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慰藉》

来源 :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ef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我们的生活深陷各种不快乐的情绪之中,反对的人大概不会太多。看到一个数据,认为自己快乐的中国人,不超过9%。数据显示,全中国快乐人口最多的地区在西南,核心是四川。有人说:蜀人是中国的盐。
  为什么会不快乐?帕斯卡尔有句话:人类不快乐的唯一原因是,他不知道如何安静地待在他的房间里。
  这句话,我是从阿兰·德波顿的《旅行的艺术》中看到的。
  一
  小说《永别了,武器》中,凯瑟琳生命垂危,亨利无计可施,只能不断往嘴里塞吃的,用食欲稀释自己的茫然无措。大部分时候,焦虑和茫然的屁股后面紧跟着欲望。
  被欲望牢牢抱在怀里,人确实很难安静地坐在屋檐下。王小波在《思维的乐趣》里写:“傍晚时分,你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地黑下去,心里寂寞而凄凉,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这是王小波写得最好的一段话,仔细琢磨,这句话里充满了对生命的渴望,这其实也是一种欲望,不愿生命被无聊和荒诞剥夺。
  只要和欲望掰手腕,人就会陷入痛苦,难以平静。人坐在屋里焦躁不安,门外有欲望在敲门。
  二
  我有个朋友,名校毕业,学地质,他的人生理想是当一个传达室大爷,在一家安静的小单位,每天看熟悉的人脸进进出出。上夜班,所有人都离开单位的时候,他接管这个小世界,安闲地在单位里游荡一番,然后回传达室喝茶、读书,守着孤夜。
  年轻的时候,大家争论过很多次,一致认为他对生活的设想,因为太现实、太卑微,反倒显得过于理想和缥渺。他很淡定,每次争论到一定时候,他都会搬出他的专业知识,给争论结尾。他的那套说辞,其实都有点老套了:
  每次说到人类出现的那最后的1分10秒,他都会摊开双手说,只要把我们的生命放进纯粹的时间和历史中,你所有的欲望都会平息。
  这个时候,我会被迫安静下来,觉得凹凸不平的生活得到抚慰,所有的纠结和冲突都值得暂时放下。此时,他就是一位充满智慧的哲人,人群中只有很少一小撮人是他这样的。
  三
  温瑞安的武侠小说《说英雄谁是英雄》,金风细雨楼下,王小石单挑白愁飞。
  白愁飞篡夺老大苏梦枕的位子,害死一干兄弟,王小石想要报仇。这是最常见的江湖桥段。剑拔弩张紧张到顶点的时候,王小石突然笑了,笑自己过于执着仇恨。气氛急转,他不再一心想杀死眼前这位二哥,只想劝他回头,给大哥认错,我们还是兄弟。
  白愁飞最讨厌这个三弟王小石的微笑,大家过得都是刀头舔血的日子,争的就是生死,偏偏在最该仇死爱生的时候,王小石要一笑了之。一笑,执着和欲望都退却了,白愁飞面对王小石,突然会感到自己很可笑,怎么能不讨厌。
  王小石是我最喜欢的武侠人物之一,这部小说不是温瑞安最好的作品,这个人物,却十分有趣。王小石最厉害的武器之一,就是地上的石头,所有人在强调自己如何卓异的时候,他在不断提醒自己,你是个普通的家伙。
  四
  人群中有这样一小撮人,他们存在,就是为了证明智慧是快乐和美好的。
  找出他们,并尝试和他们对话,这是阿兰·德波顿在《哲学的慰藉》这本书中最想做的事情。阿兰·德波顿说,人群中永远有一群人担负着“既深刻又可笑的任务,那就是求得智慧”:“(这群人)的共同爱好在于就人生最大的痛苦根源想给我们说一些宽慰而切合实际的话。”他说:“我愿从斯人游。”其实,他早都算这一小撮人里的一员了。
  只要看阿兰·德波顿的书,就会相信,他确实是整日跟着这帮人混的,把自己混得睿智而有趣。读了十几年的阿兰·德波顿,我有好几个非读他不可的理由:
  1.超级帅哥
  十几年前,我刚开始读阿兰·德波顿的时候,他是一个长得颇像休·格兰特的英伦帅哥。那时候刚看完电影《诺丁山》不久,想象德波顿的日常生活,就是在诺丁山的小书店里消磨的。遗憾的是,读了十几年后,他变成了休·格兰特和葛大爷的合体,英伦才子硬生生谢顶了。
  格兰特100分的帅,葛大爷100分的幽默,成就德波顿现在百分百的帅气和幽默。
  2.出身好,读书好
  德波顿进的是剑桥大学,学历史专业,从来都不想着靠专业吃饭,专心读书、写书。英国女王都感慨,学历史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德波顿享受的就是奢侈中的快乐。
  德波顿读书够多。在剑桥读书时,父母给他开了个账户,任由他买书来读。他在书店里花了多少钱?父母后来都后悔对他太过慷慨了。
  很多人误会,才子型作家主要靠才华。德波顿告诉我们,还是要靠读书,多好的才华都离不开海量的阅读来得实在。有人评价德波顿,说给他一把扫帚,他都能写出一本好看的传记。
  3.文章好,会说人话
  德波顿的文章是从蒙田那里来的正宗英国随笔的路子,一派温文,简洁优雅,又有传媒时代的机智和精巧。他喜欢主题写作,一本书一个主题,不紧不慢,不拧巴,不作,不装。
  写作者有一个永恒的美德,立志写能让人看懂的书。故作高深学起来比较容易,而且时髦,反倒说人话很难。我们太容易看到爱玩大词的所谓作家,需要警惕。德波顿在这方面显然有廉耻心,他始终在“抵抗这种诱惑,用日常语言来写作”,能用小词,绝不使大词。
  读德波顿时间久了,会恍惚以为他就是那个始终觉得自己很普通的王小石,一个谢顶的英伦高手。
  五
  不管是德波顿这个谢顶帅哥,还是他和他认识的这小撮智慧的家伙,都保证了这是本好读的哲学入门书。不需要考虑流派和哲学家的生平,你只需要考虑,哪些欲望让你内心痛苦,不能平静,写个纸条,夹进书里,等待答案。
  在这本书里,我们大可不必揣着对想象中的哲学的畏惧。它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安抚、慰藉人生深层次的痛苦。虽然哲学本身有时候像龙虾,肉质鮮美,但那层硬壳坚甲,让人望而生畏。
  德波顿在这本书里的身份是烹饪龙虾的大厨,剔除坚甲,把美味多汁的肉取出来。好的厨子会一面恪守厨艺的法则,一面挥洒才情,德大厨就是如此。他从自己啃过的哲人中选出六位:苏格拉底、伊壁鸠鲁、塞内卡、蒙田、叔本华和尼采。每人身上配了一个主题:与世不合、没钱、受挫、缺陷、伤心和困难。一一对应,对坐聊天。
  东西方的哲学,源头上都是用对话进行的。苏格拉底十字街头的追问,孔夫子云游四方的教诲,哲学在那个时候充满智慧和活力,对普通的哲学阅读者而言,这样的方式才是正确的,才是可能感受到智慧的形式。
  德波顿用自己能让人听懂的话,把这些关乎我们喜怒哀乐的话题一一道出。聊到某个话题,德波顿会点名,让哪位哲人从时间里站起来回答:关于这件事,你到底是怎么看的。
  《哲学的慰藉》里,德波顿回归的就是对话的形式,打开这本书的某一章,就是拉来一个讨人喜欢的智慧老头,我们一起揪住他的胡子问他:我马上要40岁了,中年危机,对生活有些牢骚,你觉得我该怎么办?
  老头那厢一瞪眼:任何有出息的男人过了40岁,难免有一点点愤世嫉俗。
  一开始对话,彼此就都有了说人话的机会。德波顿用自己的手段,把这些大哲学家从高头讲章里拽出来,扯进日常生活的油烟之中,从“子曰”变成“奇葩说”。
  就这样,这本书无论如何都变不成一本想阐发哲学思想的著作。被问及为何选择这六位哲人时,大作家德波顿的答案潇洒得有些“奇葩”:我就只能读懂他们几个人的思想。他和他能读懂的几位在书里聊着,我等凡人要做的是,等到他们聊到自己喜欢的话题,翻开书,换到他们的频道,听他们碎碎念。
  我们常常是这样,在碎碎念的絮叨中宣泄人生的凄苦,就着资中筠先生上乘的译文,读德波顿大叔几十年欧洲文化里泡出来的文字。深入浅出真不是那么容易的话,读这样一本书,我们都是伴着作者和智者,深入到人生不如意的源头里去,再浅浅地叹一口气出来。
  (本文源于“读者读书会”ID:duzhe0423)
其他文献
在全民阅读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作为国家重要的出版阵地,近年来人民出版社在出版精品图书,推动全民阅读方面有很多新思路、新举措,取得了很大成果。2017年12月17日,由人民出版社读书会办公室主办的“芬芳四季 阅读中国”第三届全国微书评大赛颁奖仪式暨读书会年度盛典在京举行。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黄书元出席并致辞。会议间歇,本刊记者对黄书元社长进行了专访。  出好书,奉献全民阅读  谢谢您对人民
期刊
摘要:我们构建了有书共读APP,开发了有书直播平台,还做了一系列签到、打卡功能。在内容方面不断进行深入的研发,开发了书籍导读短视频系列“有书快看”,通过五六分钟短视频的方式让用户看懂一本书,了解这本书的概要。做了365听书的产品,能够用大概20分钟时间了解一本书百分之五六十精髓的内容。做了更深的精读内容,通过十期的拆解,把一本书的精髓内容呈现给用户。在这个基础上也开发了相应的课程内容,通过内容的层
期刊
“非志无以成学”一语出自流传近两千年的《诫子书》,是中国传统家训的典范,至今仍为社会所乐道。《诫子书》是我国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181—234)临终前留给8岁幼子诸葛瞻(227—263)的遗训,短短86个字,言简意赅、情真意切,充满智慧、发人深省。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人,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诫子书》可以说是他人生经历的高度凝结和感悟,不但讲清了修身养性的途径和
期刊
摘要:我国每年出版图书近50万种,近年来,反映图书出版的几个主要指标仍保持增长的势头。同时,各个出版单位也出版了一大批精品,客观上讲,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推动图书出版的根本要求,深化图书出版供给侧改革,坚持繁荣和管理并重,不断健全完善多出精品的体制机制。具体来将讲需要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精品出版 结构调整 主题出版 原创出版 重大出版 阅读推广  党
期刊
“一周一书”,现在也改名成为“周一书”了,这个读书活动是上海商学院方有林教授所倡导和坚持的。  “周一书”,指一周读完一本书,期间要求写随笔,刚进大学,对“周一书”的感觉还停留在学长学姐的读不完和疯狂的评价中,便也被影响了些许。  如果一本书300页左右,7天,一天读40多页,这是我的记录,也是一项挑战,做到需要毅力更需要热爱。试问我对看书还有没有如小时候般的期待与热爱,扪心回答,还是少了点。  
期刊
面对全新的机遇与挑战,“互联网+出版”该如何通过多元内容、多元渠道以及商业创新的多元探索,共同推动中国出版行业迈入全新的黄金发展期,我们需要进行思考。  首先,在当下多元发展的新时代,数字出版产业拥有着更多的机遇。  近年来,大众的阅读需求逐步从“读书”,转向“随时随地读书”乃至“随时随地读好书”。这意味着,数字出版产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将成为深入大众,传播时代内容的重要渠道。一方面,优质纸质
期刊
当你生气、烦恼、悲伤、失望、失去自信或心理失衡时,你会如何处理这些情绪?这个问题每天都困扰着人类无数的灵魂。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人并不能完全有效地应对这些麻烦,这可能与我们的心灵中缺少某些特质有关。那么,一定有一种东西可以弥补人类的这一心理缺陷,拯救那些濒临崩溃的灵魂。这个东西就是艺术。  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艺术的疗效》向我们展示了艺术所具有的七个功能。它们是:一、回忆。罗马历史学家老普林
期刊
全民阅读是党和国家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已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在过去的十年间,各种形式的全民阅读活动蓬勃发展,硕果累累。“一周一书”是上海商学院启动的大学生阅读推广方案,号召学生一周读一本书,并养成读、思、写的习惯。这样坚持下来,一个人一年可以读完50本书,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项活动的起源和发展情况令人关注,在第22个“世界读书日”到来前夕,本刊记者采访了活动发起人、上海商学院方有林教授。  
期刊
2017年,在内容行业最火爆的一个词可能就是“知识付费”。知识付费平台如雨后春笋,除了知识付费平台的四大巨头——喜马拉雅、知乎、得到、分答,很多付费平台闻所未闻,如蜻蜓FM、懒人听书、开课、网易云课堂、千聊等。2017年,原本做音乐的网易云音乐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书院(以下简称华章书院)合作,进军知识付费市场。此外,咪咕音乐和今日头条也在布局知识付费市场。  知识付费市场现状  知识付费市场现在的
期刊
出版人的焦虑  2015年起,出版圈就开始流行一个词,叫焦虑。2016年,如果说面对所谓的知识付费的风口,出版发行界还只是在隔岸观火的话, 2017年末,面对大幅的纸张上涨,面对史上最严格的限产令,出版发行界切肤之痛的焦虑,恐怕来得更真切一些。  远望2000年,亲历30年,我们见证了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计算机时代带给出版业的光芒。我们也共同见证、并全程参与了亚马逊、当当等电商公司从在车库里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