将其分为正数、负数,并说出分类依据。如此,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还能促使他们对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基础上进行教学,师生之间会进行良好的沟通,这样学生的学习欲望会得到极大的增强,进而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材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自身和周围环境中的自然现象、社会生活、数学或其他学科中的问题,为知识学习的切入点,突出数学与现实世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知识产生的由来,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引导他们的思维指向将要学习的新知识。
比如,“平方根”的教学,通过ppt演示:如何裁出一块面积为25dm2的正方形画布,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引入课题,很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还有“角的比较”这节课时,从国旗上的五角星自然过渡到五个角的计算,再引出课题。始终紧扣教材,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融合,让学生达到共情,获得学习数学的动力。
四、设置创新练习,延续学习深度
练习是数学新课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新课的教学不应该随着知识讲授的完成而结束,我们还要通过练习来检验学生知识理解的深度和知识掌握的程度。
比如,在教学完“平行线”的内容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练习题:线段AB平行于线段CD,有一点P既和点A相连,也与点C相连。点P在平面上的移动,造成了四种图形状态的变化。请学生分别就这四种情况对其中的∠P与∠A和∠C的关系进行分析。
同以往一个问题对应一个图形的情况相比,這种练习形式新颖了许多。在变化的图形当中把握不变的平行关系,让学生们得以更加灵活、深入地感悟平行线相关的理论知识。
让学生进行课后练习,是为了能够检验学生在课堂中的真实收获。一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找到自己的知识点方面的薄弱之处;二来,课后练习还能够起到巩固已学知识的目的,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有效的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希望诸位能够不断探索,使初中数学教学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王锋.“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案例探究分析[J].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1(9):24-26.
[2]史宁中.《数学课程标准》若干思考[J].数学通报.2007(5):1-5.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信息化;生活
于文森教授谈到,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我自己认为,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以较少的时间,精力的投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我的体会是要从下列几方面入手。
一、课前提出创新问题,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热情
要想实现有效的自主学习,需要首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此,我们需要摈弃传统的教学手段,通过创新的方式,给学生眼前一亮的感觉,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热情,在课堂导入环节,通过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要比告诉学生一条真理有用得多。通往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自己去探究真理。
比如,在探索“正多边形”时,在课堂导入阶段,笔者并没有急着让学生打开课文,讲授知识,而是先抛给了学生这样一个问题:“看看咱们的教室,已经多年没有装修过了,假如校方要对咱们的教室进行装修,重新给地面铺设地砖,并让你担当负责人,那么,你应该选择哪种正多边形的瓷砖呢?”问题提出后,学生们议论纷纷,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观点:正三角形、正四边形等。笔者给了学生教师的平面图,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通过计算对自己想法的可实施性进行了验证。发现并不是每一种正多边形都行得通,这便引发了大家的热烈思考,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很多情况下,只需要进行一个很小的转变,就可以让课堂教学以另一种全新的方式推展开来。课堂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的初始阶段,我们应该将这一环节重视起来,以创新的方式带领学生探究新知,提升学生探究的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生成。
二、信息化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初中数学课堂告别了旧世纪,迈向了一个全新的新世纪。对于丰富初中数学课堂,信息技术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的加持下,能够使数学知识的传授过程变得更加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学习“有理数”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插入图片给学生提出问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并做好课前导入。在引发学生好奇心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行教学,引入关于“有理数”概念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思考关于有理数的相关知识,这样便为之后的教学扫清了障碍;之后,笔者又给学生呈现了一组数字,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对这些数字进行分类:8,—8,0,2/3……让学生将其分为正数、负数,并说出分类依据。如此,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还能促使他们对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基础上进行教学,师生之间会进行良好的沟通,这样学生的学习欲望会得到极大的增强,进而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材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自身和周围环境中的自然现象、社会生活、数学或其他学科中的问题,为知识学习的切入点,突出数学与现实世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知识产生的由来,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引导他们的思维指向将要学习的新知识。
比如,“平方根”的教学,通过ppt演示:如何裁出一块面积为25dm2的正方形画布,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引入课题,很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还有“角的比较”这节课时,从国旗上的五角星自然过渡到五个角的计算,再引出课题。始终紧扣教材,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融合,让学生达到共情,获得学习数学的动力。
四、设置创新练习,延续学习深度
练习是数学新课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新课的教学不应该随着知识讲授的完成而结束,我们还要通过练习来检验学生知识理解的深度和知识掌握的程度。
比如,在教学完“平行线”的内容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练习题:线段AB平行于线段CD,有一点P既和点A相连,也与点C相连。点P在平面上的移动,造成了四种图形状态的变化。请学生分别就这四种情况对其中的∠P与∠A和∠C的关系进行分析。
同以往一个问题对应一个图形的情况相比,這种练习形式新颖了许多。在变化的图形当中把握不变的平行关系,让学生们得以更加灵活、深入地感悟平行线相关的理论知识。
让学生进行课后练习,是为了能够检验学生在课堂中的真实收获。一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找到自己的知识点方面的薄弱之处;二来,课后练习还能够起到巩固已学知识的目的,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有效的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希望诸位能够不断探索,使初中数学教学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王锋.“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案例探究分析[J].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1(9):24-26.
[2]史宁中.《数学课程标准》若干思考[J].数学通报.2007(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