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来源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ee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虞市春晖中学 王国芳
  上虞市教体局教研室 陈仲明
  
  一、背景材料
  
  1.2003年6月25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具体要求;2005年12月31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把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列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明确提出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林业健康发展。
  2.一场以调整林地权益关系为核心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江西、福建、辽宁、浙江四省成功实施后,即将在全国铺开。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2006年8月25日在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上宣布:从今年起,力争五年内基本完成全国集体林区林权制度改革。
  
  二、热点分析
  
  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在保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确立经营主体,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多种经营形式并存、责权利相统一的经营体制。
  2.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适应林业发展要求的对林业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是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林地上的拓展和延伸。它符合农民的根本利益,符合林业发展的根本目标,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3.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指出,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必须坚持五个原则:第一,坚持管住公益林,放活商品林;第二,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第三,要坚持依法办事和公开公平公正;第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第五,坚持尊重历史,着眼未来,保持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三、试题链接
  
  我国农业用18亿亩耕地解决了13亿人的吃饭问题,林业用43亿亩林地却没有解决13亿人的用材问题,更没有解决社会对生态的需求问题。回答1~2题。
  1.43亿亩林地没有解决13亿人的用材和对生态的需求问题,根源在于
  A.我国林业劳动生产率低,林业产出率不高
  B.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高消耗、高污染
  C.权责不明,林农没有成为真正的经营主体
  D.林业生产效益低下,影响林农生产积极性
  2.福建、江西、浙江等地的实践证明,这次改革影响深远,其意义已经超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本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①是加快林业发展、振兴林区经济的重要途径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举措③关系到林农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④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和环境质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过福建、江西、辽宁、浙江等省的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即将在全国稳步推开。回答3~6题。
  3.下列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认识,正确的是
  A.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林业增产、林农增收的根本所在
  B.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人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实践
  C.国家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在履行经济职能
  D.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对林地所有权的一种根本变革
  4.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试点后推广,这符合唯物辩证法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B.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C.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5.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所以能取得成效,从根本上看,是因为林权制度改革
  A.使林业生产关系更加适合了林业生产力的发展
  B.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林地上的拓展和延伸
  C.得到了林农的普遍欢迎,调动了林农的积极性
  D.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大举措
  6.山还是那座山,林还是那片林,但改前改后两重天。这给我们的启示与下列名言相一致的是
  A.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B.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C.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D.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以往山民财源少,如今林农富路多。往日造林无甜头,今朝植树有奔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给林业、林区和林农吹来了阵阵春风。回答7~8题。
  7.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带来了山增绿、民增收的巨大变化,这说明
  A.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林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
  C.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林权制度改革成功的保证
  D.科学理论为林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8.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增强了林业发展的活力,社会投资造林持续升温,造林营林投入的多元化格局日渐形成。各种投资主体纷纷投资营林造林,主要是为了
  A.获取林业产品,从而实现经济利益
  B.促进多种所有制度经济共同发展
  C.积极投身社会改革,实现人生真正价值
  D.促进林区发展,共建和谐社会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民日报》2006年8月27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林业是产业,也是特殊的产业;林木是商品,但又是特殊的商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能单纯地放,也不能简单地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处理好管理与放活两大关系。
  (1)从经济常识角度谈谈对管理与放活的关系的认识。
  材料二: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指出,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必须坚持五个原则:第一,坚持管住公益林、放活商品林;第二,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第三,要坚持依法办事和公开公平公正;第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第五,坚持尊重历史,着眼未来,保持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2)试用有关哲学观点分析坚持上述原则的依据。
  材料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2006年8月25日在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上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大举措,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政策,强化宣传引导,确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
  (3)运用政治常识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国家应如何确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
  
  【参考答案】
  1.C2.D3.C4.D5.A6.B7.B8.A
  9.(1)①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林业作为一种产业、林木作为一种商品,也必须进入市场,发挥市场在林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让生产者有利可图,愿意投入,此即放活。②单纯的市场调节具有固有的缺陷,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因此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采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加强对这个特殊产业和特殊商品的管理,维护生态安全,此即管理。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既不能单纯地放,也不能简单地管,必须把两者统一起来,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2)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必须要坚持管住公益林、放活商品林,区别对待;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区分不同地区、不同情况选择改革方式和内容,采取不同措施。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因此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把维护农民利益、发展农民利益放在首位;必须坚持依法办事和公开公平公正,确保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真正实现村民自主决策、民主管理。③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发展的,必须要坚持联系地、发展地观点看问题。因此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必须坚持尊重历史,着眼未来,保持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3)①国家应转变政府职能,全面履行好国家职能。履行好经济职能,在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做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履行好文化职能,加强宣传,保证林权制度改革的正确方向,并为林权制度改革提供必要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履行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在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维护好社会的安定、保护好生态平衡。②国家应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和依法治国原则。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联系群众、接受群众监督、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维护和实现好人民的利益。坚持依法治国原则,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严格执法,做到依法治林、依法护林、依法兴林。
其他文献
打好了语言文字的基础,就可以开始研究、整理古籍了。文章开头提到的古籍整理工作,涉及的知识、方法都在古典文献学三大核心——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中。  目录学: 梳理古籍,分类归纳  目录学就是了解一本古书的目录吗?这真是天大的误会!看一本书,想迅速了解全书结构、各章节主题,要看目录,研究古典文献也是,目录学为的是梳理某一门类、某个主题下古人有什么研究成果、著了哪些书。  举个例子,如何梳理有关《史
迷惘鱼: 我最近越来越感到心烦意乱,我想知道如何才能保持平静呢?  想飞: 平静确实是不容易达到的,那可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心理状况。  迷惘鱼: 你的意思是说,完全的平静是不可能的?  想飞: 我是说,这很难做到。  晴天: 我想到了在钢丝上行走的杂技演员,他一定能将种种杂念置于脑后。  想飞: 是的,他得时时刻刻注意保持平衡,却不能老惦着平衡,不能对自己所做的事太在意。  迷惘鱼: 不可能不在意啊
果断地舍弃无用之物固然必要,但学会判定有用无用的界限更是基础。不加思考地武断舍弃未必明智。电视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中女主角丢弃毕业相册之类的物品,这种“断舍离”的观点是否有些偏激了呢?人不仅仅是活在物质世界,更是活在精神世界。合理地回忆过去是对自身的检阅,这些极具收藏价值的物品的精神意义远超其物质价值。何况,谁知道现在的无用之物,以后是否会绽放光芒?一时不用的旧物未必非得舍弃不可。所以理性判断有
古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社保专业亦然。站在国家、政府的立场上,社保专业培养的是社会保障政策的研究者、管理者;但从企业、个人的角度看,大家不免容易将社保专业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混淆。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虽然社保和人力资源管理都是由劳动经济专业分出的,但两者的专业立场不同,课程和实践目标也不一样。如果社保专业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来一场PK的话,人力资源管理方的代表就是“理性效率的大师”弗雷德里克·泰
进入三类卷的文章,审题基本符合题意,除了前面说的“就事论事”没有深入思考外,还有一部分是偏重通过列举事例来证明观点、说理不足的。  比如《现实为船 虚拟作帆》一文,列举了阿尔法围棋与李世石对战、电影《我,机器人》、莫泊桑拒绝埃菲尔铁塔等事例来说明观点,一味以事例代替说理,有堆砌材料之嫌。  此外,今年是浙江省第一次明确考查论述类文章。什么是论述类文章?那就是真实论述自然或社会现象与规律、分析因果关
宣纸、歙砚、徽墨,文房四宝安徽就有三种,远近闻名。徽派民居,兼有黑白灰三色,黑瓦、白墻与白墙日久之后涂染上的灰色。岁月悠长,灰色便成了历史的记忆,在难见阳光的幽巷里,灰色成了黑色,久而久之却成了南方的水墨与风光。本来是无可奈何的结果,也许倒成为纸墨砚出世的灵感。人们在墨色的墙边流连,甚至轻抚那灰色的过去。我看到了不远处的街灯,虽没有点亮,但在那里等待。暗夜中定会有亮色,那该是另外一种风景。【作者】
太阳不负人心,依然每日升起。蓝色的暗夜与红色的晨光在远处交集,但黎明来了,因为我们信。漫长的冬天马上过去,春天还会来,因为我们信。信就是可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万事万物本在我们的心里。【作者】任紅伏,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无他好,唯以摄影为乐,倏忽三十余载,已逾天命,尚有余梦,师造化,与路同道。
● state, condition和situation  state意为“状态、状况”,强调“紧张、焦虑或兴奋的状态”,常用于短语in a state of中。  condition意为“状况”,强调“人的身心健康状况、工作状态”或者“某物的品质”,前面往往要加定语修饰。  situation意为“形势、局面、境遇”,强调“某个特定时间、特定环境中的情形”。  【练习】 填入恰当的词语使句意完
400多年过去了,每到雪花纷飞的时候,江户老幼便纷纷前往东京泉岳寺参拜,祭拜那些为主殉葬的死士的魂灵。  由池宫彰一郎的小说《四十七个刺客》改编的电影《最后的忠臣藏》(2010)讲述了日本江户幕府中期发生的“赤穗事件”中两名赤穗浪士带着不同的秘密任务,在民间隐名埋姓、忍辱负重十六载,最终完成使命的故事。  关于赤穗事件的起因,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但可以确定的是主要当事人有二:吉良上野介(“上野介”为
我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总是不知道眼神该往哪里放,总感觉看对方也不是,不看对方也不是,搞得自己和别人都超级尴尬。而且这样会让人产生不信任感吧,我到底该看哪儿好呢?   李伟回答:   解决思路:多与人接触。   解决方法:找一个必须与人接触的事情做,并习惯于交流,时间长了自然而然会忘掉眼神问题。   爱音乐、爱电影、爱旅行、爱读书的Vian诺诺回答:   据说盯着对方眉心可以使他以为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