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的母亲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的棺材是长一尺七、宽八寸的座棺,同城市里常见的细长的白木寝棺相比,显得十分寒酸。砍削的四分厚的榉木板,简单地钉在一起,粗劣得很。
  棺材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纸旗和假花装饰起来,停放在玩具一般带有木栅栏的古老的棺台上。这棺台是村里的公有物,这里不知停放过多少死者,无数的岁月刻印在栅栏和杠棒的木纹上。
  天刚放亮,人们就深一脚浅一脚跌跌撞撞将母亲的棺材从廊缘上向外抬。变化不定的天空,这阵子又阴沉得像黑锅底,下起大雪来了。我抬的是棺材的后杠,准备半路换班。我的前面,是哥哥的儿子和弟弟的儿子,他们穿着白色的丧服,额头上缠着写有字的三角纸。
  母亲咽气是前天中午。我在信州,从电话中得知了消息,15日夜里赶回村里。
  母亲不说话了,被放在丧屋的草席上。弟弟揭开蒙在母亲脸上的布,母亲仅存的一颗门齿微微显露着,她嘴唇合拢,紧闭双眼,肤色青灰,硬直地躺在那儿。我把手掌放在母亲的前额上,请她宽恕我这做儿子的不孝。母亲临终前我没来得及和她见上一面。我的手指肚感到一阵冰冷,这才知道母亲真的死了,无限的思念涌上我的心头。从除夕到正月初十,母亲一直躺在那间屋子里,我的眼前浮现出在那里和她谈话的情景。当时母亲意识清醒,也能开口说话。她总是冲着我笑。她一笑,那颗到了八十二岁依然未掉的门齿就显露出来。
  我们抬着棺材,出了家门,来到村中的小路上。积雪之中只扫出一条小径供人通行,路旁排着吊丧的人,双脚埋在厚厚的雪堆里。其中,有很多是东京和京都的亲友。告别仪式在母亲一直住到八十二岁的家里举行,无法请吊丧的人进去,我们也只好在走廊下烧香,风雪不时扑打过来。在和尚念完冗长的经之前,人们只好排在道路旁边等待着,雪花纷飞,手足冻僵了,有的人不停地搓着手,跺着脚。
  葬列的前头,走着五个身披红蓝袈裟的和尚。他们念着经,一边走,一边摇着铃、鼓和磬。后面跟着死者的遗族,手里捧着白木的饭盘、牌位和照片。接着是母亲的棺材。由于我在队伍的后头,所以可以看到大雪纷扬之中和尚的行列,还有跟在后头的我家全体亲属以及面向着这个送葬队伍的近百名吊客。他们带着各种各样的神情,拂去沾在睫毛上的雪片伫立着。我的手扶着母亲棺材上的杠棒,想起自己六岁至九岁那个时候,在母亲的带领下,雪天到村里乞讨的情景。我到家家户户门口,“释迦,释迦”地叫唤几声,里边就伸出一只手来,给我些点心和煎豆。2月15日,是释迦涅槃的日子,村里的人们给那些一大早就站到门口的孩子,准备好了精心制作的施物。母亲领着我和哥哥,摸黑走出三昧谷,在有六十二户人家的村里转悠着。
  “释迦,释迦!”


  孩子们站在门口高声叫喊。于是,里面响起了大人们的声音,问道:
  “是谁家的孩子?”
  “六左家的勉。”我回答。“六左”是“六左卫门”的略称,这是我家的屋号,“勉”是我的名字。村里的孩子平时的称呼就是屋号加上自己的名字。门缝里伸出的手,攥着点心和煎豆,那手大多布满皱纹,是家中老人的手。老人怕门开大了会有雪吹进去,所以只打开一条缝儿,把施物递过来。母亲眼看着我和哥哥把讨得的点心、煎豆装进布袋,然后催促道:
  “好,快点走吧,学校要上课啦。”
  说罢,她先加快了步子。这是我九岁之前的记忆,当时母亲三十岁光景,或许还不到呢。母亲也不裹毛毡,她抓起我的手,在六十二户人家的门口快步转悠着。
  棺材离开村口,来到墓地前面的阿弥陀堂,乡亲们披着毛毡,打着伞一起聚拢到广场上。母亲干过跑腿的差事,村上六十二户人家,几乎家家都跑遍了,所以认识许多人。
  堂前是四根木桩制成的棺台。和尚们排着队,等着棺材的到来。我们把棺材放在台座上。菩提寺的和尚,郑重地焚了香,坐在曲录椅上,念起经文来。这时大雪不止,弟弟在曲录椅后面张着大伞,保护和尚刚剃的光头不被沾上雪花。读经结束,村里共有的棺臺、灯笼、纸花,一并收进堂内。装着母亲的棺材,又由我们抬着,走向三昧谷。这条三昧谷听说是大正末年辟为坟场的,因为我的出生地叫花子谷,早已被墓地占满了。从阿弥陀堂到那里,要走一段很远的路。村里人,还有从东京和京都来的人都在堂前告别。参加埋葬的人很少,除我们家人外,只有十几名近亲和志愿者。
  谷内被一尺多厚的雪埋住了,前方六体地藏的屋脊,极力探出头来。分不清哪是路、哪是山。棺材由四个人替换着抬,脚下老是打滑。好容易上了丘陵,放下棺材,按照先头前来打圹的村里值班人的指点,各人抄起铁锹筑起一条坚固的小路,然后将棺材放在土圹边。
  “这里是你们父亲的墓穴,这里是千太郎的墓穴,你们的母亲躺在这里,不会感到寂寞的……”
  打圹的是位七十多岁的老爷子,他站在风雪之中说。弟弟和哥哥都向这位老爷子深深低下头表示感谢。老爷子告诉我们,他拨开一尺多厚的积雪,地面好容易露出来了。仔细查找一番,这里确实是掩埋五十年前死去的祖父千太郎和十年前死去的父亲的场所。
  把绳索套在棺材上,拉着四角的绳头儿,慢慢地将母亲放入地下。土圹打了两米多深,旁边堆满了红土。新挖上来的土也落满了雪。脚下滑溜溜的。我们人人手执一把铁锨,将周围的红土向母亲的棺材上铲。混着雪水的泥土湿漉漉的。周围的人向棺盖上投纸花,棺材很快和这些纸花一起被土掩埋了。我们把泥土全部堆在母亲的棺材上,垒了一个又圆又高的坟。然后放好白木饭盘和茶碗,将准备好的青竹花筒栽上,再插上一根供香的细竹,于是,母亲的墓就这样做成了。从哥哥开始,我们五个儿子和六个孙子一一烧了香,随后走下丘陵。雪下个不停。
  不久,我们来到小山下,仰望着三昧谷。浑圆的山头仿佛盖着一块白布,四周的茶树林和杉树林,隔着一道雪帘,随风飘拂。母亲是与释迦同一天去世的,我想她是回到雪中去了。就在这时,我们走过的小道上,迎面有一位女子正向山谷方向跑去。她躬着背,在银白的山坡上奔跑。我吃了一惊,定睛一看,那正是母亲。那就是刚刚埋葬在深穴里的母亲!她背向着我们,头发蓬乱地向高丘上飞奔而去。那身影很快消失在雪雾中了。这一瞬的幻觉使我颤抖。十九岁出嫁,生下五个儿子的母亲,除了起早贪黑照顾着异母兄弟,还兼任着修理木屐和在村中跑腿的差事,她一年到头都在雪地里东奔西走。
  大雪一股脑儿下着,从天空到地面,垂直地无边无际地落下来,没有声音,仿佛是无数根银线,一同刺向大地。
其他文献
愚公移山的信念,全世界通行。  一开始,信心只在绝对需要的时候才移动山头,缘此,风景千年地屹立在那里。  但是当信心开始为自己广为宣传之后,人们开始觉得移山这个念头很有趣。但是人们只是改变位置而不去移山,并且越来越难发现,前一晚人们到底要把自己移至何处,于是把事情弄得越来越难解决。人们后来宁愿放弃信心,因此现在我们看到的山,一般来说都固定在原来的地方。  某一回,道路发生山崩,壓死了几位旅人,这时
期刊
写字好有什么用?又不能当饭吃!  我这样跟父亲顶嘴,他气得要死,说:我没有你这样的女儿!太丢脸了!    从小我的字就写得难看,但我父亲不一样,他是个书法家,还经常给我讲他当年学写字的事迹激励我。  父亲的老家在陕西岐山,1952年出生的父亲早年赶上自然灾害,劳动力都吃不饱,谁还管孩子?  俗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父亲总觉得饿,但是家里也确实困难。怎么办呢?就去给红白事帮忙,混顿饱饭。  后来
期刊
三月,是谁的笔墨一挥而就,满目的春意破茧出壳,就这么温柔地将尘世包裹。我踩着草木的碎影,安静地走在黄昏的林荫道上,任阳光的阑珊落在我的肩头。  总觉得,光阴就像一首诗,衔着清长的花事冉冉倾城,无需言语,那灼灼的深意便落了满满,感恩岁月赋予的所有,这样静这样美。你看,那一丝风的轻柔,那一声鸟雀的啼鸣,都是这个尘世最鲜明的烙印。  有时,就这样静坐着,看光阴从指尖绕过,空气柔和,花香半开,不说话都是那
期刊
当所有师姐已成往事,而师妹仍不谙世事时,就到了毕业季。毕业是千百万个人的千百万个夏天故事,千百万个不同的夏天,相同的只是告别。  我从第一天上学就在等毕业,虽然这么说比较消极,显得很没有正能量,但我确实用十几个夏天在等一个终于能告别的夏天——告别考试,告别不断推着眼镜的老师,告别沉默不语的教学楼和围着铁栏的校门,告别枯燥烦闷的学生时代……以前想象这天的时候,我觉得我会激动到裸奔三十里路。后来,一年
期刊
二月,下了入春以来的第一场雪,这雪洋洋洒洒、肆意而豪气地飘了一整天。  我走在漫天飞雪的天色里,想抬头去看清雪花的来路,入眼却只余一片素白茫茫。  街道与建筑,路灯与树木都被白色覆盖,行人和车辆都在踽踽独行,缓慢又艰难。在这样的天气里,不只是雪,仿佛所有与记忆有关的东西,都找不到来路。  有关雪的印象,大都集中在在外求学的四年里。烟台——一个建筑在季风口上的城市,夏天季风过境,满树繁花;而每到冬天
期刊
来来回回,我随着风飘荡,一会儿尘埃落地,一会儿迎风飞扬。当我落入灰土时,行人踩在我的肩膀,用厚实的脚掌朝我瘦弱的身躯扑来。由光明到黑暗,黑漆漆的一片笼罩着我,让我压抑得无法呼吸,更似五指山下的孙悟空动弹不得。当黑暗的压抑随着行人的步伐渐去,我的痛苦随之释放。而此刻旁边的石块和他的同伴说:“你看他灰秃秃的,又丑又脏。”  是啊!我只是一粒不起眼的尘埃。不被欣赏,只被玩弄。在自憐自艾中还未醒来,一阵风
期刊
六年级的时候,和班长同桌。当时总是班长拿第一名,我拿第二名,于是她是大队长,我是中队长。大队长和中队长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一般举行仪式的时候,她大声喊:“赖宁,你是我们的骄傲!”而我站在她旁边,严肃地行少先队礼,她不喊完,我不能把手放下来。  有一天,来了个胖胖的班主任。胖胖的班主任宣布了一条最新规则,每天都要睡午觉,谁睡午觉不老实,班长就把他的名字记在本子上。从那天开始,我每天都被班长写在本子上。唉
期刊
世间所有美好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世间所有美好的情感都是爱你在心口難开,这世间啊,会有多少如我们一样的男男女女,把记忆锁心头,把想说的话隐藏很久……
期刊
失败能瞬间击垮你的信念,也能帮助你认定自己的热情所在!现在,考验来了,请拭目以待。  无论你来自什么样的家庭,有什么样的生活背景,实践自我、成就自我的人生过程中一定会经历各种失败与挫折。失败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而像是一个提醒,告诉我们“还不够成熟”、“还不是时候”、“方向不对”、“方法不对”……经由失败的累积,可以帮助我们纠正错误,找到对的时机、正确的方向、适当的方法,进而达到目的,获得成功。可以说
期刊
《怀念黄昏》是中国当代女散文家唐敏的代表作。作家通过对自我灵魂的审视,以生活向往、梦和记忆为抒情之经,以黄昏浸染下变幻的自然物象为纬,出入于记忆深处的感悟感兴、思绪忆念,深入和融,生命的美好,时光的易逝,均被孕育自心灵深处的意识、情感覆盖,与令人喟叹的黄昏相亲相和,真切感人,令人回味。  二十多年前初到福州,这座城市还像个大镇子,充满浓烈的南方散漫情调。城外四面环山,弄得目光狭隘。到了晚上竟然没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