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内涵调查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25z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尽管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意识到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也采取了很多途径和手段进行培养,但实际效果不太理想。为了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建设现状,笔者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师生、校企合作企事业单位领导及企业一线班组长及学生家长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83份,有效回收率98.3%。调查结果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过程存在着对学生职业素质内涵认识不到位,职业素质的内涵素质点确定缺乏科学性等问题,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建设亟待加强。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内涵发展现状
  笔者选取的1000名调查对象覆盖了6类人群,其中包括:65名企事业领导、120名企业一线班组长、130名学生家长、35名高职院校领导、110名高职院校教师、540名高职生。调查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四大方面。在统计调查数据时,根据被调查对象与学生职业素质关联程度,将调查对象在数据统计分析中比重分成两类,一类主要是学校领导、专业教师以及企事业单位领导和一线班组长,所占比重为1.5;另一类是学生和家长,所占比重设为1。同时针对参与调查主体,笔者对问卷中素质点排序及重要性选择理解不一致的问题,对数据进行正规化处理,将认为不重要因素从素质点的数据排序中剔除,标注为0,即该调查者认为此项不重要,不参与排序;将所有排序项目按自然数顺序重新排列。调查的数据采用标准 AHP 层次分析法,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建立素质点的判断数据标准,最终得到各素质点的综合比重。
  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笔者发现6类调查对象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内涵认识存在一定差异,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工作仍然存在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校企文化衔接不够紧密等问题。
  对学生职业素质内涵认识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6类被调查对象在问卷所列的50项学生职业素质内容时,均按照自身的理解进行了选择和排序,所选的素质内容多少不一,排序也各异。在各类调查对象所选排列在前10项职业素质中,只有健康状况、诚实守信、学习能力3项是完全一致的,一致性只有30%。另外,不同调查对象所选的排序为前3名的素质内容被认为是最关键的素质要求,但对比后只有“健康状况”这个素质点是所有调查对象一致选择的。由此可见,不同类型的调查对象,尤其是企事业单位领导、企业班组长与学校领导、学校教师、在校学生之间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内涵理解和认知还有一定差距。
  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理解较为片面。在对不同类型调查对象的问卷统计中發现,有35%的企事业单位领导,67%的企业班线长,29%的学生家长,37%的在校学生认为世界观、价值观、理想、信仰、政治立场等素质要求,不应纳入到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中。但高职学生作为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上述素质要求的培养是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基础。作为企事业单位领导、企业班组长、家长和学生,他们在考虑职业素质内涵时,更多是从自身的认知和感受角度出发,没有考虑到职业素质的系统性和关联性,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的界定缺乏科学依据。目前,职业素质内涵具体包括什么,不同调查对象对职业素质内涵理解和认知不同。此次问卷调查中,笔者充分考虑到不同类型调查对象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认知现状,将目前与职业素质相关的50余个职业素质点纳入到问卷调查范围内。通过统计发现,在6类调查对象中所选的职业素质点有多有少,排序有前有后,素质点选择一致性只有67%。如果只是通过简单的统计计算,显然无法科学地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进行全面描述和界定,更无法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提供可靠依据。
  提升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建议
  目前,国内的高等职业院校已经在注重学生高技能的培养同时,采取很多措施加强了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但由于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界定不明确、职业素质的内涵素质点确定缺乏科学性、培养模式陈旧等问题,实际取得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距离用人单位和企业都对学生职业素质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为此,结合此次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笔者对于进一步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建设提出如下对策。
  正确理解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内涵。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直接影响我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队伍的建设,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影响着所在家庭的安定和幸福。高职院校在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特点,定位学生职业素质内涵时,应注重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吸纳更多与高职教育有关的主体参与,听取不同声音,吸纳不同意见,充分考虑参与主体的代表性和覆盖面。另外,由于用人单位和企业将直接面对高职毕业生,对学生职业素质状况的反应和评价更为直接和实际,因此在对意见进行梳理和分析时,应更加注重他们意见和看法,在最大限度上确保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确定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同时,在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描述和界定上,在广泛征求不同群体的普遍意见的同时,还应考虑专业的特点和当前经济社会对职业素质要求,以保证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内涵更加全面,不出现明显的疏漏。
  提高职业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高职院校领是落实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推动者,他们重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工作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此项工作的效果。学校领导应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旗帜鲜明地强化和带领全体教职工在课程体建设、教学组织实施、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等方面落实和推进,使学校形成注重浓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氛围,为学校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创造良好条件。
  积极转变教师职业素养教育理念。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有赖于职业院校教师言传身教。职业院校教师应自觉加强对有关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内涵的认识,提高对高职院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提升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能力和水平,在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训的同时,主动将职业素质内涵融入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学生对职业素质的认知。
  促进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与行业文化的有效对接。行业、企业文化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一种源泉,将行业、企业文化引入校园,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进行对接,可使得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具真实性和针对性,使得学生在学习和实际过程中感触更深,理解更透彻,掌握更牢固,进一步缩小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的差距。
  努力创新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模式。实践证明,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要取得良好效果,工作难度很大。因此,高职院校应深入进行调研分析,了解职业岗位群的职业素质要求,认真制定培养目标。通过将职业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将职业素质内涵逐条分解细化,落实到学生能够参与各类活动中。使得学生能够通过专业教学活动,通过实习实训、项目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学习和感悟职业素质内涵,并在自己学习生活中进行实践,内化成自觉行为。
其他文献
基于内蒙古1961年~2017年平均气温、降水量观测资料,利用数理统计、线性回归分析、遥感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气候变化对内蒙古呼伦湖、岱海、乌梁素海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
目的:研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量表(GCS)评分及全面无反应性量表(FOUR)评分对急性脑卒中伴意识障碍患者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发病72 h内的首次脑卒中伴意识障碍患者(包括脑梗死
《工业技术经济》杂志是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中文核心期刊。——旨在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促进我国工业经济、技术经济、区域经济、管理科学、创新管理等领域的理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全球化的创新经济时代,创新取代了古老的比较优势,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基础。毫无疑问,创新已经无可替代地成为企业和国家竞争战略的核心。创新能力决
目前,新的课程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每一位教师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呢?我认为,关键是要努力创新自己的教学行为。    一、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指导学生理解教材    教师、学生、教材,是构成课堂教学这个动态系统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在这些要素中,教材是教师与学生联系的中介,是信息载体,是最具稳定性的,使师
由于历史的、社会的诸多因素制约,如今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职业教育仍旧很难吸引家长学生的关注。令人痛心的是,职业教育甚至成了“平民教育”的代名词,始终未能受到应有的尊重。这与当初我国教育发展追求“一大二高”(规模大,学历高、级别高)不无关系。由于生源数量不足,来自学生学费的收入将大大减少,使许多高职院校陷入了财务危机。为了实现更好的生存与发展,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应对生源危机的方法多
摘要:税收征管是税务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其基本目标是使税款做到应征尽征,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税收流失似乎是各个国家无法避免的管理难题。本文应用博弈理论,分析了我国税收征管中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最优策略选择和纳税人偷税行为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减少偷逃税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税收稽查 博弈 偷逃税 策略选择    税收征管是税务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其基本目标是使税款做到应征尽征。然而,由于各种原因,
虚拟专用网VPN与普通的网络设备或网络安全产品不同。用户构建VPN,可承载重要业务的不间断运行,搭建跨地域局域网的基础平台;实现各种管理软件或应用系统的远程访问;支持移动用户
[摘要]为了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文章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管理的组织结构及运行方式的视角,在分析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管理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团体共管模式,解决了在参与培养方案管理人员的权责分配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决策程序等问题。  [关键词]高校 人才培养方案管理 决策程序  [作者简介]陈明学(1972-),男,四川南充人,南京工程学院康尼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