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位于黄海之滨、胶州湾畔,是一座天然良港;
这是一个电子信息产品重要的制造基地,被称为“家电之都”、“品牌之都”;
这是一个正在崛起的软件新城,正在朝着软件名城的目标大踏步迈进;
她,就是中国唯一入选“世界最美海湾”的城市——青岛。
后发优势明显
很多年前来过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给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青岛2012年国民生产总值(GDP)已达730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442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199.7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9.8%;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732.08亿美元。这组数据表明,青岛的经济总量和城市综合实力已经位居内地城市前十强。
然而,与青岛庞大的经济体量相比,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所占的比重显得有点不合比例。
2009年,青岛软件业务收入只有110亿元。经过4年的高速增长,连续赶超武汉、厦门、西安,2012年,青岛软件产业业务收入达到了530.17亿元;2013年上半年,收入340亿元,增长31.4%,位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九名。
用“小荷才露尖尖角”来形容青岛软件的现状是最恰当不过的。去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青岛市“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也是对青岛软件这几年努力进取的最好肯定。
会展历来是展示形象、促进经济的抓手,从2012年起,青岛市人民政府开始主办“中国(青岛)国际软件融合创新博览会(以下简称青岛软博会)”,今年8月15日?17日,第二届青岛软博会将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召开。记者日前来到了青岛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采访了王敬元副主任和相关处室负责人,他们的描述让记者看到了青岛做大软件文章的信心和决心。
展会展的是软件实力
青岛软博会还有几天就要开幕,作为具体承办会展的市经信委非常忙碌。王敬元首先向记者简要介绍了软博会的情况:报名参展企业达到248家,比上届增长45%。首届大学生软件应用创新大赛、3D打印展将成为本届软博会新亮点。根据青岛市《关于推进青岛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建设促进软件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青发[2012]7号),组织实施的首批软件企业上规模奖励,也将于软博会期间兑现。2012年,青岛曾以举办软博会为契机,签约项目61个,计划总投资额11.7亿元。举办“青岛—深圳信息产业合作发展对接会”、“武汉招商推介活动”,现场签约项目35个,计划总投资额近40亿元。
展会反映的是产业的实力。青岛市在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培育骨干龙头企业,使得“硬的更硬,软的不软”。 海尔、海信集团名列2012年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第三、六名,第12届中国软件业务收入百强企业第二、十一名;全市软件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8家,其中过50亿元的企业两家。
软控股份、东软载波、海信网络科技等3家企业不仅成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而且他们分别在所在领域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拿下了四个国内第一:
青岛软控股份的轮胎生产管控一体化系统占全国市场份额超过60%;海信网络科技的智能交通系统占全国市场份额5.4%,其中智能公交占70%;东软载波的电力载波系统占市场份额超过40%;太阳软件的农村信息化软件占市场份额近60%。
产业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拉动,他们的存在和发展,映射出青岛软件的青春与活力。
选择四大突破方向
软件与信息服务处处长陈伟钢向记者介绍说,由于青岛本身制造业有着强大基础,在“两化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青岛从实际出发,实施错位竞争策略,选择了四大领域进行重点突破,期望形成具有青岛特色的软件产业比较优势。
嵌入式软件。依托海尔、海信、南车四方、软控股份、东软载波、高校信息等骨干企业,重点开发应用于信息家电、轨道交通装备、通信设备、智能控制设备的嵌入式软件,推进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关键技术研发,建立和完善嵌入式软件公共服务平台,实现重点领域嵌入式产品自主化及产业化。
工业软件。立足本市工业产业的规模优势和需求潜力,依托众多的工业企业,重点推进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生产过程智能化管理系统等软件的应用和研发,逐步形成工业软件研发、生产和服务体系,为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工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新一代应用软件。依托骨干企业,发展在云服务、互联网增值服务、物联网、三网融合和互联网增值服务等领域的软件研发与应用,进一步丰富和壮大全市在新一代应用软件领域的整体实力。
3D打印。依托海尔、尤尼科技等企业在3D打印领域的研发和应用基础,逐步拓展3D打印技术在工业设计、模具制造、商标印制等领域应用范围,并逐步向3D打印的技术研发、材料研究、装备制造等领域延伸和拓展,逐步形成3D打印产业基础。
对软件厂商而言,政府扶持、人才数量、市场需求是他们最为看重的三个要素。
青岛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青岛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建设 促进软件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青发〔2012〕7号)的文件,提出了鼓励和激励软件产业跨越式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青岛有25所高校、几十万在校生,而且青岛市依托高校及专业培训机构,建设集教学、实训、研发、生产、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技术实训基地,每年为全市软件产业提供两万名以上专业人才;青岛啤酒、澳柯玛、青岛武船、青岛北船重工等多家制造业企业对软件和信息服务有着庞大的需求。这几点综合起来,对软件厂商而言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可谓商机无限。
链接
“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总体思路:把青岛建设成为具有创新驱动力、产业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软件产业强市。
总体目标:到2016年,全市软件业务收入1400亿元,年均增长30%左右。打造一批软件领军企业,年软件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由目前的18家力争发展到40家。
三个阶段发展目标:
2013年:加快“千万平米”产业园区建设,新开工134万平方米,新竣工51万平方米,青岛国际创新园、青岛信息谷园区建设初具规模,重点园区相继开工,新引进企业拉动软件业务收入增长30亿元。全市软件业务收入力争达到700亿元。
2014~2015年:青岛国际创新园、青岛信息谷园区建设基本完成,青岛软件科技城建设初具规模,新入驻各重点园区企业两年内拉动软件业务收入增长100亿元左右。2015年软件业务收入1100亿元。
2016年:“东园西谷北城【国家(青岛)通信产业园、青岛信息谷、青岛软件科技城】”的产业发展载体基本建成,骨干企业培育和重点企业引进工作初见成效,新增项目拉动软件产业业务收入年增长100亿元左右。全市软件业务收入1400亿元左右。
这是一个电子信息产品重要的制造基地,被称为“家电之都”、“品牌之都”;
这是一个正在崛起的软件新城,正在朝着软件名城的目标大踏步迈进;
她,就是中国唯一入选“世界最美海湾”的城市——青岛。
后发优势明显
很多年前来过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给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青岛2012年国民生产总值(GDP)已达730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442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199.7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9.8%;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732.08亿美元。这组数据表明,青岛的经济总量和城市综合实力已经位居内地城市前十强。
然而,与青岛庞大的经济体量相比,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所占的比重显得有点不合比例。
2009年,青岛软件业务收入只有110亿元。经过4年的高速增长,连续赶超武汉、厦门、西安,2012年,青岛软件产业业务收入达到了530.17亿元;2013年上半年,收入340亿元,增长31.4%,位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九名。
用“小荷才露尖尖角”来形容青岛软件的现状是最恰当不过的。去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青岛市“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也是对青岛软件这几年努力进取的最好肯定。
会展历来是展示形象、促进经济的抓手,从2012年起,青岛市人民政府开始主办“中国(青岛)国际软件融合创新博览会(以下简称青岛软博会)”,今年8月15日?17日,第二届青岛软博会将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召开。记者日前来到了青岛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采访了王敬元副主任和相关处室负责人,他们的描述让记者看到了青岛做大软件文章的信心和决心。
展会展的是软件实力
青岛软博会还有几天就要开幕,作为具体承办会展的市经信委非常忙碌。王敬元首先向记者简要介绍了软博会的情况:报名参展企业达到248家,比上届增长45%。首届大学生软件应用创新大赛、3D打印展将成为本届软博会新亮点。根据青岛市《关于推进青岛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建设促进软件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青发[2012]7号),组织实施的首批软件企业上规模奖励,也将于软博会期间兑现。2012年,青岛曾以举办软博会为契机,签约项目61个,计划总投资额11.7亿元。举办“青岛—深圳信息产业合作发展对接会”、“武汉招商推介活动”,现场签约项目35个,计划总投资额近40亿元。
展会反映的是产业的实力。青岛市在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培育骨干龙头企业,使得“硬的更硬,软的不软”。 海尔、海信集团名列2012年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第三、六名,第12届中国软件业务收入百强企业第二、十一名;全市软件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8家,其中过50亿元的企业两家。
软控股份、东软载波、海信网络科技等3家企业不仅成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而且他们分别在所在领域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拿下了四个国内第一:
青岛软控股份的轮胎生产管控一体化系统占全国市场份额超过60%;海信网络科技的智能交通系统占全国市场份额5.4%,其中智能公交占70%;东软载波的电力载波系统占市场份额超过40%;太阳软件的农村信息化软件占市场份额近60%。
产业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拉动,他们的存在和发展,映射出青岛软件的青春与活力。
选择四大突破方向
软件与信息服务处处长陈伟钢向记者介绍说,由于青岛本身制造业有着强大基础,在“两化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青岛从实际出发,实施错位竞争策略,选择了四大领域进行重点突破,期望形成具有青岛特色的软件产业比较优势。
嵌入式软件。依托海尔、海信、南车四方、软控股份、东软载波、高校信息等骨干企业,重点开发应用于信息家电、轨道交通装备、通信设备、智能控制设备的嵌入式软件,推进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关键技术研发,建立和完善嵌入式软件公共服务平台,实现重点领域嵌入式产品自主化及产业化。
工业软件。立足本市工业产业的规模优势和需求潜力,依托众多的工业企业,重点推进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生产过程智能化管理系统等软件的应用和研发,逐步形成工业软件研发、生产和服务体系,为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工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新一代应用软件。依托骨干企业,发展在云服务、互联网增值服务、物联网、三网融合和互联网增值服务等领域的软件研发与应用,进一步丰富和壮大全市在新一代应用软件领域的整体实力。
3D打印。依托海尔、尤尼科技等企业在3D打印领域的研发和应用基础,逐步拓展3D打印技术在工业设计、模具制造、商标印制等领域应用范围,并逐步向3D打印的技术研发、材料研究、装备制造等领域延伸和拓展,逐步形成3D打印产业基础。
对软件厂商而言,政府扶持、人才数量、市场需求是他们最为看重的三个要素。
青岛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青岛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建设 促进软件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青发〔2012〕7号)的文件,提出了鼓励和激励软件产业跨越式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青岛有25所高校、几十万在校生,而且青岛市依托高校及专业培训机构,建设集教学、实训、研发、生产、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技术实训基地,每年为全市软件产业提供两万名以上专业人才;青岛啤酒、澳柯玛、青岛武船、青岛北船重工等多家制造业企业对软件和信息服务有着庞大的需求。这几点综合起来,对软件厂商而言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可谓商机无限。
链接
“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总体思路:把青岛建设成为具有创新驱动力、产业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软件产业强市。
总体目标:到2016年,全市软件业务收入1400亿元,年均增长30%左右。打造一批软件领军企业,年软件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由目前的18家力争发展到40家。
三个阶段发展目标:
2013年:加快“千万平米”产业园区建设,新开工134万平方米,新竣工51万平方米,青岛国际创新园、青岛信息谷园区建设初具规模,重点园区相继开工,新引进企业拉动软件业务收入增长30亿元。全市软件业务收入力争达到700亿元。
2014~2015年:青岛国际创新园、青岛信息谷园区建设基本完成,青岛软件科技城建设初具规模,新入驻各重点园区企业两年内拉动软件业务收入增长100亿元左右。2015年软件业务收入1100亿元。
2016年:“东园西谷北城【国家(青岛)通信产业园、青岛信息谷、青岛软件科技城】”的产业发展载体基本建成,骨干企业培育和重点企业引进工作初见成效,新增项目拉动软件产业业务收入年增长100亿元左右。全市软件业务收入1400亿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