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镜在神经血管减压手术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98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5年9月至2006年6月我院将神经内镜技术引入到神经血管减压术(MVD)中来,一共在1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成功使用神经内镜进行控制或辅助的MVD手术,获得了初步的经验。

其他文献
颅脑损伤和脱髓鞘疾病是否与脑肿瘤的发生相关,一直存在争论.早在1888年,Byron Bramwell认为脑肿瘤发生的较直接的原因中,创伤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期刊
目的 总结水膨胀式微弹簧圈(HydroCoil)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初步体会,对HydroCoil治疗CCF的有效性作出评价.方法 选取我院2006年1月以来应用HydroCoil栓塞系统治疗14例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病人,男9例,女5例,平均26.5岁.脑血管造影显示6例瘘口位于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8例位于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结果 14例病人CCF术后均不再显影,患侧
通过对视神经管减压术式即经筛蝶窦入路和经翼点入路进行显微解剖观察与对比,为临床手术治疗视神经损伤提供参考资料。
期刊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007年2月至2007年8月收治35例病人中,男11例,女24例.年龄24~81岁,平均45岁.疼痛部位:额部4例,颞部12例,枕部24例,其中5例中同侧颞、枕部3例,双侧枕部2例.35例病人术前均行常规检查,头MRI检查排除颅内其他病变引起的头痛.偏头痛发作时均行局部封闭试验确定疼痛部位.颞部疼痛病人检查可见颞动脉隆起,搏动增强,压迫后头痛可减轻.额部或枕部疼痛
期刊
患者 男,12岁.出生时发现左面、左额、左顶部肿物.肿物渐生长,以左额肿物生长为著,发展至左眼睑,形成巨大包块,包块下垂将左眼覆盖,不能视物.肿物渐发展至颅内,于左额、颞、顶形成巨大占位.无头痛、头晕,无癫痫发作,无偏瘫失语,智力发育正常.左面部有一3 cm×3 cm×1 cm、左额有一20 cm×18 cm×11 cm、左顶部有一15 cm×10 cm×6 cm大小的肿物,额、顶部肿物间有蒂连接
期刊
目的 探讨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CT、MRI)、诊断及治疗,以便提高诊断率和治愈率.方法回顾分析自1996年9月至2004年8月收集的12例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头颅CT、MRI及病理学特征.结果(1)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好发于青少年儿童,男性多于女性,以"三联征"和不同程度神经系统缺失为特征的首发临床表现.本组12例中5例伴发结节性硬化综合征.
目的 观察苯乙酸(PA)对胶质瘤C6细胞凋亡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胶质瘤C6细胞,PA诱导分化后,用透射电镜和Annexin V/PI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Fluo-3/AM探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的变化.结果 电镜观察到凋亡细胞,PA对C6细胞早期凋亡率无影响,主要增加晚期凋亡率,随PA浓度的增加而增加.PA能明显增加细胞内游离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垂体腺瘤外科治疗中心自1978年10月开展这方面工作以来,在30年里共完成4000余例此类手术,积累了一定经验,现总结如下。
期刊
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是一种神经电生理检查,其异常能提示从刺激点到反应波之间的神经传导通路的缺陷,在临床上应用广泛[1].作者测定2004年2月至2006年12月96例有单侧下肢根性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病例组)和34例有腰痛或下肢痛症状的非LDH病人(对照组)的双侧L4、L5和S1皮节体感诱发电位(DSEP),评价DS
期刊
1967年Kevel首次在大鼠心肌细胞间和肝细胞间发现了一种构造精妙的连接方式,并将之命名为"缝隙连接"(gap junction,GJ).中枢神经系统细胞间存在有多种特异性连接蛋白(connexin,CX)的分布和表达并与中枢神经系统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胶质细胞瘤[1]、脑膜瘤[2]、癫痫[3]、脑缺血缺氧性损伤[4]及Alzheimer病[5]等。
期刊