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易性癖的沼泽地

来源 :分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jian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莫算来,安小米带着女儿没回家已有一年之久。在省城的日企做领班,繁重的工作任务常常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再说她跟老公早就没感情可言,自小女儿出生后,无休止的吵架已成家常便饭。
  在安小米的眼中,老公张霖简直就是窝囊废。论工资,他没安小米的一半,论身材,他没安小米高挑,可儿子楠楠偏偏像他,15周岁还不足1.6米。更让她无法容忍的是老公自被裁员后,就一直沉迷赌博与喝酒,家中所有生活费用几乎都是安小米承担。
  安小米又想起家中正读初中的儿子楠楠。一年不见,那孩子不知成啥模样?自己刚好放年假,又恰逢周末,安小米决定带女儿韵韵回家住两天。
  进门一刻,儿子楠楠就兴奋地迎上来,耳垂下那大大的耳环不停摇晃,佩着银色的手镯。这一幕令安小米有些不快,更令她不可思议的是,儿子跟她说话的时候,始终用娇柔的语气,还不停地撒娇。
  她本想直接责问老公,儿子怎调教成这般模样?无奈跟老公失去沟通已有一年之久,她生怕一开口就成为战争的导火线。再说张霖一见她回来,就借故朋友聚会,说晚上不回家。
  见到穿着花裙子、轻灵快乐的妹妹,楠楠羡慕地说:“妹妹你真幸福!可以撒娇、任性,得到妈妈的宠爱。不像我,整天活得那么累。”想到自己带女儿寄宿在公司这一年里,整日奔波忙碌,对儿子除了寥寥无几的电话问候,根本就没有尽到母亲的责任,安小米的脸上闪过一丝不安与愧疚。
  楠楠委屈地告诉妈妈,她不在家这段日子,家中所有的家务都落在他的身上。爸爸除了喝酒,什么都不干,最近还经常生病,从洗衣做饭到照顾爸爸,样样都离不开他。而爸爸除了对他严厉管教外,还经常责骂他,从来就没有关心过他。
  午饭后,妹妹把带来的衣服放进哥哥的衣柜里。不一会儿,安小米就看见楠楠进自己的房间后,就再也没有出来,一敲,门居然被锁上。安小米的心中闪过一丝不祥的预感。她使劲敲了几下。好久,儿子开出一条门缝,探出头不耐烦地问:“妈妈!有事吗?”“妈妈难得回来一次,想帮你整理下房间!”
  儿子楠楠边扣纽扣,边把门打开,放妈妈进去。安小米一脸惊讶,房间里一地狼藉:粉色的连衣裙,绿色的碎花短裙,白色的少女胸罩乱七八糟地丢在地上。而这些都是妹妹带回来的花花绿绿的女孩服饰。
  安小米恍然大悟,原来儿子躲进房间里,是为了在镜子前面偷偷试穿妹妹的衣服。她一阵眩晕,恐惧在她的瞳孔慢慢放大,她隐隐约约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
  下午,安小米买了些水果,独自走访了儿子的班主任李老师。
  一见面,李老师就一个劲地埋怨说:怎么每次给你们家打电话,你们都不在,只剩下楠楠自己。谈到楠楠,林老师连连摇头:这孩子性格孤僻,喜欢独来独往,几乎没有朋友。更令人担心的是他最近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自卑感越来越强烈。
  老师还悄悄告诉安小米,楠楠班上有一男生高大、健美,在班上很有号召力,楠楠对那男生几乎达到一种狂恋的地步,他上课经常走神,目光总不由自主地回头盯着那个男生发呆,每次总是要老师提醒他才回过神来……听了李老师的话后,安小米更加不安。这孩子到底怎么啦?
  当天晚上,安小米迫不及待地领着儿子楠楠走进了本市一家有名的心理咨询室……
  专家分析
  楠楠喜欢女性饰物,羡慕女性,模仿女性的举止、言谈,甚至她们的思维方式。甚至可能今后连性爱心理、性伴选择上均立足于女性角色。他的这种症状可诊断为易性癖。易性癖是一种性别认同障碍,属于性身份障碍。患者认定自己应有的性别与现有的性别身份相违背。他们持续地讨厌自身的性别特征和身份,为此而极度痛苦,强烈要求转换为异性。这种人往往作异性装束,言谈举止如同异性一样。
  给安小米的对策:
  1、让孩子在父母的关爱中成长
  楠楠因为缺少爱,内心孤单寂寞,心事不敢跟父母诉说。安小米首先要做的是跟老公达成共识,给予孩子一份完整的爱与关怀。在孩子充分地宣泄以后,家长要适当地调整孩子情绪,充分保证睡眠,让孩子在关爱中快乐成长。
  2、帮助孩子认识易性癖
  在孩子信任父母的基础上,要抓住契机,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真正的性别身份,接受现实,引导孩子下定决心把自身的这种性别易位矫正过来,帮助他度过心理危机。
  3、消除自卑心理
  楠楠的自卑感极其强烈,总是以弱者求生存。父母可以利用饭前饭后等空暇时间组织讨论,或与孩子交流探讨,让他明白真正的男子汉不以身材高大为衡量标准,只有坚强面对一切,在一次次的挑战中成长起来的人才称得上真正的男子汉。家长可以创造机会让楠楠看到自己的长处。同时,父母还可以与学校接轨,希望老师和同学多关心楠楠,多鼓励他,让他逐渐认识自身的优点,接纳自我,清除从前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
  4、转移注意力
  父母不要让琐碎的家务占领孩子的全部时间,要让他有时间接触各类优秀的图书,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多结交新的朋友,丰富孩子的生活,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责编 宿 淇
其他文献
2009年生的一场不大不小的病让我认识到:健康面前人人平等,再多的钱也买不来健康。从此,我开始洗心革面,放弃高薪过上了有舍才有得的健康生活。    在外资公司工作没时间养病    去年上海春天的气温像猴子一样上蹿下跳,稍不注意我就着凉咳嗽了,我想小病能混就混过去吧,因为工作实在是忙,哪有时间看病。可咳到第三天受不了了,喉咙又痒又痛又肿,胸部隐隐作痛,呼吸的时候感觉有一面小红旗在喉咙口飘啊飘的,没办
期刊
爱情会有黯淡之日,败家却是常青树,女人将内心的快乐或者郁闷换成堆在手边的一堆物质,触手可及,仿佛就能永远。但大凡败家女,都面临“众叛亲离”的窘迫,爱人不满,父母责怪,荷包瘪瘪。  但孩子他娘是个例外。她是个人见人爱的败家女。三年时间,她在淘宝上网购了上百万的东西,老公却乐滋滋地给她付账,网友们疯狂地跟着她扫货。出版社给她出版了三本淘货心得。    网购,理智而聪明    在网购之前,孩子他娘就是个
期刊
1    描眉,画眼,扫粉,补口红。镜子前,我左旋右转,金色的羊毛短裙好像一个小斗篷,哗地蓬起来,又哗地瘪下去。  我继续在那里折腾,而那双眼睛,一直藏在镜子角落里,肥大的身子陷在沙发里像只鼓胀的气球。收拾利落了,起步要走,她终于吃不住劲,从沙发上颤起来,将电视遥控器扔到茶几上,貌似无意地问了句:“这是干什么去?”  “约了朋友吃饭。”回答简短利落,不等她继续发问,高跟鞋一扭,一步三摇地碰上了门。
期刊
一    我与陈的婚外情最终被小茵知道了。  那天,我与陈吃过晚饭后,回到家里。家里没开灯,我以为小茵带儿子去了她父母家,可是,开灯一看,小茵正坐在沙发上。  我一惊:“怎么傻坐着?儿子呢?”  小茵冷冷地说:“儿子我送我父母家去了。”  “又不是周末,送他去爸妈那儿干什么?”  小茵冷笑一声看着我:“我不想让儿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不想让他知道他有个多么肮脏的父亲!”  “小茵,你这是什么话?”
期刊
这是一部比电影还离奇的现实版亲情伦理剧:病危的母亲,希望见自己送出去27年的女儿最后一面。一位女孩冒充老人女儿前来认亲,帮助老人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更重要的是她为老人找到了亲生女儿。面对真假女儿同时出现,老人做出了一个母亲异乎寻常的抉择!    病危母亲的心愿    2007年初,家住南京市浦口区石桥镇汤集村前垛组的朱官翠被检查出身患肝癌,而且已经到了晚期,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也许是感到自己来日无
期刊
每个人生来都拥有幸福通行证,幸福有时还会买一赠一。像他,本分可靠,还有,高大帅气……    1    很少化妆。偶尔例外。那天清晨我站在大镜前,细细将淡眉描齐,再抹口红。化妆不是为了约会,纯属闲着没事。同室的吴小媚起来了,蓬松着一头长发,拖拖沓沓往洗手间走。经过我身边,伸出脑袋,冲镜子扮一个鬼脸。  我顿时泄了气。  即使不洗脸不化妆,吴小媚也永远面如凝脂,眉似山黛。她的嘴唇肉嘟嘟粉艳艳。更要命的
期刊
再没有一种人,能如母亲,将自己残酷到底。  ——题记    苦命人爱在惺惺相惜    曹科华的家在张家界慈利县苗市镇。  1988年,21岁的曹科华和邻村的李修建结婚,次年,曹科华生下儿子李欢。这本是一个甜蜜的家庭。然而,很快李修建却患上红斑狼疮。为了给丈夫挣药费及托起这个苦难的家,曹科华四处打工,苦苦撑过18年。2004年,李修建撒手而去。  2005年,乡邻怜悯这个苦命的女人,便介绍她前往石门
期刊
1949年~2009年,共和国的六十年。是中国女性进步与发展的六十年。  女人的命运和厨房紧密相连,而厨房则是这个时代的缩影。  往事历历,抖开岁月的尘埃。我依稀看见奶奶围着烟熏火燎的锅台劳碌着。她老人家独自坚守的“一亩三分地”,如今已出现了男人的身影。他们和女人一起分享着烹饪的快乐;妈妈生火做饭的蜂窝煤炉已成过去。整体厨房、开放式厨房,成为人们快乐幸福生活的空间;我的21世纪将迎来一个女人不想做
期刊
今年12岁的朱小波原本是江苏省某小学的四年级学生,一年前突然失明后,在外打工的父母带着他辗转多个城市治疗。可朱小波的病情不但没好转,甚至有医生诊断他为先天性视神经萎缩,将永远失明。然而,就在一家人做好最坏打算,把朱小波送进盲人学校学习一门谋生技艺时,一个经验丰富的教授发现孩子的失明很蹊跷,最终打开孩子的心理暗室带他走出了黑暗世界。    留守少年突然失明    1998年,朱小波出生在江苏省兴化市
期刊
1    她第一次见到他,是在市区的一座立交桥下趴活时。几个大男人都等在那里,有的聊天,有的擦拭车上的灰尘,有的在用手机上网,而他则在看当天的晨报。  她刚刚进入出租车这一行业,或许是看出她的拘谨,看上去年轻、俊朗的他在看到她的第一眼,就自来熟地说,哟,来了个美女!  这样轻松的搭讪方式,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人群中有人笑了,随声附和:欢迎欢迎!她也笑了,朝他投去感激的一瞥,他正用温和的目光看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