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文《正道心照》考

来源 :世界宗教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FIDYRS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道心照》()是一部出土于黑水城遗址的西夏文文献,此文献不见于现存汉、藏文大藏经.从内容和文中具体名相的翻译用词来看,该文献兼有汉、藏两种来源.目前所见到的三个西夏本在正文和注释部分皆有所不同,有的是理解和表述上的差异,有的则是由于通假字的使用而造成的字面迥异.本文将对这三个西夏本进行全面释读,对其中部分经偈的出处加以考证,并根据西夏本中名相的翻译以及兼涉禅密二宗等一些特点,推测西夏本的译出时间大概是在元代.
其他文献
伊利亚德的Hiérophanie/Hierophany意指“神圣的显现”,因汉语和其他语言的结构不同以及译者的理解不同导致中文译法众多.通过梳理hierophany的汉译情况,并以近年来使用较多的三类译法“显圣物”、“神显”和“圣显/显圣”为切入点,本文认为“显圣物”部分表达了hierophany的世俗特征,却容易被理解为专指空间上具有广延性的实体化对象;“神显”灵活地表达出hierophany非物理特性的意涵,但又容易与其他表示“神圣显现”的词语(如theophany、epiphany)相混淆,并在不经
明清时期以刘智为代表的穆斯林知识分子通过汉文译著活动推动了伊儒会通的深度和广度,对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之路产生了深远影响.清末民初,秀才出身的马启西通过研习汉文伊斯兰译著,深入开展伊儒会通实践,并将之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在他创立的西道堂中继承和弘扬.本文结合定性和量化研究方法对此进行实证考察,深入分析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产生的时代价值.
北京天主教北堂身处清代皇城禁地,亦是18世纪法国耶稣会传教团的核心.本文通过中西文献的比勘,探讨北堂平信徒善会组织的建立与变迁.北堂圣体仁爱会、圣心会及其附属善会不仅继承了明末清初天主教善会遗产,亦将同时期流行于法国的天主教敬礼引入中国.传教士与本土传道员紧密协作,制定组织文本与仪式,是天主教得以持续发展的要素.对天主教善会及其宗教生活的考察,有助于更好理解鸦片战争前中国城乡天主教社区的日常形态.
南朝170年,是佛教在中国深入传播、独立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中国文学的理论与实践在此阶段也极为活跃.玄言诗、山水诗、永明体、宫体等诗歌实践与《诗品》《文心雕龙》等诗歌理论的总结,标示着这是一个文学繁荣的时代.南朝,是一个真正的“人的觉醒”和“文的自觉”的时代,也是佛教走上独立发展的“自觉时代”.因此,南朝文学与佛教的关系,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陈寅恪、饶宗颐、季羡林、陈允吉、蒋述卓、张伯伟诸先生在此领域,多有耕耘创获,而普慧先生2019年出版的增订本《南朝佛教与文学》,无疑是这一领域的又一重要成果.
期刊
濮文起教授编纂的《关帝文献汇编》(10册,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8月)多年来享誉学界,乃关帝信仰研究领域必备的基本文献.最近,濮教授的新著《关羽:从人到神》(商务印书馆,2020年10月)正式出版,实乃关帝信仰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rn关帝信仰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海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涉及历史、文学、戏剧、美术、建筑、民俗及宗教等多个研究领域.因此,相关研究不断引起学界的热烈讨论.一方面,各种新观点不断推出,引发了一系列的争鸣交锋;另一方面,新观点在争鸣的同时,也加剧了关帝信仰研究领域的分歧,以至于在一
期刊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正念(mindfulness)和其主要方法禅修(meditation)在西方兴起,逐渐形成潮流.尤其是美国卡巴金(Jon Kabat-Zinn)创建的正念减压疗法(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MBSR)课程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变化的各种课程传遍全球,在社会上和学术界都引起了很大反响.
期刊
2020年12月16日,上海大学中欧人文研究与交流中心发起并主办了一场题为“寻找思想史中的失踪者马丁·路德”的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近20所高校与科研单位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线上会议.与会学者分别从“路德的整全性价值、历史学和社会学价值、哲学思想史价值、哲学文化价值、路德是现代性的开启者”五个方面,对路德展开了全方位、多角度、跨学科的讨论,旨在全面挖掘路德神学思想的精髓.
期刊
2020年10月18日,为庆祝中印建交70周年,由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主办的“国际玄奘论坛:文明互鉴与中印交流”学术会议在西安市及网络会议平台联合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的十位中国学者,及来自尼赫鲁大学(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加尔各答大学(University of Calcutta)、贝拿勒斯印度大学(Banaras Hindu University)、巴加尔布尔大学(Bh
期刊
本文认为,在两宋之际中国禅宗禅风的演变方向方面,为了克服禅宗祖师禅广泛流行所导致的公案文字禅和默照禅的各种流弊,由强调“直下承当”的机锋棒喝的机用教学法过渡、演变到强调要“起疑情参话头”的看话禅的教学法是中国禅宗教学方法自身内在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大慧宗杲则是促成这种禅风转变的关键人物.宗杲提倡的看话禅具有一种“广大融通法门”的特征,他特别提倡的“无”字话头甚至具有融通禅教的意义.
上章是向三天太上呈送章文的仪式,章文是模仿世俗公文格式书写的仪式文书.上章作为早期正一道主要的祀神仪式,在东汉张陵、张衡、张鲁时期颇为流行.论文详细考察正一上章与道教经法制度的关系,正一上章仪式在社会上的影响,指出早期正一上章为上清派、灵宝派所汲取,正一上章已融入灵宝斋法和正一醮仪之中.传统科仪史认为道教斋醮的灵宝斋法始于三国时期的葛玄,论文从斋醮科仪史的宏观视野考察分析早期正一上章的内涵与功能,认为道教斋醮科仪的源头应追溯至东汉张陵创教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