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红草莓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haiyi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陽春三月,草长莺飞,百花盛开。
  廖海玲这个名字,虽然早有耳闻,但初次见她,还是在电视屏幕上。每年“两会”,镜头前的她都是落落大方,不仅能准确传达会议精神,还能用亲切的语言,拉近自己与观众的距离。
  我们都是光山县的政协委员,平时参加政协组织委员学习、参观、考察、视察等集体活动,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大家都有很多共同语言。这让我产生了要采访她的想法。
  再三考虑之后,我终于踏进了她工作的信访局。
  信访局和行政中心背靠背,坐南朝北,位于县城三环路和海营路交汇处。踏入接待大厅,迎面是一排接待窗口,接待人员都在有条不紊地工作着。穿过干干净净的接访走廊,拾级而上,在三楼的拐角处,我一眼就看见了信访局办公室的牌子。
  走进办公室,我看到了正在忙碌的廖海玲。她身材中等,不高不矮,不胖不瘦,外穿米黄色风衣,内着黑色西装和打着白底蓝花蝴蝶结的衬衣,穿着半高跟皮鞋。她看到我后,笑脸相迎,她的眼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但笑容里还有几分掩饰不了的憔悴。
  我知道廖海玲时间紧,作为办公室主任,她每天都要接待大量的来访人员,处理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还要协调方方面面的工作,所以,一进门我就不敢怠慢,说明来意后,直奔主题。
  知道我的来意之后,她笑着把我让到座位上,并给我泡了一杯茉莉花茶,室内顿时弥漫着淡淡的清香。我一边品茶,一边思考,像她这样善于制造友好氛围的接访人员,什么样的矛盾不能化解呢?难怪大家都为她点赞。
  为了不影响其他同事办公,我们把交谈的声音压得很低。
  作为一名信访干部,让她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帮群众消除疑惑,打开心结。作为一名80后,廖海玲年轻有为,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办群众所办。在群众中享有很好的口碑,十分难得。
  2014年5月,信阳市率先在全国创新实践手机短信信访。经过悉心钻研手机终端平台,学习转办交办流程,廖海玲很快成为了全县短信信访专家。她按照快办、办好的原则,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不等不拖,能答复的立即答复,能解决的立即解决。因此,光山县手机短信立案的所有案件基本都能按期办结,办结案件满意率为91%,群众诉求和意见建议第一时间在基层得到了解决,减少了矛盾上行,全县到京、省、市、县上访同比明显下降,实现了社会形势持续平稳向好。
  手机短信案件办理满意率已达91%,这是不是意味着还有9%的短信案件,在办理上遇到了困难?
  我有些疑惑。
  “可以这样理解。”廖海玲顿了一下,随即充满自信地说,“我正在向群众满意率100%的方向努力。”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7年8月,群众反映县城司马光广场每天从早上6点到夜里10点多,广场舞大喇叭的声音很刺耳,影响正常生活。廖海玲将信息转交至县公用事业局(现城管局)和县环保局后,两个单位密切配合,及时安排执法人员到群众反映的地方执法。次日早晨7点,该群众向手机短信平台发送信息表示感谢,称问题已得到解决。解决的过程不到24小时。
  廖海玲工作上的反应力、行动力和执行力有目共睹,工作效果之所以这么好,与她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投入不无关系。别看她修着齐耳短发,每天忙忙碌碌,办事风风火火,雷厉风行,干练果决,就像个“假小子”,但在困难群众面前,她可是个温柔似水、热情周到、无微不至的知心姐姐。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每一个信访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在这方面,廖海玲堪称拔尖人才。她平时喜欢跟群众“扛”,有时还“扛”得信访群众哈哈大笑。笑了以后,气消了,回家去了。
  但是,也有遇到麻烦的时候。
  有一天,一个80多岁的老访户气势汹汹地闯到接访大厅,楼上楼下吼了一圈,然后在接访窗口前停了下来。老人对她说:“我要打个电话。”廖海玲把电话挪到窗口,帮助老人拨了号码,然后就低头忙手头上的事。老人打了电话以后,突然将话筒扔到她身上,怒气冲冲地离开接访大厅。看着老人离去的背影和同事们愤愤不平的眼神,她的泪水禁不住夺眶而出。当时,廖海玲到信访局工作只有一个多月,对很多老访户的情况并不熟悉,这个老人来了以后,并没有反映问题,却将自己的气撒到她身上。那一瞬间,她对自己从事的职业产生了动摇,但很快她就醒悟过来,这还是因为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到位。后来,经过深入细致地了解,廖海玲知道了老人的苦处和难处,最终帮老人解决了问题。老人笑了,而且在家人的陪同下,亲自来到信访局向廖海玲道歉。老人知道廖海玲因长时间伏案工作有颈椎病,还特意带来特效膏药,为她小心翼翼地贴上。那一刻,廖海玲的泪水禁不住再一次夺眶而出。工作上得到理解和认可,对廖海玲来说,是最大的幸福。
  廖海玲所做的工作,不仅化解了群众身边的难题,而且还影响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要决策。
  2014年,一位群众向手机平台发送信息称,南大河是光山人民的母亲河,儿时的南大河碧波荡漾,小伙伴经常在河里游泳嬉戏。可是现在,南大河河岸垃圾成堆,河水脏污,路边的夜市烧烤向河里排放污水,倾倒垃圾。建议县委政府对南大河进行治理。
  收到群众反映的社情民意,廖海玲立即向县委、县政府报告。县委书记刘勇看到这条信息后,想起30多年前他在光山二高实习期间,在南大河边散步的情景,感慨万千。他亲自来到南大河,发现真实的情景与群众反映的一致。不久以后,官渡河区域(南大河)综合治理便拉开了序幕。
  几年来,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官渡河区域综合治理效果凸显,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受到上级领导和当地民众的交口称赞。官渡河区域综合治理的力度和效果,超出了群众的预期。2017年5月,河南电视台“百姓信访”栏目组将官渡河区域综合治理作为手机信访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采访,并作了专题报道。
  廖海玲是云南师范大学新闻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在信阳学院中文系有过一段美好的任教经历,现在回到一个县级信访局工作,纠结过吗?   帶着这个问题,我和廖海玲做了进一步的交流。
  她坦诚地说,纠结多少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不过,当廖海玲离开教师岗位时,她的同事曾断言:“你将是下一个赵树理。”众所周知,赵树理是一个擅长写农村题材的作家。同事的话,是在提醒廖海玲,农村信访工作将面临复杂的矛盾纠纷。置身广阔的农村天地,她或许写不出赵树理那样的鸿篇巨制,但她可以通过信访这个小小的窗口,观察社会,了解人生,成就梦想。
  近年来,手机信访、网上信访、微信信访、电话信访等信访渠道不断拓展,群众反映问题的途径越来越多,解决问题的速度越来越快,越级上访的人数越来越少。2016、2017年光山县连续被评为“信阳市信访工作先进县”;2018年光山县信访工作位居全省第十二位,2019年位居全省第一位。对廖海玲来说,信访不再是“机关第一难”,她总是带着自豪去干工作。作为光山县信访工作的见证者、参与者,廖海玲渐渐对信访工作、对信访局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廖海玲在光山县信访局工作期间,正赶上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扶贫路上,廖海玲思路清晰,勇于担当,积极作为,谱写了很多温暖人心的故事。
  她帮扶的贫困户在斛山乡付岗村。脱贫攻坚刚开始的时候,她收到了贫困户梅纪琳写来的一封信。从信中得知,梅纪琳几年前在北京卖菜,落下了病根,现在头部又长了瘤。收到信后,她立即向单位领导报告了此事,也向付岗村进一步了解情况。紧接着,她又与县红十字会、妇联联系,争取多方渠道为梅纪琳提供帮助。她也很快到村与梅纪琳见面,询问病情,并带梅纪琳到武汉医院检查,好在脑瘤属于良性,不需要手术。
  梅纪琳的丈夫、儿子和儿媳都在外务工,她在家照顾不满1岁的孙子。因为家庭不是很富裕,孩子不满周岁,父母就外出打工,也的确是无奈之举。廖海玲考虑到,如果年轻的夫妻在家创业,每天既能见到孩子,又能照顾父母,该多好。想到这里,廖海玲与梅纪琳的儿子、儿媳电话沟通,告诉他们,现在光山县电子商务发展得非常不错,有很多贫困户在家创业,网上销售“光山十宝”等农副产品,收入也非常好。年轻人有文化,懂电脑,学起来应该很快。在廖海玲的说服下,梅纪琳的儿子、儿媳回到家里。廖海玲引导他们参加电商培训,实现在家创业。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梅纪琳一家不到一年就实现了稳定脱贫,在付岗新村建起了漂亮的楼房。梅纪琳的孙子今年4岁了,因为孩子有父母陪在身边,身心健康,可爱又聪明。每次廖海玲去走访,他都主动坐到她的膝上,甜甜地叫她“海玲小姨”,还时不时给他的“海玲小姨”背诵古诗。
  2020年7月,廖海玲任县信访局办公室主任后,她更是鼓足了干劲,每天像小蜜蜂一样辛勤工作,累并快乐着。
  也许有人会问,廖海玲这么努力地工作,动力源泉来自哪里?
  谈及这个问题,她说:“信访工作并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平时众多领导参与接访,对她来说,无疑也是一种鼓舞。”每个工作日,县信访接待大厅都有县处级领导轮流接访,县委书记、县长每月都参与接访。弦山街道办事处、紫水街道办事处、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城市管理局、人社局、市场监管局、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也会参与进来,全县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共同努力维护信访工作。说到工作动力,她说,领导的关怀肯定、团队的互助合作、家人的理解支持、社会的关注期待,都是鞭策自己不断前行的动力。
  采访就要结束了。
  廖海玲又给我的茶杯里添满了水。茉莉花在开水里沉浮、游弋,散发出的芳香沁人心脾,让人越喝越清醒。窗外天高云淡,微风习习,接近中午的阳光格外明亮。
  最后,一位在场的女同事告诉我,廖海玲在工作之余,时常有个想法,那就是期待走出信访部门,能更直接地接触矛盾、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提升工作能力。
  廖海玲既有女性的柔情,又有男儿的铁肩和魄力,我相信廖海玲一定会有更大的舞台进一步展示自己的能力。这不仅是她个人的抱负,更是社会的期待。
  光山大地雨水充沛,美丽富饶。冬去山清水秀,春来鸟语花香。清清的紫水河,穿城而过,静静地流淌;巍巍的弦山,耸立云天,高高在上。
  平凡故事,成就平凡人生;平凡人生,抒写时代风流。
  采访匆匆,但是廖海玲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廖主任,今天慕名拜访,受益匪浅。”我合上采访本,深有感触地说,“信访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咸您都尝遍了。我觉得您就像美丽的红草莓,甜里透着酸,酸里透着甜,叫一下你的名字,顿时满口生津——你看我打的这个比方恰当吗?”
  “啊哈,你的评价太高了。”廖海玲腼腆地笑了,见我要走,便起身相送,不好意思地说:“不过我还真的喜欢红草莓,尤其是美丽的红草莓。”
  责任编辑/董海燕
其他文献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88年前,毛泽东在瑞金大柏地填下的这首词,以欢快的笔调,描绘了大柏地色彩斑斓的雨后景色,同时也表达出建设中央革命根据地和红都瑞金的美好憧憬。88年后的今天,当记者来到这片红色的土地,既真切感受到革命老区“今朝更好看”的时代画卷,又被“当年鏖战急”的历史足迹所深深感染。  在历史长河里,百
期刊
行走在井冈山,这里的红旗、红星雕塑、“天下第一山”的石碑都在讲述着红军的不朽史诗。  1962年3月,朱德委员长重游井冈山故地,他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挥笔写下了“天下第一山”。井冈山的最高峰海拔不过1597米,从这个角度上看,它在中国的万山丛中不过是小字辈,但它在精神层面上永远是“天下第一山”。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走上井冈山,开始工农武装割据斗争。  巍巍井冈,创建了第一个农
期刊
反叛与背离  “我弹贝斯难听到什么程度?”  “我每天练琴,邻居去敲我家的门,让我不要弹了。”  “我去给我爸弹,弹着弹着发现他睡着了。”  “我对着我家的狗弹,它本来很安静,可我一弹,它就在笼子里狂躁起来。”  南墙贝斯曾这样描述他初弹贝斯的经历,瓶颈期里,找不到任何出口,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反复练习,通宵达旦。  在世界顶级贝斯手维克多·伍顿的《音乐课》一书里,写到他在音乐之路上遭遇瓶颈,只能在
期刊
摘要:传感器电缆信号传输是非电物理量监测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为解决传感器电缆信号传输过程中遇到的电磁干扰、信号传输失真导致无法正常施工的难题,分析了电缆传输信号原理及产生干扰的主要因素:及干扰源、传播途径及敏感设备。从传感器信号波形不同形态解析了干扰源的产生,通過电缆双绞线,电缆屏蔽层接地及悬空的方法,对冀中、长庆及四川不同钻机现场试验与应用效果表明:所采取的方法对电磁干扰引起的信号传输失真有很好
期刊
摘要:SCADA系统是基于计算机、通讯和控制技术发展起来的,是实现管道数字化的基础。主要作用是:自动采集管道运行的工艺参数,调节与管道安全运行密切相关的变量,在站控室和控制中心监控现场设备的运行,提供所需的各种数据。  关键词:SCADA系统;数据采集与控制;数据通讯  1. 系统的基本配置  SCADA系统的主要组成包括远程终端设备(RTU)、主站计算机(包括软硬件)、操作装置、数据显示装置及有
期刊
一  “梁家洼,土疙瘩,天阴下雨地上滑。”这是人们对灵宝市五亩乡梁家洼村自古以来的“调侃”。这样荒凉偏僻的地方,会有人来吗?他来了,他就是五亩乡梁家洼第一书记袁克甲。  2017年5月,任城管局机关党支部书记的袁克甲走马上任来到五亩乡梁家洼村任村第一书记,开始了下乡驻村帮扶的工作历程。  初见袁克甲,退伍军人出身的他,身材高大魁梧,四方脸,浓眉大眼,头发黑密,讲话有条不紊,有中国男人特有的秉性,给
期刊
2020年3月10日,正在刘雪峰认真核算报销发票时,突然接到让他下乡驻村的通知,消息来得突然,刘雪峰半点思想准备都没有。  可以说,他在财务副处长位置上干得顺风顺水,没想到立马就要“挪窝”。心里虽然有一连串的疑问和不解,但是通知就是命令,刘雪峰二话没说,便回家收拾好必要的生活用品,带着赵红军局长“融入、干事、见效”的嘱托,当日就急匆匆驱车赶往40公里外的郑州航空港区八岗办事处张堂村报到,与前任工作
期刊
编评:南墙贝斯擅长用贝斯作曲,其贝斯曲不同于传统,变化更加多元,富有浓郁的人文情怀,他是一位优秀的青年贝斯演奏家。  南墙贝斯,原名焦帅鹏,青年贝斯演奏家,河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2019年荣获河南省第三届原创流行音乐最佳编曲奖,独立制作并全网发行乐曲59首(其中贝斯曲51首),在国家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电贝斯演奏心理意识三元论及相关概念》《电贝斯演奏者自我教育心理层突破论》《电贝斯演奏者心理改变提
期刊
“头朝下,来一圈!”  “不行,必须三圈……”  车子在胡寺村的文化广场上还未停稳,就听到车窗外高一声低一声的起哄声。出于好奇,记者忙下车上前去凑个热闹。  “吃香的喝辣的,出门坐上冒烟的,实现没有?”  “实现了。”  “咋兑现?”  “趴地上学狗叫,头朝下走三圈。”  “这话可是你说的?”  “是我说的。”人群中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愿赌服输地说道。  “好”!  ……  半天,记者终于听出了门道
期刊
2021年3月16日,刚刚获得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杞县“陈氏麦秆画”传承人陈振强,应邀走进河南经贸学院举办“非遗文化进校园——传世麦艺芳华 承继非遗经典”讲座,为300余名师生传授麦秆画的“金麦艺”制作技艺。  陈振强介绍了麦秆画取料、蒸、煮、浸、剖、刮、碾、贴、剪、烫、粘贴、组合等10几道工序。又展示了怎样把这些像草一样不值钱的麦秆,通过精心绘制变成堪比錾金、刺绣,又独具特色的麦草画、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