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们常讲:“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这句话的误导下,很多人只是把数学与思维联系起来,认为数学只能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其实不然。在数学学习中也离不开阅读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数学阅读有助于培养基本学习能力,通过数学阅读可以使学生具备个性学习和发展的基本技能,以适应“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思想。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学好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数学中不光有数字运算、空间关系和逻辑思维的问题,阅读理解能力常常是解决数学问题,特别是数学文本问题的必要前提。因此,在数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就要提高他们的数学阅读力。下面就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方面浅谈自己的一点粗浅认识:
一、数学阅读的本义。
教育心理学认为,数学阅读是阅读主体根据已有旧知,在一定阅读动机的驱使下,依托阅读习惯,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将文字语言转译成数学符号语言,并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数学阅读能力指顺利完成数学阅读任务的复杂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数学阅读对学生思维的影响
1、变换方式、激发兴趣、训练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速度快,即能对问题迅速作出反映。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反应迅速、思维敏捷的人才,而快的反应、敏捷的思维并不是天生的,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形成,可以通过不同的阅读方式,持久地加以训练。
2、大胆质疑、合理探索、训练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独创性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依赖、不盲从,能有主见地分析判断。在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去疑——质疑——探索——释疑,要努力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自己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空间,进而锻炼思维的独创性。
3、纵横比较、求同存异、训练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深入地钻研思考问题,不满足表面的认识,善于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的特征。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准确把握知识的重点和关键。对于概念、性质不是简单的背诵,而是逐句、逐字的推敲、剖析,直到弄懂其真正含义。让学生养成读书时动手、动眼、动脑时多种器官合成运作的习惯。
4、丰富想象、驰骋联想、训练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善于深入地钻研和思考问题,广开思路,多方向、多角度、多途径进行思考,探求解决问题多种可以能性的思维训练。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
叶圣陶先生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学不好的。”做任何事都需要兴趣的引领。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不同于其他的阅读,它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需要认真细致,需要读写结合,需要积极的思维活动的参与,更需要意志的支持。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产生阅读的动机。
四、探索数学阅读的策略
1、以身作则,引起关注。数学老师的示范阅读的应该是学生的表率,老师的示范阅读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述能力。这就要求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通过老师阅读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2、细化要求,教给方法。
第一,激发兴趣,以“疑”导读。数学课本上的概念、规律等语言简练、叙述严谨,对学生来讲比较枯燥,不易理解。老师在提出读的要求之前,要先让学生明白什么原因读,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只有明白了读的原因后,才会带着问题去读,有意识地在读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是盲目地莫名其妙地读书。只有老师经常这样训练,学生才能慢慢地形成“在读的过程中思考”的良好习惯,而不致于常常机械地朗读。
第二,手脑并用, 以“动”带读。数学阅读理解有着自己的特殊性,重在理解领会,而实现领会目的的行为之一就是“内部语言转化”,即把閱读的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数学中的语言常常非常简洁,一些数学概念、数量关系通常是隐藏的、含蓄的。老师可以边读边做一做、画一画、写一写。
第三,多样表述,以“思”促读。语言的灵活性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述问题的能力,也是智力活动灵活程度的体现。在教学中,老师要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同一问题,这样便于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咬文嚼字,以“辨”明读。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关键字词的讲解必须准确、透彻,要注重对“各”、“分别”、“占”、“相当于”等词义的处理。在低年级教学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咬文嚼字,像“一共”、“剩下”、“飞走了”、“又来了”等词,让孩子们圈起来,并让他们想象题中相应的情景,描述情景后,又列式计算。
3、表扬鼓励,及时评价。老师仍要重视对学生阅读成效作出激励性评价和肯定性评价,更要注重其参与过程及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老师可以结合每周的评价表,对孩子这一阶段“阅读”的表现,及时作出评价,对于表现好的孩子,应及时鼓励,对暂时比较落后的孩子,老师应及时捕捉他们的进步,促使他们很快地进步。
叶圣陶老人讲得好:“教是为了不教”。很好地诠释了: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只有在学生的主观意识中播下数学阅读的种子,才能使数学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分析、推理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真正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获得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学好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数学中不光有数字运算、空间关系和逻辑思维的问题,阅读理解能力常常是解决数学问题,特别是数学文本问题的必要前提。因此,在数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就要提高他们的数学阅读力。下面就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方面浅谈自己的一点粗浅认识:
一、数学阅读的本义。
教育心理学认为,数学阅读是阅读主体根据已有旧知,在一定阅读动机的驱使下,依托阅读习惯,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将文字语言转译成数学符号语言,并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数学阅读能力指顺利完成数学阅读任务的复杂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数学阅读对学生思维的影响
1、变换方式、激发兴趣、训练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速度快,即能对问题迅速作出反映。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反应迅速、思维敏捷的人才,而快的反应、敏捷的思维并不是天生的,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形成,可以通过不同的阅读方式,持久地加以训练。
2、大胆质疑、合理探索、训练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独创性指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依赖、不盲从,能有主见地分析判断。在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去疑——质疑——探索——释疑,要努力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自己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空间,进而锻炼思维的独创性。
3、纵横比较、求同存异、训练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深入地钻研思考问题,不满足表面的认识,善于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的特征。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准确把握知识的重点和关键。对于概念、性质不是简单的背诵,而是逐句、逐字的推敲、剖析,直到弄懂其真正含义。让学生养成读书时动手、动眼、动脑时多种器官合成运作的习惯。
4、丰富想象、驰骋联想、训练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善于深入地钻研和思考问题,广开思路,多方向、多角度、多途径进行思考,探求解决问题多种可以能性的思维训练。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
叶圣陶先生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学不好的。”做任何事都需要兴趣的引领。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不同于其他的阅读,它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需要认真细致,需要读写结合,需要积极的思维活动的参与,更需要意志的支持。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产生阅读的动机。
四、探索数学阅读的策略
1、以身作则,引起关注。数学老师的示范阅读的应该是学生的表率,老师的示范阅读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述能力。这就要求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通过老师阅读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2、细化要求,教给方法。
第一,激发兴趣,以“疑”导读。数学课本上的概念、规律等语言简练、叙述严谨,对学生来讲比较枯燥,不易理解。老师在提出读的要求之前,要先让学生明白什么原因读,要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只有明白了读的原因后,才会带着问题去读,有意识地在读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是盲目地莫名其妙地读书。只有老师经常这样训练,学生才能慢慢地形成“在读的过程中思考”的良好习惯,而不致于常常机械地朗读。
第二,手脑并用, 以“动”带读。数学阅读理解有着自己的特殊性,重在理解领会,而实现领会目的的行为之一就是“内部语言转化”,即把閱读的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数学中的语言常常非常简洁,一些数学概念、数量关系通常是隐藏的、含蓄的。老师可以边读边做一做、画一画、写一写。
第三,多样表述,以“思”促读。语言的灵活性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述问题的能力,也是智力活动灵活程度的体现。在教学中,老师要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同一问题,这样便于学生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咬文嚼字,以“辨”明读。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关键字词的讲解必须准确、透彻,要注重对“各”、“分别”、“占”、“相当于”等词义的处理。在低年级教学解决问题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咬文嚼字,像“一共”、“剩下”、“飞走了”、“又来了”等词,让孩子们圈起来,并让他们想象题中相应的情景,描述情景后,又列式计算。
3、表扬鼓励,及时评价。老师仍要重视对学生阅读成效作出激励性评价和肯定性评价,更要注重其参与过程及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老师可以结合每周的评价表,对孩子这一阶段“阅读”的表现,及时作出评价,对于表现好的孩子,应及时鼓励,对暂时比较落后的孩子,老师应及时捕捉他们的进步,促使他们很快地进步。
叶圣陶老人讲得好:“教是为了不教”。很好地诠释了: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只有在学生的主观意识中播下数学阅读的种子,才能使数学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分析、推理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真正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获得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